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L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大家都知道這兩年全壘打的暴增,今年則應該會破單季全壘打紀錄, 先看看過去五年的全壘打數量: (2017) 6,161 HR (預估)(+551) (2016) 5,610 HR (+701) (2015) 4,909 HR (2014) 4,186 HR (2013) 4,661 HR 單季最多HR: (2017) 6,161 HR (預估) (2000) 5,693 HR (2016) 5,610 HR (1999) 5,528 HR (2001) 5,458 HR 四年間有可能會增加了快兩千支全壘打,別忘了最熱的7、8月還沒到, 本季全壘打總數甚至還可能更高。 當然,棒球全壘打總是有升有降,但這次是突如其來的暴增。 這可能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1.球變了(中職才剛經歷過彈力球事件XD) 2.投手的球速來到史上最快,導致了更多三振以及被打到的球飛得越遠 3.當然,飛球革命、launch angles幫助打者打更多的全壘打。 不過這邊主要討論 球 的問題,可以直接看The Ringer 上週的文章 “The Juiced Ball Is Back” https://goo.gl/ANPiY9 文長,整理幾個重點: 1. 2015下半季的全壘打頻率 是自至少1950年來 與上半季落差(成長)最多的。 2015明星賽前,全壘打頻率就跟2014差不多,明星賽後全壘打率則是像2016, 且之後許多球的exit velocity明顯上升許多。 "季中"有如此顯著的變化,很難用揮棒策略的改變來解釋。(除非有新*藥,感覺不太可能) 2. 雖然MLB官方測試的報告結論,認為沒有顯著的證據顯示球有影響場上的改變。 此文共同作者Mitchel Lichtman取得了2015明星賽前,和2016用球送到WSU的lab測試。 http://i.imgur.com/gDh5olH.png
結果顯示彈性恢復係數有增加、周長有減少等等,盡管看似沒有差很多, 但幾個小改變綜合起來影響exit speed,便有可能影響全壘打的數量。 當然我想這應該算是小樣本的測試,提供參考,內文有詳細解釋。 3. AAA的比賽並沒有顯著的全壘打暴增(AAA使用中國製的球,MLB不同,是哥斯大黎加製) NCAA 在2015曾有換球過,全壘打上升了44%,很類似近年的MLB的狀況。 4. Power hitters仍舊打很多全壘打,不過明顯增加的是中長程打者的全壘打數量。 有可能是本來有些警戒區的飛球會飛出牆變全壘打,巨砲們則本來就較容易打遠超過牆。 結論認為球和打者均有改變,造就了目前全壘打的爆炸性成長。 大家怎麼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05.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LB/M.1498026340.A.F4C.html ※ 編輯: leegogo (61.231.105.75), 06/21/2017 14:31:46
jefftie2000: 弓 06/21 14:31
davidex: 弓單 06/21 14:31
wfsh30918: 出來 06/21 14:32
acd51874: 借分享~ 06/21 14:36
wahaha5678: 推推 06/21 14:42
rex830521: 我覺得是飛球革命耶 06/21 14:50
Toy17: 好奇三振會不會也破紀錄啊 06/21 14:55
jason1515: 中職領先MLB(?) 06/21 15:11
devin1017: ted領先100年 06/21 15:17
c871111116: 弓單 06/21 15:30
c871111116: 我也滿好奇會不會跟三振數有相對應關係 06/21 15:31
c871111116: 因為似乎不少集K換HR的XD 06/21 15:31
eon4: 之前有外電說啥只要揮20支大的就可以領大約 大家通通用力揮 06/21 15:32
saiulbb: 全壘打風氣正夯?! 06/21 15:33
vg175: 大概是覺得反正打地上都會被佈陣收掉不如往天上打 06/21 15:35
icewin723: 感覺就是 球先變得有點彈 然後打者開始全力追求全壘打 06/21 15:46
jet113102: 應該不只單一因素 06/21 15:50
kenkenken31: 拜託不要連MLB也搞彈球,但更不希望是啥新藥 06/21 15:51
mic73528: BOS:全壘打??? 06/21 15:59
sdiaa: 會敲全壘打就有大合約已經存在幾十年了~ 06/21 16:02
Aaronko: Karter表示 06/21 16:05
Sechslee: : 揮20支大的就可以領大約? 黑人問號.jpg 06/21 16:11
c871111116: 更準確的說是不知道隊伍or球員本身的打擊進攻策略 06/21 16:13
c871111116: 是不是有所改變了? 06/21 16:13
c871111116: 同時剛好也想到 或許現在比以前較多有power的第一棒 06/21 16:14
c871111116: 這兩者間會不會也有關係呢 06/21 16:14
ChrisDavis: 去年就有彈球爭議了啊 06/21 16:47
if2: 可能生物科技又大躍進了 06/21 16:51
tanaga: 飛球革命??? 06/21 16:55
wuwinkan: 攻擊策略改變了吧 現在K or HR的打者變多了 06/21 16:56
xw668: 我覺得這篇可以轉到總版 不然總板那篇田中的新聞出來 06/21 17:29
xw668: 很多鄉民以為田中只是單純的lub 06/21 17:29
TanakaJapan: 連Kershaw都被轟成這樣..... 06/21 17:38
sulaeric: 上次喇叭聊說球員往上打。球員彼此交換經驗,忘了誰。增 06/21 17:48
sulaeric: 加全壘打產量。 06/21 17:50
kk2025: 新藥的可能性不高吧,這是普遍性現象耶不是單人爆炸成長 06/21 18:19
xw668: 我也不認為是新藥 因為去年就很彈 但是是全體變多 亦即小槍 06/21 18:24
xw668: 變中砲 小砲變大炮(ex:雙成對的doizer) 06/21 18:25
xw668: 但有趣的是 大砲還是大砲 並沒有因為彈力球變成史前巨砲 06/21 18:25
xw668: 而且最後半個50轟都沒有 對比過去禁藥時代馬怪爾 索沙那種 06/21 18:26
xw668: 一個都沒有 06/21 18:26
plug: 打擊策略蛋哥化?有可能喔 06/21 18:43
WasHenryTsen: 二十支大的就可以領大約???Karter: 06/21 18:45
tupacshkur: juiced ball!! 06/21 18:57
ocean11: 看看總安打數有沒有也同步增加再說 06/21 18:59
htme: BOS覺得無感 06/21 19:08
JohnLackey: 現在也不會太用短槍型選手 因素很多 06/21 19:47
n61208: 因素很多,但突然暴增這麼多彈性就會讓人質疑 06/21 20:01
lovebulls: 單純彈理論上BABIP應該也要上升 06/21 20:15
TylerDurden: 中職再度領先全球 06/21 20:31
xxgogg: 我覺得今年三振也多很多啊?有三振數據嗎? 06/21 20:42
h09582668200: 飛球革命+1 改變揮棒軌跡使飛球產生的機率變高 06/21 20:52
h09582668200: 大奶嬸:我讓飛球變多 飛出去牆外的球也會變多 06/21 20:53
h09582668200: 綠帽Alonso本季也是改造之後的成功例子 06/21 20:54
threebig: 跟打擊策略也有關 觀念已經逐漸從注重打擊率變成長打 06/21 22:31
n61208: 很像NBA的三分趨勢.... 06/22 01:13
pp810207: 純粹打者變強,投手好球帶縮水,緊張個屁,以前好球帶寬 06/23 19:53
pp810207: 的要死 06/23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