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個故事說來話長 前情提要: 2018/8/30,國際太空站(ISS)偵測到壓力洩漏 空氣洩漏狀況輕微,太空人們沒有生命危險 後來發現太空站本身沒有破洞 是停靠的Soyuz MS-09太空船在漏氣 參考資料: https://goo.gl/eQLUun 之後太空人使用修補工具把破洞補上了 這張照片中央那一個小點就是本次的洩漏點 https://i.imgur.com/PSATuwc.jpg
現在補好了 https://i.imgur.com/SpZIjhn.jpg
參考資料: https://goo.gl/bSctZm 台灣的新聞: https://goo.gl/DKk1Ej 船身內沒有發現碎片,應該不是微隕石撞擊 但是否是製造階段的瑕疵也還不確定 之後俄羅斯航太(ROSCOSMOS)計畫進行一次艙外活動 希望返程回地球出發之前從船身外側檢查一次 2018/10/11,Soyuz MS-10發射意外失敗 雖然太空人成功逃生平安返回 之後為了調查發射事故原因,艙外活動計畫也延誤了 參考資料: https://youtu.be/h1bCikeXFcA
2018/12/03,Soyuz MS-11順利發射,3名太空人前往ISS 2018/12/11,兩位俄羅斯太空人進行艙外活動,檢查MS-09受損情況 參考資料: https://goo.gl/FPBFmq Soyuz太空船最外側是隔熱墊(玻璃纖維、鋁箔),下面才是船身本體 如果要從外側檢查船身破洞需要先移除隔熱墊 太空人使用切割工具需要格外小心 1.無重力環境物體會漂動 2.沒有空氣阻力停止旋轉 3.艙外活動服厚重、反應會變遲鈍 4.如果不小心刺破太空服會很危險 一般來說太空剪刀長這個樣子 https://i.imgur.com/1cmrnQ4.png
長長的手把、短短的刀身 但是這位俄羅斯太空人發現不太好用 所以他換了另一個工具 https://i.imgur.com/oLxtR8y.png
俄羅斯太空人拿刀切太空船的影片(這不是恐怖片喔) https://youtu.be/m6A4pYEIdJE
https://youtu.be/Lm_fAsUTvgQ
之後成功切開隔熱毯,並找到了之前堵住的破洞 Soyuz MS-09外觀沒有發現其他結構問題 拍了照片、並取回樣本,艙外活動順利結束 一些本次艙外活動的照片 https://i.imgur.com/lLHAw1o.jpg
https://i.imgur.com/GiAzHfd.jpg
https://i.imgur.com/2pP7FRK.jpg
https://i.imgur.com/1ai5z6i.jpg
https://i.imgur.com/Z14ddXG.jpg
https://i.imgur.com/iLnHueK.jpg
https://i.imgur.com/PAyInJp.jpg
本次艙外活動是使用俄羅斯的氣閘(AirLock) 艙外活動服也是俄羅斯這邊的 外觀跟美國的EMU Suit不太一樣 穿藍色溫度調節服的就是本次艙外活動的成員 https://i.imgur.com/C9MZUiC.jpg
照片來源: https://goo.gl/gmcxGz https://goo.gl/1cUAdG https://goo.gl/feHaow 其他參考資料: ISS的結構介紹影片 https://youtu.be/oLrOnEmy_G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8.31.2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544900918.A.977.html ※ 編輯: DDG114514 (180.218.31.202), 12/16/2018 03:11:56
jimmy5680 : 哇靠,俄羅斯太空人有刀啊 12/16 03:22
canxuan : 推推推,太讚了 12/16 04:14
gunng : 太空垃圾撞的? 12/16 06:39
verdandy : 有說沒發現碎片,所以可能不是撞出來的 12/16 07:02
ym7834 : 看習慣美國的,俄羅斯的型真的有點不太適應 12/16 08:44
chewie : 看起來像ab膠之類的XD 12/16 10:04
c22748872 : 原來俄羅斯已經發射過MS06啦 12/16 10:05
cvn21 : 好羨慕 12/16 10:37
cvn21 : 有人可以講解兩國太空服裝的差異嗎? 12/16 10:38
NKVD : 俄羅斯的太空片「太空漫步」好看 12/16 10:46
mmmimi11tw : 俄羅斯的海鷹-M太空衣最早是用在和平號太空站上的, 12/16 11:45
mmmimi11tw : 至於美國的EMU則是應用在太空梭跟國際太空站計劃 12/16 11:45
mmmimi11tw : 俄羅斯的太空衣是從背部進去的,EMU是分段穿進去的 12/16 11:46
mmmimi11tw : 俄羅斯的比較耐用 容易穿脫所以平常比較舒適,但是E 12/16 11:47
mmmimi11tw : MU比較容易轉動身體 12/16 11:47
mmmimi11tw : 手部的話美國的手套比較好用,但關節是俄羅斯比較好 12/16 11:48
mmmimi11tw : 至於視野,左右兩側是美國比較好 12/16 11:51
micni2000 : 樓上太空人系,推專業解說 12/16 12:06
corry08 : 他從外面割成這樣 要怎麼修復? 12/16 12:32
QuentinHu : 好酷 12/16 13:06
Alisida : 印象中,老美都是量身訂作分上下,毛熊靠內部調節 12/16 13:23
Alisida : 繩控制大小 12/16 13:23
