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推,感謝吉米大常常摘錄文章給我們看 原文還挺不錯的,當作故事看也挺有趣的 回文就當作和大家閒聊,在大致看過文章後,腦袋中迸裂出的一些直觀想法,再請大家賜教 : 我記得板上之前有一篇在談VKS對於俄軍的定位,和俄軍怎麼樣運用VKS。這篇是烏俄戰中我 印象還蠻深刻的幾篇文章。 戰爭初期烏軍的GBAD及SAM受到俄軍初始的壓制與打擊,但在防空系統與雷達的重置和修護 過後,這些地對空的防護網又起了作用。 2月開戰至3月初,烏軍的防空系統便又重回戰場,接管了空防的主要責任。 -儘管俄方在初期的「行動中」有壓制了烏軍防空火力,但顯然效果並不顯著,這突顯VKS任 務規劃上可能有些環節普遍存在問題。 又或者他們起始只做SEAD,卻因任何因素沒有做的完全的摧毀(DEAD)。 直白地說,烏軍的首家賭場(不是 防空系統重新上線啦,會使攻擊方沒辦法於戰場前沿或上方,利用高空來提升自己空對空、 空對面武器的射程。 「SA-11 and S-300 SAM systems began to operate effectively, Russian strike aircr aft were forced to operate at low altitudes when penetrating Ukrainian-controlle d airspace, and Russian fighters had to stand off to patrol at high altitudes. 」 **這段提到當防空系統恢復運作,會使得攻擊機沒辦法從高空投彈,而戰鬥機必須在高空實 施CAP。 這邊有個邏輯可以提出來談。 老美其實也很習慣做高空投彈,無論是制導或傳統彈。 (和我們的概念就不一樣,我們的對面攻擊都是各種刁鑽的低空進襲、陸超海超等等) 例如HAB、或是高高度的雷達投彈、JDAM。因為高空可以免除MANPADS的威脅,但前提是你要 做完SEAD,也就是TOT-window 內戳瞎對方的防空系統,當然這還不夠狠,美國人直接統統 搗爛。 但當防空系統在,你的攻擊機就必須低空突穿,就算是定翼機高速突穿,你進入這個區域可 能攻擊完一次就要脫離,沒有辦法做re-attack。因為低空的MANPADS會反應過來。 此時會造成兩個問題: 1.你沒辦法做BHA(戰損評估)會導致大部分單架次的進襲都是「無效的」或者很快能被重 建投入戰場。 我們對地攻擊一定要做BHA,因為你的攻擊是有目的的,例如要讓機場關閉30分鐘、讓防空 系統無法接戰20分鐘、或是完全摧毀這個設施。 這些都會影響到你的任務規劃。 (講到這邊突然想到之前jobli說的擊殺鏈,裡面提及的F2T2EA,雖然討論度較低,但很有 討論的價值;而我說要發文討論到現在還沒發x) 2.第二個問題是,幫你做掩護的在空機,沒辦法在你所在的區域保護你,掩護機必須後撤, 離敵方防空系統的手更遠,所以「Russian fighters had to stand off to patrol at hig h altitudes.」 你只能用更高的高度讓你飛彈手更長,來保護戰線前沿的低空攻擊機。 這造成攻擊機沒辦法再往裡面突穿,以及他們也更會暴露在對方的空中威脅。 戰爭初期俄軍SAM交戰規則的嚴格(ROE)也使得烏軍的飛機能短暫出現在戰線或其他區域。 **可能跟敵我識別有關,以及在戰爭初期流出的消息,俄方的識別碼有流出的情況。 俄軍的SU-25作為低空突穿,主要在輔助陸軍部隊的偵巡和使用無制導火箭做打擊,高度大 概在1000公尺以下 「However, their defensive aids suites have performed consistently well against most MANPADS」 顯示作為高速定翼機突穿,低空對於MANPADS的反應還是有顯著效果,而文中提及大多的戰 損是源於在高密度MANPADS區域做反覆性地進出。 **從戰術面來看,假如烏、俄雙方對於低空進襲有POP-UP的操作素養和戰術動作,我想能夠 更提升飛行員的存活率與任務達成率。很可惜的,在大部分的媒介上都看不到兩方低空進襲 有任何顯著的戰術動作。 後期的烏克蘭獲得西方援助的AGM-88後,對俄軍的GBAD造成很大的壓迫。 