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32013 2500噸的輕型巡防艦會不會連沱江、塔江艦都不如 呂禮詩 2021年12月10日 07:00:00 原訂於2026年完工的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日前國防部長在立法院外交及國 防委員會答詢表示:該型艦評估完成後,構型可以再修訂;海軍參謀長則指出相關科研案 部分還在進行,也有部分還沒完成。國防部長及海軍參謀長的說法等同於宣布:以「震海 計畫」為名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籌建案,難產! 「震海計畫」是「灰犀牛」事件 「震海計畫」的延宕是一個標準的「灰犀牛」(Gray Rhino)事件。適用於「震海計畫」 的新一代戰鬥系統早在2019年年中就已傳出雜音,進行目標獲得的相位陣列雷達,體積與 重量皆遠超過新一代飛彈巡防艦4500噸所能承載的範圍;對於震海計畫而言,已無法如期 如質履行,對於海軍戰力的衝擊力極強,而且顯而易見,海軍與中山科學研究院又各執一 詞,然而國軍高層卻視而不見。 2016年海軍司令部公佈未來12項造艦計畫,海軍計畫以「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取代下水已 超過或即將超過50年、暮景殘光的濟陽級巡防艦,瞄準線(line of sight, LOS)少得容 易被飽和的成功級巡防艦,以及掛了「四根牙籤」的海欉樹飛彈、根本就等於不具反飛彈 能力的康定級巡防艦;至於台灣目前唯一具備區域防空及抗飽和攻擊的基隆級飛彈驅逐艦 ,則規劃了8000噸的「新一代主戰艦」。 新一代的巡防艦或是主戰艦,奠基於相位陣列雷達進行目標獲得、縮短發射間隔的垂直發 射系統及戰鬥管理的「先進戰鬥系統」(Advanced Combat System, ACS);此一與美軍 神盾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類同的縮小設計,原為成功級第八艘「田單號」 (PFG-1110)的「小神盾」原型艦;雖然當時艦載裝備皆已獲得相關國家的出口許可,唯 1995年困於高昂的作業維持費與要塞艦隊(Fortress Fleet)戰略的爭議而取消建案。然 而受惠於科技進步與敵情威脅,2015年起以「迅聯專案」為名,延續了廿年前的研發成果 ,華麗轉身。 偏偏這個過去已有基礎的「迅聯專案」,研發的進度及成果並不如所願。2019年11月承載 了八角型「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Pass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radar, PESA radar)的海上測試平台兩棲指揮艦「高雄號」(LCC-1)首次出現,雷達的體積超 過預期,目視估計重達20噸,似乎不是4500噸的巡防艦所能承受。果不其然,今年4月就 傳出海軍啟動外購程序,但7月媒體報導海軍邀請的英、美、法、土等四國的五家廠商皆 未報價;當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於8月底送達立法院時,發現原應編列的106億4069萬 ,大幅縮水至僅剩571萬5千元,顯見籌建進度已告停擺。 海軍「狸貓換太子」 近日傳聞將以2000噸至2500噸的輕型巡防艦取代新一代巡防艦,討論得沸沸揚揚之際,國 防部長委婉的說:八字沒一撇。事實上,根據「政府電子採購網」,海軍司令部於2020年 即著手進行6500噸艦艏型聲納單體船型及2500噸穿浪艏單體船型水下線型流場數值模擬分 析的船模水槽試驗;也就是對於中山科學研究院是否能夠解決相位陣列雷達的問題持保留 的態度,藉著噸位下修的輕型巡防艦,解決濟陽級艦裝備老化、亟待汱舊換新的問題。 海軍這種「狸貓換太子」的處理方式,留下了更多的疑問。 首先,4500噸的新一代巡防艦及8000噸的新一代主戰艦排水量下修至2500噸及6500噸,分 別減少了2000噸及1500噸後,可以想見承載的裝備將有很大的改變,是否還能符合12項造 艦計畫的作戰需求?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犧牲戰力所換來的巡防艦妥協構型,是否加劇了 台海軍力向中國傾斜? 其次,自2019年起,年度美國國防部《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持續的指出花蓮 以北、鵝鑾鼻以西的海域受到解放軍岸置「鷹擊62」攻船飛彈的威脅,海軍在戰時要遂行 「存在艦隊」(Fleet in Being),然在油彈補給艦不及出港,噸位縮水的新一代巡防艦 和主戰艦的續航力是否能突破解放軍的「區域拒止」(Area Denial),執行「遠海機動 」? 再者,如果中山科學研究院在短期內無法滿足海軍對於相位陣列雷達型式的要求,海軍在 「國艦國造」的政策指導下不得不接受輕型巡防艦方案,將要何時才能開始籌建搭載相位 陣列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6500噸新一代主戰艦?