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英文版出來了 https://www.navalnews.com/naval-news/2021/10/tkms-powerful-meko-a300-frigate/ https://www.navyrecognition.com/index.php/naval-news/naval-news-archive/2021/august/10548-german-shipyard-tkms-to-propose-its-new-meko-a-300-frigate-for-polish-navy-miecznik-acquisition-program.html 縮址 https://tinyurl.com/kdzre3v2 防空:32大管VLS+36中管VLS+前後各一公羊 反艦:16枚 主炮:五吋/76 副炮:兩座35/40,直升機庫旁,左右各一 高能雷射/微波:左右舷的前後各一,共四座,反無人機或非火力壓制場合 魚雷:艦舯左右各二324mm, 小艇:兩艘11m,艦尾滑坡施放及回收 拖曳聲納,應該有艦體聲納,但新聞沒寫到 艦尾貨櫃模組:四座,在艦尾小艇坡道左右各二,模組有獨立艦尾艙門 可選擇反水雷/533mm魚雷/醫療 飛彈誘標:四座MASS, 左右舷各兩座 魚雷硬殺:舷側,左右各一 雷達:四面X+L,探測距離2000公里,追蹤彈道飛彈,燃氣飛彈 對空接戰能力:同時16空中目標,至少兩枚飛彈 後船樓有較小的備援戰情室 比對A300與震海規畫: 就防空飛彈而言,A300總共68管,是鎮海需求32管的兩倍 貨櫃模組,A300艦尾直升機甲板下,左右各二組,有獨立尾門的貨櫃模組, 未來可搭載無人艇,反魚雷誘標,獵雷載具,UAV。 電磁波武器,高能雷射/微波,除了反無人機,也能驅離鐵殼船,非擊殺驅離可增加任務彈性 就船樓而言,A300雙船樓,震海不一定要如此設計,單船樓在指揮上比較方便 就噸位而言, A300比震海多出來一座後船樓,多出船樓下方的艦體及對應配重,多裝置的36管VLS. 多這些裝備,總重5500頓,若省去這些裝備,可以再少多少重量? 就雷達而言,A300採用旋轉L+四面X;其實不強求四面C,台灣可考慮四面X+旋轉L, 台灣有這種技術,這種配置也可多層次防空 A300艦尾空間同時兼有:拖曳聲納,兩艘小艇庫及小艇滑坡,四個貨櫃模組; 其他船型很少設計到可同時裝有這三樣。 A300除了武裝到頂,雙船樓有利損管,也考慮到任務彈性包含微波及雷射武器。 台灣若嫌5500T太大, 參照A300為雛形,再省掉後船樓,船舯36管及船樓與36管下方船段;雷達比照X陣+旋轉L, 不要用大隻的C陣; 是有機會壓到5000T以下 ※ 引述《colorghost (色鬼比當然不好,但是跟L)》之銘言: : https://www.ptisidiastima.com/polish-meko-a-300-design/ : 德國為了競標波蘭FFG而提出的MEKO A300。在5500噸的排水量上裝了32管MK41,艦舯另塞 : 了36管中程防空飛彈VLS(可能為CAMM-ER)。也同時塞了16枚ASM(應該是NSM) : 德國人果然過太爽,自家用的7、8000噸F125巡防艦只裝了相當於他國千噸巡邏艦的武裝 : 。外銷他國的5000多噸FFG則是武裝到牙齒…5000多噸擁有接近某些國家萬噸DDG的火力攜 : 行量也是有點蚊砲船概念,感覺蠻符合某東亞島國的需求。前提是如果某島國能放棄那45 : 00噸限制的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3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34343565.A.8E7.html
rommel1 : 探測距離2000公里? 10/16 08:23
rommel1 : 要達到這種性能 陣列大概又會加大 噸位上修 10/16 08:24
A300用固定X+旋轉L,在5500T;2000K是旋轉L的性能,就算只剩1/5的400K也夠用 距離遠的威脅比較低,至少可以預警到
kira925 : 這些裝備5500一樣是搞笑...太重啦 10/16 08:32
