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to_G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米其林說,後輪問題有三個因素造成:第一個是路面太爛,第二個是小翅膀,第三個我不 能說... http://moto-note.blogspot.tw/2016/04/blog-post_29.html 摩托筆記 米其林的Piero Taramasso說空力套件的崛起有助於解釋赫雷茲站的後輪問題。 赫雷茲站,Rossi以壓倒性的實力拿下冠軍,同時也凸顯出許多車手碰到的後輪嚴重磨耗 與打滑問題。 由於赫雷茲賽道抓地力低的表面加上白天賽道溫度過高約40度,Taramasso說小翅膀─主 要是為了防止前輪浮舉─是造成後輪問題的因素。 Taramasso告訴Motorsport說:「後輪打滑有三個面向。」 「首先,赫雷茲賽道抓地力相當有限,因為賽道表面早就需要重鋪,而且周日溫度又提高 10度,更加惡化輪胎磨耗程度。」 「再者,我們注意到裝備小翅膀的賽車回報後輪打滑空轉的狀況更嚴重:空力套件所造成 「再者,我們注意到裝備小翅膀的賽車回報後輪打滑空轉的狀況更嚴重:空力套件所造成 「再者,我們注意到裝備小翅膀的賽車回報後輪打滑空轉的狀況更嚴重:空力套件所造成 「再者,我們注意到裝備小翅膀的賽車回報後輪打滑空轉的狀況更嚴重:空力套件所造成 的下壓力大概會壓縮前端大約4mm,造成賽車前後配重不平衡。」 「第三,輪胎本身。我們不想推卸我們的責任。我們正在收集數據來找到開發我們產品的 方法,因為就算到了巴塞隆納我們也會發現賽道抓地跟赫雷茲一樣差。」 Taramasso補充說赫雷茲站後的周一測試,賽道上卡更多橡膠,賽車經過格外調教,意味 著打滑問題的減少。 這位義大利人說:「周一時我們在同一個賽道做測試,這整天我們都用同樣輪胎,但並沒 有遇到前一天的問題。」 「最主要的問題?很簡單,賽道有咬入更多的橡膠,賽道溫度幾乎一樣,而車隊已經幾乎 都找到最佳設定了。」 「只有在做長跑後才有感覺打滑,不過這些抱怨聲音跟周日沒辦法比。」 「舉例來說,Marc Marquez跑了90圈,沒碰到問題。」 單一胎體 米其林也選擇單一個胎體來做測試,周一的測試選擇了最硬的輪胎(34號胎) 米其林也選擇單一個胎體來做測試,周一的測試選擇了最硬的輪胎(34號胎) Taramasso說取消第二個胎體可以讓被選中的材質能有更好的發展,最終才能增強性能。 他說:「選擇太多了。一般來說,車隊會有兩個輪胎材質選擇,如果再加兩個胎體選擇, 就變成四種選擇。」 「在Le Mans,賽道溫度大約在15~45度之間。如果我們挑了三個輪胎材質加上兩個胎體選 擇,那就有六種變化,這樣太多了。」 雖然前輪的胎體在接下來三站可能都會是固定的,Taramasso說,今年晚點可能又會改變 。 「雖然未來可能會只有一種胎體,但我們也不排除在季末前推出較軟的前輪胎體。」 文章來源:Motorsport 撰文:Jamie Klein 翻譯:摩托筆記 -- http://moto-note.blogspot.tw/ 摩托筆記─布魯的翻譯新聞集散地 http://tinyurl.com/ptjkz6k 摩托筆記FB專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104.177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104.1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to_GP/M.1461865760.A.56E.html
klb0905:04/29 02:05
※ 編輯: DrunkCat (1.172.104.177), 04/29/2016 02:08:46
Dovizioso: 行 都給你講就好04/29 02:22
PPPGGG: 樓上表示憤怒04/29 02:23
axzs1111: 普利司通:我這裡有一批好貴的後輪啊04/29 02:24
axzs1111: 不過想奪冠多花一點也還好吧04/29 02:24