缺乏新一代區域防空與抗飽和攻擊能力 主戰艦的海軍艦隊,難道要4艘艦齡超過40年、垂垂老矣的基隆級艦續挑大樑? 小艦思維限制了海軍的想像 倘若海軍饑不擇食的選擇了中山科學研究院在2018年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推出 的1400噸級輕型巡防艦,就當時所配備的七六快砲、8枚攻艦飛彈、16枚中短程防空飛彈 、反潛魚雷及海劍羚近迫飛彈系統,除了稍微提高了雷達高度為海劍二飛彈提供了更遠的 偵蒐距離,與型號不明、效能尚待驗證的聲納外,偵搜和作戰能力與甫成軍的塔江艦及浮 力不足的沱江艦有何不同?莫非是十餘年來從「光華六號」飛彈快艇、到沱江及沱江艦的 小艦思維,限制了海軍與中山科學研究院的想像。 放眼各國海軍,無論是法國「追風級」(Gowind-class)、以色列「薩爾五、六型」( Sa'ar 5/6-class)或俄羅斯「轟鳴級」(Gremyashchy-class Project 20385)等三型巡 邏艦,不但後兩者配備當下主流的「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radar, AESA radar),三者都使用垂直發射系統,且裝備艦首固定式聲 納與艦尾拖曳陣列聲納(towed array sonar),完全符合海軍因應三度空間、多重威脅 及抗飽和攻擊的作戰需求。為什麼國造類似噸位的輕型巡防艦卻要限縮為「反潛」及「防 空」兩種構型,實在令人不解。 回想當年,如果堅持先進戰鬥系統建案,台灣將是繼日本「金剛級」(Kongou-class)飛 彈驅逐艦後,東亞第二個擁有神盾戰鬥系統艦的國家。可惜當時的選擇,迄今歷經了25年 仍無法挽回;這一代的國軍及海軍的決策高層,不能再任由以動畫和模型交待進度,或打 破原則、降低標準,最後可能將重蹈覆轍、又落得一場空!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 前陣子板上討論蠻多的議題,看到投書轉過來給大家看一下 這位投書作者在新聞上好像出現蠻多次的 大家覺得海軍到底會不會放寬噸位呢?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4.212.230.21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39096479.A.798.html
hungpeisheng: 呂艦長 12/10 08:48
driver0811 : 總覺得可能是設計能量與預算被造潛艇排擠到的正常現 12/10 08:54
driver0811 : 象 12/10 08:54
kuma660224 : 我們的理解是4500分化2500/6500 12/10 09:07
kuma660224 : 不是主戰艦變成6500 12/10 09:07
say29217074 : 這篇寫的很好 真的覺得海軍高層怎麼會擺爛成這樣 12/10 09:12
chyx741021 : 如果主戰艦變成6500噸,那就是取消驅逐艦編制,用 12/10 09:13
chyx741021 : 更多的防空巡防艦替代吧? 12/10 09:13
vonton : 4500與2500兩計畫應該是優先次序而非替代關係才對吧 12/10 09:14
vonton : ? 12/10 09:14
kuma660224 : 6500應該沒要求防空指揮能力空間 12/10 09:16
scotch : 6500噸位說低是不低,但是絕對不高,實例就是西班牙 12/10 09:17
scotch : 的F-105 12/10 09:17
kuma660224 : 應該不會取代主戰艦定位 12/10 09:17
kuma660224 : 加大噸位只讓塞區域防空較好做 12/10 09:17
kuma660224 : 不然4500限制 連外商都不會想投標 12/10 09:17
kuma660224 : 外商:Nuts, 4500是不是島軍小米酒嗑太兇 12/10 09:18
chyx741021 : 如果15~20艘4500噸震海艦擱置,改成2500噸/6500噸 12/10 09:23
chyx741021 : ,那就是在維持水面艦數量的同時,對戰力規格做更 12/10 09:23
chyx741021 : 合理的規劃 12/10 09:23
asmp : 作者連海鷹眼和海蜂眼都分不出來。 12/10 09:24
scotch : 問題是6500噸能做到4000噸的事情,但是2500噸做不到 12/10 09:26
scotch : 4000噸的事情,結果就是6500噸的壓力很大 12/10 09:26
huckerbying : 就算海軍小米酒喝到連門都找不到,也不至於會拿650 12/10 09:29
huckerbying : 0噸來替代基隆級,噸位差太多,會連帶影響到艦載系 12/10 09:29
huckerbying : 統能力 12/10 09:29
agere : 我猜測是不是提康德羅真的進入海軍優先預算計畫直 12/10 09:39
agere : 接延後國艦國造計畫,同時改用2500二級艦表示還是 12/10 09:39
