看板 MI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承上,今天分享簽約的部份 在評估階段 若一開始都有設定好要問的問題 經過跟廠商來回討論,也滿意廠商回覆後 通常沒多久就會開始進行合約簽訂流程 以下簡稱審約好了 審約沒審好 大概會有 1/3 機率,在系統導入失敗的前提下,會有爭議(吵架) 我自己會注意的有 1. 合約制定跟簽約 原本去談的人有沒有全包括在審約人員內 沒有的話一定要拿到所有人同意無誤回覆 2. 合約的條文用字遣詞是否無誤 得跟應、日跟工作日、付款條件跟方式 3. 有無不在合約內背書承諾 備忘錄是最常出問題的 4. 驗收進行方式 驗收標準及企業方規格書是否有問題 若公司有法務跟另有資訊人員處理的話,基本上大家不太會碰到這一塊 反之 我遇到的通常是沒法務也沒資訊人員,簽約時都草草了事 最後合約出事收爛尾情形居多 合約這邊會出那些情形 A. 空手套白狼 評估廠商能力/人力不確實時,最容易發生 這一類通常在評估時講得天花亂墜,企業方一不小心不注意審約內容 簽下去後對方基本是後續都是來聊天走過場的 最後合約無法走完,企業方卻已經支付七八成左右費用 所以上一篇我會建議客人找廠商前都問個業內的基本問題 請對方用系統畫面截圖,以確保最後"比較"不會出事 B. 接案公司 一樣是評估廠商能力/人力不確實 跟 A 不同的是,這邊會出問題大多發生在 ⊙ 接案公司補不到人,合約不能如期完成 ⊙ 產業特性不瞭解,學習力也不足,無法滿足企業方實際需求 ⊙ 買蔥送豬肉,企業方出規格太籠統,畫未來大餅,硬ㄠ廠商一起開發 跟 A 一樣的是已經支付大部份費用但系統還不能上線使用 但結局卻有接案公司不繼續玩下去(但錢也拿了七七八八) 跟 企業加錢作完 等不同結果 C. 套裝軟體公司 套裝軟體建置 跟 顧問費用部份比較沒有爭議 會出問題都是在客製化這邊 會吵多半是企業方事後想想不對勁 或 廠商客製化了不能用 系統上線不了就不想付所有後續費用 嚴重一些就打官司 接著每幾個月就收到事務所問你要陳述意見內容對不對,回覆內容是否同意... D. 專精系統商 系統 + 軟體送達時,就要百分百給付 換言之系統貨運送來還沒安裝就要被催付錢 後來合約都改成送達後幾日工作日內廠商要來安裝 安裝完工作日幾日內完成無異議即驗收完成付款 (分簽約跟驗收) 這邊會有爭議多半在合約文字跟給付方式, E. 企業方買錯標的物 這大概是我遇過最扯的 一樣樣問廠商才發現客人會錯意,e.g. 買 MES 以為是 ERP (價格較高) 但一開始簽約的時候企業方卻沒人發現 廠商也是說客人就是要買 MES 沒錯啊 類似案例還不只發生在 ERP 這一塊,第二次遇到就淡定多了 審約其實壓力比開發系統還大,所有來龍去脈要重新瞭解 卻不能有合約內容出問題的可能 但過程其實只要有人謹慎一些就不會有任何遺憾發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137.1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S/M.1539880608.A.490.html
esla: 買erp以為有mes功能還能理解,買mes以為是erp就神奇了 10/19 09:11
評估不確實 合約又不看仔細就草草成案 花錢受氣後才想到要找對的人來"開會" 另一種是一開始就想買蔥送豬肉, 跟買錯是不一樣的 MES 不是應該要含有 訂單 + 加工 + 倉管 + 備品 + 排程 + 外發 + ... 對了,生產若異常也有 異常管理 + 製程改善 + ... 順便去找一下白牌平板開發讓作業員只有 掃條碼 跟 連線 ERP 的功能
Pally: 但這確實在對於資訊系統功能一知半解卻又一意孤行的決策者 10/19 09:21
Pally: 身上會發生這種搞錯的狀況,自以為什麼資訊系統都叫 ERP 10/19 09:22
Pally: 然後直接挑那個便宜的來買。 10/19 09:22
找專業或有經驗的人來評估很重要 (風險1) 但實際看到的是 需求單位隨便派個有理工背景就來當窗口,侃侃而談要如何做系統 (風險2) 廠商專業的也很多,卻大部份不懂得用客戶能理解的語言來溝通 (風險3)
esla: 也是,但遇到這種主事者,除了快逃啊,不知道能說什麼 10/19 11:04
esla: 我倒是比較常遇到買了erp以為什麼功能都有的user 10/19 11:05
這是每日必備的,最近被問到開發 MCU 跟機台電路板要加 Wifi 模組 我還在想是哪根筋不對
esla: 比較常聽到的是找財務背景或財務主管來主導 10/22 16:19
esla: 這部份風險也不小,很常聽到只管帳出不出得來,不管前端生產 10/22 16:20
esla: 最近鼎新業務就有跟我聊,某大集團生產跟mes都上線三年了 10/22 16:21
esla: 財務段一直在改,還挖了個顧問過去,結果三個月就gg的 10/22 16:21
esla: 之前還聽過都買鼎新了,財務一直靠唄要走移動平均成本 10/22 16:22
esla: 那對鼎新的erp來說,跟整套重寫差不多了,搞得人仰馬翻的 10/22 16:23
南部之前有人提到那家上市公司 直接把當月該製程用料不論產品直接平均到所有該月在製品算成本 所以庫存價格各月入庫皆不同 雖不能反映真實成本跟利潤,但就是簡單好算 (真的是帳出來就好) ※ 編輯: konkonchou (220.137.46.214), 11/10/2018 00: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