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F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簡體翻譯 https://www.btcance.com/category/bitebizhishi/15629.html 英文原文 https://bitcoinmagazine.com/guides/a-brief-introduction-to-rgb-protocols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聰推出了第一版比特幣節點軟件。自那一刻起,隨著新節點的 加入,比特幣開始表現得如同一種嶄新的生命形式,從未停止過進化的腳步。由於其獨特 的設計,它逐漸成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網絡。中本聰考慮得十分周到,通過經濟上的激勵 ,比特幣吸引用戶(通常被稱為礦工)投資有利於網絡安全的能源和算力。 隨著比特幣的不斷成長和普及,它開始面臨擴容問題。比特幣網絡允許大約十分鐘產生一 個包含交易的新區塊。假設每天能產生 144 個區塊,每個區塊都打包了最大值 2700 筆 交易,平均下來比特幣網絡每秒鐘也只能處理 4.5 筆交易。在中本聰 2011 年 3 月發 給 Mike Hearn 的一封郵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意識到了這個限制,在郵件中他還解釋了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支付通道是如何工作的。無需等待區塊(全網)確認即可快速且安全地 進行小額支付,這就是鏈下協議的用武之地。 根據 Christian Decker 的說法,鏈下協議通常指的是用戶使用來自區塊鏈的數據,但用 戶自行管理數據而不使用區塊鏈系統本身,直至最後實在有必要(才使用)。基於這一概 念,閃電網絡應運而生,它通過鏈下協議來實現幾乎瞬間完成的比特幣支付,且由於並非 所有操作都要寫到區塊鏈上,閃電網絡可以實現每秒上千筆交易。 比特幣鏈下協議領域的研究和發展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今天,我們知道我們能實現的遠 不止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轉移價值。非盈利性組織 LNP/BP 專注於開發比特幣和閃電網絡上 的 2/3 層協議,而 RGB 在這些項目中脫穎而出。 什麽是RGB? RGB 基於 Peter Todd 關於一次性密封和客戶端驗證的研究,並被 Giacomo Zucco 和社 區在 2016 年設想為比特幣和閃電網絡上更好的資產發行協議。這些想法的進一步發展導 致 Maxim Orlovsky 將 RGB 開發成一個更加全面的智能合約系統,他自 2019 年以來在 社區的參與下領導了這個系統的實現。 我們可以將 RGB 定義為一組允許我們以可擴展和保密的方式執行複雜智能合約的開源協 議。它並非一個特定的網絡(如比特幣或閃電網絡);每個智能合約只是一組能用不同通 信通道(默認為閃電網絡)進行交互的合約參與者。RGB 利用比特幣區塊鏈作為其狀態承 諾層,並在鏈下維護智能合約的代碼和數據,借此實現可擴展性。它利用比特幣交易(以 及腳本)作為智能合約的所有權控制系統;盡管智能合約的演化是通過一套鏈下方案來定 義的。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內容都是在客戶端驗證的。 簡而言之,RGB 是一個允許用戶隨時審計、執行和驗證智能合約的系統,而無需任何額外 的開銷,因為它並沒有按照 “傳統” 的方式來使用區塊鏈。複雜的智能合約系統由以太 坊開創,但由於它要求用戶花費大量的 Gas 執行每一步操作,因此它們從未實現過其承 諾的可擴展性。結果也很顯然,以太坊不可能真正為那些被排除在當前的金融系統以外的 人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當前的區塊鏈行業提倡把智能合約代碼和數據都存儲在區塊鏈上,並由全網所有節點執行 ,而無視區塊鏈體積的過度增長和計算資源的濫用。由 RGB 提出的方案則更加智能和高 效,因為它通過將智能合約和數據從區塊鏈中分離出來而擺脫了區塊鏈範式,從而避免了 在其它平台上常見的網絡飽和的情況,反過來,它並不要求每個節點都執行每份合約,而 是將執行者變成了合約的相關方,這帶來了前所未見的保密性。 https://i.imgur.com/csvl1Hr.jpg
