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R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AdPiG: +ln討厭歸討厭應該也不會把整個BRT拆掉... 畢竟錢都花了(?) 01/22 08:22
※ 引述《mutccshleon (年度最佳它它)》之銘言: : 拆,個人判斷應該是不置於拉ˊˋ,可是到現在收到的小道消息, : : 是真的很可能就直接降級成公車專用道惹~~ : : 機電系統、票證,就直接給你搞封存,不要用就好惹~╮(﹋﹏﹌)╭~ : : 機電系統花的摳摳就放在那邊不要動就好惹,反正設備都在~\<(︶﹏︶#)>~ : : 那也不會有那些車門、月台門對不齊、票證資料無法兜籠的問題 : : 反正放進來就都不要用就好,優先號誌一樣給你,反正塞也是大家一起塞 : : 車子也不用還,就大家一起跑一條專用道就好~~﹏(ㄏ ̄▽ ̄)ㄏ : : 直接降級,可以滿足政見、又可以順應民意、更可以解決民怨 : : 一個降級,三個願望一次滿足,何樂不為呢?╭ (′▽`)╭(′▽`)╭(′▽`)╯ : : 行控就留興中來用就好惹~~反正也沒差, : : 反正行控功能都沒有惹,就是一場騙局惹(╯‵□′)╯︵ ┴─┴ : : 反正棕線不做,東延也不做~~西延可能也夭折惹~~( ̄y▽ ̄)╭科科 改公車專用道? 第一個問題就是,那之前的刷卡閘門,月台門跟優先號誌,不就白買了? (當然這部分目前很多還在測試或改善階段,尚未完全啟用,預計在三月初才會弄好,如果屆時還沒弄好,那就是包商的責任了) 別忘了如果改回車內收票那上下車時間會大增 第二個問題是,要做成怎樣的專用道? 如果要把中港路上所有的公車(除了要右轉的車)都趕進專用道,把路邊的站牌全消除掉 那勢必要在專用道上增設站台,如此一來施工期間許多路段將退回到BRT通車之初很多站台都還沒完工就通車的狀況,那臺灣大道的交通豈不大亂? 再來就是那些因為BRT所以全面改線的公車路線像是87(改藍13),106(改藍9),146(改藍10),147(改藍11),150之類的要不要改回來? 如果改回來那藍9的東海別墅-僑光,藍10的中轉-大慶車站,藍11的東海別墅-嶺東,藍13的沙鹿-坪頂跟東別-文心森林公園以及150的朝馬-嶺東要怎麼辦? 要另外獨立成新的路線嗎?(雖然也許有整合空間就是了,畢竟有些改出來路線的動線有點像) 總不能直接砍掉吧!那沿線居民... 如果維持目前的站台數量,那勢必要有一些公車繼續走慢車道服務距離BRT車站較遠的公車站(ex:教師新村,中正原子街口,中港民權路口,東大附中,臺中捐血中心,臺中精機...),那這樣的話實際上也沒有太大的意義,除了本來要轉乘的有機會變成不用轉乘以外,不過這部分可以透過BRT西延段解決一大部分就是了 既然無論怎麼改,不是付出極大成本就是缺乏實益,那還不如就維持現有的BRT運作(前提是機電設備真的能在三月初弄好),然後增班到三分鐘一班甚至更短的班距 第三個問題就是雙節公車跟BRT公司的歸屬問題 如果真的通通都改回一般公車,那BRT公司以外的雙節公車是不是就還給中客,統聯跟巨業讓他們去跑自家的所有路線? 問題是有辦法讓雙節公車在臺灣大道以外的路段跑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還蠻希望臺中客運拿雙節公車來跑82的,不然放學時間明道跟宜寧的學生根本載不完 至於BRT公司也是個問題,因為BRT回歸公車專用道後BRT的業務也就沒了,那是要直接解散清算,還是變成名為臺中捷運公司的空殼公司等著接收捷運綠線的業務?還是改成市營的客運公司來營運一般的公車路線? (是說林佳龍號稱能省錢的十公里免費以車補貼大概會搞垮一堆客運公司,造成服務水準跟服務品質下降,那屆時BRT公司該不會就要轉型成一般的公營客運公司來營運一般的客運路線,以維持民營業者被林佳龍的補貼政策搞到崩盤之後所無法維持的既有營運水準?) 是說我認為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直接在專用道上鋪軌道變平面LRT 那...wwwwwwwwwwwww 總之,不是要再雞飛狗跳一次,就是甚麼都沒改變,只是有些要轉乘的變成不用轉乘但是行駛時間大增這樣 -- 高雄市長陳菊:「選舉(看板)你掛這我掛這,最重要是人民認同,我們會笨到去拆競爭對 手的看板嗎?陳菊有這麼『飯桶』嗎!」 老胡SOP先學著點好嗎? --
mornlunar: 陳菊有這麼『飯桶』嗎?市長妳的體重透露了一切09/24 22:5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0.99.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421942233.A.3E6.html
JosephChen: 其實沒那麼嚴重...只要專用道、站體、雙節車都還保留 01/23 00:20
JosephChen: BRT至少還是遠比巴士快。估計不會增加新站吧, 01/23 00:21
JosephChen: 頂多中港路的停靠站減少... 01/23 00:22
少掉的停靠站要怎麼處理?
