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jason748 (第79空中突擊旅)》之銘言: : 原文來源: : https://def.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24074 : 原文摘要: : 〔記者吳哲宇/台北報導〕國軍將於明年元月恢復徵集一年期義務役,新兵預計將參與 : 震撼教育」等各項實戰化訓練「由民轉兵」。雖然尚不清楚「震撼教育」將以那些訓練 : 容,來取代過去的單兵戰鬥教練。不過,隨著單兵戰鬥教練內容演變,看似簡單的散兵 : 挖掘教範雖已被刪除,但此為各國軍隊重要的訓練項目一環,也可說是工事的藝術。在 : 急情況下,也能成為保命的關鍵。 : 印象中較為死板的「敵火下作業」教範,仍是現代美軍必學課程。(美國海軍) : 在「敵火下作業」挖散兵坑的教範之所以在單兵戰鬥教練中消失,主要是因為台灣本島 : 戰環境演變所致,由於台灣山多、平地少,又隨著城鎮環境擴大、道路長度與面積增加 : 因此逐漸以城鎮作戰為主,不再需要散兵坑挖掘相關教範。 : 但奇怪的是,在義務役單兵配發裝備之中,我們還是能見到鏟子、圓鍬這類的土工器具 : 且這類裝備不僅沒有為滿足單兵攜行需求,而多功能一體化、體積縮小化,甚至還很容 : 解體。致使大部分役男在參與單兵戰鬥教練時,都會覺得土工裝備不僅礙事,也容易影 : 行動,更遑論實際作戰。 : 即便是深度很淺的臥姿散兵坑,在長期實戰驗證下,士兵被破片擊中的概率可以減少90 : 左右。(DVIDS) : 另外,即使本島的作戰環境改變,我們仍不乏見到非柏油路的地貌存在,且實際戰場並 : 限於於城鎮,每個地方都可能成為防禦戰術地點。同時,雖然散兵坑的胸牆防護力不高 : 但半掩在地下的你,卻能躲過爆炸破片傷害,這也是高度發展國家的軍隊,仍保留工事 : 程的原因。即使是無人機快速發展的當代,躲在散兵坑內,也有助於避免被一次全數擊 : 。 : 散兵坑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臥射掩體、跪姿掩體與站姿掩體。其中,臥射掩體最為簡 : ,當你在沒有任何遮蔽物的開闊平坦地形中,恰好遇上敵方火力,一時間無法尋找掩體 : ,除了趴下臥倒,還可以就地挖個臨時散兵坑。 : 目前國軍僅剩官校還有「敵火下作業」的狀況演練。(圖片擷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 臥射掩體挖掘具體做法,是趴臥在地時運用工兵鏟就地挖掘,同時確保步槍、手榴彈擺 : 在伸手可及之處,以便隨時使用。 : 接著,掏出工兵鏟以側身方式挖除上身附近土壤,並以「先右後左」次序方式挖掘,要 : 意手臂和頭不要抬起,以免被敵砲火擊中。刨出的土壤推砌在前方形成胸牆,雖胸牆厚 : 並沒有一定標準,但務必要使砲彈破片無法穿透。當上身附近的坑洞挖出一定深度後, : 兵可進入上身淺坑之中,再手腳並用挖除下身附近土壤,整體散兵坑的深度約介於30至 45 : 公分之間。 : 官校學員演練「敵火下作業」,其頭部抬得過高容易被擊中,是錯誤示範。(圖片擷取 : 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 相較之下,舊的教範要求官兵將上身土壤、下身土壤挖掘完畢後,再進入散兵坑,反而 : 比較危險的步驟。 : 與國外教範要求「先挖上身坑後,再進入坑內挖下身坑」不同,國軍要求「先挖上身與 : 身坑後再進入」步驟,顯得較危險。(圖片擷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 而較為寬闊的跪姿、站姿散兵坑,則可容納兩人以上。跪姿散兵坑的挖掘要點是要挖成 : 寬下窄的「倒梯形」避免坍塌,若有時間餘裕,還可於胸牆內添置石塊、沙包加強防護 : 。 : 站姿散兵坑的挖掘工作則最為複雜,首先,坑底要挖成台階狀,也就是多挖掘一處排水 : 以利排水,還要挖掘手榴彈坑,讓敵手榴彈滾進坑裡,減低爆炸傷害,官兵也要接續在 : 牆射擊處,甚至手肘安放處以穩固射擊。 : 另外,深度較深的站姿散兵坑,還需要挖掘踏腳洞,且散兵坑的正、背面都要設置,以 : 緊急撤退時一時無法爬出。站姿散兵坑的好處,是可以在頂部加蓋,增加整體防護力, : 能在胸牆前再挖一個較淺的坑當成槍座,減少射擊時的暴露面積。 : 雙人散兵坑是戰場較常見的形式,可依據戰況挖掘成V型、W型、波浪型或U型,其優勢 : 於可容納二名官兵並交替開火掩護,持續輸出火力的同時,還能不斷變化射擊位置。 : 總而言之,縱使在城鎮戰之中散兵坑較為罕見,但台灣本島依然有非城鎮戰地形,且單 : 戰鬥教練的初衷,是假想各種可能發生的情境,並教導士兵該注意之處及如何應處,若 : 範僅納入台詞或姿勢,可能就只是劇本而非教範了。 : 心得感想: : 講到工兵鏟,就一定要回味一下這則烏軍徵兵廣告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s_dYE6MjA
: 本肥八年前新訓時,鑑測當天才實際看到工兵鏟長怎樣,在此之前全靠想像做空氣操XD : 其實土工作業仍是現代步兵不可或缺的技能,但國軍就連主戰部隊好像也不太重視 : 注意事項:請注意版規內容。 以前聽成功嶺的老長官說 說為了教育模範戰壕 特地找個連來挖一條戰壕在訓練場 結果鐵鏟一入土完全挖不動 原因成功嶺地形都是紅壤混和鵝卵石 這種東西夯實根本超級硬的(以前是停卡車地方) 當時有小兵是學地理的 回報長官 沒有大型機械根本無法 但是長官死腦筋 一個連應該可以勝任 結果挖了一天 挖兩公尺都是鵝卵石 如圖下 https://i.imgur.com/wPT1Ln8.jpg
最後放棄找挖土機 幾個小時就完成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人力挖壕也是有無法克服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3.131.2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02900866.A.EC9.html
tony121010 : 臺灣平地都是這樣的沖積地形居多,還是要有機具 12/18 20:07
h80733 : 這故事告訴我們要尊重專業,而不是官大學問大…. 12/18 20:33
Ekmund : 開圖笑死 12/18 23:23
b10036088 : 黃埔長官:機械是什麼?兵不做事就是訓練不實 12/18 23:44
aicassia : 人家烏俄戰爭都有用機械挖壕溝了 12/19 02:31
rommel1 : 蘇聯有專門的挖壕車 12/19 06:27
LegioGemina : 其實就怪手加山貓能處理的事,憑人力鶴嘴鋤加鏟子就 12/19 14:18
LegioGemina : 要挖很久 12/19 14:18
enirehtak : 步兵學校後山挖傘兵坑還能挖到廢棄墓碑=.= 12/19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