RGB上的智能合約 RGB 上的智能合約開發者定義了一套方案來規定合約如何隨時間推移而演化。這套方案是 在 RGB 中構建智能合約的標準,發行者在定義發行的合約時和錢包或交易所在面對具體 的合約時,必須先以這套標準來驗證合約。只有當驗證無誤時,每個參與方才能接受請求 並處理相應的資產。 RGB 中的智能合約是一個由狀態變更構成的有向無環圖(DAG),該圖始終只有一部分是 已知的,其餘部分則無法訪問。RGB 方案是規定智能合約如何演化的一組核心規則,是所 有智能合約的起點。每個合約參與方都可以對這組規則進行補充(在架構允許的前提下) ,由此產生的圖是根據這些規則的迭代式應用而構建的。 同質化資產 RGB 中的同質化資產遵循 LNPBP RGB-20 規範,當定義一個 RGB-20 資產時,被稱為“創 世數據” 的資產數據通過閃電網絡分發,其中包含了該資產的使用要求。最基本的資產 形式不允許二次發行、代幣銷毀、重命名和替換。 有時候發行者需要在未來發行更多的代幣,比如 USDT 這類的穩定幣,需要通過增發代幣 使每枚代幣的價值和通貨膨脹資產(例如美元)的價值相掛鉤。更為覆雜的 RGB-20 方案 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除了創世數據以外,該方案還要求發行者生產 consignment(直譯 為“代銷合約”),後者也在閃電網絡中流通;有了這個信息,我們就能知道該資產的 總流通供應量。這同樣也適用於資產的銷毀或重命名。 與資產相關的信息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隱私的:如果資產的發行者要求保密,那麽他 /她可以選擇不共享代幣的信息,並在絕對隱私的情況下進行操作,但也存在相反的情況 ,發行者和持有者需要整個過程都透明。共享代幣數據可以實現這一目的。 RGB-20流程 銷毀流程使得代幣失效,被銷毀的代幣無法再次使用。 替換的流程則是銷毀代幣並創建新數量的相同代幣。這有助於減小資產歷史數據的規模, 對於維持資產的轉讓速度至關重要。 為了實現有可能銷毀資產而不必替換資產的用例,需要用到一個 RGB-20 的子方案,該方 案只允許銷毀資產。 非同質化資產 RGB 上的非同質化資產遵循 LNPBP RGB-21 規範,在使用 NFT 時,我們也有一個主方案 和一個子方案。這些方案有一個雕刻程序(engraving procedure),該程序允許附加自 定義的數據作為代幣所有權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在 NFT 上最常看到的例子就是和代幣相 關聯的數字藝術。代幣發行者可以使用 RGB-21 的子方案來禁止數據雕刻。不同於其它 NFT 區塊鏈系統,RGB 可以利用被稱為 Bitfrost 的閃電 P2P 網絡的擴展、以完全去中 心化和抗審查的方式分發大體積的媒體代幣數據。該擴展也被用於構建許多其它形式的 RGB 特定的智能合約功能。 除了同質化資產和 NFT,RGB 和 Bitfrost 還可被用於生產其它形式的智能合約,包括去 中心化交易所、流動性池、算法穩定幣等,我們將在未來的文章中介紹。 RGB 上的 NFT vs. 其它平台上的 NFT ˙無需昂貴的區塊鏈存儲 ˙無需IPFS,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被稱為 Bitfrost 的閃電網絡擴展(而且它是完全端對端 加密的) ˙無需專門的數據管理方案 —— Bitfrost 再次承擔了這個角色 ˙無需信任網站來維護 NFT 代幣或發行資產/合約 ABI 的數據 ˙內置的 DRM 加密和所有權管理 ˙利用閃電網絡(Bitfrost)備份的基礎設施 ˙一種通過內容獲利的方式(不僅可以通過出售 NFT 本身,還可以通過內容訪問收費) 結論 自 13 年前比特幣誕生以來,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了非常多的研究和實驗,無論成功還是失 敗都讓我們更加了解了去中心化系統在實踐中的表現如何,是什麽讓它們真正去中心化, 又是什麽行為容易導致它們走向中心化,所有這些都讓我們得出結論 —— 真正的去中心 化是一個罕見且難以實現的現象,只有比特幣才能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這也是我們集中 精力在比特幣之上構建 RGB 的原因。 在比特幣的兔子洞中,RGB 也有自己的兔子洞;我會一邊在其中鑽進鑽出,一邊發表我學 到的東西。在下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 LNP 和 RGB 節點,以及如何使用它們。 This is a guest post by Francisco Calderón. Opinions expressed are entirely their own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ose of BTC, Inc. or Bitcoin Magazi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135.2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FT/M.1640070470.A.AF2.html ※ 編輯: s256988452 (1.200.135.243 臺灣), 12/21/2021 15:10:51
sailaphair1: 三類腦真的看不懂~XDDD 12/21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