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篇大概是最沒有博士班梗的一篇,但是,我想每一個身為父母的研究者 程度上都能感受到,在生活中,甚至是生命中,「養育孩子」一事是如何 在方方面面上與研究息息相關。也謝謝版主還m了毋寧說更像是親子旅遊 資訊的前一篇。這篇想提供一些在英國育兒的資訊,最主要就是關於「教育」。 我的小朋友是year 1,但下文也整合了另外有nursery或準備上國中的小孩 的家庭經驗。另外也會提到「健康醫療」的部分,像是NHS的註冊。 1.1 申請入學 如果你是學期中要中途入學,比方說像千里馬,可能九月的時候小學 都已經開學了,這時候要入學,方法眾說紛紜,有人的情況是找好學校, 自己直接去問有沒有空位可以收學生就好。 像我遇到的是打給學校,學校說請轉Borough(就是地方政府)。 打給Borough,是語音輸入,放棄,改用email。之後Borough回信就開始 進入程序。 你可以選幾間學校,告知Borough入學志願,比方說把近的排在第一志願。 英國的入學優先順序,就我所知是這樣,以學區分,越靠近你家的,你 的入學排序就在愈前面。我當初只填了一間離家步行10分鐘的學校,之後 Borough回信那間學校無法入學,建議我到另一間去。這時候看是要接受 Borough的安排,或者是先不上學,繼續等原來那間,都可以,但就是要跟 Borough回覆。 英國的學制小弟沒去弄懂,nursery和infant我就分不清楚。但就是4歲以 後上學免費,3至4歲有補助好像每周15小時。 另外,行政程序很花時間,儘早申請吧。 1.2 入學 回覆Borough願意就讀後,會收到Borough的入學通知,這時就可以跟學校 聯絡,約一天去看看學校,我的經驗是行政人員會先帶你到處晃晃,然後 去見老師。小朋友什麼時候上學是取決於老師的,可能老師覺得OK,隔天 就去上學也有。 不同學校要填的表格也不一樣,但就是一些小朋友身心狀況、語言之類的。 就我小朋友去的兩間學校,都是先讀一兩天的半天、然後一兩天的半天加 午餐、然後開始全天。老師會判斷小朋友適應情況。不過,就我所知,這 裡老師都很有應對不會講英文的外國學生的經驗,學校也會盡量找會說 (在我們的情況就是)中文的教師、行政人員、志工來讓小朋友看一下, 讓小朋友知道這裡是有人會說我的話的。 但其實小朋友根本就適應得超好,英文很快就比我們溜了,不需要太擔心。 小朋友之間,也會有「我自己曾經是一個一句英文都不會說的小朋友」, 所以對於同樣是新來不會說英語的小朋友很具同理心的情況。小朋友要交 到朋友是比家長簡單多了。 1.3 制服和體育服(PE) 不是每間學校都要買制服,制服通常可以到百貨公司或TESCO的網站訂, 學校會有資訊給家長。說到這個網站是蠻厲害的,整合了全國各地學校的 制服樣式資料,上網點一下就好。 另外也會有local的商店賣制服,這就要問一下。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後者,因為英國,老實說,就算老師跟你說去哪裡哪裡 百貨公司或TESCO都有,但就是不會那麼順利。店員雙手一攤,沒有navy blue 就是沒有。但是local的店家是比較保證有貨。 制服是有校徽的,就比較貴。也有一些是可以不用校徽的,像外套或體育服。 PE課就是體育課,physical education,有的學校穿短袖短褲,有的又不是, 反正養小朋友就是要不斷應付層出不窮的狀況。比方這學期我家小朋友學校 說太棒了我們可以上游泳課,就算我馬上要離開了,能不買泳衣嗎。 1.4 轉學 轉學的話,提早告知行政人員,會拿到一張單子,填好之後要轉到哪個學校, 或是要長期離開英國,交回去就可以。其他小朋友就學情況等等相關資訊, 學校會處理。