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nTal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orsakesheep (家裡蹲魯廢肥宅)》之銘言: : 先說不要叫我大大,我只有肚子大大而已 : ※ 引述《Asanoizumi (我最親愛的)》之銘言: : : 在我認知裡博士應該都是待在研究室裡拿經費做研究 : : 或者在大學的教室裡擔任教授。 : : 這大概是我大學那時候幫教授做國科會研究時留下來的印象吧。 : 我以前也認為博碩士就是要作研究鑽研學術的 : 現在看來好像不是,雖然只是我自己的感覺 : 但是我有種別人高中在學的東西(社團、人際、分組與報告),我們大學才在學習 : 而別人大學在學的東西(思考、研究的方法與精神),我們研究所才在學習 : 當然還是有少數的人才/好的大學,但是大部分人/學校給我的感覺是如此 : 到底是哪裡出差錯了? : : --------------- : : 除了讓台灣人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外 : : 我覺得大學教育的內容也需要經過調整, : : 只是我不曉得究竟應該是以學術導向還是就業導向就是了。 : 問題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個觀念吧 : 家長覺得兒女只有高中畢業就像以前沒讀書一樣羞恥 : 學生覺得人生沒進去大學玩一下好像青春空白了 : 可是這觀念要改,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著手 :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 這也是同樣道理,要怎麼說服這個社會不要盲目的追求學歷? 我覺得這觀念問題不大 不是它很棒,而是它其實是個歸納後的結論 為什麼自古都有這觀念?因為這是脫貧最泛用的手段 只要這個核心價值不變,永遠都會是唯有讀書高 : 絕對不是一兩年能夠辦到的 : 學術與就業兩邊都要兼顧,但是學術畢竟是少部份人的需求 : 只需要幾所頂尖的大學滿足那少部份頂尖的人才就足夠了 : 而大部分的庸才指需要的務實的就業與技術,所以需要大量的技術專門學校 : 其實過去的高職、專門學校就可以勝任,結果被幾個學者搞砸了 : 現在也不知道要怎麼回頭,如果真要改大概有一段時間會聽到一堆奇怪名稱的學制 : 但是骨子裡卻是高職跟專校的內容吧 : 至於婚姻跟薪資、產業雖然環環相扣但那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高職這問題也差不多 只能說讀書CP值還是這麼高的話,台灣早晚會走到這步 然後我一直覺得學歴浮爛對國家或許不好,對個人卻也未必 我一個朋友,私立大學資工碩士,在以前肯定沒大學念 因為沒念大學,一輩子綁在台灣乖乖當所謂的小螺絲釘也很合理 既然是螺絲釘,薪水就那死樣子也是可以想像的事情 可是人家現在破百,要是以前的制度大概不可能 當然過程不只有碩士這原因,不過總之因為這文憑,他有張入場券可以跟人拼輸贏 所以現在要是真的又讓大學數量回到從前,對個人真的會比較好? 未必吧,我真心覺得未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2.15.1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nTalk/M.1456622210.A.F10.html
BerITh: 有點倒因為果啦 學歷不浮濫 那104能篩出限大學的工作就會 02/28 09:18
BerITh: 少很多很多 02/28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