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R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完整圖文介紹:http://vhygdih0412.pixnet.net/blog/post/347848405 桃園機場捷運 | 直達車 | 普通車| A1台北車站-A13 桃園機場第二航廈 住在高雄的我一直沒有機會坐看看桃園機場捷運去台北車站 從機場到高鐵站開幕第一個月就已經體驗過 覺得感想就是怎麼開這麼慢XD 這條一波三折的桃園機場捷運 從開工到完工蓋了13年 還不包含前期規劃 第一批電聯車放了七年才上線 也算是台灣捷運工程奇蹟XD 這次出國決定要來體驗主要路段看看 所以就有了機場往台北車站的紀錄 不管是國內外旅客都可以參考看看 ▲在機場這邊因為空間不大 站體基本上是最低規模 像是T2 這一站裡面就沒有廁所 進去售票大廳基本上就是直接下去月台 月台的空間也顯得蠻擁擠 直達車跟普通車沒有分開 比較傻眼的是辨識方法竟然是現場保全用喊的XD 我覺得每個車門上面應該要有顯示 畢竟也才12個門 保全也只會講中文 並沒有辦法讓外籍旅客有一個直覺性的分辨 個人覺得這個規劃蠻不好的 雖然說坐錯車還是可以到台北 ▲桃園機場捷運也是台灣第一個快慢車分流的捷運系統 車身會有不同的標示 分別是Commuter 和 Express 不過兩種車的顏色其實很接近 並沒有像國外會為直達快車特別做出顯眼的分別 感覺快車用紅色來表達可能會比較好~ ▲直達車的內裝採用長途客車的模式 並不是一般捷運的塑膠椅 而是有點像客運有靠頭設計的泡棉椅子 相信一開始的設定並沒有大量站立的需求 用這種椅子理論上會坐得比較舒服 ▲直達車的椅子都是固定 其中有一半是正面有一半是反面 個人不是很喜歡坐倒開的椅子 ▲有點意義不明的餐桌 因為捷運禁止飲食 用來吃東西也不合理 行車時間35分鐘好像也做不了什麼 而且桌面上有黏黏的東西感覺很久沒有清很噁心 個人感覺以後這張桌子損毁 應該桃園捷運也不會想補回去吧哈哈 ▲其實我坐下來之後比較訝異的是 這捷運真的只開了一年嗎? 感覺比用了10年的高鐵還要慘 像我座位上面的電燈按鈕就已經斷掉 ▲順道一提桃園機場捷運直達車每個座位都有閱讀燈 不過我很認真的測試 其實車廂本身的光源還比較亮 覺得當初車輛設計開標的人很沒經驗 ▲列車的地板並沒有鋪上地毯營造豪華感 椅子的清潔其實不是很好 椅套有些地方已經變色 有些地方也磨損得很嚴重 才用一年的列車實在是讓人有點嘆氣 ▲椅子的寬度實在是有點窄 跟廉價航空有拼XD 車窗是在比較高的位置 我覺得坐在裡面的壓迫感蠻大的 加上下面有一個擋行李的架子腳沒辦法伸展 我高度178我覺得做得蠻不舒服 因為很多人反應桃園捷運車子有霉的味.. 我個人覺得直達車蠻嚴重的.. 普通車好一點 感覺應該是冷氣系統 ▲可能是沿線的轉彎處比較多 車門使用台灣捷運系統少見的崁入式車門 隔音來講的確是比一般的捷運來得好 尤其是轉彎的摩擦聲算是有降低 ▲只要憑電子票證, 機場區域的三個車站互通是免費 車門的報站顯示可以同時顯示中英文 ▲今天有在林口下車先跟朋友吃個飯 A8 長庚醫院是直達車的追越站 桃園機場捷運的發車模式是普通車先開車 直達車在幾分鐘後出發 然 後普通車會在A8等待直達車停站後通過再走 這樣的模式可以讓普通車的乘客換乘直達車 或者讓坐錯車的人不用等太久 機場到A8大約花了16分鐘 其實住在這裡去機場還蠻方便 很適合整天都要出差的人 ▲現在桃園捷運的車站清潔 比一開始做的好太多 剛通車第一個月在高鐵站看到那玻璃上面厚厚的灰塵 真的完全不覺得這是新的捷運 這是來到同樣是高架站的長庚醫院 至少玻璃是透明的XDD 屋頂也擦得蠻乾淨 ▲環球百貨在A8 A9都有開設百貨 面積不大裡面幾乎都是吃飯的餐廳 算是符合車站百貨的需求 ▲每日鼓勵正能量 這個好像是外包的廣告公司設計 感覺是希望做例子看有沒有公司願意買這個位子XD 