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dnCNhisto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戰時期新加坡華僑領袖支持的是哪一個國民黨? 許劍虹(Samuel Hui) 滿洲國與汪精衛政權(中國大陸仍稱為偽滿洲國或汪偽政權),是兩個對海峽兩岸中國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名詞。至今他們被大多數中國人,還有海外華人視為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權,在國際社會上也沒有留下太多的正面評價。然而滿洲國與汪精衛政權真的完全消失了嗎?真的只是歷史名詞了嗎?嚴格的意義上來看,只能夠說他們確實是在中國消失或者是成為了歷史名詞。 由於日本在殖民時代培養的朝鮮精英,包括朴正熙、白善燁與丁一權都有在滿洲國接受軍事訓練,或者帶兵作戰的經驗,而且他們戰後都成為了大韓民國國軍的骨幹,有人甚至還當上了國家最高領導人。從這個角度來看,稱呼南韓為滿洲國直系繼承者,應該是不會有多少人懷疑才對。那麼成立於1940年3月,志在與重慶蔣中正爭奪國民政府「正統」地位的汪政權,是否又有傳承者? 極力撇清自己「第三中國」身份,但是卻同時與兩岸維持友好關係的新加坡共和國,可能真的是汪精衛政權遺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遺產。汪精衛不是已經在1944年病逝日本?繼承汪精衛出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陳公博,不是已經於日本投降後的1946年被政府下令槍決?掌握上海大權的周佛海,雖然因為與戴笠合作防共而獲得特赦,卻也是在1948年病逝獄中,不再有任何影響力。 汪精衛國民政府的三大首腦,都在1949年兩岸分治以前離開人世,這個親日政權理應在1945年就已經完全覆亡。又為什麼說今天的新加坡共和國,能夠稱得上是汪精衛政權精神上的延續者?對此我們可以從兩批人的角度切入,一是早年在南洋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同盟會元老,二是以李光耀為代表的新加坡共和國創立者與執政者。 黨員證號003的同盟會元老 位於諾維娜馬里士他大人路12號(12 Tai Gin Rd),由新加坡國家文物局經營的「晚晴園」,即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是目前新加坡境內與兩岸近代史連結最為緊密的觀光景點。由於孫中山先生在1906年4月造訪南洋的時候,曾經得到屋主張永福先生邀請入住「晚晴園」,並指揮了黃岡起義、鎮南關起義以及河口起義等三場針對滿清王朝的武裝革命。 https://image5.thenewslens.com/2020/2/8xtblzaq1st1gma1g82wxnub5yxvxk.jpg
主張「亞洲價值」的張永福,因為反對中國共產黨,又無法接受親近英美的蔣中正,做出了加入汪精衛政權的決定。 所以「晚晴園」在性質上不只是新加坡的國父紀念館,而且還是貨真價實的國父故居與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所在地。海峽兩岸政府都自視為孫中山的學生,所以歷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大使與台北駐新加坡代表剛上任,都要先到「晚晴園」拜碼頭。甚至1993年舉辦辜汪會談時,兩岸的談判代表辜振甫與汪道涵也都曾經到此向國父致敬。 不過「晚晴園」的真正主角,其實並不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而是屋主張永福(1872-1957)。張永福是新加坡出生的橡膠商人,於1905年從商人林亞相手中買下了這棟原名「明珍廬」的維多利亞式建築,目的是讓自己的母親陳寶孃安享晚年,並將之重新命名為「晚晴園」。張永福原為體制內改革滿清政府的「維新派」,但後來接受了孫中山感召成為「革命派」。 他不只把母親的別墅讓給了孫中山,還創辦了《中興日報》宣揚革命,並與汪精衛與胡漢民等孫中山左右手結成至交。直到1957年被英國殖民政府強制關閉以前,《中興日報》都是旗幟鮮明的支持中國國民黨。同盟會轉型成國民黨以後,張永福得到的黨證號碼是003號,意即歷史上第三名國民黨員,可見他在辛亥革命過程中的地位無可取代。 https://image6.thenewslens.com/2020/2/pt7suyg732hof5wywscrqtuifarqu9.jpg
