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C_Shopp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搭配低調外觀、強悍解熱能力的 ROG Strix LC III 360 原文轉自 UNIKO's Hardware 網頁好讀版: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4/05/asus-b760m-ayw-wifi-review.html https://i.imgur.com/0roWb1t.jpeg
熟知 H610M 主機板的玩家應該會知道,華碩定位在全方位的 PRIME H610M-A D4 主機板擴 充已經做得非常好,但基於偌大的裝機需求,華碩再加開更具性價比的 AYW 系列鞏固自家 裝機市場。 不少人認為在中國發售的 H610M-AYW D4 是 AYW 系列的起源,或說是 PRIME H610M-A D4 的變奏,因為它補強了供電散熱,深受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愛戴。 雖說由 H610 向上延伸在業界不常見,華碩仍趁著勢頭向上擴展 B760M 晶片組產品線,更 加入 Wi-Fi 模組與支援 DDR5,於是 UH 便收到這張台灣開賣的 B760M-AYW WIFI 主機板了 。 NT$ 3,990 的價格是不貴、的確更具備戰未來的優勢,廣大的使用者們這次該買單嗎?讓我 們一起看下去。 INTEL B760 晶片組 相對於 INTEL B660 晶片組,B760 晶片組規格的升級部份不大,主要集中於在總 HSIO 通 道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把部份 PCI-E 3.0 通道升級為 PCI-E 4.0。 主要的規格包括與上代 (B660) 相同的 DMI PCI-E 4.0 X4、4 個內置 SATA 控制器、14 組 PCI-E 通道 (4.0+3.0)、12 個總 USB 數量 (2.0 + 3.0 + 3.1 + 3.2) 等等。B760 晶片 組與 Z790 晶片組的主要分別在於 SATA 的部份,在 B760 晶片組內那 4 個 SATA 是獨立 通道,並不佔用 (不能替換) 任何 PCI-E 通道。 https://i.imgur.com/da1jn7i.png
**:總 USB3 只有 6 個,當中有 4 個能被板廠設定為 5Gbps 或 10Gbps,剩下 2 個只能 被設定為 5Gbps。INTEL 官方文件以 MAX 最大數量為標示,所以 INTEL 宣稱最多有 6 個 5Gbps,最多有 4 個 10Gbps,但不代表 B660 / B760 能夠有 6 + 4 = 10 個 USB3。 實際上 B660 / B760 晶片組的 5Gbps + 10Gbps 加起來只有最多 6 個,意思是 10Gbps 的 能降為 5Gbps,但是 5Gbps 的不能升級到 10Gbps。 ^^:每 1 個原生的 20Gbps 都是利用 2 個原生的 10Gbps 來換取,INTEL Z790 B760 晶片 組內沒有不犧牲其他 USB 的獨立 / 原生 20Gbps。 ##:嚴格來說 USB2.0 在 B660 / B760 晶片組內有 12 個,但是基於那些 USB3 埠大多向 下支援 USB2.0,真正獨立的 USB2.0 (也就是扣除 USB3 後) 只有 6 個。 ASUS AYW 的前世今生 在願意嘗鮮踏入 DDR5 使用者後方,仍有一部分願意堅守 DDR4 陣線的使用者,不論是因為 惜物愛物的原因,亦或出於口袋深度的考量,intel 愛用者會優先選 H610 DDR4 產品線, 若同時是華碩偏好者便會以 PRIME 系列做為首選,但如果連最入門的系列都捏不下去了呢 ?華碩便為了這類使用者準備最新選擇 – AYW! 華碩先前消費級市場以 ROG – 職業玩家、TUF GAMING – 休閒玩家、PRIME – 全方位入 門、ProArt – 專業創作者四大系列,提供給不同領域使用者選擇,AYW 是華碩在創作者系 列外,可以說填補 PRIME 系列以下,也可以說是在 PRIME 系列內開拓的性價比分支! 