kira925 : 想一下為什麼星座級沒插這麼滿結果六千多噸好嗎 10/16 08:32
kira925 : 他是打算一輩子不出地中海嗎? 10/16 08:33
星座被LCS嚇到,星座也考慮大洋單艦作業及損管, 編兩百人已經夠其他中型巡防艦兩艘人力 同樣有環球遠洋需求的FDI編125(法國在三大洋,南美,都有領土),30DDX編90 F125編110,A300大約也就~一百
asmp : 是震海,不是鎮海! 10/16 08:49
感謝指正
JosephChen : 原文寫貨櫃模組包含533mm重型魚雷發射器 10/16 09:05
JosephChen : 可是如果魚雷裝貨櫃從尾門推入,要怎麼發射?向後? 10/16 09:06
JosephChen : 這兩國都不靠地中海吧? 10/16 09:07
rommel1 : 海獅海豹有向後發射的魚雷發射管 10/16 09:09
rommel1 : 很古老的發射方式 10/16 09:10
533是向後發射,以MK48射程38~55公里,已經可以形成相當ASROC的火力圈(當然屬性不同) 固定編制左右各兩座324中型魚雷,艦尾533是隨任務彈性加裝。 且A300加裝533不會影響艦尾小艇及拖曳聲納兩固定編制, 不像其他同級巡防艦設計案,通常是小艇,拖曳聲納,反水雷模組三者擇一或擇二。 A300總共有四個彈性貨櫃艙,最尾端兩個貨櫃具向尾艙門,可以單邊配533,單邊配掃雷模組 比較前面,不具向尾艙門的兩個貨櫃,單邊裝UAV,還保留一個貨櫃彈性運用
scotch : Smart-L 2000公里是反導,對巡邏機400。 10/16 09:16
ejsizmmy : 不適合震海,你看他VLS裡面插什麼就知道原因了 10/16 09:19
標二跟先進海麻雀,攻陸飛彈(巡弋飛彈)
scotch : 5500噸貌似是網路消息,不是官方說法 10/16 09:21
scotch : 5500噸是提案給希臘的版本 10/16 09:23
希臘跟波蘭 NAVALNEWS第一行就寫引述克魯伯的說法,這種新聞社比較不會亂寫 也不只NAVALNEWS這樣寫,這種新聞沒必要搞三人成虎
scotch : 他們的反艦飛彈八成是NSM,重量大概是1/3.5枚雄三重 10/16 09:27
雄三在民主陣營確實重,但八枚彈體就八頓,支架8頓,乘載結構24頓,壓艙配重50頓, 結構跟壓艙通常是其他配置,不會純呆重。 是否搭載雄三,能影響的就大約50~100噸,就類似於4500頓跟4600頓,兩者之間的差異。
moeliliacg : 波羅地海扣掉冷了點之外 甚至比地中海更寬鬆啊 10/16 09:28
moeliliacg : 水深淺 離岸又近 還沒有熱帶氣旋 10/16 09:29
波羅的海最大浪高可到14米,最大有義波高8.2米 https://en.ilmatieteenlaitos.fi/wave-height-records-in-the-baltic-sea 剛查,波羅地海現在最大浪高6m,有義波高3.3m;沒那麼風平浪靜
asmp : 想像圖中看不出來有搭載SMART-L的旋轉天線。 10/16 09:30
scotch : 因為媒體都是引用在DEFEA 2021(雅典防務展)的敘述 10/16 09:41
scotch : 和數據,問題是波蘭版本明顯的和希臘版本的長的不一 10/16 09:41
scotch : 樣 照片看不出來,但第三方新聞這樣寫
qsgjnmvb : 德國特色賣別人的都武裝到牙齒 10/16 10:03
rommel1 : 賺外國的錢 自用就能省就省 XD 10/16 10:05
gopher : 武裝到牙齒了,這不說我還以為是國軍呢 10/16 10:16
kuma660224 : 只在地中海也許能做到小於6000 10/16 10:23
rommel1 : 這一台巡防艦的規格蠻接近台灣的主戰艦 垂發多 10/16 10:23
kuma660224 : X+L其實不符合台灣海軍需求 10/16 10:24
kuma660224 : 因為要打遠程區域防空的話 L精度不足 10/16 10:24
kuma660224 : X精準但波段打不遠 10/16 10:25
kuma660224 : 它VLS提案似乎建議裝猶太Barak8 10/16 10:45