接下來的行程應該要登上普通車到台北車站 不過一開始心不在焉搭到機場方向的車XD 發現的時候都已經到坑口 乾脆就坐回去機場再搭直達車回台北 普通車的規格就很像台灣一般的捷運 不過因為只有三個門的關係中間的椅子位子有比較多 ▲我覺得普通車坐起來反而比較舒適 一般時間會用普通車通勤的人很少 人潮比直達車少很多 車廂的霉味也沒這麼重 普通車也是有行李架 覺得這兩種車的行李架其實都很不夠 尤其是直達車幾乎人人一個行李 行李箱幾乎只能放下面那兩層 一個車廂也只有三個架子 也就是說勉強放12個行李箱 就算我今天不是航班密集時間也蠻災難 像是香港機場快線一個車廂就有八個行李架 每個行李架的寬度都是這個的一倍 所以如果不想跟別人擠的話 我覺得普通車至少空間比較寬行李要放起來比較不會擋人 ▲符合民情的優先''讓座表示'' 有時候覺得高壓管教教育教出來的社會其實蠻變態 香港日本其實都有這種爭議 ▲桃園機場捷運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會爬上林口 走線非常的彎曲 所以列車是使用全動力列車 確保車子可以爬上將近5%的坡度 不過從機場出來這一段 真的是台灣捷運路線我個人覺得最優美的路段, 加上從高架橋看出去風景更漂亮 算是可以帶給旅客一個不錯的開始 ▲可以看得出來高架橋的高度還有上坡的角度 這個斜度應該是鋼輪捷運的極限了 其實整體坐起來的感覺是真的有點頭暈 穩定度是普普通通 感覺每天跑這條線的損耗應該蠻大的 我搭的第一台直達車在低速的時候會激烈抖動 感覺是輪子已經失去平衡或者不圓 還是那句桃園捷運應該要放更多心思在系統保養上面 ▲從機場到台北車站真的蠻快的 35分鐘比國光號快一倍 站在旅客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很方便 價錢來講我不覺得非常便宜不過也不到不合理 桃園機場捷運的台北總站設計的算非常不錯 很有市區航站的FEEL 只是很可惜市區預辦登機的服務真的做不起來 ▲可能為了跟月台門配合列車上方做了玻璃屋頂 我覺得蠻有未來電影的感覺很有時尚感 如果玻璃可以在乾淨一點就好XD ▲車站共有三層的空間 從月台上樓之後會先通過閘門 繼續往上可以步行前往台北車站 又或者走去外面到北門也很方便 ▲雖然都叫台北車站 不過光從月台走到台鐵台北車站的門口幾乎要走5到8分鐘 像我走到板南線要花幾乎15分鐘 如果行李多的話可能也會有點累~ 不過好消息是現在終於要弄人行步道 會少走一大段XD 一個旅遊城市機場的對外交通絕對是非常重要 除非像曼谷10塊錢美金可以坐30公里Taxi到市中心 那就另當別論 不然一般遊客基本上還是會選擇公共交通為主 桃園機場最弱的一向都是對外連結 機場客運除了前往台北車站還有高鐵站之外 好像就沒有存在一樣XD 連前往機場所在地桃園市火車站的客運也是這幾年才開通 桃園機場捷運絕對是必要的建設 現在台灣三大城市機場都有捷運連結 玩台灣其實真的是越來越方便 當然有些規劃上可能真的不如人家 像台灣三條有連接機場的捷運系統車子行李架都不及格 高雄還連行李架都沒有XD 雖然這次搭乘真的看到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個人還是希望桃園機場捷運可以未來越來越好 讓國人跟旅客來往機場有更好的體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47.1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528992561.A.6D7.html vhygdih:轉錄至看板 Aviation 06/15 00:09
geesegeese: 沒直達過,a1出發還停了兩站才到機場1航06/15 00:12
geesegeese: 真直達可以壓在30分鐘06/15 00:13