永遠都有會在意價格的使用者,AYW 英文意指 "As Your Wish",如你所想、願你所願, 華碩這不就來實現你們的願望了嘛! ASUS B760M-AYW WIFI 包裝與配件介紹 全新 AYW 系列外盒正面設計有別於華碩其他系列,多以黑、灰、白為主設計色,同樣有黑 色背景元素,但特別以結構色做外框色,結合中央背景帶來應該說點陣遊戲世界,也有點像 伸展舞台的視覺,讓人有第一人稱看著電視或電腦螢幕發佈 AYW 這個主角的感覺。 結構色是近年可觀察到各廠愛用的小小設計,以往大多見到用來標示產品名稱,或小小的區 塊,遠遠看會像銀色,接近時就能看到多彩變化。華碩 AYW 系列包裝採用大面積結構色設 計,賦予更活潑年輕的感受。 背面該有的特色說明基本上都沒少,設計風格回歸樸實,也有像既有 PRIME 系列強調的 PR OTECTION 保護。 配件有延伸式 Wi-Fi 天線、一份快速使用指南、一片 DVD 驅動光碟、兩根 SATA 線材、一 包 M.2 墊片、一包 M.2 螺柱和螺絲,及 I/O 擋板。 https://i.imgur.com/it4Nzku.jpeg
https://i.imgur.com/YGRd3Qq.jpeg
https://i.imgur.com/Rk8ShS0.jpeg
主機板外觀介紹 B760M-AYW WIFI 的外觀配置與 Prime B760M-K-CSM 有些相似,第一眼明顯都能看出為 2DI MM 主機板,PCI-E 與 M.2 插槽配置也相同,最大的差異應該就在於 AYW 有巨大延伸式供 電散熱器了吧。 銀色散熱器材質都做了髮絲紋設計,散熱器上方 AYW 的字型也很有設計感,結合白色塑膠 裝甲覆蓋住整個 I/O區域,更下方再點綴一塊透黑色塑膠小視窗增加穿透感,整體視覺質感 提升。 PCB 背面沒有任何主要晶片,從 PCI-E X16 的突出針腳可判斷這是 PCI-E 4.0 X16 的設計 。CPU 插座中央的部份沒有太多 MLCC 小電容,下方的貼紙寫上 Wi-Fi 所使用的型號,MT7 902 Wi-Fi 6。 https://i.imgur.com/KXCTaH5.jpeg
https://i.imgur.com/96Nga23.jpeg
I/O 裝甲 巨大延伸式供電散熱器設計是 AYW 系列的一大特色,雖說在 B760 主機板上不算獨特,但 看看中國推出的 H610M-AYW,在 H610 主機板卻稱得上非常罕見,競品的設計或許有做到表 面積看起來大,但華碩的是實在的總面積明顯更大! 再看看 PRIME 與 AYW 系列價格定位,B760M-A WIFI-CSM 雖說特價仍守在 NT$ 4,590,B76 0M-AYW WIFI 的價格只要 NT$ 3,990,可見價格與定位 AYW 是比 PRIME 更為親民的,而且 這個價位帶有這樣等級的散熱器,的確實現不少使用者的願望。 大量固態電容作為輸出電容是華碩供電設計的標準,這次居然用上日系 FP5K 系列,而非台 系鈺邦 5K 系列令人感到驚喜。單 EPS CPU 8-PIN (PROCOOL 設計),搭配一個輸入電感, 足夠應付日常輕度使用 / 滿估遊戲需求。 https://i.imgur.com/HqmtsV4.jpeg
https://i.imgur.com/kadrsmW.jpeg
I/O 背後輸出 這角度看起來有點空虛,不鏽鋼 I/O 擋板須自行安裝,由於 B760M-AWY WIFI 自帶 Wi-Fi 模組,使用者也不需要自行把 Wi-Fi 模組天線頭固定在 I/O 擋板上。我們再次看到 I/O 裝甲的頂部超出 PCB 的長度,這對於部份比較緊湊的機殼不太友善。 2 x USB 2.0 連接埠 (2 x Type-A) 1 x HDMI 2.1 (4K60) 4 x USB 3.2 Gen 1 (5G) 連接埠 (4 x Type-A) 1 個 2.5 Gbps RJ45 1 x Wi-Fi 連接埠 3 x Audio jacks 音源 https://i.imgur.com/sCVaKBn.jpeg
LGA 1700 LGA 1700 插座即將被取代,我們懷念這一代引進 PCI-E 5.0、DDR5 DDR4 雙支援、HSIO 46 組 (28 組 PCIe + 10 組 USB + 8 組 DMI),還有通吃三代 CPU 的插座。 從壓桿的設計可看到這是一款新的 ILM,尾部是扁平的。 插槽內有大量 MLCC 電容 (正面)。 插座上方有 1 顆小晶片 AS393,看起來像是 ASUS 的 DIFFERENTIAL SENSING 差異感測 電路設計,用來支援 DIE SENSE CPU 電壓回報。 https://i.imgur.com/1Zz1gsy.jpeg