此時烏軍的SU-24/SU-25開始活躍對地打擊,也迫使VKS將兩方的防區劃分區域,開始以SU-3 5及MIG-31做CAP。 **開始做DCA裡面的Area Defense -MIG-31以高高度在烏軍地對空的守備範圍之外,利用遠程飛彈(高度高、手就長)去威脅 前線附近的烏軍。 **可以想見,雙方的密支與地面打擊大部分沿敵我對峙線(FEBA line)在做掃蕩。 也就是上所述及的,防空系統使得雙方CAP都不敢太貼近前緣,在後方用高度使手更長。 **原文中有段談到俄軍戰鬥機較先進的火控雷達,能TWS(Track while scan)和STT(single target track)模式的切換,使得只能在飛彈發射後,使用STT持續照射俄方飛機才能打擊 的烏軍有很大的劣勢。 文中提及:例如烏軍在被TWS照射情況下沒辦法知道被鎖住;以及談到俄軍的飛彈能夠自行 開機。 其實就是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的概念,也就是BVR要玩的是距離遊戲。RWR的反應一直都是飛機 的雷達,而不會是飛彈的雷達。 但文中的解釋有些許的謬誤。TWS對我們來說算是上一代雷達的功能,也就是也挺舊的。現 在的AESA不會有TWS這個功能。 而實際上TWS的功率仍會讓RWR作響。 這邊若談及空戰之間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資訊才能做判斷,知道戰略上面的錯誤以外,對 雙方飛行員的戰術素養也必須要一併瞭解後才能客觀探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1.64.1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67918835.A.C49.html
n0venblue : 比較細節的,例如對地攻擊該做的功課、戰術操作的11/08 22:48
n0venblue : 一些概念,還有看空對面、空對空作戰該有的基本想 11/08 22:48
n0venblue : 法,之前文章有提過,怕佔版面(x就不贅述了! 11/08 22:48
mmmimi11tw : 好的,接下來只要跟教官一組就可以大殺四方了☺11/08 22:49
jess730612 : 拜讀 不少細節補正我的預設觀念 感恩11/08 22:53
Schottky : 是時候團購挪威的二手 F-16A/B 了 11/08 22:56
nanozako : 推專業 不曉得下面這個俄軍SU-25對地攻擊的影片11/08 23:09
nanozako : 是否為教官說的"pop-up"戰術動作的範例?11/08 23:10
nanozako : https://youtu.be/t29hAvxUV9o11/08 23:10
感謝提供,這畫面還蠻清楚的! 是POP-UP沒錯,除看到兩架輪流拉升攻擊,也可以看到接下來兩架輪流做Turning Maneuver Level Turn (TMLT). TMLT同時丟熱焰彈做IRMD。 兩架拉升的距離判斷後位機應該是在4-6千呎的位置。 但我看到比較危險的是,後位機似乎只是跟隊做攻擊。 可以看到兩架都是同個軸向先後拉升,所以你可以觀察到後位機在攻擊時,有同時丟下Flar e。因為前位機已經暴露該軸向會有攻擊襲來。 這些細節可以去思考任一方飛行員對於低空攻擊的戰術水準和他們的考量。 以我們舉例:我們在操作小隊Pop-up時,不會從同個幅向做攻擊。也就是在地面你就可以計 算好,到目標前一個浬數,小隊就會分裂(split),從不同幅向拉升。 地面看到的景象會是同時間多軸向有攻擊機拉升過來攻擊。而攻擊小隊的攻擊方式也會不一 樣:有20度、30度、10度等等角度的攻擊。 接著因為不同軸向、不同角度的攻擊,脫離方式就不會一樣(跟投擲出去炸彈的爆炸散射高 度與兩架的時間差有關係),但能夠計算出來是同時間打在點上,並且朝不同方向脫離完後 ,改平又回到防禦隊形。 這些都需要計算和熟悉的操作,才能達到一個完美的低空小隊攻擊。
edison : 教官透漏了西方戰機的RWR靈敏度足以應付TWS11/08 23:11
