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L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Scoring and Not Scoring the Runner From Third by Jeff Sullivan - April 27, 2018 原文網址: https://goo.gl/N9JbTp 這篇是討論當三壘有跑者,出局數少於兩人時,打者將三壘跑者送回本壘的機率有多少? 我個人在看這篇之前,我的猜測是60%~70%。 不知道各位心中這個數字是多少? 和MLB長期統計下來又差多少? ------------------------------------------------------------------------------ 之所以會有這個題目並不是要挑剔Jose Abreu。Abreu在今年有個不錯的開季,不過近期 有點不適。 回到正題,Abreu在今年有五次少於兩出局同時三壘有跑者的打擊機會,但這五次機會跑 者都沒辦法回到本壘得分。其中兩次是以雙殺坐收,一次是內野飛球出局,還有一次是平 飛球出局,剩下那次則是三振。 毫無疑問,這種小樣本並不是他的實力,他表現應該會更好,但結果就是他無法拿到這些 打點。 對一個球迷來說,很難會有比三壘有人最後卻得不了分還失望的事情。 到嘴的肉最後吃不到,很多人都會覺得浪費了這個大好機會。 但我會認為,其實是一般人並無法真正理解甚麼是常態。 當然,球隊不可能將每次的得分機會都成功轉換到計分板上,但總會有人認為讓三壘跑者 會到本壘不就只是讓跑者往前推進九十英尺而已嗎?這聽起來一點都沒有難度啊,應該是 很基本的基本功吧。 ------------------------------------------------------------------------------ 某種程度上,這感覺有點像短打,你總是會覺得每個職業選手都應該有能力執行短打。但 實際上,當你理解短打的難度後,你一定會感到驚訝。 因此,分析整個聯盟的數據將有助於探討這個問題。在本文中所有需要的資料都來自於 Baseball Reference。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小熊隊已經有62次三壘有人,出局數少於兩人的打擊機會,跑 者成功回到本壘的次數只有22次。這數據算好嗎?還是說這得分效率非常差?如果很差,那 到底有多差? 再看看費城人的例子吧,他們有53次三壘有人出局數少於兩人的打擊機會,而費城人的跑 者成功回到本壘的次數是33次。同樣的問題,這效率算高嗎? 還是其實也是很糟? 讓我來公布解答:在這個情況下,小熊的得分效率很糟,而費城人的表現非常好。今年球 季開打至今,所有球隊在三壘有人少於兩出局的情況下,最後得分的機率是49%,而上個 球季差不多是51%。 ------------------------------------------------------------------------------ 想想看這個結果,我不知道你心中認為在這種局面,跑者能回到本壘的機率有多高,但我 可以肯定大部分的人所認為的機率都遠高於聯盟平均。 在這種局面下,三壘跑者平均有一半的人得不了分。不過這種想法並不周延,因為如果打 者能在這局面選到保送,也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最糟的是打者毫無貢獻地出局。 Baseball Reference 並沒有這麼深入的數據,但我們手中有的數據也足以獲得具代表性 的結果,同時也足以讓我們回顧過去在這種局面下,打者的表現。 回顧從1950年到現在,當三壘有人少於兩出局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發現打者的被三振率是 很明顯增加的。畢竟揮大棒在大聯盟還是比較流行,普遍的觀點會覺得相對於過去,現代 球員的一些基礎或是基本功並不是那麼好。 當三壘有人少於兩出局時,把三壘跑者送回家這工作到底有多基本呢? 人都會有種傾向,會不自覺地浪漫化過去的事物,而忘記過去事情的原始面貌。儘管如此 ,下面這張圖就清楚地顯示了從1950年至今,三壘有人少於兩出局的情況下,打者被三振 的機率。 ------------------------------------------------------------------------------ https://i.imgur.com/8s9HiE0.png
你會發現現代球員的確在這種局面下更容易被三振,這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現在選手 的contact能力的確沒有過去來的好。 但這張圖只顯示了特定局面下的表現,(譯按:這結果也許能夠說是現代球員抗壓性不夠, 有打點機會容易失常),因此下圖就顯示了在所有情況下,選手的三振率隨時間的變化。 https://i.imgur.com/CNp7bRo.png
你可以發現在80-90年代,整體的三振率以及三壘有人少於兩人出局的情況下的三振率之 間似乎開始出現差異,在那之前整體的三振率與特定情況下的三振率差不多,而到了 80-90年代後,差異比較明顯。 可以看到當有打點機會時,現代的打者揮空的機率較低,這表示在這個情況下,打者的打 擊策略可能會有所改變。與過往相比,現代打者不論是整體,或是在有打點機會時的三振 率雖然都偏高,但這張圖給了我們一個訊息:在有打點的情況下,現代的打者策略會以 contact為優先。在其他情況下,則會看到有比較多的三振出現。 ------------------------------------------------------------------------------ 三振率是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之一,但要更貼近我們的問題,我們可以看看1950年至今, 三壘有人少於兩出局的情況下,跑者回本壘得分的機率變化,前面已經說了,近年來這個 數字大概是50%,那以前是多少呢? https://i.imgur.com/WTZ78Jb.png
我不會花過多時間解釋2018年的數字,畢竟我們還有將近五個月的球季。 相對來說,這統計量的在類固醇世代是比較高的,現在則是相對較低,但差異大概都只有 1到兩個百分點而已。真正出現較大差異還是在60與70年代,可以看到有個明顯的低峰。 為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計算了在三壘有人少於兩出局的情況下,平均每個打席能夠得 幾分,這樣算的話,有時三壘有人的同時二壘或是一壘也會有跑者,可能一個打席可以獲 得超過一分。 https://i.imgur.com/cnnfOHi.png