https://i.imgur.com/SB7nN8Y.jpeg
https://i.imgur.com/vgxn3dg.jpeg
DDR5 如果說第一款 AYW 主機板是 DDR4 的版本,B760M-AYW WIFI 作為末代主機板,加上 DDR5 價格比首發時大幅下降,改為採用 DDR5 設計非常合理,也吃到 B760 容許超頻的紅利。 正因 DDR5 在 B760 晶片組的主機板上可超頻,華碩刻意使用 IDPC 雙插槽的設計,增 強 DDR5 超頻幅度和穩定性。 據說 4GB DIE 也會在今年年底上市,DDR5 容量基本上不成問題,2 根已經很強大了。 華碩 QVL 列出 DDR5-8000,也支援 AEMP II 功能,DDR5 超頻明顯是 AYW 的主推特色 之一。 單邊卡扣的插槽確保在拔插記憶體時不需先拆除顯示卡。 DDR5 佈線設計繼續採用表面 (正) 加內層走線 (背) 的混合做法。 https://i.imgur.com/4pWfu3S.jpeg
https://i.imgur.com/Qg1Jhqq.jpeg
https://i.imgur.com/g9O2ooE.jpeg
前置 USB 與 SATA 儲存 一組 USB 3.0 19-PIN 提供 2 個前置 USB-A 5 Gbps,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前置 TYPE -C,哪怕是給 5 Gbps 的都好。 USB 2.0 9-PIN 只有一組,使用者要留意不同裝置搶用 USB 9-PIN 的問題。 4 個 SATA 是 B760 晶片組的標配,其中一個 SATA 連接埠的位置有機會被接近 4 槽厚 的顯示卡擋掉,只是鮮少會出現這種搭配。 https://i.imgur.com/1kZDQST.jpeg
https://i.imgur.com/aRaKU7b.jpeg
https://i.imgur.com/UusNrpF.jpeg
https://i.imgur.com/pPUuiyH.jpeg
ARGB GEN2 & ASUS DIY 這張主機板上沒有提供傳統 RGB 4-PIN 接頭,3 個都是 ARGB 3-PIN (GEN2)。其中一組 被放置在記憶體插槽的正上方,雖說與 B760M-K-CSM 採用相同設計,但位置的確不太理想 。 COM_DEBUG 5-PIN 是華碩獨有的設計,用來接出 DEBUG CODE LED,以這個價位的產品來 看,相關線材和配件沒有附上還蠻正常的,但也希望能開放給有需要的使用者購買管道。 這張主機板沒有 Q-LED,而是 Q-LED CORE 設計,原理是利用 PWR_LED 提供不同的閃動 規律,讓使用者了解故障原因。 H610M-AYW D4 在 H610 主機板之中非常亮眼的原因之一,是它支援 ARGB GEN2 3-PIN 設計 ,可是在 B760 上則不算特別了,這也算是向上支援會留下的小遺憾。 PCI Express 主機板上有 3 根 PCI-E 插槽: PCIEX16 (G4) 位於 ATX 第 1 根位置上,物理規格是 X16,且支援 ASUS SAFESLOT COR E+ 設計加強保護插糟,其 PCI-E 通道來自 CPU 的 PCI-E 4.0 X16。 PCIEX1 (G4) 位於 ATX 第 3 根位置上,物理規格是 X1 (不開口),其 PCI-E 通道來自 B760 晶片組的 PCI-E 4.0 X1。 PCIEX1 (G4)_2 位於 ATX 第 4 根位置上,物理規格是 X1 (不開口),其 PCI-E 通道來 自 B760 晶片組的 PCI-E 4.0 X1。 3 根 PCI-E 插槽都由 PCB 背面焊接 (DIP)。 https://i.imgur.com/I9ECiIB.jpeg