Lsamia: 彰化銀行站 01/23 00:23
那是因為那段沒專用道,站台施工可以直接在路邊進行,對道路交通沒太大影響
ButterChang: 車上刷卡跟站內刷卡的速度差很多... 01/23 01:02
cus623: 如果如J大說的那樣,就直接取消全部公車改BRT並增加班次就 01/23 09:09
cus623: 好,橫向接駁則可以加開區間車,何必降級... 01/23 09:09
台灣大道公車全砍,只用類似48區間車的這種做法來接駁?
komachi275: 改公專是比較難聽啦...但是沒有人說開放混流的BRT不能 01/23 09:35
komachi275: 繼續使用優先號誌 何況不是誰才說臺中的設計讓公車 01/23 09:35
komachi275: 觸動優先也很簡單? 01/23 09:35
komachi275: 真奇怪 公車專用道好像是貶抑詞? 明明那就是BRT最重要 01/23 09:36
komachi275: 的核心設施... 01/23 09:36
改公車專用道不是問題,問題是改了能夠換到什麼? 大改可以換到慢車道公車全面退出,問題是付出的成本可觀 小改則是以服務品質下降(車外收費改車內+堵車風險)換免轉乘,但是換不到公車全面退出慢車道 那還不如做西延段+海線延伸段
ewings: brt的專用道是它自己的專用道,其他大客車來擠是降低得分 01/23 09:39
komachi275: so what?分數能幹嘛? XD 騎機車的繼續騎 01/23 09:41
ewings: 分數可以拿來打某些人的臉啊,爽 01/23 09:43
komachi275: BRT不被接受就是失敗 必須配合當地民情在地化 01/23 09:44
komachi275: 很確定臺中BRT的原始設計不被接受 只能接受被改的命運 01/23 09:45
komachi275: 運輸的主體是人 多數人民不接受 分數再高也只能自high 01/23 09:47
komachi275: 何況是這種排擠式的平面交通系統 01/23 09:48
以台灣的自私主義刁民風,甚麼都不要期待才是上策...
ewings: 結果有愚蠢的政客拿排擠效應更可怕的輕軌來當brt的替代品 01/23 09:54
komachi275: 人家人民買帳就輸了.... 01/23 09:56
真的台灣大道專用道直接鋪軌道做LRT也不錯,至少機電設備不會白費 不過台灣民眾的素質還是不能期待就是了
ewings: 專業敗給民粹,本版就輸了 01/23 10:00
valkyrie3812: 真的只剩下MRT才能平息了。。。 01/23 12:27
ewings: MRT照樣可以被挑毛病,前腳議員說要實價徵收,後腳新市長 01/23 12:37
ewings: 就拿徵收費用暴漲來罵 01/23 12:37
Zickler: 只要能判斷為同一程 行經BRT站的公車一樣可以用車外收費 01/23 14:27
Zickler: 最大問題還是怎麼開門 01/23 14:28
ewings: 那問題才大,兩台刷卡機沒即時連線怎麼判斷上下車?怎麼判 01/23 14:41
ewings: 斷該收多少里程? 01/23 14:41
Zickler: 就看先行公車上下車刷以里程計費怎麼做的囉 01/23 14:56
Zickler: 現行* 沒道理兩筆離線交易可以做到 1離線+1連線做不到 01/23 14:58
Zickler: 有一端漏刷就跟現行鎖卡一樣 不允許搭乘其他系統 01/23 14:59
ewings: 公車的刷卡機不是即時連線,沒辦法告訴地面站那張卡是否 01/23 15:11
ewings: 有刷上下車。是要因為這樣鎖卡的深夜連線時才解卡嗎? 01/23 15:11
ewings: 現在公車上下車是同一台機子,兩筆相關聯的離線資料沒有同 01/23 15:13
ewings: 步問題,資料分開來,你就要面對同步問題 01/23 15:13
Zickler: 我個人也對鎖卡也有點意見 耗費乘客與業者雙方的時間 01/23 16:32
Zickler: 如果像香港那樣先扣該站上車最大車資 刷下車再補回更省事 01/23 16:32
Zickler: 順帶一問 前後都有票機的公車 兩台彼此間也是連線的嗎? 01/23 16:33
mutccshleon: 給樓上,一般公車的車機並沒有連現到中心去,是公車 01/23 16:37
mutccshleon: 的車機本身有儲存資料的裝置,每趟車司機回去車廠下 01/23 16:37
mutccshleon: 班之後都要把車上的刷卡資料儲存到票證電腦設備裡面 01/23 16:38
mutccshleon: 去,公車上面的只是記錄你的票證資料,並沒有回傳的 01/23 16:38
mutccshleon: 功能。 01/23 16:38
