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to_G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麼說好了 我覺得當車手穩定到一種情況之後 他會對最大抓地力開始出現感覺上的偏差 當然每個人都是以接近最大抓地力的方式在跑 但最大抓地力卻可能導致車手的感覺偏差 假如某彎某速度抓地力以100來說 只要達到100就會飛出去 但只要不超過,或者99.9都不會飛出去 當然在入彎準備達到最大抓地力前與出彎後的灌油 可以依照不同的傾角與煞滑來控制這個抓地力 這是另一個問題 而我主要想討論的部分 就是在抓地力的誤判上是不是可以靠煞滑來先做個抓地力的預判 而不大做出測滑的選手,則無法利用剛剛煞滑的敏感度來預判 反而只能乖乖用前車的速度差,甚至上一圈,甚至上一圈也是用上上一圈的抓地力來判斷 (當然前提不可能每個彎都會需要相同的抓地力,甚至彎前彎後抓地力的需求還會有大有小) 就可能猜測出是否有以下的狀況 http://ppt.cc/OcH3 所以mm93的抓地穩定度非常高 更敢讓前輪跳來跳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7.5.18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to_GP/M.1402909086.A.ABE.html
Inar:頂級選手跑的比賽量,如果逼不出極限甚至超越早就被淘汰了... 06/16 17:06
Inar:剩下的差異應該是騎乘風格的不同,這個就看各人了.... 06/16 17:07
並不無可能阿 因為當中有更多因素需要去檢測每個彎的抓地 1.大小彎 2.大直路的彎 3.過熱過濕的彎 4.需要超前車躲關門的彎 5.車況穩定度,避震,車重,電控 6.前車過彎帶給你的錯誤訊息 或許比的不是說99跟100 更可能是99.99比100.00 非常細膩的微調下 感官過久之後都會有誤差 甚至你以為你習慣的彎,可能都已經偏掉了 ※ 編輯: waiter337 (122.117.5.180), 06/16/2014 17:15:20 小弟自己也有相同的狀況 但層級上跟gp車手當然是天差地別 我很敢壓彎 而且也會算也會抓,安全傾角,我跑山的時候,都不會全壓 也會留緩衝用的傾角,避免踩石頭閃車,或者有坑洞 但前提是,我怎麼知道最大抓地是在多少呢 因為我時常都會煞到輪胎測滑 煞久了也就知道這條胎煞多重會沒抓地力 這樣更產生我對壓車的自信 如果我連煞滑都辦不到,我更不敢作這種壓車的情況 更可以討論有些會壓車壓全死卻不知道抓地力極限在哪的一個情況 但我相信過少或過度的煞滑是會產生動力流失與反效果的 所以我猜這也可能是煞滑對於抓地力上的一項優勢 ※ 編輯: waiter337 (122.117.5.180), 06/16/2014 17:24:44
Inar:比賽場地是固定的,還有FP的機制讓車手去確認場地和調教車輛 06/16 17:24
Inar:跟一般道路完全是兩回事.... 06/16 17:25
我也知道阿= = 本來就差很多 ※ 編輯: waiter337 (122.117.5.180), 06/16/2014 17:31:30
Quannon552:嗨 林北 06/16 17:35
PsMonkey:看了你的推文反而不知道你到底要說什麼 @_@ 06/16 18:11
jerry2588:是說最近越看越覺得Honda就強在這 電子系統op 06/16 18:32
jerry2588:明明已經抖很大卻又不會摔 主播也說Honda已經拼到兩輪 06/16 18:33
jerry2588:都在滑 我認為原PO說得滿有可能的 06/16 18:35
OrthoResin:觀察一陣子再決定要不要回文吧XD 不然這篇文章會害我 06/16 18:37
OrthoResin:回好大一篇XD (重點可能一堆人看不懂我再打啥orz) 06/16 18:38
Derek324kimo:「你想太多了」 06/16 18:43
notmuchmoney:還是不要拿公路騎乘對比MotoGP吧 06/16 18:57
EF2000:用動力滑胎遊走在抓地力邊緣是GP選手的基本能力... 06/16 20:56
kk5566:你的論點遇到複合胎就沒辦法成立啦 怎麼用不同胎質去測 06/17 21:29
kk5566:更遑論他們不是為了要測抓地力而用煞車去鎖死輪胎@@ 06/17 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