就算是要離開英國,他們也會說請務必將這份學習情況的資料 交給當地的學校。這種制度上齒輪咬合緊密的情況,真的是蠻穩定令人安心。 1.5 學校活動 學校有超多活動,可以的話就盡量參加吧! 像是校外教學會招募家長擔任義工,或是耶誕節園遊會擺攤之類的。 1.6 遲到和請假 英國學校對於遲到和請假的規定可以說是相當嚴格,要說的話這就是保障 小朋友的受教品質吧。相關規定每間學校不同。 1.7 作業 不曉得各位爸爸媽媽在臺灣,研究忙碌之餘,怎麼面對孩子回家後層出不窮 的作業和任務。 就我自己的想法,既然帶上孩子,那應該利用這一段遠離原生社會(及許多雜事), 而且家人互動可以非常頻繁的時間,好好和孩子一起養成相處上的習慣。 不只是美好的回憶云云,真實的相處會是影響彼此一生的事情。 當然,你說這一點在臺灣做不到嗎?當然可以,只是,在千里馬這段期間, 也許是因為學校作息(小朋友的和你的),也許是因為這個社會真的對育兒 比較友善。我總覺得當你想「強化親子互動」這件事時,其阻力是比在臺灣 要低。 1.8 中學 據朋友參觀了許多學校的經驗,中學三年下來,學生的落差非常大, 不是開玩笑的。因此依據學區所排出來的入學優先順序就變得很重要。 有些學校也會有音樂或其他方式的入學管道,請各位大大再了解。 據聞英國的中學,是確實透過學校教育讓學生廣泛接觸不同的事物, 細節我不甚瞭解。不過,身為父母,的確對於「該如何讓孩子知道他 自己想做什麼」感到有點苦惱。 1.9 互助團體 家長的互助團體,大概有四種。 1. 小朋友的學校會組織一些家長之間的活動,像日常英語會話課之類的。 2. FB上的社團,像「臺灣媽咪在英國」。 3. 去教堂或公園認識就住在附近的家長,這很有用。 4. 你的學校或研究單位有的也會有針對有小孩的國際生家長所成立的團體。 地方圖書館也都會有一些為學齡前兒童辦的課程。 2. 健康醫療(NHS) 2.1 註冊 當時是住附近的媽媽告訴我們就近哪裡有診所可以註冊GP。看郵遞區號,每間 的GP負責範圍不同,不過總是在住處附近的。 如果要在英國待上好一陣子,或者說,要讓孩子接種英國的疫苗,那麼出國前 記得去辦疫苗接種的英文版資料。但像我沒有申請英文版,也不打算讓孩子接種, 仍然可以填資料註冊,但就是每次通知來的時候,要回覆不接種就是。 女性成人也會有子宮頸抹片的通知,同樣,不想進行就回絕即可。 註冊填資料也還好,就是一些病史調查,包括身心兩方面的。 填好之後大概一個月,會收到來信通知已註冊,上面有註冊碼,要給小朋友學校。 2.2 就醫 說真的,就我所知,真正去GP看病的人是少之又少。很常聽到的經驗是,去了 反而被GP問「你這來找我做什麼,不就多休息就好了」,或者是千篇一律的 「多喝水」,有的會再加上一句「如果真的惡化了,也不用來找我,直接去掛急診」。 所以,到藥房買藥似乎是另外一種選擇。但就我自己吃英國感冒糖漿、喉糖、 頭痛藥的經驗,那是真的很沒效。 小朋友的藥我家是出國前找醫生說明情況,大人就吃習慣的成藥多帶吧。 倒是first aid可以準備一下。 -- 跟各位大大拜個晚年,不曉得大家對於臉書上的小雞運動有聽說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2.132.186.17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86508360.A.B9E.html ※ 編輯: yuzu (82.132.186.172), 02/08/2017 07:30:09 ※ 編輯: yuzu (1.174.224.253), 05/25/2017 05: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