張永福因為支持辛亥革命有功,深獲國父孫中山先生肯定,他在國民黨裡的地位是蔣中正所比不上的。 走上「大東亞共榮圈」之路 祖籍廣東饒平的張永福,並沒有如孫中山夫人宋慶齡那般在1927年清黨後選擇與共產黨站在一起。張永福曾經登高一呼,主張南洋國民黨內的保守勢力與英國殖民統治者聯手對抗黨內左派勢力,也就是後來的「馬共」。可張永福也因為其對「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等革命理念的信仰,始終得不到英國殖民當局的信任,甚至還遭到百般羞辱,認為他是遊走中英兩國尋求好處的「兩頭蛇」。 張永福眼見新加坡已經待不下去,便回到廣東老家投效國民政府,並一度出任汕頭市長、僑務局長、中央銀行汕頭分行行長、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和國民黨史料編纂委員會顧問等職務。但是來自英國的歧視,卻也讓張永福從原本的「大漢主義者」搖身一變成為「大亞洲主義者」,產生了聯合日軍驅逐歐美殖民勢力的想法。 尤其對於掌握軍權,但是黨內輩份小了自己好幾輩的浙江人蔣中正,張永福更是發自內心感到不服。他認為在以蔣中正為代表的「親歐美勢力」領導下,國民黨人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革命朝氣,變得越來越腐敗無能,「不是真正替人民辦事」的政黨。張永福在對日抗戰爆發後,因為無法忍受蔣中正走上與中國共產黨聯手抗日的道路而與國民政府分道揚鑣。 在他看來所謂國共聯手成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過是加速共產國際赤化中國的途徑而已。一心想要捍衛中華傳統文化,既反共產主義也反歐美「帝國主義」的張永福,最終投效了往日革命同志汪精衛在南京成立的另外一個國民政府,並如同1993年脫離李登輝的中國國民黨,另外成立新黨的黨內「非主流」少壯派一樣,認為汪精衛的中國國民黨才是正統的「中國國民黨」。 進入汪精衛政權以後,張永福出任中國國民黨監察委員、僑務委員會委員以及中華民國駐越南通商代表等職務,在東南亞僑界推廣「大東亞共榮圈」的理念。他甚至曾經奉汪精衛之命,返回新加坡遊說另外一位南洋革命元老陳楚楠加入南京國民政府,但是卻遭到了後者拒絕。兩位同盟會元老的情誼,也因為該支持重慶還是南京路線的關係宣告決裂。 不過張永福與絕大多數為了求生,或者是爭取權位而與日軍合作的「漢奸」不一樣,他是真心相信中日兩國能夠攜手建立一個黃種人共存共榮的東亞世界。所以當汪精衛1944年11月10日病逝東京時,陪在其身邊的親信也是張永福。當然在日本投降後,在南京國民政府內當到駐越南大使的張永福,是免不了遭到重慶方面清算的。 所幸張永福是革命元老,又有海外華僑身份,最後在居正等人出面求情下才免除了盟軍追究。不過因為當了「漢奸」,而且又與蔣中正關係不睦,張永福後來沒來到過台灣。在曾經遭受過日軍「肅清」的星馬僑界,他也因為參加過汪精衛政權的歷史,得不到以莊惠泉為代表的華人領袖歡迎,最後只能遷居香港並終老他鄉。 集體當「漢奸」的國民黨 可是在新加坡與日本人合作的國民黨,或者與日本人合作的同盟會元老又豈止是只有張永福?在「晚晴園」的展示中,就有一張極為珍貴的照片,是1942年昭南華僑協會成立時,會長林文慶、昭南警備隊司令部外事顧問篠崎護、台籍通譯黃堆金等人的合影。林文慶與張永福、陳楚楠、林義順一樣都是南洋地區的革命元勳。 然而除了1936年去世的林義順外,其他三位革命元勳都在不同程度上成為了日軍的合作者。華僑協會遍布於菲律賓、馬來半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等日軍在東南亞的佔領區,一般是由願意與日本人合作的華僑出面主導。從華僑協會是用「華僑」而非「華人」兩個字來看,華僑協會信奉傳統漢人的血統主義,屬於效忠汪精衛政權的海外僑務機構。 https://image1.thenewslens.com/2020/2/i9a8r4tl99i2hidp92x3j56bagpwgu.jpg
