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C_Shopp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AMD Ryzen AI 和 RADEON 780M 內顯登場 原文轉自 UNIKO's Hardware 網頁好讀版:https://lurl.cc/dnrENC https://i.imgur.com/I1W0hCE.jpg
令人超級期待的 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 他們來了!久違的桌上型有內顯的處理器 ,先前只有在筆電或是掌機,才可以體驗到 RDNA 3 Radeon 780M 內顯,除了平台提升成 A M5 主機板並支援 DDR5 記憶體外,這也是首款同時具有 Ryzen AI XDNA 和 RDNA 3 的處理 器。Phoenix 代號 Zen 4 架構,更先進的 TSMC 4nm FinFET 製程技術,會帶來哪些更棒的 體驗?我們另外測試比對了獨立顯示卡 AMD Radeon RX 6400 4 GB,在 1080P 下性能有多 接近呢?請看下去~ Ryzen 7 8700G、Ryzen 5 8600G 登場 包裝設計沿用 Ryzen 7000 系列風格,Ryzen 7 8700G 內附 AMD Wraith Spire 風扇散熱器 ,不具備 RGB LED;Ryzen 5 8600G 同樣內附 AMD Wraith Stealth 風扇散熱器,且不具備 RGB LED。 2 款處理器的 cTDP 可配置功耗,都在 45 W ~ 65 W,TDP 65 W,原廠附的風扇散熱器可以 滿足一般使用環境,如果想進一步超頻,更換小型塔型散熱器就很夠用了。 更多處理器散熱方案可以看"AMD Ryzen 處理器散熱解決方案"這篇。 註:https://lurl.cc/Zj7Jxh https://i.imgur.com/r2bL0eD.jpg
https://i.imgur.com/YG8Dh0g.jpg
Socket AM5 LGA 1718 處理器採用 LGA – ZIF、LGA 1718 腳位,晶片電晶體數量 25.4 billion,面積為 178 mm 2 。 封裝採用 Flip Chip 倒晶封裝法,TSMC 4nm FinFET 製程工藝,接觸點數 1718 個,處理 器金屬頂蓋也跟 Ryzen 7000 相同。 電路板上都沒有看到 MLCC 積層陶瓷電容了! https://i.imgur.com/FGaddS4.jpg
https://i.imgur.com/1ngLnR8.jpg
Ryzen 7 8700G 和 Ryzen 5 8600G 處理器資料 R7 8700G 和 R5 8600G 都是 Zen 4 架構,產品代號為 Phoenix,同時具備有 CPU + GPU + NPU 三合一的處理器,XDNA NPU 更是能支援 AI 引擎運算,性能最高可達 16 TOPS,首次 使用 RDNA 3 內顯和 NPU 的桌上型處理器。 兩款處理器都支援 DDR5 記憶體,除了核心數量上差異,分別是 8 核心 16 執行緒和 6 核 心 12 執行緒,內顯分別使用 Radeon 780M、12 組 CU、顯示卡頻率 2900 MHz 和 Radeon 760M、8 組 CU、顯示卡頻率 2800 MHz,都是 65 W TDP 功耗的處理器。 PCIe 通道共有 20 組,可用 16 組,如果安裝獨立顯示卡會運行在 PCIe Gen4 x8 的速度 。 8700G https://i.imgur.com/nvbaced.jpg
https://i.imgur.com/af3g0hy.jpg
https://i.imgur.com/bQQM971.jpg
https://i.imgur.com/3zQaNgP.jpg
8600G https://i.imgur.com/d8q3PdY.jpg
https://i.imgur.com/NmkASlL.jpg
https://i.imgur.com/txU61je.jpg
https://i.imgur.com/wPmoWvM.jpg
FCLK:UCLK:MCLK 相關資料 FCLK:UCLK:MCLK,AMD 建議是 FCLK AUTO、UCLK 和 MCLK 設定 1 : 1 性能最好,目前 R yzen 8000G FLCK 頻率大概是 2000 ~ 2400 MHz 之間,所以 FCLK 還是設定 AUTO 就好, 運行在 2000MHz, DDR5 6400 記憶體目前設定數值,FCLK AUTO 2000 MHz、UCLK 1600 MHz、MCLK 3200,主機 板的 EXPO 設定下,必然會出現 UCLK 1 : 2,但也可以強制調整 UCLK 1 : 1 (不一定可以 穩定開機),或是直接調降 DDR5 頻率 6200、6000。 https://i.imgur.com/glQv60q.jpg
