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R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主辦的捷運三鶯線工程正在施工,細部設計已在十月下旬出爐,全線造型走極簡風、站體輕量化,並結合地方人文歷史與產業發展,串聯綠色、自然與科技三大主題,全案提送新北市都市設計委員會審議時,委員贊成三鶯線不該侷限通勤功能,期許創造景觀亮點,串聯觀光動線、發揮觀光效益。 站體輕量化 3主題串聯 市府城鄉發展局都市設計科科長張記恩指出,三鶯線跨越土城、三峽及鶯歌區,兼具城市與鄉村風貌,不只肩負傳統的通勤與交通運輸功能,隨著台灣其他區域軌道系統發展,三鶯線應彰顯和其他縣市不同的景觀特色,提升競爭力。 捷運工程局副局長李政安指出,台灣的車站造型太多,三鶯線以極簡風的「交通機能的盒子」為設計主軸,在喧囂雜亂的都市景觀中更能凸顯特色,高架站體由上而下連接都市空間、交通系統及地理環境,每個站體都代表地方人文與產業發展的故事,配合土城、三峽及鶯歌區地方特色,分別以「綠色科技」、「水韻藍染」、「生態陶遊」的三大主題串聯。 三峽高架段 迴廊拱橋形塑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經三峽的高架段,規劃建置迴廊式拱橋造型,跨徑約八公尺,總長一百二十公尺,迴廊與校園建築融合性佳,形塑新亮點。 都市設計委員會也建議,捷運三鶯線應結合地景,達到「量體最小化、視覺最大化」,站體及月台設計以不遮蔽地形地貌為原則,讓乘客欣賞沿途鶯歌石、三峽河風景,不鄰房的路段避免施作隔音牆,思考沿線的景觀亮點或主題性,才能吸引外地遊客搭乘,站體應與三峽老街、鶯歌陶瓷博物館等既有觀光景點串聯,共同創造觀光效益。 李政安表示,委員的意見多樣化,有些已非捷運工程問題,必須從都市計畫或觀光策略整體考量,未來再由城鄉發展局召集專案小組討論;他並說,認同三鶯線創造觀光效益的構想,公共藝術設置將邀集專家提出,站體設計交由建築師發揮創意,至於與沿線觀光景點的串連,可搭配公車或YouBike等接駁往返。 http://i.imgur.com/grgrKVR.jpg
目前規劃行經三峽的高架段建置迴廊式拱橋造型,跨徑約8公尺,總長120公尺。圖為模擬圖,尚未核定。(捷運工程局提供) http://i.imgur.com/RcQreM0.jpg
捷運三鶯線全線設計走極簡風,圖為LB02站模擬圖。(記者賴筱桐翻攝)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154408 ----- Sent from JPTT on my Htc Nexus 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69.1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511576973.A.2A1.html
ujay1990: 希望台南捷運更有特色啊 11/25 10:48
coffeemilk: 我只希望這些綠建築車站還是要注意設計是否會讓車站真 11/25 11:07
coffeemilk: 的涼爽,還有不要下雨時被雨噴濺到 11/25 11:07
MonkeyCL: 希望未來能好好維護 11/25 11:33
NaoSensei: 簡在哪? 11/25 12:20
chinfu1222: 還不錯欸 11/25 13:58
ji394xu3: 迴廊式拱橋造型模擬圖看起來是靠近北大操場跟國3那邊 11/25 14:20
taipeiguyptt: 是極簡還是省?那站體柱子… 11/25 14:49
windty: 設計太浮誇市容反而凌亂 喜歡這種簡單輕量風格 實用主義 11/25 16:46
dontpoonptt: 推Minimalism 11/25 16:47
abc480528: LB01、LB09是九典的設計,材料、線條簡單但空間質感看 11/25 18:22
abc480528: 起來值得期待。其他站不知道是哪個建築師? 11/25 18:22
CharmingWu: 通勤客才是重點吧 11/25 20:20
Matchaport: 頂埔設計的質感還不錯 11/25 20:22
ciswww: LG01 LG02這樣的量體反而更大好嗎... 11/25 22:16
ciswww: 而且看電腦圖的時候要想說「世界上有哪一種材質的面板可以 11/25 22:17
ciswww: 達到這些圖的質感?」還是實際能做出來的材質根本就很平凡? 11/25 22:19
newstyle: $$$$$$$$$$$$$$$$$$$$$ 11/26 09:22
newstyle: 美麗島站花那麼多錢拉皮,結果有人坐嗎?!還不是空蕩蕩的 11/26 09:24
el1901: 三鶯地區空曠,要注意冬天強風夏日炎熱 11/26 10:23
klementhsu: 紅明顯 台灣是多雨國家 還會伴隨風 請設計師將這塊一 11/26 10:24
klementhsu: 併考量進去再來設計作品 謝謝 11/26 10:24
hicker: 要能夠冬暖夏涼遮風避雨而且還要達到綠建築....很難吧?? 11/26 15:34
coffeemilk: 所以追根究底台灣氣候沒辦法??? 11/26 18:25
ciswww: 屋簷往外加大,更能遮雨又維持熱天氣的通風 11/26 18:28
vestinland: 通風跟進光口調成可動的更能適應氣候 11/27 14:20
iLtz: 不管再怎麼設計,完工一年以後外牆一定黑黑髒髒的 11/27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