昭南華僑協會會長林文慶(中間站立者),與昭南特別市顧問篠崎護(左邊後方)、台籍通譯黃堆金(右邊前方)合影留念。 台灣人因為精通閩南語的緣故,有不少人被派往日本佔領下的星馬地區擔任通譯,他們當中有些人後來加入了「馬共」,但黃堆金因為在華人中的形象不好,據說於日本投降後遭到游擊隊以私刑殺害。 相較於張永福,林文慶不只不是一位積極的「合作者」,而且他還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與陳嘉庚合作,共同號召星馬華人捐款給抵禦日軍侵略的國民政府。所以在日軍第25軍剛佔領新加坡時,他也一度為參謀主任?政信列為「肅清」對象。不過篠崎護考量到林文慶在僑界具有號召力,有穩定華人的作用,成功說服長官將其釋放,並委任為華僑協會會長。 張永福與林文慶都當上了「合作者」,那麼拒絕汪精衛邀請回國任官的陳楚楠呢?可以肯定的是,他沒有在「肅清」中被日軍殺死,所以才能生活到1971年才在新加坡病逝。但是陳楚楠不像陳嘉庚與林謀盛那樣,在日軍佔領新加坡時即時逃往盟軍控制區。陳楚楠雖然沒有出任華僑協會幹部,但是他能平安撐到戰爭結束,肯定是少不了來自林文慶及篠崎護等人的保護。 而篠崎護能說服林文慶出面「主持大局」的原因,就是可以出面保護被日軍清算中的華人,降低「肅清」帶來的悲劇。憑良心說,林文慶確實是在最大範圍內盡到了保護華人的責任,所以他的貢獻獲得了戰後新加坡政府的肯定。如今新加坡地鐵站的紫色路線,就有一個以林文慶之名命名的文慶站,紀念他擔任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以及二戰時保護華人的功勞。 可林文慶保護華人,卻也不是沒有代價的,那就是他必須要代替日軍向華僑徵收5,000萬馬幣的「奉納金」,來為過去華人捐款給重慶的行為「贖罪」。這一筆錢對許多華僑而言,也是筆相當大的負擔,所以至今仍把林文慶視為「漢奸」的人也不少。華僑協會的幹部,在3年又6個月的佔領時間也一直是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優先暗殺對象。 https://image2.thenewslens.com/2020/2/ylqfcp4myaylqmlj3stgog35mstq90.jpg
被國民政府追贈為中華民國陸軍少將的林謀盛 選擇與日軍合作的國民黨人,還不是只有張永福與林文慶,另外一位擔任《南洋商報》總編輯的傅無悶,同樣在新加坡淪陷後出任《昭南日報》社長。戰前一度立場左傾的他,因為與日軍合作的關係無法為「馬共」所接受,於是便轉而投靠國民黨,並擔任《中興日報》總經理。可見二戰期間的馬來半島,呈現的確實是「共產黨抗日,國民黨親日」的現象。 就連在霹靂州與吉蘭丹活動,打著抗日旗號的國民黨華僑抗日軍,絕大多數的時候與日本、泰國佔領軍也處於互不侵犯狀態。雖然不是沒有如林謀盛與莊惠泉等國民黨人跟著英軍136部隊一起回到馬來半島蒐集日軍情報,但他們終究是經由倫敦還有重慶指派「空降」回來的地下工作人員,稱不上是代表星馬本土的華人抗日領袖。 「親日派」組成的新加坡政府 從張永福、林文慶還有傅無悶的案例來看,也難怪在「晚晴園」裡我們看不到太多與蔣中正有關的展品。因為他們雖然是國民黨人,但卻不是如蔣中正夫婦那般「親美」的國民黨日,而是與日本一起加入軸心國陣營的黨內大亞洲主義者。然而在昭南時代選擇與日軍合作的華人,還真的不是只有中國國民黨而已,還包括了後來成為人民行動黨幹部的諸多精英。 其中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本人,如筆者過去多次介紹的一樣,就是曾經替日本陸軍報導部服務的情報人員。