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cleBea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開始接觸Functional Patterns(以下簡稱FP)後, 陸陸續續有許多人詢問我關於FP的問題, 特別整理這篇上課、訓練心得和大家分享, 看看有沒有辦法幫助大家解決對FP的疑問。 為什麼我會決定要上FP? 2018年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找尋更完整的動作控制、動作優化的知識, 希望可以替自己的訓練和公司的培訓帶來助益, 並嘗試教育更多來到超核心健身中心的客戶關於姿勢和動作控制的重要性, 除了在網路上蒐集許多關於動作訓練、動作優化的課程和相關資訊外, 也同時試著學習從物理治療人員的角度, 去瞭解他們是怎麼看待人體和動作的, 並開始深度學習筋膜的相關知識。 在接觸筋膜後, 有許多認知和實作的層面都和過去肌肉骨骼系統有很大的差別, 而且重點是『有效』, 應用在自己或教練的身上都獲得不斷地獲得正面的回饋, 無論是身體的排列、力量輸出和動作控制的細節都有提昇, 因此我開始找尋市場上和筋膜及動作訓練有關的課程, 2018年我分別上了Movement & Mobility 101、赤足訓練、CFSC功能性訓練、 Animal Flow動物流和Anatomy Trains in Training解剖列車等課程。 其中解剖列車的課程更是開拓了我對於人體動作模式的想像, 唯一可惜的是雖然在課程中有筋膜的動作教學, 但這些動作只是照著筋膜線的走向來做收縮和伸展, 雖然能融入在教學和訓練課表中, 但對於如何藉由這些動作來優化人體的動作能力動作和姿勢, 依舊沒有提供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 而FP這套系統我之前就在YouTube和Instagram上注意過, 在他們所曝光的資訊中一直不斷提到筋膜的概念, 而最吸引我的一點是, 他們教的不是任何特定的動作技巧、工具操作技巧, 而是以人體生物力學為出發點去設計動作, 這跟我一直以來的訓練核心價值非常吻合, 因為剛踏入產業時, 影響我最大的RTS美國阻力訓練專家課程就是以生物力學為出發點, 最大的差異是在於RTS只探討肌肉骨骼系統, 而FP則是以更宏觀的知識結構來探討生物力學和人類的動作, 剛好高雄的加減健身有引進這套系統, 先在線上跟FP Taiwan的負責人洪維謙小聊後, 就決定下高雄找他上一對一課程。 FP Taiwan的一對一教練課程, 是我上過這麼多次教練課以來體驗最特別的一次, 已經好幾年規律訓練經驗的我, 從未想過居然會對自己的身體這麼陌生, 有很多動作根本做不出來, 低到不行的阻力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耗竭, 重點是即便只上了兩次課程, 卻也在課後能明顯感受到身體張力的改變、動作能力提昇, 更開始在自己身上明確感受到到筋膜系統是如何連貫肌肉和影響動作產生的, 於是在上完教練課後我就馬上報名了FP的10週線上課程, 並計畫接著報名Human Foundations課程。 FP課程心得 FP這門課程涵蓋了非常多的元素, 以10週線上課程來說, 從一開始的筋膜放鬆, 到從棒式、四足跪姿和站姿等介紹正確的身體排列和動作控制細節, 再接著帶到呼吸、單側的推/拉和步態細節等等, 或許單看我這樣文字介紹感覺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但其實在課程內容中夾帶了非常多FP創辦人Naudi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知識, 而且整個線上10周課程的主軸和目的也非常清楚, 就是以步態為基礎來優化人體的姿勢、動作能力和功能性而生, 截至目前為止, 即便我已經上完Human Foundations課程一段時間了, 我還是會三不五時回去看線上10周的課程內容, 可見內容非常精華! 2018底也有幸能夠直接在台灣上到Human Foundations課程, 就教學的動作和內容來說其實和線上10周課程有著很高的重疊性, 但有趣的是在三天的課程中, 不知道什麼原因Naudi總是挑我起來練習動作, 也因此和Naudi有許多交流的機會。 但有別於自己過去參加過的所有證照培訓課程, Human Foundations沒有提供課程大綱和講義, 課程中幾乎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 不可諱言的,一開始其實覺得這樣教學太過於隨便, 但三天下來, 反而因此更加瞭解Naudi是用什麼方式在觀察和詮釋人體動作, 以及其背後的思維,甚至還因此學習到了許多Naudi看待生命的哲學。 自己過去在學習時會一直不斷地用理性和邏輯來分析訓練動作上的細節, 而FP讓我學到最大的一課莫過於跳脫眼前的邏輯和證據, 用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 以及不再用單一的科學觀點來分析人體的運動方式。 FP的優點 與其他體適能產業的課程相比, 我敢說FP絕對是把動作訓練和肌肉骨骼、肌筋膜相關知識整合最完整的系統, 為什麼我敢這麼說呢? 