M.2 主機板上有 2 根 M.2 插槽: M.2_1 位於 ATX 第 0 插位置上 (CPU 之下),物理規格是 2242 / 2260 / 2280,附有 一塊金屬散熱片,其 PCI-E 通道來自 CPU 的 PCI-E 4.0 X4,不支援 SATA M.2 SSD。 M.2_2 位於 ATX 第 2 插位置上,物理規格是 2242 / 2260 / 2280,沒有金屬散熱片, 其 PCI-E 通道來自 B760 晶片組 的 PCI-E 4.0 X4,不支援 SATA M.2 SSD。 只有 M.2_1 擁有一顆黑色軟墊作為 M.2 SSD 支撐,可再搭配額外的 M.2 軟墊,為單面 SSD 提供更好的承托。 只有 M.2_1 擁有一塊金屬散熱片,散熱片上的螺絲是防掉設計。 只有 M.2_1 採用 Q-LATCH 免工具快速鎖定 SSD 的設計,M.2_2 則須利用配件中的 M.2 螺絲和螺柱來固定 SSD。 https://i.imgur.com/rEfNFUE.jpeg
主機板拆解介紹 內部構造 把裝甲和散熱器拆解後,可以看到 I/O 裝甲其實能與供電散熱器分離。從供電散熱器底部 導熱貼來看,雖然已有照顧供電電感,但在供電模組的接觸面積上仍有改善空間。 https://i.imgur.com/FQbnEZ2.jpeg
PCB 這不是最大的 MATX 版型,只有 6 個螺絲孔,也就是比較窄一點,看起來比較偏長方形, 可以看到晶片和用料幾乎塞滿整張黑色 PCB。 https://i.imgur.com/1HecWHo.jpeg
供電設計 雖然沒有用上華碩自家的 DIGI+ PWM 晶片,但懂的都懂,RT3628AE 便是……總之 9 相 PW M 控制器華碩很早就用上了。由於用上分離式供電模組 (SINGLE N-CHANNEL MOSFET),要判 斷供電設計便須看供電模組的外置驅動器晶片 (這款 PWM 控制器不支援內置驅動功能)。 簡單概括猜想,RICHTEK RT3628AE 應該是以 5 + 1 模式控制 5 相 Vcore (1 上 2 下) 和 1 相 VccGT (2 上 2 下)。華碩近年甚少在 Vcore 上用到 2 上 2 下 1 電感 1 單驅動的 設計,因為這違反了華碩 TEAMED 供電架構的設計哲學。 PWM 供電控制器是 RICHTEK RT3628AE,支援雙路控制,最大支援 9 組 PWM 輸出。 CPU 插座頂部的 2 顆電感和 2 上 2 下,實際由同 1 顆供電模組驅動器 (RICHTEK RT9 614A MN=) 負責,所以應該是同一相供電,負責 VccGT。 供電模組是 VISHAY SiRA14BDP (RA14B) (上橋) 和 SiRA12BDP (RA12B) (下橋),1 顆 RT9614A 連接 2 上 2 下。 位於 CPU 插座左邊的供電設計,實際上是 5 + 1 的佈局,5 是 Vcore,1 是 VccAUX。 5 相 Vcore 均採用 1 上 2 下 1 電感 1 驅動的設計,供電模組是 VISHAY SiRA14BDP (上橋) 和 SiRA12BDP (下橋),驅動器是 RT9614A。 1 相 VccAUX 採用 2 上 2 下 1 電感 1 驅動的設計,供電模組是 VISHAY SiRA14BDP ( 上橋) 和 SiRA12BDP (下橋),並由 RICHTEK RT6543A (ML=) 單相 PWM 控制器內置直連驅 動 2 上 2 下。 RICHTEK RT8125D (6X=) 直連 1 上 1 下分離式供電模組 (SINGLE N CHANNEL),為晶片 組供電。 上下橋同樣是 VISHAY SiRA14DP (RA14B)。 雖然整體供電設計只有 4 顆台系鈺邦 5K 系列的固態電容,但以總計電感數量來看,這 比例已經很高了。 1 上 2 下 1 電感 1 驅動已經是華碩在採用一體式供電模組設計之下比較頂的設計了,B76 0M-AWY WIFI 的 BIOS 把 PL1 定於 145W,好像有點太進取了。 https://i.imgur.com/1TcMPHU.jpeg
https://i.imgur.com/Rrqo9Et.jpeg
https://i.imgur.com/oFL5hUz.jpeg
https://i.imgur.com/mCnEn2f.jpeg
USB 與顯示輸出 ASMEDIA ASM1442K HDMI 晶片,單路 3.4 Gbps,4 路總計應該可以滿足 4K60 4:4:4。 I/O 上沒有 USB-C,也沒有支援 10 Gbps 的 USB-A,所以也就不需要用上 USB 中繼器 了,這區塊也算是這張 PCB 比較空的區域。 https://i.imgur.com/vKTt0NF.jpeg
https://i.imgur.com/wZVIRer.jpeg
https://i.imgur.com/Nmn4fxI.jpeg