agere : 支持國造,畢竟同時4500加上要買那幾條CG的話錢真 12/10 09:39
agere : 的不夠 12/10 09:39
agere : 而且寰網計畫提康應該比4500好整合 12/10 09:49
chyx741021 : 提康真要接就是不管未來性、只想先撐過這幾年就退 12/10 09:52
chyx741021 : 掉了吧? 12/10 09:52
scotch : 不要浪費預算,老美賣船不一定便宜,彈藥一定貴.... 12/10 09:54
scotch : . 12/10 09:54
huckerbying : 堤康德羅嘉要接也是可以,但是升級費用不低 12/10 09:55
xc091832 : 20艘6500噸巡防艦加上4~6艘萬噸,臺灣又不是噴出石 12/10 09:57
xc091832 : 油可以這樣搞,要放大噸位就得有低檔艦來充數量 12/10 09:57
scotch : 總噸位增加不可避,造2500噸就一定得增加船數,不然 12/10 10:12
scotch : 就是4000噸配6500噸維持船數。6500/2500不增船數一 12/10 10:12
scotch : 定會縮小海軍巡邏範圍 12/10 10:13
zaku7777 : 幻想文 12/10 10:13
xc091832 : 臺灣海軍不是只有水面艦,未來潛艦擴編到12艘也要錢 12/10 10:28
xc091832 : ,能做6500、4000搭配我也希望,但現實來看應該很困 12/10 10:28
xc091832 : 難 12/10 10:28
xc091832 : 現在艦隊規模是靠美國二手艦撐起來的,沒便宜二手艦 12/10 10:29
xc091832 : ,又要發展水下跟岸基戰力,水面艦噸位能持平就不錯 12/10 10:29
xc091832 : 了 12/10 10:29
kuma660224 : 原本2級艦是更多艘 康定太大才減量 12/10 10:46
kuma660224 : 2500可能定位在二級 那就總數會增加 12/10 10:46
kuma660224 : 但差異不大 因為8艘編制估計也才 12/10 10:52
kuma660224 : 2.5艘老濟陽的人力編制 12/10 10:52
kuma660224 : 一級艦會不會減少 更重要是預算規模 12/10 10:53
kuma660224 : 因為以後難有二手女用好船能收了 12/10 10:53
kuma660224 : 現在規模有一定比例是靠便宜二手艦撐高 12/10 10:54
kuma660224 : 現代新艦是人力能變少 但預算會爆高 12/10 10:56
kuma660224 : 連幾百噸塔江全配都超過2億美元 12/10 10:56
tenorac195 : 寫的很好,如果當年繼續砸錢,SPY-1F都不知道用幾年 12/10 10:57
tenorac195 : 了 12/10 10:57
kuma660224 : 不到1億美元二手派里 12/10 10:59
kuma660224 : 約2億美元的基隆級DDG,就顯得CP無雙 12/10 10:59
kuma660224 : 現代海軍大型艦艇就是很貴 12/10 11:00
ggeneration : 海軍高層對戰力建置延宕真的很有問題 12/10 11:02
Billyy : 其實一直有一派認為主力軍艦不管是神盾還是什麼更強 12/10 11:04
Billyy : 的驅逐艦,在解放軍的海量潛艇與反艦飛彈下,生存 12/10 11:04
Billyy : 能力很糟糕!所以北歐的小型艦艇才是台灣的選項! 12/10 11:04
Billyy : 所以是不是放棄大海軍思維在有限的資源下去建軍! 12/10 11:04
Billyy : 我是認為要進一步縮減水面主力艦的數量,改用6500 12/10 11:04
Billyy : 的星座或伯克為主力,戰時離開台灣適時才調回來反 12/10 11:04
Billyy : 擊,海軍的主力則是以飛彈潛艇匿蹤快艇為主!艦隊如 12/10 11:04
Billyy : 果生存能力不佳,像是康定、濟陽級,甚至成功都淘汰 12/10 11:04
Billyy : ,建造反潛的2500噸巡防艦與6500防空巡防艦,其他 12/10 11:04
Billyy : 都是飛潛快主力。 12/10 11:04
kuma660224 : 在東岸不可能生存性多差 12/10 11:10
kuma660224 : 只講飛潛快的反而還活在冷戰台海爭奪方式 12/10 11:10
kuma660224 : 有現代遠程彈藥 海軍是往南北東外拉 12/10 11:11
xc091832 : 現在急著要把濟陽換掉,可能就是為了空出員額給岸基 12/10 11:12
xc091832 : 飛彈,雖然未來巡防艦取代成功、紀德也能節省人力, 12/10 11:12
xc091832 : 但接著量產的潛艦也需要人 12/10 11:12
kuma660224 : 再轉身 背靠美日艦隊 12/10 11:12
kuma660224 : 2030前大概新潛艦不會多佔人力 12/10 11:14
scotch : 2500不用期待他有什麼反潛能力,就只是沱江等級加直 12/10 11:14