新聞稿寫標2及先進海麻雀 L特性比較好找到並預警匿蹤戰機 L預警X追瞄 L的一般精度誤差四個波長共1m,數值精度誤差兩個波長共0.5m, 已經夠用,天弓跟劍二飛彈自己有主動雷達。 L主要是預警,偵測匿蹤飛行器,導引天弓;尤其是偵測匿蹤飛行器的效果,L會比S好 設計海域是波蘭活動的波羅的海,該海域浪高如前述,紀錄浪高14/8.2m,目前浪高6/3.3米 莫拉克紀錄浪高18米,這種風浪,大家都躲遠遠的。 [1;31m→ asmp : 海軍學術雙月刊有一篇文章提到X波段雷達在晴朗好天 10/16 10:47
kuma660224 : 不像S300F/TK3/SM6這類破1噸真區域重彈 10/16 10:48
asmp : 氣時,單純因為空氣引起的衰減就會使最大探測距離縮 10/16 10:48
asmp : 短14%,若在探測方向上有降雨,最大探測距離會縮短 10/16 10:49
asmp : 72%,所以即使像APAR Blk2帳面探測距離可達300公里 10/16 10:50
asmp : ,但實際上會受到天候很大的影響。 10/16 10:51
rommel1 : 天候不佳如果還要撐傘,雷達的偵測距離大概要是飛彈 10/16 11:23
rommel1 : 射程的3倍以上了... 10/16 11:23
拿不到S陣的作法,就拿X陣跟旋轉L擋著用 以旋轉X的性能而言,NS100對空最大280k(不知怎麼辦到的,Thales這樣寫), 就算只剩1/3的90K,也夠海天劍射程三倍 L提供超過500K的預警,進入200K以內就可以準備接戰, 如果海弓三上震海的話,可攔150K,80K兩波次,再來是劍二30K一波次,捷羚一波次 艦砲,方陣(如果有方陣的話),電戰
kuma660224 : 要看波段 要遠程通常都不會用X 10/16 11:27
kuma660224 : 除了薩德那個超變態大的巨陣 10/16 11:28
kuma660224 : 他這方案只需中程射控+預警雷達 10/16 11:28
kuma660224 : 預警不求準 可用S也可用L 10/16 11:29
kuma660224 : S可兼重彈的射控 但L預警能更遠 10/16 11:30
kuma660224 : 不需要遠程射控 自然選L更方便 10/16 11:31
defenser : 這是給以色列的方案吧 10/16 11:40
最早給希臘,後來給波蘭 ※ 編輯: dhtsai (122.121.31.50 臺灣), 10/16/2021 15:31:32 ※ 編輯: dhtsai (122.121.31.50 臺灣), 10/16/2021 15:43:29 ※ 編輯: dhtsai (122.121.31.50 臺灣), 10/16/2021 16:05:28
scotch : 沒有說他三人成虎是說他引用錯誤。至於照片看不出來 10/16 16:07
scotch : ? 10/16 16:07
scotch : http://i.imgur.com/SZ9msWp.jpg 10/16 16:07
scotch : 上圖引用自mdc的2020年代希臘海軍巡防艦計畫,圖片 10/16 16:09
scotch : 可以明顯看出APAR和Smart-L 10/16 16:09
scotch : http://i.imgur.com/iCuWd0w.jpg 10/16 16:09
給波蘭的概念圖不同於給希臘的模型,整個幾乎大改;給希臘的比較像以色列的造船特色 ※ 編輯: dhtsai (122.121.31.50 臺灣), 10/16/2021 16:15:05
scotch : 第二張是現在給波蘭的 10/16 16:11
scotch : http://i.imgur.com/jg4fjwm.jpg 10/16 16:11
scotch : 最後再放一張希臘的 10/16 16:11
給波蘭的照片真的看不到L雷達,但新聞稿這樣寫
scotch : 左上角可以看到那時候的人估是135m,5500噸 10/16 16:13
asmp : NS100是S波段的AESA,其實最近幾年新推出的雷達,有 10/16 16:15
asmp : 不少都是S波段,就連德國和以色列合作預定要取代F-1 10/16 16:15
asmp : 24上的SMART-L,也似乎是S波段的雷達。 10/16 16:15