B760 晶片組 SRM8V 代表 INTEL B760 晶片組,DMI PCI-E 4.0 X4,擴展 14 組 PCI-E 通道、6 組 USB3 通道、和 12 組 USB2 通道,還有 4 個獨立 SATA 等等。 14 組 PCI-E 通道估算: M2_2 佔用 GEN4X4 PCIEX1 (G4) 佔用 GEN4X1 PCIEX1 (G4)_2 佔用 GEN4X1 RTL8125BG 佔用 GEN3X1 Wi-Fi 插槽 (MT7902) 佔用 GEN3X1 剩下 6 組 PCI-E 通道閒置 4 個獨立 SATA 控制器估算: SATA_1 SATA_2 SATA_3 SATA_4 4 組 USB 10 Gbps 通道估算: 4 個後置 USB-A 5 Gbps 2 組 USB 5 Gbps 通道估算: 1 組前置 USB 3.0 19-PIN 支援 2 個 USB-A 5 Gbps 12 個 USB 2 通道估算: 4 個後置 USB-A 5 Gbps 佔用 X4 1 組前置 USB 3.0 19-PIN 支援 2 個 USB-A 5 Gbps 佔用 X2 2 個後置 USB-A 2.0 Gbps 佔用 X2 1 組前置 USB 2.0 9-PIN 支援 2 個 USB-A 2.0 佔用 X2 Wi-Fi 插槽的藍牙佔用 X1 32AU0 AURA SYNC 微處理器佔用 X1 以上的 USB 分配解釋了為什麼只有 1 組 USB 2.0 9-PIN 和沒有前置 TYPE-C,因為已經用 滿了,也意味全是直出的設計 (不經 USB HUB)。 以上的 PCI-E 通道分配放在定位不高的 B760 產品線上,還好。 https://i.imgur.com/bqnDbep.jpeg
網路與音效 REALTEK RTL8125BG 2.5 Gbps 有線網路控制器,提供 1 個 RJ45。 MEDIATEK MT7902 Wi-Fi 6E 無線網路模組,1X1 的設計使在 160 MHz 模式下支援最高 1.2 Gbps,也內置藍牙 (5.3)。 華碩給出的規格還有主機板背後的標示,都說這只是 Wi-Fi 6 而非 Wi-Fi 6E (支援第 3 頻段 6GHz),在 Wi-Fi ORG 上 MT7902 被認證為 Wi-Fi 6E (1X1)。 4 顆音效電容,搭配 REALTEK ALC897 音效編碼解碼處理器,加上 PCB 分層處理雙聲道 和訊號屏蔽設計,為使用者提供不俗的音效。 https://i.imgur.com/7hNzShQ.jpeg
https://i.imgur.com/CAQXvUM.jpeg
https://i.imgur.com/SWtPPUG.jpeg
其他設計 UTC 75232 提供 COM 9-PIN。 NUVOTON NCT6798D SUPER I/O 晶片,監測各路電壓、溫度、風扇轉速等實時資訊。 WINBOND W25Q128JV (128Mb) BIOS 晶片。 華碩自家 AURA 32UA0 微處理器負責 AURA SYNC 燈效管理。 https://i.imgur.com/CevLl2l.jpeg
https://i.imgur.com/lgmvWTi.jpeg
https://i.imgur.com/N1adF1T.jpeg
https://i.imgur.com/JTPIQ9k.jpeg
搭配 ROG Strix LC III 360 測試 ROG Strix LC III 360 全新的 Asetek Gen7 V2 幫浦,搭配無 ARGB ROG 風扇,散熱和外 觀兼具,磁吸分離式水冷頭,配備 360 度可旋轉的 ROG 標誌和 10+ 種個人化 Aura 燈光 效果。 三代飛龍強勢出擊!ROG Strix LC III 360 ARGB 白色水冷散熱器開箱評測 水冷頭尺寸: 72 x 72 x 61 mm 水冷頭接觸面材質: 銅 幫浦方案: 7th V2 gen Asetek pump 馬達轉速: 800 – 2,800 +/- 10% RPM 水冷排尺寸: 394 x 121 x 27 mm 水冷排材質: 鋁 水冷管材質: 加護套橡膠管 水冷管長度: 400 mm 風扇型號: ROG STRIX AF-12S FAN 風扇尺寸: 120 x 120 x 25 mm 風扇轉速: 800 – 2200 RPM ± 10% (0 RPM Support) 風扇風壓: 3.92 mmH2O 風扇風量: 70.38 CFM 風扇噪音: 36 dB(A) 風扇控制模式: PWM / DC 特殊功能: 支援 AURA Sync 相容: Intel: LGA 1700, 1200, 115x AMD: AM5, AM4 套裝內容: 1 x Liquid Cooler (pre-applied thermal compound) 3 x 120 mm Radiator Fan 1 x 螺絲和支架配件包 快速入門指南 1 x ROG 貼紙 1 x ROG cable organizer 1 x ROG VIP card 保固: 6 年 https://i.imgur.com/lGdtjlU.jpeg