------------------------------------------------------------------------------ 不意外地,這張圖看起來和前一張很像。但如果逐年地看,數值會上上下下,因此我以每 十年為單位計算各個數據的時間平均,如下表。 https://i.imgur.com/xfqAUpg.png
沒錯,無庸置疑,現代打者與過往相比的確更容易被三振,當三壘有人時打者若是被三振 確實讓人失望。 當你看到一次三振,你會以為那就只是剛好那球運氣不好,但實際上,少於兩出局三壘有 人最後回不到本壘的機率並不低,在早期的棒球,無法得分的機率更高。 你或許會覺得被三振率和這個情況下的得分機率之間存有很強烈的相關性,但從我們的結 果看來並非如此,雖然現代打者的被三振率增加,但能在少於兩人出局三壘有人的情況下 ,順利將跑者送回家的能力並沒有比較差(也沒有比較好),現代打者在這種情況下製造打 點的能力並沒有改變。 也就是說,從整個聯盟來看,在這個情況下要得分的機率並不是特別高,不論是過去或是 現在。這機率的最大值出現在2000年,有54%,你有印象在那年每個球員的基本功都比較 好嗎? ------------------------------------------------------------------------------ 基本上來說棒球比賽就是要比較多的play才有趣,不過老實講,大部分擊入場中的球都是 沒用的,而現在只是將這些沒有效率的擊球轉變成三振而已。當三壘有人出局數少於兩人 時,2018年的打者要把三壘上的人送回家還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從古至今皆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5.36.2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LB/M.1525254900.A.A81.html
fountainNess: 推 05/02 17:59
BlitzX: 有趣 05/02 18:01
crazypeo45: 薛丁格的本壘 05/02 18:04
triff: 真是與直覺相反的數字耶... 05/02 18:04
roywow: 真的比想像中的低 05/02 18:05
b99202071: 每次看到打出高飛犧牲打時有人打"基本功"就很想扁他 05/02 18:08
mess: 袁博士:基本功,洋基病 05/02 18:09
doa2: 50%成功率比30%的安打率算是高多了 05/02 18:16
wangmytsai: 一定會比打擊率高啊... 05/02 18:20
y800122155: 怎麼會是跟打擊率比 機率沒學好嗎.... 05/02 18:35
ocean11: 安打率+高飛犧牲打+野手選擇+暴投+強迫取分+盜本壘=5成 05/02 18:47
Roshiel: 推,原來機會這麼低 05/02 18:48
jet113102: 數據會說話 05/02 19:25
iverson0968: 推,這有趣 05/02 19:26
phoenix286: 推 別再說基本功了 05/02 19:29
k8543: 這也就是打點還是會看的選項,投手遇到這種危機,肯定投的更 05/02 19:30
k8543: 閃,引誘球更多,打者肯定沒平常的好球打,打點不純然是靠運氣 05/02 19:32
chaolin: 袁博士:基本功,洋基病+1 沒看推文之前也想推這句XD 05/02 19:33
b99202071: 應該說會更小心 STUFF也會加上去 05/02 19:35
higger: 不是基本功~但棒球就是運氣成份高~才會50%左右嘛 05/02 19:52
apporience: 一壘有人的話,雙殺的機率要減掉,現在的防守效率有無 05/02 19:58
apporience: 提升? 05/02 19:58
mightymouse: 從以前就覺得什麼基本功根本是騙人的東西 05/02 20:02
triff: 基本功是打擊技術吧?打點不是能力。 05/02 20:08
cavalierray: 推推 05/02 20:24
ringohejia: 超有趣!! 05/02 20:38
whhw: 當然是50%阿,不是成功得分就是失敗 05/02 20:39
ryeo621: 袁定文: 05/02 20:40
terminator3: 好低.. 05/02 20:46
ymcheung: 也想推 袁公、基本功、洋基病 XDD 05/02 21:35
ianshadow: 好奇如果扣掉一壘有人的數字是多少 05/02 22:08
BlitzX: 每次看到打出高飛犧牲打時有人打"基本功"就很想扁他+1.... 05/02 22:51
god2: 告訴我們雖然被三振率越來越高,但剩下的樣本所得的分數 05/02 23:06
god2: 更多,整體就彌補回來 05/02 23:06
goury: 這是說觸發條件後,下一位打者攻擊期間把三壘送回來的機率 05/03 13:28
goury: 但一般直覺會比較偏向當條件觸發後,該局得分的機率吧?兩 05/03 13:28
goury: 人出局前三壘有人都很常看到該局得不到分了... 05/03 13:29
我記得有不少人算過在各個情況下得分的期望值 (ex 出現一三壘有人 一人出局的情況時 根據某幾年的資料 平均能得到幾分) 然後剛剛找了一下發現有這個人算過在各種情況下到至少一分的機率 https://goo.gl/m2C3sU 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 ※ 編輯: kobec (140.115.36.223), 05/03/2018 14:17:04
Mariobrother: 有意思 05/03 15:38
hayato01: 第一個也是想到袁公 05/03 21:08
Roshiel: 所以點上二壘反而至少得一分的機率下降? 05/03 21:26
goury: 這是當年用來噴觸擊戰術很常見到的文 05/03 23:21
的確是 "長期"統計下來 觸擊會讓得分機率降低 因為出局數的珍貴 但我會覺得 以一場比賽來說 有時候得分機會可能就只有那局 或是整體氣勢心態等不可量化的因素 所以戰術在單一比賽的小樣本還是有他的價值 這也是棒球有趣的地方 ※ 編輯: kobec (123.241.204.136), 05/04/2018 0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