以新加坡國防部長的身份,從1967年起開始主導台星軍事合作的吳慶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服務於日軍的戰爭稅務部門。前新加坡駐日大使黃望青,同樣為在「肅清」期間落網後,轉而替日軍效力的前「馬共」成員。 雖然李光耀、吳慶瑞與黃望青等人雖然沒有直接加入汪精衛政權,而是直接替日軍服務,但是他們當年同樣是被當成「華僑」而非「華人」看待。因為無論是大日本帝國還是汪精衛政權,都與同時代的重慶國民政府一樣奉行「血統主義論」,且日軍對「英國屬民」又有先天上的排斥,他們自然更被視為南京國民政府的「海外子民」看待。 汪精衛政權就曾經以華人人口佔馬來半島總人口47%為理由,要求日本外務省將星馬地區轉交給中國。只因為在日軍把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等四個州管理權交給泰國之後,華人成為了馬來半島上人口最多的族群。若汪精衛政權不把李光耀等華人視為自己子民,是不會向外務省提出這種要求的。外務省曾考慮過汪政權提出的計劃,但是在日軍的出面阻擾下沒有成功。 與日本合作的族群不是只有華人,馬來半島上的其他兩大族群,即印度人與馬來人就發自內心把日軍視為「解放者」看待。畢竟他們百年來都生活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所以都把民族獨立的夢想寄託在日軍的到來上。印度民族主義者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h Chandra Bose),就在昭南成立了他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還組織印度國民軍準備與日軍合作一起打回印度。 而印度裔的前新加坡總統納丹(S R Nathan),亦在日軍佔領昭南時服務於日本人建立的警察部門。可見人民行動黨的精英,不分族群都是在日軍指導下累積了治理現代化國家,尤其是新加坡這個現代化城邦國家的經驗。日軍高喊的「大東亞共榮圈」口號,還鞏固了李光耀戰後對「亞洲價值觀」的信仰,相信唯有透過「霹靂手段,菩薩心腸」才能帶領以華人為主要人口的新加坡走上繁榮。 https://image3.thenewslens.com/2020/2/ifl74zfzxl346y1cuhakb0y2dld6tk.jpg
晚晴園內展示了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先賢先烈相片,其中包括了汪精衛,卻沒有蔣中正,已足以證明新加坡追懷的是一個沒有蔣中正的中國國民黨。 新加坡要走兩岸之外的第三條路 雖然新加坡政府在官方論述上,對日本軍國主義持否定態度,但李光耀還是正面看待昭南時代給自己帶來的意義。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指出:「3年零6個月的日治時期讓我學到的東西,比任何大學所教的來得多……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它讓我有機會把人的行為、人類社會以及人的動機和衝動看得一清二楚。沒有這段經歷,我就不可能了解政府的作用。」 對「亞洲價值觀」的提倡,讓李光耀在戰後先聯合華人左派對付英國人與馬來人,然後又在奪得權力以後,回過頭來鎮壓左翼人士。既反對共產主義也反對殖民主義,不願意在美國與蘇聯兩大陣營中「選邊站」的李光耀,把新加坡建設成了一個「非共」,但是卻「不反共」的國家。「非共」意即新加坡不實施共產主義,「不反共」則是指新加坡不排斥與共產主義國家交朋友。 「非共」卻「不反共」的國策,有相當大的程度是承襲了日本帝國在1941年4月到1945年8月的外交政策,即在日本國內、滿洲還有華北佔領區反對共產主義,但同時與蘇聯維持友好的關係。儘管蘇聯最後還是出兵佔領了東北,但日本帝國還是靠著這個「非共,不反共」政策,確保了自己長達4年的時間沒有同時與美蘇兩面交戰。 相比起同一時間兩蔣父子在台灣只能一面靠攏西方自由世界的政策,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更為靈活,不只能在美蘇兩大陣營,還能在毛澤東的大陸與蔣中正的台灣之間自由遊走。