謝謝指正波長 L頻在匿蹤無人機的年代,又有意義; 未來10~20年,可能不會殲20滿天飛,但可預期匿蹤UAV滿天飛, 尤其現在雙軸翼胴合一(像B2的構型但可原地停旋), 技術上短波常比較容易被偏角反射。 波蘭,德國的假想敵(北極熊)可能不會有滿天飛的匿蹤UAV; 但台灣的假想敵,在10年之後是有工業能力做出滿天飛的匿蹤UAV
scotch : 雷達配置和武裝配置差太多,波蘭中量應該是只重不輕 10/16 16:17
※ 編輯: dhtsai (122.121.31.50 臺灣), 10/16/2021 16:37:02 ※ 編輯: dhtsai (122.121.31.50 臺灣), 10/16/2021 16:54:31
kuma660224 : L波段的誤差大會影響命中率 10/16 17:23
kuma660224 : 不是隨便自己算算可以打就好 10/16 17:23
kuma660224 : 導引頭開機也希望最佳位置馬上搜到 10/16 17:24
kuma660224 : 大家真偽神盾都用S波段不是隨便選的 10/16 17:25
kuma660224 : 何況防空艦要導引的彈藥絕對不只區域重彈 10/16 17:27
kuma660224 : 那些中小直徑的防空彈也要射控導引 10/16 17:27
kuma660224 : 那用L的精度會很烙賽 10/16 17:28
kuma660224 : 而且波段越長能看越遠 但同樣天線尺寸時 10/16 17:29
kuma660224 : 其波束寬度越大 會無法分辨近距多目標 10/16 17:29
kuma660224 : 近距是指多顆飛彈一起衝過來時 10/16 17:30
kuma660224 : S波若用大陣 勉強能對所有主動彈導引 10/16 17:31
kuma660224 : 但L幾乎不可能陣面夠大 所以要配X射控 10/16 17:31
kuma660224 : L就專注遠程搜索就好 10/16 17:32
kuma660224 : L波段達射控級波束寬度2-5度, 理論可行 10/16 17:33
kuma660224 : 但天線需10-12M級怪物 連DDG都嫌大 10/16 17:33
kuma660224 : S波段只要幾米大孔徑就能夠精準 10/16 17:34
kuma660224 : 所以專業區域防空多面陣幾乎S唯一選擇 10/16 17:35
kuma660224 : 這物理問題 波束寛與孔徑是波段與天線尺寸決定 10/16 17:38
kuma660224 : 改變波段要改變天線尺寸才能同樣窄波束 10/16 17:42
kuma660224 : 然而艦載天線尺寸有限制不能明顯成長 10/16 17:42
kuma660224 : 所以遠程射控或更遠預警只能慎選波段 10/16 17:43
a5mg4n : UFH現在都可以射控了(E-2+SM-6) 10/16 18:51
kuma660224 : 嚴格說來那是特例 10/16 20:14
kuma660224 : 空時自適應技術分析夠長時間累積數據 10/16 20:14
kuma660224 : 而且SM6導引頭夠粗大 去彌補誤差 10/16 20:16
kuma660224 : 能應用的目標狀況條件其實很侷限 10/16 20:17
kuma660224 : 比如遠程直飛傻傻不會閃躲的巡弋彈藥 10/16 20:18
kuma660224 : 能用訊號處理處理數分鐘累積數據 10/16 20:19
kuma660224 : 預測分析當前位置航向 10/16 20:19
kuma660224 : 回波數據有時間空間上的持續規律特性 10/16 20:21
kuma660224 : 若認真要泛用的大神盾級射控高精度探距 10/16 20:22
kuma660224 : 美帝也還是乖乖塞新的S波段相陣 10/16 20:22
dhtsai : 看是要打什麼樣的目標,如果是戰機這種高機動目標 10/16 20:49
dhtsai : L是抓不到細緻的高機動閃避,但載人飛機弱點是截面大 10/16 20:50
dhtsai : 相對容易被破片擊傷,且要做高機動的代價就是拋油箱 10/16 20:51
dhtsai : 大型掛載也要拋掉;逼對方在150k以外就拋油箱及掛載 10/16 20:52