scotch : 昇機而已 12/10 11:14
xc091832 : 無論從預算還是員額的角度,我對未來水面艦總噸位都 12/10 11:14
xc091832 : 偏向悲觀 12/10 11:14
kuma660224 : 因為你忘記海獅海豹要退嗎 12/10 11:14
kuma660224 : 如果跟你說海獅級人力甚至比海龍還多 12/10 11:15
kuma660224 : 大概有人會昏倒 12/10 11:15
kuma660224 : 老東西就是這樣 什麼都人力萬能且人力備援 12/10 11:16
xc091832 : 6500噸取代成功大概也要等到2030前後了,短期先把岸 12/10 11:16
xc091832 : 置反艦飛彈的坑填完吧 12/10 11:16
kuma660224 : 有些按鈕解決的事 用三個人去做 12/10 11:16
kuma660224 : SSK就算順利 2020年代只會換掉海獅海豹 12/10 11:17
kuma660224 : 不但不多吃人力 還能省出人力 12/10 11:17
kuma660224 : 員額在海軍這軍種 問題遠低於預算規模問題 12/10 11:19
kuma660224 : 因為越沒錢 用老船更吃人力 12/10 11:19
chyx741021 : 國造潛艦到2030看能不能造完1艘原型+4艘量產型,兩 12/10 11:20
chyx741021 : 艘劍龍級升級後還要再撐一段時間 12/10 11:20
kuma660224 : 照之前估計是3-4年才完工一艘 12/10 11:21
xc091832 : 海軍員額不擴增,新編岸置反艦飛彈部隊就是要艦艇人 12/10 11:21
xc091832 : 員轉移,不是全部都能用在新艦上,2020年代填完這坑 12/10 11:21
xc091832 : 就不錯了 12/10 11:21
kuma660224 : 2024首艘評測 2025首艘服役+開始續建 12/10 11:21
kuma660224 : 所以2030年以前最多2艘SSK服役 12/10 11:22
kuma660224 : 除非2025再特別預算捏到爆高 12/10 11:23
scotch : 現在一般預算陸軍比海軍多就知道比例有問題了 12/10 11:27
kuma660224 : 但台灣規劃SSK不是要當即戰力 12/10 11:27
kuma660224 : SSK不會一次下多艘 是細水長流 12/10 11:27
kuma660224 : 連續造20多年起跳 12/10 11:28
kuma660224 : 未來SSK一樣難買 所以要維持產線不斷 12/10 11:29
chyx741021 : 震海艦原先規劃要造15~20艘換掉成功康定濟陽,但 12/10 11:29
chyx741021 : 現在除了8艘輕巡防艦,還有6艘康定級也確定要升級 12/10 11:29
chyx741021 : (可能會服役到2040年代?),6500噸防空巡防艦如 12/10 11:29
chyx741021 : 果能造個8~10艘就不錯了吧? 12/10 11:29
kuma660224 : 慢速有序造艦 造完接著有序升級 12/10 11:29
kuma660224 : 最後接著再造IDS潛艦2.0 12/10 11:30
kuma660224 : 因為對台灣來說潛艦甚至比5代機還難買 12/10 11:30
kuma660224 : 是下定決心自己養產能 12/10 11:31
kuma660224 : 戰機美帝遲早能給能幫 SSK美國沒貨 12/10 11:34
xc091832 : 估3~4年可能有點久,以艦隊規模12艘來說,大概2~3年 12/10 12:00
xc091832 : 一艘才能維持長期戰力 12/10 12:00
xc091832 : 據說潛艦廠房可以同時建造三艘,而一艘工期大概三年 12/10 12:02
xc091832 : ,其實有機會同時開工一艘、建造一艘再升級一艘 12/10 12:02
kuma660224 : 目前這艘開焊鋼板到服役就5年了 12/10 12:07
kuma660224 : 建造裝配期大概4年多 12/10 12:10
suitup : 以台灣過往取得潛艦的難度 海軍絕對不會讓潛艦產線 12/10 12:19
suitup : 斷掉 那就是要細水長流 跟日本一樣 2到3年服役一艘 12/10 12:19
suitup : 同時退役一艘才是正途 12/10 12:19
suitup : 產能全開然後造完停產那才是重蹈IDF覆轍 12/10 12:19
overno : 如果沒有留下研發能量,除非追加數量,最後還是一 12/10 12:23
overno : 樣這單作完就沒了 12/10 12:23
kuma660224 : 所以2030前最少服役2艘 最多3艘 12/10 12:24
kuma660224 : 是打算細水長流 因為SSK比戰機戰艦難買 12/10 12:24
kuma660224 : 要不是習帝惹惱歐美 搞不好連自製都無望 12/10 12:25
suitup : 單子慢慢做 做完剛好淘汰首批阿 怎麼會沒了 艦體都 12/10 12:26