舉個例子, 像我參加過的赤足訓練課程, 在一開始的原理中有介紹到張力整合結構和足部的肌肉與肌筋膜的關聯性, 但當講回到步態和動作優化時, 卻又跳回只從足部來觀察的單一觀點、身體張力的調整也是只從足部帶到小腿, 這問題不單純只出現在赤足這門課程當中, 更是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課程的盲點, 即便絕大多數的系統都認同並開始帶入肌筋膜的概念, 但當來到實際的操作和訓練時卻又跳回過去以肌肉骨骼為主的內容。 這樣的問題在FP這套系統中完全不會碰到, 但相反來說,由於人體極度複雜, FP課程中只給一些基本觀念, 光從參與課程中能學習和體驗到的不多, 剩下的細節和身體能力都必須靠自己一直不斷的閱讀學習、練習和觀察才能夠逐漸累積。 而FP最特別也最有價值的內容是Chamber, Chamber的概念其實就是『刻意練習』, 因為人體的排列會影響身體的張力, 反之,張力也會回過頭來影響排列, 如果想要打造一個理想的身體能力、姿勢和排列, 就必須要刻意練習在理想排列的情況下去給予阻力,來優化身體能力! FP的缺點 可能是因為自己過去有上過許多課程的關係, 在上Human Foundations課程時, 我就能夠以目前運動科學、筋膜、演化、大腦和生理的資訊拼湊出FP背後的原理, 所以對我來說FP這門課程是非常科學的! 但這些原理無論在FP的課程或線上的影片中, 都沒有以一個有系統、有架構、有邏輯的方式來傳遞, 導致即便有接觸FP的人也沒有辦法很合理的說出這樣的訓練模式到底是在幹嘛? 沒接觸過的人更是霧裡看花, 因此衍生了很多認知上的衝突和斷層。 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設計了『大腦、筋膜和動作』這門課程的主因, 因為想用科學且有系統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這套訓練模式的原理, 以及為什麼人體該這樣運動? 另外,創辦人Naudi在網路上的言論跟我剛踏入產業的時候一樣, 經常以自我導向很高的出發點去批評他人訓練上的問題, 即便我能夠理解Naudi想表達的訓練正確性和背後的邏輯, 但從教育的觀點來看, 這樣的言論操作模式並不能幫助到更多人, 反而會讓對FP這套系統不了解的人覺得這好像是什麼奇怪且言論激烈的門派, 這是讓我覺得FP比較可惜的地方! 總結 健身產業的發展跟商業、文化和歷史發展都有關係, 目前產業的走向承接了最早期的有氧運動發展、阿諾發揚光大的健美運動, 到現在很台灣很流行的健力等, 這些絕對都是人類可以做到的事情和可以發展的專項, 但追根究柢,這些運動和競技項目的初衷是為了帶給人體健康和優化身體的能力嗎? 這點是我自己一直不斷在思考的。 隨著對身體的了解愈多, 開始意識到自己過去對健美這項運動的追求, 對心理和生理的層面都很不健康, 當開始接觸動作優化之後, 更發現身體有很多動作是失能的, 經常需要做活動度練習和筋膜放鬆, 而且似乎永遠跳脫不出失能、緊繃甚至是疼痛的循環。 引用解剖列車作者Tom Myers的一段話: 『筋膜並不特別,我們現在之所以覺得特別是因為我們對筋膜不夠了解!』 同樣的想法也適用於FP這套系統上, 但說真的,無論從大腦、演化、生理、人體力學、動作的觀點, 目前已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人體和肌肉的運作方式, 跟我們過去所學的真的不一樣! 因此鼓勵大家, 在鍛鍊肌肉量、肌力之餘, 也可以花一點時間去探索, 是不是有什麼樣的知識和訓練方法更能夠帶給人類中長期的健康、免除病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65.6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54981991.A.1BA.html
suummm100: push 04/11 20:05
sz9751210: push 威力大的文總是這麼得好 04/11 20:21
acegikmp: 跟主流目標不同 不過感覺$景不小阿 hehe 04/11 20:53
ohsexygirl: 常看威力大的直播,口條很清晰傳達的理念也很清楚 04/11 21:12
astya: 推推 04/11 22:22
lesfu: 大推「大腦、筋膜與動作」這個課程! 04/11 23:10
jeff841027: 推推 04/11 23:13
malouflage: 哇!!! 04/11 23:34
herothirdlee: 推 04/12 01:05
xm3fu0: 推 一直都有興趣 激烈言論跟威力大有相同看法 04/12 01:55
rich7412: 大推! 04/12 09:26
giga3719: 推心得分享 04/12 12:33
Leftree: 推 04/12 12:41
teamox9: 推推 04/12 15:52
hellodoggie: 推 理性思考 04/12 16:39
kevin83117: 線上十堂有打折喔折扣碼:20OFF 04/13 16:50
geniuspig: 請問有推那個教練嗎?!謝謝 10/04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