https://i.imgur.com/PxfoVRo.jpeg
https://i.imgur.com/tUlZSmV.jpeg
性能測試 測試平台設定室溫控制在 26 度,無輔助風扇直吹測試平台,測試中關閉 Windows 內建防 毒、關閉休眠設定,無更動電源計畫,平台都有安裝晶片組驅動,使用 Windows 11 Pro 24 H2 進行測試。 BIOS 和 INTEL BASELINE 這陣子 INTEL 13 或 14 世代 CPU 穩定性問題風波不斷,我們也有參考 HWINFO 的數據來 看 BIOS 的功耗設定。以 Core i9-14900KF 和 BIOS 1656 來觀察數據,PL1 是 145W (長 期功率目標)、PL2 是 253W (短期功率目標),TAU 是 56S、ICCMAX 是 511.75A (無限)、A C_LL 0.9 mOhm、DC_LL 1.1 mOhm。 這意味主機板將以 253W 作為首 56 秒的功率目標,然後降至 125W (PL1),條件是沒有觸 發其他保護例如 CPU 溫度 / 供電溫度等等。如果開啟 BIOS 1656 的 INTEL BASELINE 功 能,Core i9-14900KF 的 PL1 仍然是 145W,而 PL2 是 253W,TAU 也是 56S,ICCMAX 則 下降至 280A,而 AC_L L= DC_LL = 1.1 mOhm。 https://i.imgur.com/iyhsFAU.jpeg
https://i.imgur.com/NnIZkgO.jpeg
https://i.imgur.com/AIqklpq.jpeg
測試平台設定 處理器:Intel Core i5-14600KF 主機板:ASUS B760M-AYW WIFI / 1656 記憶體:KLEVV CRAS V RGB DDR5-7600 儲存:KLEVV CRAS C930 M.2 NVMe PCIe Gen4x4 SSD 顯示卡:GeForce GT 1030 電源供應:FSP Hydro PTM PRO ATX3.0 1200W散熱器:ROG Strix LC III 360 顯示器:GIGABYTE M32UC HWINFO 其實有看到 CPU VR THERMAL DESIGN CUURENT (TDC),預設下 Core i9-14900KF 的 TDC 是無限而開啟 INTEL BASELINE 後是 200A,看來華碩 BIOS 有把 TDC 和 ICCMAX 分 開,預設和 INTELBASELINE 同樣有把 PL4 設定為 320W。 由於這塊主機板的供電用料不算很頂,所以也以 Core i5-14600KF 進行測試,在同一版 BI OS 預設狀態:PL1 = 145W、PL2 = 253W、TAU = 56、ICCMAX 511.75A (無限)、TDC 無限、 PL4 320W、AC_LL 1.3 mOhm、DC_LL 1.7 mOhm。 B760 + Core i5 K 和 KF 系列處理器,尤其在以前沒有 0X123 MICROCODE 時,預設電壓都 很高,AC_LL 1.3 mOhm 影響很大。這也證明,也不是只有競品會把 AC_LL 設在 > 1.1 mOh m,反映 INTEL 的設計指南就有 1.7 mOhm 的建議。 https://i.imgur.com/lTm0luf.jpeg
AIDA 64 CPUID、快取和記憶體測試 AIDA 64 的處理器和記憶體快取相關資料,記憶體頻率是 DDR5-XMP 7600。 讀取 105.98 GB/s 寫入 97481 MB/s 複製 97807 MB/s 延遲 64.3 ns。 https://i.imgur.com/cWdJ9sZ.jpeg