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 & 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搭配測試零組件,主機板使用 MSI B650 GAMING PLUS WIFI,記憶體使用 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DDR5-6400 CL32、16 GB x 2 套組。 https://i.imgur.com/fMAzVlC.jpg
https://i.imgur.com/CKrvVEf.jpg
測試平台相關資料 測試平台室溫控制在 24 度,無輔助風扇直吹測試平台,測試中關閉 Windows 內建防毒、 關閉休眠設定,無更動電源計畫。DDR5 記憶體設定,B650 平台開啟 EXPO 套用 DDR5-6400 ,沒有更動其他設定為主。 Windows 11 Professional 23H2 AMD Chipset 5.09.20.417 Adrenalin 23.40.02 https://i.imgur.com/OZ1hnkb.png
CINEBENCH R23、CINEBENCH R24 Cinebench R23、Cinebench R24 (2024) 是一個使用 CPU 做渲染的測試軟體,有單核心和 多核心的測試,分數愈高越強。 單核心性能相近,差異只在多核心。R7 8700G 和 R5 8600G 對比 R7 7700 和 R5 7600 的 Cinebench R23 分數差異,因為快取、頻率和製程上的差異 (測試的散熱器也有影響)。 R7 8700G 和 R7 7700,單核心約 -4%,多核心約 -4%。 R5 8600G 和 R5 7600,單核心約 -3%,多核心約 -1%。 https://i.imgur.com/8qLq42l.jpg
Geekbench 5.4.5、Geekbench 6.1.0 Geekbench 5.4.5、Geekbench 6.1.0 是一款跨平台的處理器評分軟體,可分為單核和多 核性能,模擬真實使用場景的工作負載能力。 R7 8700G 和 R5 8600G 單核心性能幾乎相同,核心數的差異較明顯罷了。 https://i.imgur.com/TfaB2Qb.jpg
BLENDER BENCHMARK 4.0.0 Blender Benchmark 4.0.0 是一款開源的跨平台全能 3D 動畫製作軟件,提供從建模、動畫 、材質、渲染、到音源處理、影片剪輯製作解決方案。 使用 Blender 官網上的 benchmark,有 3 個 3D 渲染測試場景 Monster、Junkshop、Clas sroom。 https://i.imgur.com/pIX4c52.jpg
UL PROCYON BENCHMARK SUITE UL Procyon benchmark 是一套把 Adobe Benchmark 標準化測試軟體,可以分成照片和影 片兩方面的測試。照片影像運算方面的軟體是使用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和 Adobe Ph otoshop,影片運算應用是搭配 Adobe Premiere Pro。 基於 Windows 的 UL Procyon AI 推理基本測試中,將使用一系列最受歡迎、最先進的神經 網路執行常見的機器視覺任務。將 AI 加速器與 CPU 或 GPU 上運行的相同操作進行比較, 以測量 AI 加速器的性能。 https://i.imgur.com/0YbFh2G.jpg
3DMARK 3DMark 測試說明 Time Spy 是一個適用於 Windows 10 遊戲 PC 的 DirectX 12 基準測試,Time Spy 是為 了完全實現新 API 提供的效能提升而以正確的方式從頭開始建立的首批 DirectX 12 應用 程式之一。顯示卡測試使用 2560 × 1440 渲染解析度,DirectX 12 引擎支援如非同步計 算,顯式多顯示卡適配器技術和多執行緒等 API 功能。 Fire Strike 是一項適用於高性能遊戲電腦和超頻系統的 DirectX 11 基準測試,包括兩 項顯示卡測試、一項實體測試和一項 CPU 和顯示卡聯合測試。顯示卡測試使用 1920 × 10 80 渲染解析度,具有強大的即時圖形渲染功能,能呈現圖形的細節和複雜元素,即使對於 最新的顯示卡而言,Fire Strike 測試也非常嚴苛。 Wild Life 是適用於 Windows、Android 和 Apple iOS 系統的跨平台基本測試,使用 256 0 × 1440 渲染解析度,可以測試和比較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圖形效能。 