suitup : 有壽命 只是有研發改進那當然是更好 12/10 12:26
kuma660224 : 5年前喊自製可是被稱為無知妄為啊 12/10 12:26
overno : IDF產線就算細水長流,但若性能無法升級,後面還沒 12/10 12:27
overno : 生產的戰機數目,可能被直接砍單,還不如趁主事者沒 12/10 12:27
overno : 改變心意前趕快交貨收錢 12/10 12:27
kuma660224 : 是國際局勢變化才促成Coser工程師旅遊潮 12/10 12:28
kuma660224 : 細水長流是基本艦體 設備當然持續能改 12/10 12:28
kuma660224 : 尤其美方能做的戰系武器聲納 12/10 12:29
kuma660224 : 美方只是自己沒生產那個載台 12/10 12:29
kuma660224 : 你有載台的話 美商連劍龍都能幫你魔改 12/10 12:30
crohns : 海軍該不會真的參考了俄羅斯的20385吧 ? 12/10 12:30
kuma660224 : 弄出升級資料鍊與魚叉 12/10 12:30
kuma660224 : 性能升級反而相對較不怕沒有的 12/10 12:31
kuma660224 : 但你要不斷養載台產能且小改加船段 12/10 12:32
overno : 從成功級的例子來看,就是舊艦體升級新戰系,IDF也 12/10 12:32
overno : 是舊機體升級雷達,沒新造 12/10 12:32
kuma660224 : 換更好電池 更好材料與加工機之類 12/10 12:32
kuma660224 : 漫長幾十年造艦是一定會區分批次的 12/10 12:33
kuma660224 : 只是現在第一批都沒有 不用想太遠 12/10 12:33
kuma660224 : IDF麻煩在當初換機很急 短期全數造完 12/10 12:34
kuma660224 : 戰備急需無法區分批次 或者說... 12/10 12:34
kuma660224 : 原本該有的第2批次在幻象戰隼採購後取消了 12/10 12:35
kuma660224 : 但潛艦載台真的太難買,不可能像 12/10 12:36
kuma660224 : 當初做出IDF,幻象戰隼都來搶編制額度 12/10 12:36
kuma660224 : SSK放眼未來數十年 大概都沒人敢賣 12/10 12:36
kuma660224 : 除非隔壁天朝穿越到別的異次元時空 12/10 12:36
kuma660224 : 我們幾乎篤定要細水長流一直自造 12/10 12:37
kuma660224 : 整個時程太長 必然會有不同批次魔改 12/10 12:38
chyx741021 : 依照先前原型艦安龍的新聞,國造潛艦希望能造8~10 12/10 12:44
chyx741021 : 艘,分三個批次量產,第一批次是依照原型艦測試調 12/10 12:44
chyx741021 : 整後的構型、第二批次是精進量產型,第三批次是升 12/10 12:44
chyx741021 : 級型,第三階段還會再回頭升級原型艦 12/10 12:44
f26724309 : 台灣以前有參與神盾跟spy-1的研發? 12/10 12:54
rommel1 : 那個是小神盾案的雷達吧? 12/10 13:14
huckerbying : 臺灣有參與 SPY-1F前身ADAR-2N的開發 12/10 13:34
kuma660224 : 當年關鍵技術全是掌握在外商手上 12/10 13:40
kuma660224 : 2010年代台灣才掌握被動電掃元件技術 12/10 13:41
crohns : https://i.imgur.com/2G8hLnm.jpg 12/10 13:50
crohns : https://i.imgur.com/kEkoy8y.jpg 12/10 13:50
asmp : 長白相列雷達因為使用二極體的相移器, 導致天線面 12/10 14:03
asmp : 積雖大,但是輸出功率卻沒有相對變大,中科院在發現 12/10 14:03
asmp : 問題後,改與SPY-1相同採用鐵氧化合物研製弓三的射 12/10 14:03
asmp : 控雷達,縱使天線變小,發射機和行波管減半,但在輸 12/10 14:03
asmp : 出功率上完全不輸長白相列雷達。 12/10 14:03
asmp : http://www.himag.com.tw/page105 12/10 14:03
asmp : 但或許是弓三射控雷達的成功,讓迅聯專案的研發團隊 12/10 14:09
asmp : 只想要直接配置到艦上,而不思研發更先進的AESA,但 12/10 14:09
asmp : 他們卻忘了在距今20年前,弓三的研發團隊本來就是要 12/10 14:09
asmp : 研製AESA作為射控雷達,只是因為時程和經費的關係, 12/10 14:09
asmp : 先採用技術成熟的PESA。 12/10 14:09
kuma660224 : 那個....台灣2010年代才發展GaAs 12/10 14:13
kuma660224 : 砷化鎵晶圓射頻代工產業能力 12/10 14:13
kuma660224 : GaN代工業務成熟是更晚的事 12/10 14:14