waynedd: 應該說公車上前後門各有一台刷卡機.例如從後門上車先刷一 01/23 17:21
waynedd: 次.下車從前門走再刷一次..車上的這兩台機器是否可以去判 01/23 17:22
waynedd: 讀乘客該支付多少錢.. 01/23 17:23
※ 編輯: shun01 (111.80.160.129), 01/23/2015 18:50:24
ewings: 公車前後兩台刷卡機都是連到同一台車內主機,沒有所謂連線 01/23 20:44
ewings: 問題 01/23 20:44
komachi275: 有人不懂電子票證交易模式在胡扯... 01/23 21:44
komachi275: 離線式里程計費交易 卡片都有註記上下車資料 01/23 21:46
komachi275: 現在的問題根本不在離線還連線上 01/23 21:46
ewings: 我想,起手式應該先問你是哪邊看來的,不要又因為薄弱的 01/23 23:21
ewings: 國文能力,結果發現又是個路緣石 01/23 23:21
ewings: 卡片上的確是有紀錄,但是終點方沒有起點方的資料,怎麼 01/23 23:27
ewings: 算里程?上車刷卡時也只是寫個代碼進去,而且資料寬度很小 01/23 23:27
ewings: ,代碼代表的資訊是儲放在主機端,同主機刷下車才能有資 01/23 23:27
ewings: 料去計算 01/23 23:27
busgoer: BRT公司已經開始在做轉型中捷公司的事情了,人員歸屬不 01/23 23:29
busgoer: 用怕 01/23 23:29
ewings: 要搞異機刷卡,就要去同步那些資料,不是某人想的那樣有卡 01/23 23:31
ewings: 片裡的資料就行。如果像某些無知的人想的那麼簡單,台鐵 01/23 23:31
ewings: 的電子票證化早就環島通行了 01/23 23:31
hgame: 維持里程計費的話 大概要規劃一塊非付費區給等一般公車用 01/23 23:47
hgame: 但要這樣玩整個站體設計要大改 而且民眾還是會覺得不便 01/23 23:49
hgame: 另一種是參考廣州的作法 主線和接駁線視為一個系統 01/23 23:50
hgame: 規定進入站體刷卡付費 不在站體內搭的就上車付費 01/23 23:53
hgame: 一段票吃到飽 但這樣營收怎麼分 政府怎麼補貼都不好橋 01/23 23:54
komachi275: 你果然沒碰過電子票證才會說這種好笑的事情... 01/23 23:56
ewings: 好棒棒,原來碰過悠遊卡,就能突破悠遊卡的卡片架構限制, 01/24 00:02
ewings: 愛寫多少資料就寫多少資料進去,堪比四次元口袋 01/24 00:02
hgame: 混著刷是真的有很大的問題 不信就去問票證公司和設備商吧 01/24 00:06
ewings: 區區128byte的空間給k某來用,搞不好能突破空間限制放入進 01/24 00:08
ewings: 站時間、站點、亂數碼、金額等資料,還能放一部蒼井空的 01/24 00:08
ewings: 片 01/24 00:08
komachi275: 呵呵...您繼續扯吧....問題不是您說的部份 01/24 00:10
komachi275: 另外給h兄 是有瓶頸在沒錯 這先天限制要改有風險 01/24 00:10
komachi275: 票證問題是滿關鍵的瓶頸... 01/24 00:11
ewings: 先解釋一下那麼小的記憶空間,怎麼塞進完整的所謂"上下車 01/24 00:12
ewings: 資料"吧,不要亂唬爛又想射後不理 01/24 00:12
komachi275: 我沒這麼說...您的疑問應該問問您的國文老師 XD 01/24 00:13
ewings: k某:離線式里程計費交易 卡片都有註記上下車資料 01/24 00:14
komachi275: ewings:先解釋一下那麼小的記憶空間,怎麼塞進"完整"? 01/24 00:16
ewings: 板主,有人唬爛過頭,又不解釋為啥卡片寫不進去的資料能 01/24 00:18
ewings: 夠拿來當票證交易憑據 01/24 00:18
komachi275: XD 01/24 00:20
ewings: 某人唬爛被戳破就只能回應XD了 01/24 00:23
komachi275: 的確有人被戳破 01/24 00:33
maxwelleqn: 一個台中車流最多的路段,把很多公車路線砍掉併入brt, 01/24 10:41
maxwelleqn: 運量才5W,洗洗睡吧 01/24 10:41
waynedd: 電子票證要玩計里收費..有瓶頸的應該只有交一版的悠遊卡 01/26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