Wild Life 會在 Windows PC 和 Android 裝置上使用 Vulkan 圖形 API,在 iOS 設備上使 用 Metal。 Wild Life Extreme 適用於最新 Windows 筆記型電腦、搭載 ARM 行動晶片的 Always Con nected PC、Apple Mac 包含 M1 晶片、以及以及新一代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顯示卡效 能進行基準測試。 全新特效、增強的幾何圖形、更多的例子效果以及 4K UHD 渲染分辨率 ,測試強度超 Wild Life 基準測試三倍之多。 Night Raid 是適用於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搭載 ARM 處理器與顯示卡的低功耗平 台行動運算裝置的 DirectX 12 基準測試,使用 1920 × 1080 渲染解析度,可以測試和比 較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與 Always Connected PC 的圖形效能。這項測試尤其適用於在 要求更高的 Time Spy 基準測試中無法實現高幀速率的 DirectX 12 系統。 Solar Bay 是 iOS、Android、以及 Windows 10 和 Windows 11 的裝置所適用的光線追蹤 基準測試,專為筆記型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游戲的光線追蹤性能而設計,在 Windows 和 Android 裝置上使用 Vulkan 1.1 圖形 API,在 iOS 設備上使用 Metal API,數據以三 階段線性成長方式呈現,使用者可藉此了解以便在多平台對比結果。 AMD FSR feature test 是 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FSR) 升級技術的全新功 能測試,可以協助使用者對比 AMD FSR 2.2 技術,與使用時間反鋸齒 (Temporal Anti-Ali asing,TAA) 的傳統渲染方式之間的效能與影像品質,並使用 3DMark 畫面檢測工具,以互 動方式將 AMD FSR 2 技術以及原生解析度渲染進行影像品質對比。 CPU Profile 是一個多核心處理器的 CPU 基準測試方法,CPU Profile 並不是產生單一數 字,而是使用 1、2、4、8、16 或最大可用執行緒數,以這六項測試追蹤超頻帶來的效能提 升。這些測試可幫助對遊戲、超頻和其他場景的 CPU 性能進行標準化測試和比較。 https://i.imgur.com/kNS2bVM.jpg
https://i.imgur.com/1DzUuWd.jpg
https://i.imgur.com/I68X74f.jpg
https://i.imgur.com/GYOIYwT.jpg
遊戲測試 AVG FPS & 1% LOW FPS 遊戲設定解析度 1080P、LOW 特效,擷取遊戲內建 Benchmark 為主數據,取 AVG 平均和 1 % LOW 的 FPS,會過濾錯誤數據,FPS 數值越高越好。 主要比較 R7 8700G、R5 8600G 和 RX 6400 4 GB 顯示卡。R7 8700G 幾乎全部遊戲都可以 超過 60+ FPS,R5 8600G 則接近 60 FPS。 R7 8700G 搭配 RX 6400 顯示卡整體還是快了許多,很多遊戲幾乎差距沒有想像中大,但是 如果搭配 FSR 或是 AFMF 都是會增加 FPS 很多,更簡單的方式只要打開 Hyper RX 就好。 https://i.imgur.com/xkRSUvt.jpg
https://i.imgur.com/ECB6q06.jpg
https://i.imgur.com/nwoRsDt.jpg
https://i.imgur.com/oNm4YAO.jpg
https://i.imgur.com/ISLrTj4.jpg
https://i.imgur.com/bpmX8yK.jpg
https://i.imgur.com/K78M8V8.jpg
https://i.imgur.com/Hi05gZK.jpg
功耗和溫度比較 功耗方面使用兩種數據,分別是外掛功耗測量計偵測整機功耗,和透過 AIDA64 得到 CPU P ackage 功耗。運行AAA 遊戲時候測量,R7 8700G 整機功耗約在 152 W,R5 8600G 整機功 耗約在 122 W。 觀察溫度變化,跑 3DMARK TIME SPY 燒機,溫度數據透過 HWiNFO v7.68-5300 觀察。 R7 8700G 的 CPU Tdie 55.6 度、GPU 54.7 度,CPU Package 功耗約 81 W。 https://i.imgur.com/u9Wop3B.jpg