suitup : 其實以台灣這種規模原型艦沒必要再拉回來升級 直接 12/10 14:14
suitup : 造新艦就好 12/10 14:14
asmp : 中科院在2000年就開始試製S、X二種波段的收發模組, 12/10 14:26
asmp : 在2004年和璟德電子合作開發低溫共燒陶瓷收發模組。 12/10 14:26
asmp : 不要把AESA侷限在代工上,因為經濟部的原網址已不存 12/10 14:34
asmp : 在,所以可以看我當年在mdc發的文章,中科院研發AES 12/10 14:34
asmp : A的進程原本不慢,但在某段期間好像完全止步不前, 12/10 14:34
asmp : 以至於現在連別人的車尾燈都看不見。 12/10 14:34
asmp : https://tinyurl.com/y49s3eu2 12/10 14:34
kuma660224 : 因為不藏軍於民 利用民間產業實力 12/10 14:37
kuma660224 : 軍方自己搞是不划算的 12/10 14:37
kuma660224 : 研發一回事 要生產就要考慮成本 12/10 14:39
asmp : https://reurl.cc/6D8MDb 12/10 15:21
asmp : 從這篇2001年的文章,就可以看出台灣是在2000年前後 12/10 15:23
asmp : 發展砷化鎵代工,絕對沒有到2010年那麼晚。 12/10 15:23
kuma660224 : 我說的不只是發展 是有產業化成就 12/10 15:36
kuma660224 : 2010年代進收成期 12/10 15:36
kuma660224 : 那些軍用量產 是在產業成熟後了 成本才ok 12/10 15:37
ja23072008 : 沒錢換裝的問題會比缺乏人力嚴重。 12/10 15:39
fantasyhorse: 以後會更沒錢更沒人,少子化影響真的很大的 12/10 15:44
kuma660224 : 砸錢反而能省人 12/10 15:49
kuma660224 : 錢多就解決問題 12/10 15:49
kuma660224 : 無論潛艦 水面艦 都是老東西要更多人 12/10 15:49
kuma660224 : 有錢國家甚至在搞無人艦艇 12/10 15:54
ja23072008 : ROCN精實案前6.8萬人,一路裁軍砍了四成到目前4.1萬 12/10 16:37
ja23072008 : 人。主要砍的是海陸、後勤輔助艦隊跟二級艦。 12/10 16:37
ja23072008 : 古早海軍概略編制是24艘一級艦(陽字號)加12艘二 12/10 16:42
ja23072008 : 級艦(關、山、太字)。一級艦編制每艘250-275人、 12/10 16:42
ja23072008 : 二級艦每艘100-125人。兩者總和是7200-8100人,對 12/10 16:42
ja23072008 : 比目前一級艦編制約6200人,會看到海軍苦心積慮保 12/10 16:42
ja23072008 : 持一級艦人員及艦隻數量不變。 12/10 16:42
ejsizmmy : 矽、鍺第一代,砷化鎵算第二代,氮化鎵是第三代 12/10 16:43
ejsizmmy : 氮化鎵還是跟砷化鎵有代差就是 12/10 16:43
Erik6502 : 據說還要分防空, 12/10 17:23
Erik6502 : 或防潛兩型。 12/10 17:23
Erik6502 : 人手都不夠了, 12/10 17:23
Erik6502 : 以為還有不願役供揮霍? 12/10 17:23
Erik6502 : 而且歐洲可以防空、 12/10 17:23
Erik6502 : 防潛分開玩, 12/10 17:23
Erik6502 : 是因為假想敵俄國空軍, 12/10 17:23
Erik6502 : 無法飛越歐洲大陸, 12/10 17:23
Erik6502 : 到大西洋掩護支援潛艦。 12/10 17:23
Erik6502 : 軍隊飯桶一堆, 12/10 17:23
Erik6502 : 傻貌就是傻貌。 12/10 17:23
huckerbying : 因為噸位問題,2500噸的只能防空反潛選邊站,6500 12/10 17:26
huckerbying : 噸的還有機會兩個都裝,這種選法就迫不得已的做法 12/10 17:26
huckerbying : 罷了 12/10 17:26
huckerbying : 主要重點是把濟陽級上的人力都釋放給新艦編組,舊 12/10 17:29
huckerbying : 型鍋爐動力艦吃的人力比燃氣機組艦來的高很多,至 12/10 17:29
huckerbying : 少能放出很多船員來 12/10 17:29
Erik6502 : 戰時出任務, 12/10 17:35
Erik6502 : 防空、防潛得一起起航。 12/10 17:35
Erik6502 : 不然各個擊破。 12/10 17:35
Erik6502 : 二千噸級防空看不遠。 12/10 17:35
Erik6502 : 二千噸級反潛還可以。 12/10 17:35
Erik6502 : 不如六千噸級專職區域防空, 12/10 17:35
