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其實我還蠻贊成原 po 的觀點的。 會提出這樣的討論,或多或少表示博士教育有起到作用了。 系統不同、領域不同當然也是主要原因, 不過從大家的討論也顯示出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有些事情不太能因為自己經歷過了就覺得理所當然, 甚至或是一些觀點、實務方面在某些地區盛行就覺得這方法一定要遵循。 比方說當兵好了,相信很多人聽過當過的人會說: 「當兵會讓人成長」或 「當過兵才是真的男人」之類的話。 但是世界上許多沒有徵兵制度的國家,難道他們的國民就 都不會成長、都是小男孩? 「當兵」或許讓人「成長」,對某些人或是某些情況下。 這裡「當兵」是「成長」的充分條件 (sufficient condition), 但「成長」是「當兵」的必要條件嗎 (necessary condition)? 如果當兵對人民跟國家這麼有幫助,為何目前世界上徵兵制的 國家是少數?(主要是非洲、南美洲國家) 所以顯然「當兵會讓人成長」這種邏輯是有謬誤的。 因爲成長不一定需要經過當兵這件事情。 我雖然當了兵,但不會覺得當兵有多大意義, 也不會盲目鼓吹當兵的好處。 當然有些人不願意面對自己的人生有許多無意義的片段, 正向地把這些經歷也想成有意義,那也是值得尊重。 但一旦命題中的兩件事情並非充分必要條件的時候, 討論該事情存在的意義,是還蠻有意義的。 如最近的博愛座的存廢問題。 所以「資格考跟修課」是「博士」的充要條件嗎? 姑且不論各位被這些搞得多辛苦,這好像並不跟博士有直接對應的關聯。 那是不是就像原 po 說的: 「當一件事情可有可無的話,那這件事就是不一定要有的。」 如果這樣思考,那到底什麼才是「博士」的「本質」呢? 或說「非常傑出的博士的本質」。這應該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如果實驗室氣氛是學生只是老闆的一雙手、或是只是個苦力廉價勞工、 遵行老闆的意志。那可能沒有閒暇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 但放眼望去一些有名的獎學金規定,跟諾貝爾獎得主的心得。 他們都鼓吹做研究要換國家、換領域,可能就是為了不要讓頭腦被侷限 在某種思維系統底下。 這方面的觀念跟修課還有資格考是還蠻相違背的。 換句話說,博士似乎一種思考的態度。怎麼去讓自己腦袋變成一個科學 的腦袋的態度。(這裡的科學不只是侷限於自然科學、文史研究方面相信 也是需要許多新觀點跟思維) 所以或許如何去訓練出這種思維,才是博士訓練過程的必要訓練。 但這方面或許難有簡單的方法或共識。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Sydney Brenner 曾說: "I'm a strong believer that ignorance is important in science. If you know too much, you start seeing reasons why things won't work. That's why its important to change your field to collect more ignorance." 不知道各位怎麼想,但是以我短短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來看,我覺得 倒是蠻寫實的,雖然常常在轉換過程中被人當笨蛋,但回頭過來看, 以外行人無知的心態確實有問到一些之前沒被想到的問題,進而有 了一些新的發現。 或許這是生物領域的偏見,因為有許多生物問題你就算沒有深度訓練 也可以問出很深的問題。但在物理或是工程領域則可能需要相當的背景 知識和訓練才有辦法問出有意義的問題。 但不管如何,跳脫舊有、找出未知的一種思維邏輯,似乎才是博士訓練 中最重要的。用什麼方法、怎麼去實行、反而不是重點。記得聽過剛 過世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Roger Tsien 的演講,他說他到現在 (演講時) 還是不知道怎麼跑 SDS-PAGE (一種分離蛋白質的方法) 呢。 這麼說來,如果資格考考他跑膠或是相關化學知識,他可能就不及格了吧。 但是這無損於他對於螢光蛋白的研究改良與創新,因為最關鍵的地方不是 怎麼分離蛋白質,而是怎麼改變它的結構,而這結構怎麼改變它的光化學 特性。舊有的知識隨時查或是請技術員做就有,但是創新的想法,只有從 創新的人腦袋裡生出來。哪裡也找不到、也無法直接去學習。 一點想法,希望有更多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107.60.14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73255048.A.6C6.html
blence: 如果你覺得不用深度訓練也可以問很深問題來解釋不需資格考 09/07 22:00
blence: 何不解釋成資格考的的目的就是考驗是否能問出深度問題? 09/07 22:00
blence: 你想說的應該是不必只求知識性測驗的資格考? 09/07 22:03
biolenz: 我沒有贊成資格考或是不贊成,畢竟是既定制度面。 09/07 22:05
biolenz: 但是我覺得有許多空間可以討論一下。 09/07 22:05
biolenz: 比方英國體制系統不用資格考,那他們怎麼知道學生的程度 09/07 22:07
biolenz: 足以問出夠深度而且有創新性的問題? 09/07 22:07
biolenz: 同樣的,只要考過資格考就代表具有這些能力? 09/07 22:08
biolenz: 蠻希望有不同背景、不同經驗的人來分享一下。 09/07 22:08
biolenz: 倒是不是要看哪一個一定比較好,而是看其中的邏輯在哪裡 09/07 22:09
caseypie: 有些事情不太能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就覺得沒有理所當然 09/07 22:39
jabari: 就我個人經驗 歐洲博班普遍每年要跟口委群Briefing 報告 09/07 22:42
jabari: 自己進度 還有計畫方向 算是有控管 09/07 22:42
Organizer: 這就算控管.... 我們還有每年present 刷人ㄌㄟ 09/07 23:09
jabari: 嗯... 謝謝分享 原來還有那麼恐怖的 09/08 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