Cinebench CPU 測試 Cinebench 2024、Cinebench R23 是使用 CPU 做渲染的測試軟體,有單核心和多核心的測 試,分數愈高越強。 Cinebench 2024 單核心 121 pts,多核心 1387 pts。 Cinebench R23 單核心 2055 pts,多核心 24873 pts。 https://i.imgur.com/YscZQ4j.jpeg
https://i.imgur.com/3ruUZjS.jpeg
3DMARK 3DMARK CPU Profile,針對處理器的測試項目,6 個測試分別使用 1、2、4、8、16、或最 大可用線程數。這些測試可幫助對遊戲、超頻和其他場景的 CPU 性能進行標準化測試和比 較。 CPU Profile (1 thread) – 1117 CPU Profile (2 thread) – 2267 CPU Profile (4 thread) – 4486 CPU Profile (8 thread) – 7472 CPU Profile (16 thread) – 10011 CPU Profile (MAX thread)– 10765 https://i.imgur.com/hnWm0xs.jpeg
結論 華碩 B760M-AYW WIFI 是一款表現不俗的 MATX 主機板,放在 B760 產品線當然是因為定位 鎖定藍海市場,功能相較定位更高的 PRIME B760M-A 少一些,但整體來說也夠用。 供電設計在散熱器強大的同時,也需要考量實際使用是否洽當,綜觀測試下來,我們建議有 意選購的使用者挑 I5 CPU 用最合適,I9 也不是不能用,打打遊戲應該還好。 擴充性方面,這塊主機板當然比不少 H610 好,雙 SSD 設計滿足大部份使用者,USB 也有 拉滿。DDR5 更是這塊板子的重頭戲,雙插槽加上華碩的調校,記憶體隨便選就好,除非是 那些 8000 以上的 DDR5,可是會挑這種記憶體的玩家也不會看上定位入門的主機板。 合理的定位,合理的選擇,滿足常見的用途,也就是 AS YOU WISH 的用意,畢竟一片只要 NT$ 3,990 的主機板,也不需要從雞蛋裡挑骨頭,AYW 系列能走多遠,是否能否突破傳統繼 續向上挑戰 Z 晶片組,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如果看完覺得 AYW 就是你的菜,放心加入購物 車吧。 -- Sent from my Nothing A065 PiTT // PHJC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36.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16618713.A.5F9.html
mrme945: 每次看到AYW都想到唉呦威呀 111.71.216.40 05/25 14:36
leviva: 好像有人測過, 唉呦喂DDR5可以跑滿12600K111.243.144.175 05/25 14:40
leviva: 不超頻111.243.144.175 05/25 14:40
leviva: 14600K不建議用這麼丐的主機板111.243.144.175 05/25 14:41
ctes940008: https://i.imgur.com/gy3kHP7.jpg223.139.202.237 05/25 15:47
ctes940008: 價格還好,3.5K這世代應該算便宜主板223.139.202.237 05/25 15:47
sdbb: 規格不錯價格合理 112.104.64.201 05/25 16:43
kleber: 只有一個HDMI 內顯派不愛 122.117.77.197 05/25 16:58
suling0929: 推開箱223.136.112.210 05/25 18:03
hmcedamon: 唉呦威呀 125.231.81.212 05/26 00:20
kiki0089: 散熱有特別強??? 218.161.64.221 05/26 01:12
aaron5555: 這價格就當它是便宜堪用的選擇就好 36.225.123.107 05/27 15:09
kiki0089: 謝謝回答 218.161.64.221 05/29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