geesegeese: 機場捷運不是桃園捷運。06/15 00:14
gigihh: 列車進站月台應該都有廣播吧06/15 00:17
gigihh: 桃捷所有廣播都是四種語言,列車進站也是。06/15 00:18
gigihh: 另外我覺得直達車上的桌子也可以拿來看書之類的06/15 00:18
gigihh: 桌子的杯子置放空菸凹槽太淺,就算可以飲食,我覺得放06/15 00:19
gigihh: 飲料也很容易倒吧06/15 00:19
gigihh: 至少桃捷的客服系統比起去年好太多了,設備上的問題寫信06/15 00:20
gigihh: 給他們都會回,不像一開始是完全不回,至於是否已讀也06/15 00:20
gigihh: 不會知道。06/15 00:20
gigihh: 更正,空間06/15 00:21
其實我要表達的是廣播是一次性 車子還沒進站之前 因為是共用月台 直覺性的分辨還是蠻重要的 如果月台門上方有螢幕可以顯示車種 也可以顯示停靠站不就更清楚了嗎
power7: 桃園客運從中壢到機場的客運應該不是這幾年才有的吧06/15 00:38
power7: 從桃園車站到機場的也是 應該早就有了06/15 00:39
可能我的資訊有誤, 不過我印像中統聯706 104年左右才有的? 中壢的部分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 編輯: vhygdih (180.217.185.142), 06/15/2018 00:42:06
kutkin: 5059 5089 通車前就有了 06/15 01:04
kutkin: 機場捷運東西買很久了,就通車一直拖 06/15 01:06
kutkin: 直達車一直是悲劇,忽略國人喜歡自帶行李 06/15 01:07
kutkin: 椅距很小,行李架也不夠 06/15 01:08
aaronbest: 覺得原po很在乎行李架 但高雄捷運和北捷本來以通勤族 06/15 01:26
aaronbest: 為主 機場只是順便 本來就不用特意增設行李架 然後機 06/15 01:26
aaronbest: 捷普通車也是以通勤為主 行李架現在就足夠 唯一可以考 06/15 01:26
aaronbest: 慮增加的就直達車而已 06/15 01:26
bruceytw: 其實你搭的是桃園捷運,根本不是什麼機場捷運,別奢望 06/15 03:40
bruceytw: 跟外國一樣 06/15 03:40
b7239921: 從台北車站走到東門是一個健行概念嗎06/15 09:13
我早上看看 也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北門啦哈哈
Metro123Star: 車門高度受限於車廂外形設計,為避免曲面玻璃必須06/15 09:21
Metro123Star: 在轉斜以上位置裝設玻璃06/15 09:21
Metro123Star: 不然要用曲面車體配曲面玻璃(歐風),或是純斜面車06/15 09:21
Metro123Star: 體(高捷)06/15 09:21
Metro123Star: 上面我相信淨空不允許做成純平面06/15 09:21
Metro123Star: 更正 車窗高度06/15 09:21
Metro123Star: 在日本行李架是標配,因為他們認為包包能放上去比06/15 09:22
Metro123Star: 較不會浪費車廂空間,可讓更多人站進車廂06/15 09:22
Metro123Star: 雖然我是幾乎沒看過有人用行李架…06/15 09:22
Metro123Star: 此外行李架要和車廂內部設計搭配,北捷高捷桃捷都06/15 09:23
Metro123Star: 不夠高,上面沒辦法設行李架06/15 09:23
Metro123Star: 要移設空調管道才有空間 06/15 09:23