dhtsai : 已經達到削弱對方的功能,對方的滯空及武器都已受限 10/16 20:53
dhtsai : 80K第二波接戰又逼對方做一次高機動閃避,高機動閃避 10/16 20:55
dhtsai : 是要耗油,也扛不住大型飛彈例如攻船/攻陸飛彈 10/16 20:56
kuma660224 : 現在戰機輕裝帶油箱其實也很能高G機動 10/16 20:57
kuma660224 : 是載滿對地對艦重彈油箱夾艙的滿掛才受限 10/16 20:57
kuma660224 : 不過STAP空時自適應可能連低G都受影響 10/16 20:58
kuma660224 : 目標航向速度不太規則 累積時間空間數據 10/16 20:59
kuma660224 : 也就沒啥意義 10/16 20:59
dhtsai : 就是逼對方在200K以外就發射攻船飛彈,攻船飛彈通常 10/16 21:00
kuma660224 : 它目前測試應是找大洋上往目標區直直衝 10/16 21:00
kuma660224 : 的遠程反艦飛彈....毛子擅長的那種 10/16 21:01
kuma660224 : 不是找能隨時自主機動的戰機 10/16 21:01
dhtsai : 不具主動閃避能力,相對容易被擊落;進入200k內由X頻 10/16 21:01
dhtsai : 接手,就可以針對高機動作對應引導;就算天候影響,讓 10/16 21:02
dhtsai : X頻性能只剩80k,對方的雷達距離也會受限,大家都下降 10/16 21:04
dhtsai : 不是只有L,是兩百公里外靠L預警及逼對方遠距離發射 10/16 21:06
dhtsai : 沒有攻船飛彈的敵機,就算衝進80k,威脅性相對降低 10/16 21:07
kuma660224 : 只求預警的話 L本來就完全沒問題 10/16 21:08
kuma660224 : 那是那波段的專長本業 10/16 21:08
kuma660224 : 絕大多數戰管預警雷達都是L波段 10/16 21:09
dhtsai : L頻光是可以導引攻三,逼對方在200K外發射攻船飛彈 10/16 21:14
dhtsai : 就有戰術價值;兩百K外的攻船飛彈與80K相較,多兩攔截 10/16 21:15
dhtsai : 波次 10/16 21:15
kuma660224 : 一般主流雷達波束角 艦載大雷達射控1-2度 10/16 21:15
kuma660224 : 戰機小X雷達2-3度 預警機5度 10/16 21:15
kuma660224 : 米波預警5-10度 10/16 21:15
dhtsai : 對方把攻船飛彈在200K外就發射過來,其實也沒必要再 10/16 21:16
kuma660224 : 角度越大就無從分辨那角度有多少目標 10/16 21:16
kuma660224 : 預警只是告訴你那方向有東西 找人去看 10/16 21:16
dhtsai : 飛進來;攻船飛彈這種不對做高機動閃避,以L頻導引弓3 10/16 21:17
dhtsai : 把弓三導引到對方攻船彈道軌跡附近,由弓三自己尋標 10/16 21:18
dhtsai : 攻船飛彈轉折點通常在發射前就設好,很少有發射後控 10/16 21:20
dhtsai : 制攻船飛彈做高機動閃避 10/16 21:20
kuma660224 : 目前看起來沒人這樣用 10/16 21:21
kuma660224 : 因為誤差太大 10/16 21:21
kuma660224 : 大飛彈導引頭雖然看得夠遠 但波束角小 10/16 21:22
kuma660224 : 其實最好不用讓他自己大角度搜索 10/16 21:23
kuma660224 : 因為飛彈其實不知自己找到是啥 10/16 21:23
dhtsai : 弓三彈翼做不出高機動,就算S頻提供導引方向,弓三還 10/16 21:28
dhtsai : 是會飛一大圈再繞回來 10/16 21:28
dhtsai : 且對方能做高機動的飛機,目前技術而言,已無攻船彈 10/16 21:30
dhtsai : 沒人能背攻船彈同時做高機動;閃掉弓三勢必要高機動 10/16 21:31
dhtsai : 閃的掉的已無威脅性,其實不太需要理他 10/16 21:31
dhtsai : 現在攻船彈體系,缺一種夠小可以背著高機動,類似企鵝 10/16 21:35