Alisida : 老美的好像壓力跟太空站差很多,所以減壓過程比毛 12/16 13:25
Alisida : 熊花更久時間 12/16 13:25
美國的艙外活動準備時間確實比俄羅斯較久 地球表面大氣壓&國際太空站內部氣壓: 14.7 psi (1atm) 俄羅斯Orlan海鷹艙外服: 5.8 psi 美國EMU艙外服: 4.3 psi 美國阿波羅計畫的A7L太空裝: 3.7 psi 美國的艙外活動準備時間: 4小時 氣閘艙減壓到10 psi,等4小時後換上EMU減到4.3 psi 俄羅斯的艙外活動準備時間: 1.5小時 大約就是穿好艙外服後的功能檢查時間 艙外服的工作氣壓會影響靈活性、舒適與疲勞、造價 NASA選擇較低的氣壓,增加關節靈活度、降低太空裝的負荷、減少洩漏的機會 雖然準備時間較久,但是體能較飛行員差的工程師與科學家使用上比較輕鬆 參考資料: https://goo.gl/ApPmd8 https://goo.gl/ykj8Xc
cksxxb : 糟糕,刀要大賣了。太空刀聽起來超屌 12/16 13:49
patentstm : 電鑽鑽的吧? 這麼圓的洞,邊緣還沒有鐵屑.....? 12/16 13:58
evanchen99 : 俄羅斯的太空人沒有吐槽那是台灣製造的嗎(X 12/16 15:05
※ 編輯: DDG114514 (180.218.31.202), 12/16/2018 15:56:59
neuralandre : 殺千刀第三集 12/16 15:40
Zac881230 : 看標題還以為是太空驚悚片 12/16 15:48
※ 編輯: DDG114514 (180.218.31.202), 12/16/2018 15:59:57
hazel0093 : ms10的失敗滿嚴重的,程度上上次能比的大概是15年 12/16 17:49
hazel0093 : 前的哥倫比亞再入事故,一次死七個 12/16 17:49
hazel0093 : 雖然兩個人都生還,不過給了老川一個機會可以跟國 12/16 17:50
hazel0093 : 會去要太空預算 12/16 17:50
fetoyeh : 查了一下MS-10 說是一二節分離失敗 還滿KSP式的意外 12/16 19:17
slcgboy : ms-10在內文有影片網址 分離出去的火箭打到自己本體 12/16 21:39
slcgboy : 很ksp錯誤xd 完全是上帝骰子丟歪了 12/16 21:39
https://youtu.be/5boa6wAK0Sc
事故調查的結果是,火箭在組裝時接點發生變形,導致發射後分離失敗 說是KSP風格的錯誤也不完全是 KSP這款模擬遊戲最不真實的地方是,所有玩家拿到的零件都是好的 沒有瑕疵也不會故障,坎巴拉人製造品質宇宙第一 如果發射失敗一定是玩家的火箭設計不良,或是飛行時操作失誤 因為遊戲設計上,玩家不能接受零件會隨機故障(不能無緣由的懲罰玩家) 雖然現實中NASA遇到的重大失敗都是零件故障,例如: 阿波羅1號的指令艙電線走火 阿波羅13號的氧氣槽加溫器故障 挑戰者號太空梭的固態火箭助推器被低溫凍壞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隔熱瓦被掉落的泡棉打壞 NASA玩的一定是超級整人版的KSP ※ 編輯: DDG114514 (180.218.31.202), 12/16/2018 22:18:46
PsycoZero : 有mod可以隨機故障,不過綠綠是植物所以死不完 12/17 11:59
vt1009 : 休士頓!我們有麻煩了 12/17 19:37
CentaurM83 : 哇靠 太空人手上有刀啊 12/18 15:34
ejsizmmy : 泡棉真的衰到誇張 12/18 18:19
ejsizmmy : 不過很多部分也是NASA自己設計逃生問題上沒考慮好 12/18 18:44
ejsizmmy : ,比如逃生時艙門鎖死的問題 12/18 18:44
freesoul : Apollo 1還有用一開始設計就用純氧的問題 12/18 23:38
leo102171 : 是說,是在太空船漏氣,怎麼會對接上才發現 12/20 04:45
mmmimi11tw : 阿波羅一號的艙蓋設計不良,門鎖太多加上向內開啟的 12/20 08:50
mmmimi11tw : 方式導致壓力過大是門會被壓力抵住 12/20 08:50
mmmimi11tw : NAA曾向NASA建議用爆炸螺栓方式來開啟艙門 12/20 08:53
mmmimi11tw : 但以前發生過降落時艙門意外開啟,導致Mercury-Reds 12/20 08:57
mmmimi11tw : tone 4沉到海裡,所以當時才改成向內開啟,結果導致12/20 08:57
mmmimi11tw : 阿波羅一號無法及時打開12/20 08:57
mmmimi11tw : 結果 水星-紅石4那次的駕駛就是在阿波羅一號任務中12/20 09:01
mmmimi11tw : 死亡的Grissom12/20 09:01
mmmimi11tw : 至於純氧,美國從水星計劃 雙子星計劃開始就是使用12/20 09:03
mmmimi11tw : 純氧12/20 09:03
更新一下新聞 俄羅斯漏氣太空船(Soyuz MS-09)平安回家了 https://goo.gl/3nCShM http://i.imgur.com/Mta1heg.jpg
※ 編輯: DDG114514 (113.196.173.130), 12/20/2018 13:39:20 ※ 編輯: DDG114514 (113.196.173.130), 12/20/2018 13:40:19 ※ 編輯: DDG114514 (124.219.73.113), 12/20/2018 16: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