https://i.imgur.com/2YZO3tw.jpg
R5 8600G 的 CPU Tdie 51.1 度、GPU 49.8 度,CPU Package 功耗約 62 W。 https://i.imgur.com/Y9AAIoi.jpg
https://i.imgur.com/AOiJqnn.jpg
結論 https://i.imgur.com/DX6gLOQ.jpg
R7 8700G 和 R5 8600G 這兩款處理器可以視為小改款的 R7 7700 和 R5 7600,有著更好的 RDNA 3 Radeon 內顯,更新的 4 nm 製程,未來會用到的 Ryzen AI XDNA 單元 NPU,唯獨 在安裝獨立顯示卡時,只有支援 PCIe Gen4 x8,但是目前蠻多獨立顯示卡也只支援這樣的 PCIe 速度。 以不額外裝獨立顯示卡的觀點來討論,可以征服 1080P 低特效大部分的遊戲,60+ FPS 這 個標準,如果調整記憶體和調整內顯頻率,甚至是開啟 Hyper RX 或是打開 FSR、AFMF 功 能後,可玩性的確很高,推薦給想組 mini PC 的玩家。 -- Sent from my Nothing A065 PiTT // PHJC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30.1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06543013.A.948.html ※ 編輯: AreLies (36.238.30.199 臺灣), 01/29/2024 23:45:08
bobbyac01: 沒有apex QQ111.251.239.220 01/29 23:47
fu1vu03: APU不知道是單DIE還雙跟原本桌機版一樣是 211.76.58.165 01/30 00:04
fu1vu03: 雙DIE 211.76.58.165 01/30 00:04
fu1vu03: FCLK感覺比之前高了不少 211.76.58.165 01/30 00:04
hidalgo22976: 這是有未來性的,只是現在超不成熟 1.171.156.243 01/30 00:07
hidalgo22976: 不是不成熟啦,有一定市場了,但沒 1.171.156.243 01/30 00:09
hidalgo22976: 還做大 1.171.156.243 01/30 00:09
amy63322001: 真能打1060?忘了哪有看到 42.79.134.138 01/30 00:10
mayolane: APU目前都是單晶片啊 118.161.2.230 01/30 00:23
Kowdan: 功耗81W有這種表現真誇張 118.169.5.13 01/30 00:47
Kowdan: 打不到1060,單論顯示效能大約RX570效能 118.169.5.13 01/30 00:48
crimsonmoon9: 570效能拿來玩懷舊遊戲綽綽有餘了 42.73.106.153 01/30 00:56
crimsonmoon9: 要玩3D還是上張顯卡比較穩 42.73.106.153 01/30 00:56
zx246800tw: 反觀另一間的功耗 49.216.223.244 01/30 01:02
leviva: 大部分人都是記憶體跑預設+EXPO, 也就是遊111.243.138.186 01/30 01:20
leviva: 戲性能介於1050 Ti ~ 1650之間111.243.138.186 01/30 01:21
sincere77: 省電涼U原廠扇輕鬆壓,很適合迷你主機 60.154.118.126 01/30 01:52
MoneyBlue: 組一台上ptt,讚 220.129.28.34 01/30 06:47
kisia: 等deskmini了 1.168.153.245 01/30 07:07
Zenryaku: 這個玩遊戲完全就是可以玩的程度了 220.136.100.24 01/30 07:14
a85139138: 為什麼溫度這麼低,不積熱了嗎 39.10.64.201 01/30 07:49
tokikaze: 這就做成整塊的誰跟你積熱 36.236.189.147 01/30 08:14
wantsu: 有大概15年前780G晶片組的感覺了 27.247.37.64 01/30 08:20
AerobladeIII: 坐等新版補幀大補丸,我先停在570 111.246.14.187 01/30 08:31
AerobladeIII: 0G 111.246.14.187 01/30 08:31
j056237: 我先推好人一輩子不忘記 36.227.60.90 01/30 08:59
