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NT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手癢也回文來賺P幣 XD 以前面幾篇文章提到的東西做補充 一、六號館、七號館 六號館、七號館這兩個名稱應該可以說是「美麗的錯誤」,六號館跟七號館兩棟建築物 建成年代約莫是 1925 年(根據榕畔會史記載),遠比台北帝大成立(1928) 甚至一號館 (1930)還要早,這兩棟是屬於台北高等農林學校的建築物,原始名稱為「農學教室」 (北講堂)、「林學教室」(南講堂)。台北帝大轉制為台大後,兩棟建築物名稱隨著進駐 系所而有所改變,而約莫197x年代,兩棟建築物分別被命名為「六號館、七號館」,而 於198x年代被拆除變為農綜跟共同教室。 http://imgur.com/0JtMDKQ 台北高等農林學校校舍(約莫1925年,左邊為今日行政大樓 往右兩棟白色則為農學教室及林學教室) http://imgur.com/FujU1fx 農學教室及中央迴廊(現今仍保留至現在,貼海報的那個走 廊 XD) 可以注意照片中農學教室旁邊的小蒲葵樹列,現今仍存在於農綜及共同中央。高農建築 物似乎都會在旁邊種蒲葵樹列,今天農綜跟共同中央的蒲葵樹列可以當作舊時農林教室 兩棟分野的界線。 http://imgur.com/JOjV7gw 高等農林化學教室 現今農化系實驗室(洗衣部、大陸社所在之建築物),前面那一排蒲葵目前也都仍在 (幾乎高齡 90),可以說是校內元祖蒲葵道 XD 照片旁邊則是瓦斯槽,目前基座輪廓在花藝社空間仍可以看到。 除了蒲葵樹可以勾勒六號館(農學教室)、七號館(林學教室)之外,可以在第一行政大樓 東側入口空襲避難區牌面http://imgur.com/vr8W12q 看到六號館跟七號館之字樣, 牌面上的男九、男十坐落於現今生科館上。 二、台北高等農林學校 承上可以知道第一行政大樓、六號館、七號館、農化系實驗室皆為台北高等農林學校之建 物,四棟建築物皆可以中央的一個走廊為主軸連接起來。連後續台北帝大時期所建成的農 林專門部學生控室(今第一會議室)也是和中央走廊串起。整個區域就是當時高等農林學校 的教學區,而學生宿舍(學寮)則是在現今昆蟲館南側名為躬稼寮。 躬稼寮全景:http://imgur.com/JdY5c3h 躬稼寮 logo: http://imgur.com/zofmxj5 (出自榕畔會史) 學生與躬稼寮門牌合影: http://imgur.com/ekg64vW (出自榕畔會史) 基本上整個台北高等農林學校是以椰林大道以南為主,原本學校也是依附於南邊的農業試 驗所,當時也借用農試場許多資源。 高等農林學校的校長大島金太郎本身也為台北帝國大學的籌備者之一(根據植微系松本巍 教授撰寫『台北帝國大學沿革』)。個人推測在大島金太郎的主導下,台北高農本身就有 為了併入台北帝大的想法。1925年才完成主要教學建築物,1928年則馬上被併入,此外一行政大樓的主出入口設在北側,這與主要活動區都在南側實在有點不合邏輯。 基本上台北高農現今留存的建築物主要以紅磚牆為主(第一行政大樓、第一會議室、農化 實驗室),雖然第一會議室遲至1929年台北帝大時期才完工,但開工年代則在台北高農時 期,建築風格也是依循前面的形式。 雖然台北高等農林學校被併入台北帝大轉為專門部,其實造成專門部學生跟帝大學生之間 有所衝突(角帽、丸帽之爭也是源此於專門部學生不願配大帝大所規定的帽子),不過由於 師資都是大島金太郎直接從高農沿用至帝大,所以其實衝突不像醫學部那麼精彩...(醫學 部的校友會分裂至三個之多...)這段歷史其實也可以讓我們思考後續跟其他學校合併後的 狀況... 三、中非大樓 這棟建築物於1965年建成,坐落於當時的基隆路(1973現今基隆路開闢後,才改叫舟山路) 。最初全名應為『中非技術合作大樓』,主要目的就是農業外交,讓邦交國的人到臺灣學 習農業技術,因此大樓內有禮堂、課室、實驗室、圖書室、餐廳、宿舍和球場等娛樂設備 。基本上前棟是教室、後棟是宿舍,前後棟之間則為籃球場,是少數校內研究教學建築物 內有籃球場的建物,可惜籃球場於 2012 年前後關閉(因旁邊教職員宿舍抗議)。 此外前棟四樓其實是加建的,根據舊資料紀載,1968年在中非大樓前棟加建四樓,作為陳 列非洲文物及藝術品,名為「非洲文物陳列館」。