Erik6502 : 二千噸級專職反潛, 12/10 17:35
Erik6502 : 有防空自衛能力即可。 12/10 17:35
ejsizmmy : 其實沱江有拉過聲納,效能不知道怎樣,塔江取消了 12/10 18:40
scotch : 2500反潛還可以?2500反水面還可以,反潛裝備太多了 12/10 18:41
scotch : 。艦首聲納、拖曳聲納、直昇機、魚雷軟殺,2500只是 12/10 18:41
scotch : OPV級反潛而已 12/10 18:41
kuma660224 : 其實能掛拖曳收納 能艦艏中頻 能用海鷹 12/10 18:43
kuma660224 : 起碼就贏反潛半成品的成功級了 12/10 18:43
kuma660224 : 然後有相陣有夠多數十枚海劍二 12/10 18:44
kuma660224 : 防空也大贏knox 12/10 18:44
kuma660224 : 是不是還可以,是看你標準要求多高 12/10 18:45
moeliliacg : 因為噪音太大了啊 沱江那種高速設計的雙體船跟反潛 12/10 18:46
moeliliacg : 的要求幾乎是互斥的 12/10 18:46
moeliliacg : 所以塔江就乾脆地把拖曳聲納跟魚雷發射管給取消了 12/10 18:47
kuma660224 : 為了高速 塔江馬力類似近2000噸護衛艦 12/10 19:09
kuma660224 : 這麼小的船體 塞成小鋼砲 一定吵 12/10 19:09
kuma660224 : 震動也很難小 12/10 19:10
a5mg4n : 塔江的馬力和康定幾乎一樣了 12/10 19:23
Erik6502 : 呃、 12/10 19:31
Erik6502 : 五百噸級跟二千噸級反潛, 12/10 19:31
Erik6502 : 是完全不一樣的能量, 12/10 19:31
Erik6502 : 不要拿塔江來比較。 12/10 19:31
Erik6502 : 反潛艦, 12/10 19:31
Erik6502 : 只要機動比潛艇快就好。 12/10 19:31
Erik6502 : 三千噸會比較好用。 12/10 19:31
Erik6502 : 最少可以1+1反潛直升機, 12/10 19:31
Erik6502 : 機庫一架, 12/10 19:31
Erik6502 : 甲板必要時臨停一架。 12/10 19:31
Erik6502 : 執勤人員工作、 12/10 19:31
Erik6502 : 居住環境也比較舒服。 12/10 19:31
Erik6502 : 規劃看得夠遠, 12/10 19:42
Erik6502 : 可以預留空間, 12/10 19:42
Erik6502 : 將來的智慧無人獵殺潛艦, 12/10 19:42
Erik6502 : 可以直接 12/10 19:42
Erik6502 : 從反潛巡防艦施放及回收。 12/10 19:42
rommel1 : 直上4500噸好了 沿用震海的船殼 12/10 19:47
rommel1 : 搞了七年 應該有一些成果可以用吧? 12/10 19:48
gopher : 會選2500頓的一大原因是因為金費吧,把它擴大到3000 12/10 21:13
gopher : 多甚至是4500噸不就違背初衷了… 12/10 21:13
gopher : 倒時因為金費搞到需要砍船應該是海軍最不樂見的… 12/10 21:14
scotch : 中頻聲納、拖曳聲納有大有小,2500裝了防空、機庫也 12/10 21:31
scotch : 已經耗費了不少空間了,小的性能就是不如大的就算不 12/10 21:31
scotch : 到4000噸,3000多噸(拉法葉)也遠比2500適合 12/10 21:31
kuma660224 : 那不是廢話啊 搞8000噸巡防艦更好 12/10 21:34
kuma660224 : 問題是你還要考慮建軍時程 12/10 21:34
kuma660224 : 4500噸已經浪費掉寶貴幾年了 12/10 21:35
kuma660224 : 時間是唯一擠不出來的資源 12/10 21:35
kuma660224 : 所以最好選擇是2025前後能快速服役的 12/10 21:36
kuma660224 : 習帝沒有這麼多任期能等你造大艦 12/10 21:36
rommel1 : 看看沱江 2009開始搞 2015成軍 六年 12/10 21:41
rommel1 : 其實現在搞2500噸也來不及了~~~~ 12/10 21:41
rommel1 : 真的只能買二手船填補戰力一途了 12/10 21:42
scotch : 趕2025不管做什麼都已經不會有太大差異,只是為了趕 12/10 21:43
scotch : 2025去造成2040年的麻煩而已,現在不如多造一點沱江 12/10 21:43
scotch : 後續艦,找幾艘把拖曳聲納塞上去比較快,反正是一時 12/10 21:43
scotch : 之計 12/10 21:43
rommel1 : 或是買更多的沱江.塔江.光榮之星... 12/10 21:43
kuma660224 : 沱江是因為全新非成熟構型 12/10 21:43
