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ilitarylif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長知識】海軍軍艦命名 學問大了 海軍向美國採購的派里級巡防艦「銘傳」與「逢甲」號,可能在接收前夕再度更名。到底 海軍的軍艦是如何命名,多年來又有什麼軼事? ●早期海軍走「中國風」 抗戰後海軍從美英日等國接收大批軍艦,在命名方面,同類型軍艦的船名其中一字相同, 俗稱「X字號」。例如驅逐艦「陽字號」,巡防艦「太字號」與「山字號」,登陸艦「中 字號」與「美字號」,掃雷艦「永字號」等。 此外,勤務艦艇多半以山岳來命名,例如早年常擔任蔣中正總統座艦的「峨眉」;1954年 海軍扣留載運物資前往大陸的蘇聯油輪「陶普斯」號,將其編入海軍,更名「會稽」。 1990年代海軍引進二代兵力,不循原先範例,兩種新造的巡防艦,派里(成功)級以歷史 名將命名,拉法葉(康定)級以省會都市命名。 ●政黨輪替「去中國風」 相較於早期的海軍艦名,許多是大陸地名或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面對政黨輪替後的「去 中國風」,就顯得十分尷尬,出現不少扞格: 2001年,美國小布希政府出售我國4艘紀德級(Kidd Class)驅逐艦,此時已是陳水扁在 位,不願再用大陸地名,無法沿襲驅逐艦的陽字號傳統。當時海軍總司令苗永慶,提出一 個兩不得罪的辦法,把紀德級第一艘直接命名為「紀德」號,另三艘則是「明德」、「同 德」、「武德」,等於新發明「德字號」,也創下美艦譯名與國軍船名雷同的紀錄。 不過事實上,四艘紀德級在我國海軍的舷號排序,與當初在美軍的排序並不相同。最先完 成啟封,國軍命名為紀德號的DDG1801,其實是美軍紀德級的三號艦「史考特」號(USS Scout DDG995),美軍真正率先服役的紀德號(USS Kidd DDG993),到了國軍卻變成三 號艦DDG1803「同德」。 這種「美國紀德艦不是中華民國紀德艦」的情況,最後來不及發生,就又被新一波政治風 潮所淹沒:台聯立委在立院國防委員會提出附帶決議,要求軍艦命名應以本土地名人名為 準。由於附帶決議沒有強制力,居多數的藍營也未特意阻擋。不料新任海軍總司令陳邦治 ,卻在紀德級交艦典禮前4天,宣布為尊重立委意見,將她們依據台灣四大軍港,更名為 「基隆」、「蘇澳」、「左營」、「馬公」。由於事出倉促,前兩艘紀德級返台,由陳總 統主持成軍,還出現艦名「基隆」,船鐘卻刻著中文「紀德」的怪事。 2014年,海軍自製雙船體飛彈巡邏艦命名「沱江」。立委蔡煌瑯批評,不該使用中國大陸 地名。海軍解釋,沱江是1958年台海戰役以寡敵眾的功勳艦,命名是紀念海軍光榮歷史。 後來蔡英文總統上任,首度視察海軍就登上沱江艦,並公開肯定「沱江」之名,綠營方面 從此不再有雜音。 ●軍艦也撞名 日前中共新下水驅逐艦「西寧」號,與國軍拉法葉級巡防艦「西寧」號同名,又引起獨派 人士「都是用中國地名惹的禍」的質疑。事實上兩岸軍艦撞名的情況一直存在,目前除了 西寧外,還有「昆明」與「鄭和」。 撇開兩岸問題,甚至台灣內部,各單位也各行其是,例如海軍與海巡署,各自擁有一艘「 基隆艦」,不小心就會搞混。 ●改名不為改運 至於服役中的軍艦更名,通常是因改造為其他用途,例如登陸艦「中熙」被改造為兩棲指 揮艦,船名就改為「高雄」;登陸艦「中權」一度改為修理艦,更名「衡山」,後來改回 登陸艦,便又改回中權。 少數例外是巡邏艦「永興」(西沙群島永興島因其命名),1949年局勢動盪時,部分官兵 意圖投共,艦長陸維源中校不屈而被殺害,其他官兵將叛艦者擊斃,奪回控制權。海軍為 紀念殉職的陸艦長,將永興艦改名「維源」,成為國父、前總統蔣中正之外,極少數以當 代人命名的特例。 https://udn.com/news/story/1/229565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8.1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life/M.1487579824.A.9E7.html
Tchachavsky: 基隆級:基隆 蘇澳 左營 馬公 02/20 16:52
Tchachavsky: 高雄艦反而是二級艦登陸艦 02/20 16:54
Tchachavsky: 還有個錦江級的淡江艦 02/20 16:58
Tchachavsky: 海巡也一堆臺灣地名艦 台北臺中基隆花蓮澎湖南投臺南 02/20 17:02
Tchachavsky: 連江高雄……等 02/20 17:02
forgiveus: 什麼中國風不中國風,記者可以查一下軍艦命名規則再寫 02/20 17:27
forgiveus: 點專業的東西嗎 02/20 17:27
alan40638: 紀德級退伍路過 02/20 22:14
oichi: 就是這樣才能罵綠營啊~君不見藍營粉絲團對此事件大肆批評。 02/20 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