假若蔣中正與蔣經國的「反共抗俄」國策,時至今日仍在影響著台灣的國家戰略,而倘若中國大陸時至今日,仍試圖實現毛澤東和鄧小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那麼新加坡追求的又是什麼呢? 仔細看看「晚晴園」訴說的故事,這裡何嘗不就是整個新加坡共和國的小小縮影呢?如果認為硬要把汪精衛與新加坡做聯繫有些牽強,誰又能否認張永福與林文慶是新加坡真正意義上的先賢先烈?因為直到今天,張永福的「亞洲價值」與林文慶的「生存第一」,不就是新加坡在強鄰環伺的情況下,追求的真正國家戰略目標? 「亞洲價值」讓李光耀堅持新加坡要走自己的路,不能無條件接受西方的自由民主。所以他看不起靠著美國卵翼保護才能生存的蔣中正,崇拜「走出中國自己道路」的毛澤東、周恩來與鄧小平。中共在珍寶島與蘇聯大打出手,讓李光耀相信中共不再是蘇聯赤化世界的馬前卒,而是與美蘇兩強平起平坐的強權。相信如果張永福還在世,也會為此激動不已。 https://image4.thenewslens.com/2019/12/6piqchbml3hwdmsymqz609zjkixvlg.jpg
1976年,李光耀首次訪問中國,並獲得中國總理華國鋒接待。 李光耀不只反對台獨,對於今天在台灣高呼民主自由口號的中華民國政府也覺得十分礙眼。根據前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的回憶,李光耀最不喜歡台灣的地方就是一天到晚要跟大陸爭奪國際地位,爭奪中華民國的「道統」。看在李光耀眼中,台灣應該早日接受中共的「一國兩制」條件,好好與大陸合作建立一個大中華經濟圈就可以了,不該成為西方強權向大陸「價值輸出」的捷徑。 從李光耀對中華民國充滿排斥的這點來看,他確實有延續到汪精衛與張永福等人對蔣中正的怨念。可除了張永福的「亞洲價值」之外,林文慶的「生存第一」也深深影響著李光耀的思考,讓骨子裡擁有強烈中華情懷的他刻意隱藏自己的民族主義,選擇與馬來西亞、印尼等國打好關係。甚至於對新加坡境內的馬來人與印尼人,也是百般的拉低姿態。 無論有多麼討厭蔣中正,李光耀還是從生存需求出發與蔣經國合作,邀請國軍退伍軍人協助自己建軍備戰。就如同汪精衛本質上是刺殺清朝攝政王載灃的大漢種族主義者,但為了確保南京國民政府與淪陷區百姓的生存,不得不將民族認同提高到大亞洲主義。同樣從生存的角度出發,他需要來自日軍的援助,才能抵抗背後有蘇聯、美國支持的毛澤東與蔣中正。 雖然李光耀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就一直鼓吹台灣「回歸」中國大陸,但是他從確保新加坡生存與主體性的角度出發,不願意自稱「第三中國」,也不願意真正加入中國。他希望在台灣與大陸之外,真正走出一條有別於海峽兩岸,但是又不能公開稱為「中國道路」的第三條中國道路。試圖在否定自己「中國身份」的同時,又不願意輕易放棄對兩岸事務的參與。 就如同汪精衛手下的和平建國軍,雖然表面上與國共兩軍為敵,但又時常暗中有意無意向抗日游擊隊傳遞日軍情報一樣。今天新加坡看似美國在南海的戰略合作夥伴,但又與中國大陸維持緊密的經濟關係,還協助培訓中共未來的黨員幹部。從辜汪會談與馬習會都在新加坡舉辦這點來看,李光耀與李顯龍父子對兩岸的情感牽絆之深,恐怕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1945年8月15日,伴隨著日本帝國的戰敗,汪精衛政權徹底走入了歷史。但汪精衛的徒子徒孫與繼承者們卻仍舊在新加坡發揚光大,其中張永福的曾姪孫張志賢曾經官拜新加坡共和國副總理兼內政部長,現在則擔任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地位僅次於李顯龍。2016年11月爆發星光部隊裝甲車在香港遭海關扣押一事,也是張志賢透過他與中共高層的良好關係才順利擺平的。 蔣中正與毛澤東打下來的兩岸政權,雖然都還完好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但他們卻需要一位日軍情報員出身的李光耀在中間穿針引線才能彼此接觸,而且派到新加坡的大使與代表都要先到張志賢伯曾祖父的老宅邸「拜碼頭」。