dhtsai : 飛彈,但更緊緻 10/16 21:35
dhtsai : 背著現有大型攻船彈,不僅無法高機動,機身截面積夠大 10/16 21:37
dhtsai : 弓三就可以用破片擊殺,而不須頭對頭擊殺 10/16 21:37
dhtsai : 破片擊殺無法高機動戰機而言,L頻的解析度已經夠用 10/16 21:38
kuma660224 : 完全看不懂你這推論從何而來 10/16 21:39
rommel1 : 做的太小 射程短又威力小 10/16 21:40
kuma660224 : 當現實跟你推論相反時 該質疑的不是現實 10/16 21:40
dhtsai : 就現實背著現有鷹擊飛彈,是否可以高機動? 10/16 21:41
dhtsai : 若無法背著鷹擊飛彈高機動,那攻方為了高機動閃避弓3 10/16 21:42
dhtsai : 勢必要在弓三射程外投射鷹擊;再來是鷹擊可否高機動? 10/16 21:43
dhtsai : 若鷹擊無法高機動,那麼L頻足夠導引弓三到鷹擊彈道上 10/16 21:44
dhtsai : S頻的必要性,建立在對方能高機動對我方威脅的基礎上 10/16 21:45
dhtsai : 我不確定現代戰機能否像之前F4扛一堆彈痕回家 10/16 21:47
asmp : 目前少數兼具預警和射控功能的L波段雷達,是以色列 10/16 21:51
asmp : 的EL/M-2080,但是他們下一代的雷達就區分為預警的U 10/16 21:51
asmp : HF波段和射控的S波段雷達,可以想見S波段作為射控雷 10/16 21:51
asmp : 達才是正途。 10/16 21:51
kuma660224 : 所以我前面說L波段到射控精度理論可行 10/16 22:05
kuma660224 : 要到10米以上天線,而ELM2080 10/16 22:05
kuma660224 : 已經寛9米多了,但高度只有3米 10/16 22:05
kuma660224 : 這簡直笨重到天怒人怨 10/16 22:06
kuma660224 : 欸,現役大神盾也才3米多長寬 10/16 22:07
kuma660224 : 水平與垂直精度都夠 10/16 22:07
kuma660224 : 大神盾波束寬度大概1.7度,我數學爛 10/16 22:09
kuma660224 : 應該有人可算遠距波束會覆蓋幾km 10/16 22:09
kuma660224 : 你天線尺寸重量受噸位限制 連S都卡噸位 10/16 22:09
kuma660224 : 所以沒啥人發狂玩L放大到射控精度 10/16 22:10
kuma660224 : 同樣S波 大盾小盾的波束角也會不一樣 10/16 22:13
kuma660224 : L也是一樣,水平垂直都要夠準的話 10/16 22:14
kuma660224 : 那可能要類似40尺貨櫃疊個幾層 10/16 22:15
kuma660224 : 現代大型電掃還要考慮同時多工 10/16 22:17
kuma660224 : 也就是挪部分在搜索 部分在追蹤 10/16 22:17
kuma660224 : 有效孔徑大幅下滑後 仍有足夠精度 10/16 22:18
kuma660224 : 如果一開始精度就全力單工也很勉強.... 10/16 22:18
kuma660224 : 那就該換波段或加大陣面加大載台 10/16 22:19
asmp : 目前的潮流是採用GaN收發模組的S波段AESA,除了輸出 10/16 22:19
asmp : 功率大增達到以前L波段預警雷達的偵測距離,同時也 10/16 22:19
asmp : 加強對匿蹤目標的偵測能力。 10/16 22:19
dhtsai : 就買不到S陣才要想替代方案,買的到就不用傷這種腦筋 10/16 23:08
rommel1 : 能自己做啊 只是被卡噸位 4530~~~ 10/16 23:19
asmp : 如果連S波段的相列雷達都買不到,那你L波段的雷達要 10/16 23:24
asmp : 從那裡生出來,拿SPS-49充數嗎? 10/16 23:25
rommel1 : 也不是買不到 只是能裝的船噸位大的多 卡到 10/16 23:27
dhtsai : 波束角1.7度還要再加乘角掃描控制度 10/16 23:30