前棟四樓兩個老師合用的實驗室空間, 其實格局真的頗有陳列室的味道。也因此推測前棟跟後棟風格有點差異,因為當時又改裝 過,加建四樓。 另外中非大樓前後棟中央的川廊旁邊原本有一個水池,據指導教授口述『台大扁泥蟲』是 在那個水池發現的(當時發表為新種),但後續就沒在台大發現過...指導教授表示:「應 該是哪個人在野外採集水蟲標本,把水倒進池子裡...」算是個中非大樓小趣談 XD 政府把中非大樓撥還給學校後,曾一度為城鄉所使用,後續才是植物病蟲害學系使用(後續 分家植微系跟昆蟲系)。 四、伯公亭 伯公亭前身為福德宮,如果視為祭祀廟宇建物來看,現今伯公亭應該算是土地公廟三代目 XD 最早土地公廟是供奉在龜山(現今管一跟管二之間)山腳下的土角厝廟宇,後續因為天災 造成廟宇毀壞。於1969年興建完成福德宮,福德宮座落位置就在尊賢館後方,也就是現今 伯公亭北側。 原先福德宮連同龜山附近是一個大聚落,開墾年代追溯到清代,當時有一棟林氏古厝,為 林臣仲及林臣田兩兄弟興建,並開創「林永利」商號。不過由於這一處皆被當時的校方徵 收,古厝隨著聚落於 1994 年被拆除(當時認定不是古蹟)。龜山雖然當時有提倡保留,但 後續還是被剷掉了,原本管二「ㄇ字型」是為了要環抱龜山,目前僅剩伯公亭旁的公館凝 灰岩石塊為當時龜山的遺留物。早期居民會把龜山上滾落下來的石塊稱作「烏龜蛋」,並 祭祀它。 雖然這一處房屋皆因為被校方徵收而被拆除,但福德宮可能因為牽涉當地信仰,在居民抗 爭下而被保留。但因為後續尊賢館之興建,仍有拆除危機。雖然報導是寫由當時陳校長擲 爻,土地公表示願意南遷,但據管理委員會主委口述,當時是管委會擲爻得到願意遷移, 但想留在學校的結論。因此土地公短暫寄居在水源市場裡面,於2007年迎回現今伯公亭。 由於校內曾有人士反應學校不應該出現這種宗教祭祀行為,因此校方主要以紀念亭形式處 理,個人也是樂見多以當地聚落開發史來談這個建築物,畢竟土地公廟為台灣聚落的一個 指標之一。一方面也要心存感謝跟愧疚,這一塊的教學硬體設備,是徵收別人祖產而來的 ,所以如果排練在二活的同學們,要好好珍惜使用,不要忘了去。 五、Penny Lane 塗鴉 這個塗鴉位於桃花心木道女九圍牆上,『Penny Lane』是 Beatles 的一首歌,從某一期 花火時代(http://goo.gl/267d62) 也有稍微講述這首歌,歌名是團員們在利物浦的一條 街道名,歌的內容講述英國郊區地帶工人階級的生活。 從以前思亮館剛完工不久的照片上即可以看到這個塗鴉,代表這個塗鴉至少從1983年(思 亮館完工年代)存在至今。 對於一個塗鴉在校園可以存活30多年感到訝異,可惜最近總務處事務組為了達到立體綠化 面積而把它遮掉。如果喜愛這個塗鴉的同學,可以試著投投校務建言表達建議。 -- 絶対の決め事じゃないけど、 後味のよさを大切にしたいか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247.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M.1480075258.A.FA2.html
ruby02162000: 圖文並茂的優文,推推 11/25 20:24
e151044: 推 11/25 20:38
sky850108: 推用心 11/25 21:01
hlutni: 用心~~~ 11/25 21:09
tanakakumako: 推 11/25 21:16
swyoung: 推 11/25 21:20
zul27: 優文 推 11/25 21:25
Gilver: 優質文推 11/25 21:42
thundertiger: 推推 11/25 22:05
memphis: 好強大阿~ 11/25 22:06
superuser: 推優文 11/25 22:15
roytom007: 推Penny Lane 拜託弄回來好看多了 11/25 22:43
zzzz8931: 推 11/25 23:44
henry1915: 講古優文 11/26 10:25
versace: 推 11/26 10:28
ronnielo: Penny lane典故還是第一次知道!1 11/26 23:53
JDraxler: 推 02/27 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