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uscleBea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a24225085 (小外野手)》之銘言: 不好意思因為我最近比較忙一些,所以文章會晚一點才發文,等我週四下課後 你所問的這個議題涵蓋的內容很廣,背景知識也需要不少 至少要了解醫師的養成過程與物理治療師的養成過程 之後的文章裡面會有別的連結,可以去看看這兩個職業的訓練過程 因為這邊並不是職涯分享版所以關於養成過程就不會po在這邊了 --------------------------------------------------------------------------- 1.復健科如今淪為非有效率的治療管道 我們一般民眾該如何找有效率的醫生? 或是有效率的醫院? (因為我個人也跑過大醫院與小醫院的復健科) (幾乎都是一樣的治療流程)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分幾個層次來回答: 一、復健科有沒有效率? 本來一個問題就會有很多不同的角度 首先要先釐清一個重點,復健科並不是運動傷害科,復健科涵蓋的內容非常的大 [1]中風後的復健(偏癱、吞嚥、神經性腸道、神經性膀胱、失語症) [2]腦外傷之後的復健(有部分和上面一樣,但是腦傷的病人很多會有認知功能的問題) [3]脊髓損傷的復健(自律神經失調、下半身癱瘓) [4]術後復健、心肺復健、老人復健 [5]肌肉骨骼或運動傷害復健 上面只是簡單的列出一個大概,還有小兒或是一些特殊疾病的復健 我想你指的應該是比較偏向肌肉骨骼或運動傷害方面的復健 一個醫療體系或是醫療模式的運動通常是會從公衛的角度謀取整體的最大利益 所以我會說復健科作為所有科別的後線支援科,以宏觀的概念來說不至於沒有效率 如果把範圍限縮到運動傷害這一塊,那就要探討你的效率比較基準是什麼 如果要和國外比較,我不認為台灣在效率這一塊會輸人,因為我們的就醫可近性很高 以英國健保為例,你要先通過家庭醫師的看診,他覺得適合轉介會把你轉到專科 要預約家庭醫師可能就要等上一兩個禮拜,等到專科醫師施這邊可能又要一兩週 台灣在這邊就先屌打至少兩週的時間,在檢查上以做一個MRI為例 英國健保體系至少要等六到八週,台灣大概兩週左右可以做到 英國的健保復健是兩週到三週才做一次,和台灣的一週兩次不一樣 所以在英國沒有人在拉脖子的,因為三週拉一次根本沒用 本來運動傷害這件事情就是需要花一定的時間進行治療,很難期待一兩週就會好 我覺得有些時候運動傷害對醫師而言有一個先天的劣勢 會有這些傷害的人都不覺得他們生病,所以和一般病人的期待是不一樣的 我想一般民眾還是會先找醫師,然後就會經歷你說的那個階段 沒有用之後再去找自費的物理治療師(最主要應該都是想要運動或徒手治療) 每一個傷害或是疾病都會有他的一個病程,你前面已經經過這麼久的時間了 後期的好轉究竟有多少比例是因為你後期所接受的治療還是身體自然復原? 一般來說,徒手或是接觸就可能有高達30%的安慰劑效果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徒手治療在運動傷害上面一直沒有辦法做出統計學上顯著的差異 二、如何找到有效率的醫師以及醫院 延續上面的例子,要先有一個概念,運動傷害沒有好的這麼快 以腳踝扭傷來說,稍微嚴重一點點的狀況要達到完全恢復大概要兩個月甚至更多 我覺得目前可以做到更有效率的就是在可以的狀況下及早的進行復健 早期的復健介入可以透過物理治療師,但是這一切的重點都不在於被動地被治療 重點在於教育病人進行主動的復健,也就是透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訓練與運動 找醫師與找醫院的這個問題,應該不僅限於運動傷害這個問題 你平常看感冒也一樣會有所謂的名醫,那種排隊要排很長,藥一吃下去就好的 這可能是因為他的醫術真的很好,但更大的可能是他用了藥效比較強的藥 例如類固醇或是比較後線的抗生素 這就跟你哪裡痛醫師幫你打一針就好了,效率很好很快,但問題是沒有解決到問題根源 要找出這背後真正的原因本來就很難,因為常常我們沒有辦法在影像或檢查上看到異常 通常只能憑藉著邏輯去思考可能的原因,嘗試去修正,如果結果是好的 那可能就代表我們的猜想是沒有錯的。診斷性的治療在醫學中不是一件罕見的事 要怎麼找到一個好的醫師,我覺得最簡單的還是聽有經驗的人介紹 或是更有說服力一點的就是如果你有認識醫師,請醫師幫你介紹 以醫院來說,大醫院有所有的設備,但是台灣人愛往大醫院跑,所以通常要等比較久 小醫院、診所(特別是自費診所)人會比較少,效率自然就比較快 但是遇到需要比較精密的檢查的時候,還是必須要回歸到大醫院的體系 總結,以復健科來說我覺得我們的效率不算差,以運動傷害來說我覺得也不到太差 如果想要更快或是更有效率,尋求有經驗的人介紹醫師,或是找認識的醫師介紹 醫院的話走自費診所,會有比較好的就醫品質與感受。 但是如果客觀來說是不是真的會好比較快我覺得不一定,人是很情緒性的動物 只要醫師跟你多說幾句話,多摸你幾下,整個心情就很不一樣 ------------------------------------------------------------------------------ 2.