dhtsai : 就數值而言,這可以做到無限小的步進,我想怎解釋 10/16 23:32
kuma660224 : L波段電掃大陣反而更難買 別傻了 10/16 23:44
kuma660224 : 那一堆是歐系的 10/16 23:44
kuma660224 : 他們不想4面大S的成本 10/16 23:44
kuma660224 : 所以才用L看遠看不準+X看近看准 10/16 23:45
kuma660224 : 我們自己能做多面S只是沒這麼緊致輕量 10/16 23:46
kuma660224 : 不用卡4500就能省很多麻煩 10/16 23:46
kuma660224 : 不然單面S+四面X也夠FFG用了 10/16 23:47
suitup : 為什麼要四面X 如果防空彈自己有末端主動導引 那這 10/17 11:18
suitup : 樣單純四面S豈不美哉? 10/17 11:18
suitup : 哦看到了 重量 10/17 11:19
kuma660224 : 射控追蹤基本原理就針狀窄波束打過去 10/17 11:57
kuma660224 : 有回波就目標在波束遠處覆蓋的角度範圍 10/17 11:57
kuma660224 : 雷達孔徑越小(天線尺寸)則波束越寬大 10/17 11:57
kuma660224 : 越遠處會覆蓋越多的地圖3D方格 10/17 11:58
kuma660224 : 射控盡量窄波束 能測細微航向速度變化 10/17 12:02
kuma660224 : 才知正確攔截點 讓主動頭開機就搜到 10/17 12:02
kuma660224 : 畢竟相對速度6馬赫迎頭對飆 開機沒找到 10/17 12:04
kuma660224 : 通常就交錯了 沒時間再搜索其他小方格 10/17 12:04
kuma660224 : 不像反艦彈找船 可在那迂迴搜索 10/17 12:04
kuma660224 : E2D的空時適應分析則類似累積大數據 10/17 12:06
kuma660224 : ASM轉折沒幾次 常常十分鐘以上直行 10/17 12:06
kuma660224 : 可抓幾分鐘起跳的長期數據去分析 10/17 12:09
kuma660224 : 也能收縮誤差範圍 但做法很不泛用 10/17 12:09
kuma660224 : 全球遠程射控幾乎都單選S波段 10/17 12:11
kuma660224 : 軍工產業的雷達專家都不是笨蛋 10/17 12:11
dhtsai : 理論上,越高頻的天線元件越難做,沒聽過L頻比S難做 10/17 12:11
kuma660224 : 愛國者用C則是因為TVM要求精度更高 10/17 12:12
kuma660224 : PAC系列連S都嫌誤差太大 10/17 12:12
kuma660224 : 而戰機因為天線尺寸普遍小於1M 10/17 12:14
kuma660224 : 完全不考慮X以外的 X才能夠多模組 10/17 12:14
kuma660224 : 因為波段選擇 決定其每顆元件的尺寸 10/17 12:14
kuma660224 : 要波束窄能射控 就要塞夠多元件 10/17 12:14
kuma660224 : 巡邏艦常用X,如海蜂眼,也是因天線小 10/17 12:16
kuma660224 : 只有選X,才能波束窄 寧願放棄遠程能力 10/17 12:16
kuma660224 : 那元件尺寸不是工藝製程的限制 是波段決定 10/17 12:17
kuma660224 : X波 用幾十公分長寬 就能破千T/R 10/17 12:18
kuma660224 : 而S波約十倍面積才能同級T/R規模 10/17 12:20
kuma660224 : 那不是什麼頻率元件難做問題 10/17 12:21
kuma660224 : 雷達波束無論多窄 都是扇形越遠越寬 10/17 12:23
kuma660224 : 越遠對應弧長越大=單位面積能量越低 10/17 12:24
kuma660224 : 所以小神盾其實不是雷達波飛不遠 10/17 12:25
kuma660224 : 是單位能量更早虛掉 回波更弱難接收 10/17 12:26
kuma660224 : 現代新元件做法就GaN硬拼上去 10/17 12:27
