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cleBea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各位好,我是物理治療師,也是CSCS。 因為有看到版上討論類似的議題,想分享一些自己所學及想法。 首先,先引述兩段文字: "When we use the word function we are saying that something has a purpose." --> 當我們提到"功能"這個詞,代表著這件事是有目的性的 "Most sports possess far more similarities than differences." --> 絕大多數的運動項目擁有的共同性遠比差異性來得多 1.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如上述,我認為只要訓練有目的性、符合自身的需求,就是功能性訓練。 舉例來說: (1) 我是健美選手,目的是提升肌肉量及降體脂肪而擁有最好的體態,臥推(在特定的組 數及次數)就可以促使胸肌肌肥大,而達到我的目的,臥推就是我的功能性訓練。 (2) 我在搬家公司工作,常常需要從地上搬起重物或移動,我希望能避免搬運時受傷或一 次搬的距離或重量更大。此時,接近這個工作的動作型態的訓練就很適合,例如硬舉、農 夫走、深蹲等,這三個動作對我來說就都是功能性訓練。 不過後來有人提出,我們日常生活以及各個運動項目會做到的動作,絕大部分會歸類到特 定幾種動作型態 (movement pattern)。因此,這特定的動作型態,又有人稱為功能性動 作型態 (functional movement pattern),也有人認為功能性訓練就是在訓練這幾個特定 的動作型態。 2. 什麼是功能性動作型態 (Functional movement pattern)? 如同上述,在我們日常生活以及各個運動項目會做到的動作,大概包含在以下這幾個功能 性動作型態: 爆發性、力量動作 Power development 雙腳髖關節為軸動作 Bilateral hip-dominant 單腳髖關節為軸動作 Unilateral hip-dominant 雙腳膝關節為軸動作 Bilateral knee-dominant 單腳膝關節為軸動作 Unilateral knee-dominant 水平推動作 Horizontal press 垂直推動作 Vertical press 水平拉動作 Horizontal pull 垂直拉動作 Vertical pull 舉例來說: 單腳髖關節為軸的動作—> 從地上撿起物品 —> 單腳硬舉 垂直推的動作 —> 網球選手發球時 —> 啞鈴肩上推舉 下圖有各個動作型態對應的訓練動作: https://imgur.com/9A15roM 3. 為什麼重要? 也因為日常生活及運動項目會出現的動作,大致上脫離不了上述的動作型態,所以剛開始 從這幾個動作型態開始練等於算是打一個基礎。 特別是每個動作型態,至少要了解"理想的姿勢"、"理想的肌肉發力時間、順序",才 能用最少的能量產生最大的力量 (動作效率) 舉例來說: 單腳膝關節為軸的動作,確保是以髖關節的動作為主 (最大的活動度),其餘部位像是膝 關節、腰椎則是以穩定為主 (最大的穩定度),肌肉扮演的角色也不同,髖關節的臀大肌 負責發力,腰椎的腰大肌、深層腹部肌群負責穩定等 所以,非常建議將上述的每個功能性動作型態,熟悉到一定程度,接下來在針對不同目標 (肌肥大、最大肌力、體態雕塑、運動表現等)去做訓練時,每個動作都能最有效率而也不 容易受傷,因為當能量需要消耗得少,身體的受力也相對減少。 除了動作型態以外,也可以考量訓練的動作有沒有符合日常生活及運動時的狀態,包括: (a) 坐著 —> 站著 (b) 雙腳 —> 單腳 (c) 穩定環境 —> 不穩定環境 意思是說,大部分的日常動作跟運動都是在"站著、單腳站、不穩定的情況",跟器械式 的訓練狀態"坐著、雙腳著地、穩定(有外在協助)的情況"不同 下圖為每個動作型態中,從較不功能性到功能性的動作分類: https://imgur.com/RaInWkP 4. 動作 (Movement) 是一個基礎?跟我的表現有什麼關係? 延續上面的議題,Gray Cook (一位知名的物理治療師也是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提出的運動 表現金字塔 (Performance pyramid) 理論: 大致的意思是運動表現 (Performance) 是建構在三個階層: 1. Skill (我把它翻成技術或技巧,可以想像成只有那個特定運動項目需要的技術) 2. Performance (我把它翻成進階動作能力,像是肌力、敏捷、爆發力等) 3. Movement (我把它翻為基礎動作能力,包括活動度、柔軟度、穩定度、彈性等) 如下圖:最理想的狀態是,最下面那層最寬,隨著往上遞減 https://imgur.com/qbVKI0z 技術是建構在足夠的進階動作能力、進階動作能力是建構在足夠的基礎能力 以網球選手為例: Skill: 要能發出200 km/hr的球 Performance: 單腳立定跳遠需要1.8公尺以上、肩外轉要能推30 kg Movement: 單腳站要夠穩(閉眼單腳站30秒)、肩膀在外展90度下肩外轉要100度 單腳站得夠穩 (Movement: 穩定度) —> 才能有好的單腳立定跳遠 (Performance: 爆發力) —> 下肢才有足夠的力量引導到軀幹跟手而發出夠快的球 (Skill) 上述的內容,包括不同學派跟理論背景的想法,還有我自身的體會,供大家做參考。 後來發現當中都有些共同點,只是用不一樣的語言或參雜不同的想法。我認為,沒有一個 標準的理論或方式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只要能解決問題,不管是用那種方式或理論我都會 嘗試,現在覺得好的就用用看,覺得不好或怪怪的可以先放在心中,搞不好有一天會用上 就像有人提倡說應該是練動作 (movement) 不是練單一肌肉 (muscle),不過我蠻喜歡下面 這句話的: "Rather than training muscles or movements, we should consider both in exercise selection." 意思是說,與其猶豫要訓練哪個,不如兩個都考慮進去。我覺得這對應到不同理論、學派 也是,與其只用特定一個,不如就全部都考量進去。 有興趣的人,可以延伸閱讀: 1. Movement: 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s by Gray Cook 2. New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 by Michael Boyle 3. Everyday is game day by Mark Verstega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00.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74869096.A.75E.html ※ 編輯: gn02595084 (1.171.100.75 臺灣), 11/27/2019 23:44:10
a8903021151: 謝謝分享好文 11/28 00:01
chinese86: 好文推薦 11/28 00:08
se2422: 好文 11/28 00:41
iscpupu: 好文 11/28 00:53
batike: 感謝分享 11/28 01:24
lsha0829: s推 11/28 01:47
erinna: 感謝專業分享,也推延伸閱讀書單! 11/28 02:45
jackk5566: 厲害 11/28 04:21
elliswu: 推 11/28 07:36
reebok93505: 推 11/28 08:01
linqwe379: 推 11/28 08:03
beauty4: 推 11/28 10:15
krara: 11/28 10:43
eq0eq: 推 11/28 11:19
loveloli: 真的是超級專業,推 11/28 12:17
Violence5566: 感謝分享 11/28 13:38
redface1209: 推 11/28 13:58
prprprpr: 推 11/28 14:17
STAYEDUP: 推 11/28 15:00
assddd0206: 推 11/28 16:17
lawliet14: 推 11/28 17:25
Bedside: 推淺顯易懂的分享 11/28 19:15
w6010946: 榮譽鄉民 11/28 19:22
gp03dan: 推 11/28 22:19
kevin20307: 專業推 11/29 09:10
nrsair: 優文 11/29 09:11
c24253994: 專業推 12/01 22:52
felicia828: 感恩推 10/16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