karl7238: 推 101.12.52.143 01/30 09:01
SakeruMT: 昨天在另一篇看到是有機會摸到1650的邊 36.233.175.123 01/30 09:24
syearth: 1650 顯存只有4G 有些遊戲會爆顯存 220.129.65.230 01/30 10:03
falcon: 受限於封裝尺寸是不可能達到 Game Console 27.242.192.212 01/30 10:15
falcon: 那種足夠應付時下3A遊戲的性能,但這個性 27.242.192.212 01/30 10:15
falcon: 能也夠強了,老顯卡連墊檔的價值都要沒了 27.242.192.212 01/30 10:15
falcon: 不過這點封裝面積,若要塞進大規模的GPU 27.242.192.212 01/30 10:29
falcon: 只能垂直疊起來了吧,難度太高了 27.242.192.212 01/30 10:29
giorno78: 請問分配給780m的記憶體最大可設置到多 36.228.212.185 01/30 10:30
giorno78: 少? 36.228.212.185 01/30 10:30
falcon: 設定,台灣人說的設置比較接近規劃位置的 27.242.192.212 01/30 10:34
falcon: 意思 27.242.192.212 01/30 10:34
leviva: 比較期待下一代, 應該能追平1650S~1660111.243.138.186 01/30 10:38
leviva: 如果相當於1660, 真正取代低階獨顯111.243.138.186 01/30 10:40
ss218: 記得影響APU內顯效能的主要是ram吧 可能用 60.251.219.78 01/30 11:19
ss218: 時脈更高的才會摸到 60.251.219.78 01/30 11:19
saimeitetsu: 相當於1650的 80~90%,但是耗電量 114.136.152.76 01/30 11:21
saimeitetsu: 只需要1/3左右,記憶體我記得可以設 114.136.152.76 01/30 11:21
saimeitetsu: 定到16G 114.136.152.76 01/30 11:21
bunjie: 看來AMD制霸取代低階顯卡的時代要來臨了223.141.240.112 01/30 11:40
a951l753vin: 8700G評測數據剖燙 我還是考慮8600G 42.79.36.7 01/30 12:00
a951l753vin: 就好 42.79.36.7 01/30 12:00
ILike58: 迷你主機越來越強悍了。 223.140.36.89 01/30 12:33
xiaotee: 推 49.218.88.17 01/30 12:34
saimeitetsu: 我看測試用原廠下吹扇78度,還不錯 114.136.152.76 01/30 14:13
saimeitetsu: 吧 114.136.152.76 01/30 14:13
twnd1836432: 不錯耶 等跟之前5600g跳水再升級 114.39.76.245 01/30 14:17
patrick5223: 這東西不就跟7840一樣的東西,迷你主 27.53.237.24 01/30 14:25
patrick5223: 機早就有了 27.53.237.24 01/30 14:25
syearth: 桌面版的沒有功耗限制 RAM又可以超頻 220.129.65.230 01/30 15:18
bhmagic: 散熱小失望QQ 76.82.233.154 01/30 17:19
Alllllogo: 推 124.218.70.28 01/30 20:43
skylightwen: 變成MIC了喔?114.136.190.153 01/31 10:30
patrick5223: 這東西就算解放功耗也贏7840不到10% 27.53.237.24 01/31 11:39
patrick5223: 何況如果用在minipc功耗也不可能高, 27.53.237.24 01/31 11:39
patrick5223: 其實就是7840換個名字 27.53.237.24 01/31 11:39
NetsFan: 780M在硬體加速部份強嗎?能否像intel那 27.247.35.144 01/31 14:58
NetsFan: 樣使用內顯加速 27.247.35.144 01/31 14:58
NetsFan: 看評測 這內顯搭配越高頻的DDR5幀數更高 27.247.35.144 01/31 15:03
AreLies: 甜蜜點6400 36.238.10.54 01/31 20:46
AreLies: 但是6000已經夠了 36.238.10.54 01/31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