kuma660224 : 勉強能用中型陣 去達成大型陣探距 10/17 12:28
scotch : 中科院雷達模組目前都是S到Ku波段 10/17 13:17
就平面天線陣列而言,沿天線平面為x軸,天線法向量為y軸 高斯波束的方程式exp(-k1*x^2) 將高斯波包做傅立葉展開exp(-k1*x^2)=SUM(k2){g(k2)*exp(i*k2*x)} 其中g(k2)由將高斯波包做傅立葉逆變換取得 g(k2)=SUM(x){exp(-k1*x^2)*exp(-i*k2*x)} 積分結果為 g(k2)~exp(-k2^2/k1) 若欲將該高斯波包射向(Sx,Sy)方向 該高斯波束的傅立葉積分形式為SUM(k2){g(k2)*exp(i*k2*x)*exp(i*Sx*x)} 其中(K2+Sx)^2+Sy^2=[C/(2pi*f)]^2 將上述高斯波束以頻率f震盪, 則指向(Sx,Sy)方向,以頻率f震盪的高斯波方成為 SUM(k2){g(k2)*exp(i*k2*x)*exp(i*Sx*x)*exp(i*2pi*f*t)} 高斯波包的寬度由k1決定,行進方向由Sx決定 理論上高斯波包可以一直壓縮寬度到繞射極限為一個波長, 實際上四個波長,數值分辨上兩個波長 (Sx,Sy)步進可以無限小步變化 kuma所述的扇形越遠越寬,是指其中單一個傅立葉分量 g(k2)*exp(i*k2*x)*exp(i*Sx*x)*exp(i*2pi*f*t) 會越遠越寬 但是當多組傅立葉分量疊加並互相干涉,可以一直維持在四個波長, 一直到強度衰減被雜訊淹沒,就算被雜訊淹沒,還是可以打脈衝訊號再用鎖相放大 把雜訊濾掉,不過那是另外一個層次。 ※ 編輯: dhtsai (122.121.31.50 臺灣), 10/17/2021 13:55:58
kuma660224 : 台灣軍方不難買預警用L波段TPS117/FPS117 10/17 14:55
kuma660224 : 而艦載原想用4面S預警兼射控搞定 10/17 14:55
kuma660224 : 所以中科院似乎也沒有L波市場切入點 10/17 14:55
kuma660224 : 目前K/X/S才是有軍方內需市場的波段 10/17 14:57
kuma660224 : 畢竟軍工也是商業化產業 10/17 14:57
kuma660224 : 何況L也不是真正反匿蹤波段 10/17 14:59
kuma660224 : 台灣的選擇是多基S波來資訊融合反匿蹤 10/17 15:00
kuma660224 : 運用在海峽有島嶼的縱深地利放接收器 10/17 15:01
kuma660224 : 顯然比單基L更有抓匿蹤潛力 10/17 15:02
kuma660224 : 何況長波反匿蹤還有E2更適合 10/17 15:03
scotch : 真的匿蹤很強,像是F-35的匿蹤塗料到L波段也有效, 10/17 15:52
scotch : 爛一點的只到C波段 10/17 15:52
※ 編輯: dhtsai (122.121.31.50 臺灣), 10/17/2021 17:08:28
kuma660224 : 其實你無腦看先進國家都選啥波段來射控 10/17 17:38
kuma660224 : 就知道結論了 這是有現實為基礎的送分題 10/17 17:38
kuma660224 : 軍工產品不是隨便套理論就能做出成果 10/17 17:39
kuma660224 : 尤其技術後進國 看看現實世界用甚麼 10/17 17:40
kuma660224 : 就好,不用浪費時間去以為能突破啥 10/17 17:40
kuma660224 : 畢竟你不是洛馬雷神諾格的專家 10/17 17:41
lwei781 : 2000k 是RCS 多少的目標? 10/17 19:56
kuma660224 : 2000km是彈道飛彈 沒說什麼階段 10/17 22:41
kuma660224 : 若是起飛階段的MRBM 是有可能 10/17 22:42
kuma660224 : 它也只要預警 不是終端射控打彈頭 10/17 22:43
kuma660224 : 知道有MRBM往本國飛來 就發警報 10/17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