相信汪精衛與張永福在另外一個世界看到這個場面,應該也是會含笑九泉了。因為新加坡不只傳承了汪政權的歷史,而且還持續靠著這段歷史影響著兩岸。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1828 -- 提著月娘的光,照著思鄉的路,唱起古早的歌。 淋著相思雨,情是夢中的花,花是心內欲講的話。 風吹花蕊飛,乍知花開有幾回,撥開雲中的月,春天將你來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8.166.81.95 (荷蘭)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dnCNhistory/M.1583063311.A.769.html
saltlake: 簡單說,新加坡不就和回歸中國的香港之前一樣? 04/22 07:48
saltlake: 不放棄自己的中國屬性以便當中國和歐美的橋樑 04/22 07:49
saltlake: 但是自己死也不肯真正加入中國而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04/22 07:49
saram: 樓上又幻想了. 04/24 18:31
saram: 新加坡人和馬來亞人一樣接受英殖民政府統治. 04/24 18:32
saram: 特別是新加坡這塊土地也是英國殖民政府首先開發的,本來只 04/24 18:33
saram: 是沼澤爛泥地. 04/24 18:33
saram: 連個蘇丹都沒有. 04/24 18:33
saram: 一個無中生有的島國罷了.它的領土權和中國一點關係也沒有. 04/24 18:35
saram: 它哪來的主權所有? 04/24 18:35
saram: 何來的中國屬性?你被中國嚇死了,聯想太多. 04/24 18:36
saram: 中國政府從古到今天都沒主張新加坡屬於中國. 04/24 18:37
saram: 反倒是後來的華工,才將華人文化帶進這裡. 04/24 18:38
saram: 新加坡人早在二戰前就和馬來亞一樣有獨立建國思想. 04/24 18:39
saram: 他們受到印度甘地的獨立理想影響很久了. 04/24 18:40
saram: 印度獨立後,馬來亞是首先脫離英國統治的.(1957) 04/24 18:40
saram: 這短時間新加坡也已經內政自治.李光耀曾是自治政府總理. 04/24 18:42
saram: 也沒聽說過誰主張抗拒中國或親近中國. 04/24 18:43
saram: 倒是新加坡曾求加入馬來西亞聯邦.被趕了出來. 04/24 18:45
saram: 他們曾經舔馬,未曾舔中. 04/24 18:46
saltlake: 哪來的中國屬性? 文化和政治認同啊。不就本文中寫的? 04/24 23:19
saltlake: 要不然怎麼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人不像新加坡人一樣熱情 04/24 23:20
saltlake: 去投入中國各種政治活動? 自己眼睛瞪大點看內文 04/24 23:21
saltlake: 要說幻想那本篇文裡面那些都是幻想文,樓上的眼睛沒見? 04/24 23:22
saltlake: 手指頭抽筋不批評本篇文那些幻想? 04/24 23:22
saram: 五眼聯盟都是用英文,他們在外交上尊美國為老大. 05/09 23:07
saram: 這現象就如同南洋華人,在沒有獨立建國之前對祖國的依賴. 05/09 23:08
saram: 他們和比鄰而居的印度,馬來族無法相親相愛,別說是英國人. 05/09 23:09
saram: 一有種族暴亂,他們只能幻想中國,沒有選擇. 05/09 23:10
saram: 但你說他們會加入中國,那也太誇張了. 05/09 23:10
saram: 五眼聯盟就沒那樣的互愛了.彼此利用罷了. 05/09 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