Metro123Star: 機捷直達車該不會原本想設計行駛中途車內燈半關, 06/15 09:26
Metro123Star: 才會有閱讀燈設計吧? 06/15 09:26
Metro123Star: 不然沒行李架擋光的話是不太需要閱讀燈的 06/15 09:26
Metro123Star: 直達車和普通車的車廂色帶設計沒有考慮到月台門, 06/15 09:29
Metro123Star: 上色帶竟然都用淺紫色,應該延續和車頭相同顏色 06/15 09:29
Metro123Star: 或是E235的直色帶模式也可以 06/15 09:29
Metro123Star: 不過我是覺得全車包膜或全車烤漆(京急?)也不錯 06/15 09:29
Metro123Star: 抱歉推文推太多了 06/15 09:29
lulu1305174: 沒有比照台鐵設行李架是敗筆06/15 10:33
應該是上面淨空不夠吧
Odakyu: 可是那種行李棚比較適合放包包等隨身物品 06/15 11:41
可是行李架應該還是大型行李為主比較好吧哈哈
kenro: 座位真不太好坐腳也無法伸直,而真應改直達車顏色較好區分 06/15 11:45
canandmap: 要理論請找丸紅,謝謝 06/15 12:19
其實頭也洗下去了找誰理論都沒用 能改善的地方當然希望可以改善 增購列車的時候希望不要重蹈覆轍就好 ※ 編輯: vhygdih (180.217.185.142), 06/15/2018 12:35:29
spiritman: 不曉得沒有行李棚會不會減少遺失行李的數量XD 06/15 12:57
spiritman: 感覺台鐵應該不少旅客把行李放在上面後就忘了這回事 06/15 12:58
PHb787: 推 06/15 13:08
YellowWolf: 有人有發現嗎 車門上方的到站顯示器加上車站代碼了 06/15 13:31
YellowWolf: 可惜在中文部分,冗字「站」還是沒被刪除 06/15 13:32
eco100: 機捷最大的敗筆就是車廂採購 決策不知誰負責 根本千古罪人 06/15 13:55
eco100: 外裝內裝 座位空間都完全失敗 06/15 13:56
liweihau: 說句實話 機捷的車輛真的不優... 乘車舒適度普通 06/15 13:56
liweihau: 那窄得要命的座位間距 到底是誰想出來的 06/15 13:57
kutkin: 80cm就以為都跟飛機一樣 團進團出 06/15 14:02
kutkin: 但是機捷會一直上下車 06/15 14:03
CappuCat: 座位寬度真的很窄 當初採買的人是不是哈比人啊 06/15 14:20
CappuCat: 霉味太重 搭過一次就不搭了 06/15 14:20
jin062900: 直達霉好 06/15 16:25
IS0987: 直達得座位我倒是覺得還好耶,小弟180/60kg左右不會覺得 06/15 16:56
IS0987: 太擠 06/15 16:56
asyousaid: 毒氣列車 06/15 19:01
westwood0402: 直達霉好xdddd 06/15 20:06
valkyrie3812: 用都會捷運來cosplay機場登山快鐵,桃園機場只是順 06/15 21:13
valkyrie3812: 便。 06/15 21:13
Metro123Star: 如果用翻背椅80還能轉,但旋轉椅就要更寬了 06/15 21:51
Metro123Star: 當初設計是要和普通車相同座位數量才這樣設計? 06/15 21:51
omkizo: 我都座相親座 壓迫感沒那麼大 06/15 22:55
Austronesian: 希望機捷改變一下內裝啊 06/16 10:44
vhygdih:轉錄至看板 LinKou 06/17 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