對於即將成為復健科,並且同時專研健身知識的您 您認為現在的體制下 我們一般民眾是否只能找物理治療師才能獲得更好的治療? (至少不會去復健科,說三頭不舒服,就直接幫你三頭放鬆) (說二頭不舒服,就直接電療、熱敷、震波二頭) (連看都不看,你哪裡痛,我們就用哪裡這樣....) (相信有嚴重疼痛的各位,都有復健科看很久都沒好 去物理治療才發現是其他地方有問題的經驗) 這個答案我可以很明確地說是否定的,直接把醫師的治療給排除絕對是不智的選擇 醫師目前最大的價值在於排除掉其他潛在有危險的疾病 舉個例子來說,之前在醫學會有聽說過一個17歲的女子排球選手抱怨右肩症狀 做了一些檢查之後覺得可能是棘上肌的問題,進行了物理治療也做了檢查 覺得有比較好轉了但是症狀仍然存在,最後照了MRI發現是骨腫瘤 這樣的故事我們俗稱鬼故事,這大概是那0.01%的衰鬼才會遇到,但你怎麼知道你不是? 我不認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一件不對的事情,畢竟有些時候要先達到症狀緩解 三頭緊放鬆三頭,二頭不舒服往二頭進行治療這沒有什麼錯 確實醫師在尋找這背後的原因比較沒有這麼熱衷或是我們的訓練比較沒有包括到這塊 我也非常認同應該要試著找出背後的原因,但你確定物理治療好之後那就是原因嗎? 有甚麼客觀的證據可以指出就是物理治療師說的那一塊是對的嗎? 以你剛剛上一個問題來說,本來進行一些徒手或是運動治療就會有很大的可能性改善 要在運動傷害這裡找出一個原因很困難,通常原因都不只有一個 因此通常會我們去處理所以看起來跟這個問題有關的其他異常,算是散彈槍的概念 在大型教學醫院裡頭不乏會遇到病人已經到處跑了好多家醫院都沒有好 結果就在最後跑到了台大醫院得到了診斷,得到台大醫院不愧是全台最好的醫院的結論 當然,台大醫院醫師的診斷能力絕對是水準以上但是以前在醫院的時候老師都會說 很多時候你要感謝前面那些沒有診斷出來的醫師,因為他們幫你排除了這些診斷 在前面那些常見診斷都已經被排除了之後,雖然很罕見,但是也就只剩這些了 同樣的道理,位處在醫療階段後面的人有些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優勢 醫師在前面的看診幫助物理治療師排除了一些潛在可能的診斷,所剩下的也不多了 當然有些時候可能真的醫師功力不夠,物理治療師看了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更有經驗 講了這麼多只是希望讓你知道,每個不同的專業都有他們的專長在 以現階段而言,我覺得並不是所有物理治療師都有著很高的水平 在醫院裡也常常聽到去物理治療或是去整脊之後脖子或手麻到爆痛到爆的例子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醫師會非常的保守,因為醫師可以說是最後一線的守門員 絕大多數的狀況到真的很嚴重的時候,還是要靠一些比較侵入或介入性的治療 我的建議會是在台灣就醫如此便捷的情況之下,除非你有100%的把握 你確定你看醫師之後,醫師也只會叫你去做物理治療,那你可以直接去找物理治療師 不然你還是先去看醫師買個心安,拿到醫師的認可之後再去進行物理治療 這邊補充一點,可以直接去找物理治療師治療而不需要醫師轉介單的情行有兩種 第一種是物理治療所其實有聘僱醫師,只是醫師是負責開單而已 實際上他並沒有看到病人,但是就根據一些病歷記載開出復健單 這理論上應該是不能這樣做的,以前有聽說過有這樣的操作,但是據說現在沒有 第二種是最常見的狀況,也就是他並不是以物理治療的名義,而是以保健或按摩 透過這樣的名目就可以不需要醫師的轉介單,但這也有一點遊走在灰色地帶 試問徒手的物理治療和按摩應該如何區分? ------------------------------------------------------------------------------ 3.在現今的體制下,復健科是不是只能這樣了? 即便擁有滿腔熱血研究健身的您,將來也無法避免成為這樣的治療方式? 可能是我還年輕,也剛好趁我還年輕可以說一些大話,我是覺得事在人為 有需求的地方自然就會有供給,醫療本來就是為了人而存在的 醫療環境跟體制會不會改變我不知道,但是我想總是會有一些方式可以加強 我去過日本的筑波大學(體育成績很好的大學,類似我們的北體) 那時候我參觀了他們的骨科門診,他們的治療室和診間是相通的 也就是說醫師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進出診間與治療室,像這樣縮短物理性的距離 就可以讓有能力的醫師可以有時間看一下病人做復健的動作是不是和自己的想法一緻 而在英國,我所看到的是專業之間彼此尊重,醫師和物理治療師是合作夥伴 物理治療師擁有很不錯的轉介能力,也會適時地將病人轉介給醫師 醫師因為看診的時間比較久,所以可以和病人有更長時間的溝通與衛教 但是仔細聽會發現,其實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建議未必有太大的差別 