sword78: 可是沒裝的跑更慢耶....04/29 03:11
sword78: 有小翅膀打滑更嚴重不就代表沒有的比較輕微04/29 03:14
sword78: 那沒裝的應該會比較有優勢吧?04/29 03:15
sword78: 但事實相反...啊不就代表根本前後輪都有問題?04/29 03:16
rsz723: 牽拖...04/29 03:36
CreatorK: 第三個就是我太爛04/29 03:37
isoe: 都是they的錯04/29 06:21
drpeter: 譯:你們通通跑慢一點啦,我的科技還沒點完啊!04/29 07:36
c39801113: 真的是垃圾輪胎...04/29 08:05
c39801113: 真的是垃圾輪胎...04/29 08:05
p5319: 不知道有沒有沒裝小翅膀但也碰到後輪空轉打滑的車手04/29 08:33
Redding、Crutchlow、Smith
forgr202: 台服三大劫神 第一個是Maple 第二個是西門 第三個我不04/29 08:36
forgr202: 能說04/29 08:36
forgr202: 能說04/29 08:36
yf19861117: 所以需要裝尾翼了嗎?04/29 08:43
※ 編輯: DrunkCat (220.143.58.109), 04/29/2016 09:13:53
roses: 前輪浮舉的情況下,後輪還能打滑嗎? 根本推責!04/29 09:21
LuckSK: 輪胎界理由伯,只好拒用惹04/29 09:22
※ 編輯: DrunkCat (220.143.58.109), 04/29/2016 09:35:42
k308123: 前輪被壓低,導致後輪下壓不夠好像很合理 04/29 09:49
Ariex: 所以需要裝尾翼了嗎? 04/29 11:37
shun7925897: 前輪失去抓地力就噴了 04/29 11:58
shun7925897: 相對來說後輪打滑還有機會救 04/29 11:58
shun7925897: 不增強輪胎性能 04/29 11:59
shun7925897: 還怪小翅膀哦… 04/29 11:59
JSFS: 前輪不壓電子系統就介入了後輪吃不到那麼多動力當然不打滑 04/29 12:03
JSFS: 米胖拐著彎幫自己開脫呀.... 04/29 12:03
beemos: 所以後輪下壓力太多會爆胎,下壓不足會打滑,爛透了 04/29 12:06
Cervelo1995: 怎不乾脆引用台灣媒體的標題來救援? 例如: 任意改裝 04/29 12:25
Cervelo1995: 小翅膀, 飆車競駛, 惡劣駕駛怪罪輪胎表現不佳 04/29 12:25
c60203: 都是they的錯 04/29 12:26
p5319: 既然有沒用也碰到空轉情形的車手,那就沒理由怪到小翅膀了 04/29 12:30
hankower: 米:我們胎非常嬌貴 很有個性 04/29 12:35
sleep123: 要不是前輪抓不住,也就不會全面使用翅膀了?邏輯有問題 04/29 13:15
guithawk: 翅膀是防浮頭,不是防前輪打滑啊。大哥。 04/29 13:17
lwecloud: 讓我想起F1 06年美國站.. 04/29 13:35
PurPkNighT: 先把別人的錯都講完了再來說不想推卸責任,很棒XD 04/29 14:25
gp2018: 乾脆換南港輪算了 04/29 15:45
ivor1212: 換正新的就好了 米淇林那什麼爛東西 04/29 18:36
jior: 馬吉斯R1前後!!! 04/29 21:57
onenicky: 草莓族輪胎..爛爛der 04/29 22:35
billy759552: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04/29 23:17
TonyAsa: 都是they的錯 04/30 00:02
mojingri: 都你的毛 04/30 04:18
CHAR: 倍耐力準備好了 04/30 09:17
yoshro: XDDDDDDDD 這說法好熟悉 05/02 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