有道理(x 但上文主要要談的比較偏向概念 BVR的戰術仍然著重在距離判斷
human000123 : 推11/08 23:17
s8626460 : 感謝分享 11/08 23:39
kuma660224 : RWR也要一直更新 才能應對新的雷達訊號特性11/08 23:40
kuma660224 : 那可能是指烏軍設備太老舊11/08 23:40
kuma660224 : 無法分辨不持續打訊號的TWS與搜索模式的差異11/08 23:41
※ 編輯: n0venblue (27.51.64.158 臺灣), 11/08/2022 23:50:20
munchlax : 謝謝解說 11/09 00:39
ryannieh : 推11/09 01:03
jimmy5680 : 謝謝教官補充11/09 01:30
clisan : 感謝教官解說 11/09 02:11
dennis99 : :11/09 02:23
bakedgrass : 推11/09 03:24
jimmy8019 : 感謝教官解說 11/09 07:09
LI40 : 推 11/09 08:06
wistful96 : 推11/09 08:45
Schottky : 推 (現在才消化完) 11/09 08:51
kkttaipeityy: 推教官11/09 09:13
※ 編輯: n0venblue (27.51.64.158 臺灣), 11/09/2022 09:26:51
aeoleron : 推專業! 11/09 09:30
barbarian72 : 推 11/09 11:24
foxey : 真的是內行看門道 11/09 13:11
ginmokusei : 推 11/09 16:44
phyaim : RWR的反應一直都是飛機的雷達,而不會是飛彈的雷達 11/09 17:48
phyaim : 。這句話我有點疑惑,好想在玩遊戲時 飛彈來襲會有 11/09 17:48
phyaim : 個M在RWR 上? 11/09 17:48
細節參數還有新構的裝備、操作恕我不詳述 但可以跟您分享原理: RWR的系統在地面上就要匯入資料,也就是對空威脅、對地威脅。 資料建檔之後,你被什麼樣機型的鎖到,它會顯示符號,所以你也會有一張記符號與機型的 表,會放在Check list ,以利檢索。基本上都要熟記的。 地對空導彈的顯示,除導彈型號外,則會告訴你雷達「搜索到你」、「射控鎖定」、「導彈 發射」這三個階段,我們也分別會有不同的無線電通話和反制動作。 這是地對空與空對空場景下,RWR的差異。 空對空與地對空都是依照雷達照射你的功率來讓RWR反應。 談到對空,換個角度想,當敵機鎖定你,他要不要打是他的事請,若你有情資知道他掛半主 動雷達導引,這沒問題,因為他近過距離還持續對著你會鎖住你,你會知道; 但若對方掛主動雷達導引飛彈,他射出去雷達開機轉走,你的RWR就不會有反應。但此時飛 彈已經開始追你,你會不知道。 也就是面對主動雷達導引飛彈,你的戰術概念必須在他轉走時判斷他「做了什麼事」,來做 你接下來的動作。
daydream314 : 推教官 11/09 21:35
※ 編輯: n0venblue (27.51.64.158 臺灣), 11/09/2022 21:49:06
phyaim : 推原理解說 11/09 22:26
hjfreaks : 雙機popup偷蛋要要做時間或高度隔離 影片看起來比 11/09 23:22
hjfreaks : 較像跟著飛進去 11/09 23:22
n0venblue : hj說的沒錯。雖然細看兩架有角度差異但不明顯,和 11/10 07:23
n0venblue : 正常的小隊Pop-up有差別。且拉升後變換橫向角度的 11/10 07:23
n0venblue : 趨勢也很小,會發現他們在APEX頂點高度時幾乎沒有 11/10 07:23
n0venblue : 橫向的變化。當小隊取出高度做攻擊,如我上所述, 11/10 07:23
n0venblue : 脫離方式也會不一樣,但兩架都是TMLT的動作,我也 11/10 07:23
n0venblue : 傾向後位機是在跟隊做攻擊。 11/10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