scotch : 2500也不成熟啊...... 12/10 21:45
kuma660224 : 連浮力風浪特性都不熟悉 12/10 21:45
kuma660224 : 2000多噸單體巡邏艦已經造一票服役 12/10 21:46
kuma660224 : 只裝機砲 在海巡單位 12/10 21:47
kuma660224 : 全艦只用成熟技術的話 可以很快 12/10 21:48
kuma660224 : 蜂眼 劍二 戰系都在沱江驗證了 12/10 21:49
scotch : 海巡2000噸連機庫都沒有,更不要說還要擺高雷達裝武 12/10 21:57
scotch : 器、艦艏聲納了 12/10 21:57
rommel1 : 簡單一點的錦江級也花四年才成軍 12/10 22:00
kuma660224 : 至少船型船體不像搞雙體這麼風險 12/10 22:11
kuma660224 : 如果真的2019就開始啟動評估.... 12/10 22:13
BigLargeBoss: 最近看到幾篇覺得很神奇,有些留言覺得台版神盾當 12/10 22:23
BigLargeBoss: 年不應該放棄,然後又回頭批評現在中科院不長進不 12/10 22:23
BigLargeBoss: 要浪費錢投資…主力艦鎖4500不合理一兩年前就有質 12/10 22:23
BigLargeBoss: 疑了,結果這次確定無法,一堆投書跑出說海軍中科 12/10 22:23
BigLargeBoss: 院各50大板?有夠莫名 12/10 22:23
rommel1 : 其實跟黃河上校一樣 當年反對小神盾 後來有反思 12/10 22:25
rommel1 : 認為當年應該踏出第一步,海軍就能拿到神盾 XD 12/10 22:26
rommel1 : 對錯很難講 12/10 22:31
kuma660224 : 當年應該是退半步 只求電掃不求多面神盾 12/10 22:33
kuma660224 : 事後看來 歐洲很多冷戰後軍費縮減國家 12/10 22:34
kuma660224 : 是用旋轉電掃來造艦 也不能說多差 12/10 22:34
chyx741021 : 如果消息正確,這次輕巡防艦替代方案還是黃曙光力 12/10 22:37
chyx741021 : 主建議的,震海艦可是在他任海軍司令時啟動的 12/10 22:37
rommel1 : 之前海軍曾說過輕巡不在建軍規畫中,給1400打槍 XD 12/10 22:47
rommel1 : 噸位也是他當司令時定的 巡防艦4000 主戰艦8000 12/10 22:54
rommel1 : 現在又說要搞2500 跟 6000 這到底是.... 12/10 22:55
rommel1 : 既然噸位可以改 之前何必堅持4530? 12/10 23:03
delaluna : 當年ACS應該是還有其他錯綜複雜的因素 12/10 23:38
delaluna : 包括預算及決策各方面 也不是單純誰反對才失敗 12/10 23:39
delaluna : 只是這次FFG的藍圖 是真的一開始就明顯格局不足 12/10 23:42
kuma660224 : 2019海發就默默在水槽試船模了 12/10 23:46
kuma660224 : 所以嘴雖硬 自己也早知道4500不ok 12/10 23:47
kira925 : 大院認真點要海軍自己提頭來見吧 誤國至此 12/11 07:14
overno : 討論就證實了,船大一點,沒比較貴(貴的是武器), 12/11 08:29
overno : 油錢的部分不要常飆車也還好,完全可以造大一點的 12/11 08:29
overno : 船,保留後續戰力升級空間 12/11 08:29
kuma660224 : 不求30節的話 動力成本就爆減 12/11 08:32
kuma660224 : 所以現代各國做大FFG 常只求26-29節 12/11 08:33
kuma660224 : 而塔江算700噸 高速動力上看護衛艦級 12/11 08:34
kuma660224 : 其實就噸位而言 不算便宜也不省油 12/11 08:34
kuma660224 : 也就油耗馬力更關注於速度要求 而非噸位 12/11 08:35
kuma660224 : 現代海戰因為飛彈增程與載直升機化 12/11 08:36
kuma660224 : 艦艇航速差個2-3-4節其實沒啥影響 12/11 08:37
kuma660224 : 但24-34節阻力是快速非線性增加 12/11 08:37
kuma660224 : 速度多10% 油耗至少多數十%甚至翻倍 12/11 08:38
Noback : 星座級,謝謝 12/11 23:24
rommel1 : 6700噸... 12/11 23:26
Noback : 基隆級都吞了,實際點好吧 12/11 23:29
Noback : 海軍是要鬼打牆二十年嗎? 12/11 23:30
dhtsai : 阻力概算為速度的三次方,這樣估算比較快;二次方來自 12/14 15:26
dhtsai : 擾動動能,一次方來自擴散速率 12/14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