只是醫師會很詳細地把他的想法以及為什麼這樣做告訴病人 我常常會跟朋友說,其實有沒有人介紹你去看那個醫師(俗稱有沒有關係) 很大的機率會影響到你就醫的觀感,也就是醫師會花比較多時間跟你解釋 但是你最後得到的藥單與處置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我期許自己在未來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還是可以做到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不會因為現實環境的限制而放棄了自己的堅持 可能是因為自己在這個圈子裡面,比較容易看到同業的一些狀況 我覺得狀況並沒有想像中的差,真的有很多人對這一方面有興趣 至於他們都在哪裡或是為什麼不見了,我就不知道了 運動傷害這個問題不是一個會死人的問題,所以在嚴重性上就相對低 台灣的運動產值相對於國外又不是這麼的高,以現實層面來說,醫師還是要養家活口 今天我看一個運動傷害的錢跟看感冒一樣,那我花這麼多時間去評估又是為了什麼? 今天我在職業體育界工作拿到的錢跟看一般民眾一樣,那我為什麼要負擔這樣的風險? 很多事情還是有現實層面的考量的,所以真的很難說 我覺得運動醫學是一條相對新的路 當初是想我可以利用一個傳統復健科醫師的優勢維持生計,運動醫學可以當興趣 反正我做這件事情也開心沒有壓力,至少到目前我還是保有這樣的熱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233.1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78985067.A.7FF.html
psp123456e: 推這篇 01/14 15:42
b199059x: 推這篇,難得好文 01/14 17:11
-- Dr.M Be Superior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關於復健、運動醫學、傷害防護的種種 希望所有相關從業人員可以用共通的語言溝通,透過運動讓生活更美好 部落格 Dr.M Be Superior:https://weitinglin1204.wixsite.com/website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r.MBeSuperio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151.46.32 (英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79044324.A.A20.html
aa24225085: 真心非常感謝 01/15 07:47
pdms: 推 果然有料才講得出東西 比一些只會大放厥詞的治療師好多了 01/15 08:17
kagf: 推! 01/15 08:21
Ooxxeeoo: 推 01/15 08:57
noreg0380993: 推,真正有料 01/15 09:01
Domtoretto: https://i.imgur.com/AJUBjx9.jpg 01/15 09:19
Domtoretto: 這文讚 同樣都醫師怎麼差這麼多 01/15 09:20
Cyclo: 適時的轉介很重要 01/15 12:11
scott112: 推 01/15 12:32
ErikPonti: 論述觀念正確,但文中觀念其實跟物理治療師修法能獨立 01/15 15:13
ErikPonti: 診斷不衝突 01/15 15:13
ErikPonti: 看樣子臺灣物理治療師真的一輩子無法跟歐美一樣,只能 01/15 15:14
ErikPonti: 當醫生的附屬... 01/15 15:14
mk1204: 現在物理治療系有些改成六年制,有點像是藥學系臨床藥師 01/15 16:17
mk1204: 那樣 如果在環境的改善與更充足的訓練下要具備一些簡單 01/15 16:18
mk1204: 的診斷或是轉介能力應該不難 有了這些至少對於醫師端會 01/15 16:18
mk1204: 比較放心 只是現實上診斷不是你說了算 有些診斷需有相 01/15 16:18
mk1204: 對應的影像作輔助,而物理治療師在開立檢查這部分終究是沒 01/15 16:18
mk1204: 辦法像醫師一樣 因此做出診斷來說還是醫師比較適合 是 01/15 16:19
mk1204: 附屬還是合作關係就要看大家彼此間是怎麼溝通與配合了 01/15 16:19
ErikPonti: 我不想去說國外月亮比較圓,歐美的制度一定正確,但台 01/15 17:22
ErikPonti: 灣物治師真的被限縮到挺可憐的 01/15 17:22
elnacongo: 推,可以理解醫生的保守 01/15 17:50
filet: 現階段不就是附庸,可以理解當初要求醫藥分業前藥師大概也 01/19 07:22
filet: 很火 01/19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