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h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脫歐後的英國學界面臨四大挑戰,留學生該怎麼辦? 英國學界大麻煩,留學市場新波瀾 步步逼近的脫歐日使得英國經貿、運輸以及人員往來大大打結。對於英國學術界更是壟罩 在一股渾沌不明的霧霾裡。雖日前歐盟同意將脫歐日延期至5月22日,對於英國9月即將開 始的教育學年,已注定遭受波及。而百年來積淀已久的學術地位、研究結晶以及長年與各 國間培養的國際學術交流資源,恐不復從前。 2019年2月,由挪威政府率先公開發難,建議挪威籍學生,倘若英無協議脫歐(no deals ),應避免前往英國就讀,這無疑印證了羅素大學集團(號稱英國常春藤,由24所英國研 究型大學組成,包含劍橋、牛津等一流學府)於日前(2019年1月)向政府呼籲,正視無 協議脫歐對學術界的影響。由於挪威並非歐盟會員國,該國政府擔心學生無法完成歐洲交 換生——伊拉斯莫斯+(Erasmus+)計畫——國際學程以及學歷證明。而英國與歐盟長期 建立的知識網絡以及經費資源,也隨著與歐盟分手而受到本質上的褪色。 英學術圈面臨四項重大挑戰 1. 研究與其他贊助經費 秉持著拓展知識的疆界,歐盟每年在學術研究領域挹注了大筆的資金,資助各領域的專業 研究並支持學生在跨國間的合作得以順利運行,其中歐盟各國高等學府的修繕、建設費亦 是重點的援助項目。英國高等教育在歐盟提供的經費下,財政上得以紓困、提升各區域的 教育水平,吸引優秀的國際人才前往英國就讀與工作,這是維持英國學術成就領先他國的 重要因素。 然而,英國內部的協商步調遲遲無法與歐盟達成共識,在紊亂的局勢中大學預算出現缺口 ,歐盟補助的研究案、教育資金恐戛然而止。對於社區經濟將造成不容小覷的影響,如教 育訓練、技能學習、創新研究所帶來的教職員工作機會、人才供應鏈與學費收入等。 2. 人員交流 長期以來,歐盟公民可自由在會員國間遷徙。此舉將單一民族的文化思想,透過長期的互 動,對社會與經濟的成長有著顯著的貢獻。對於已習慣自由進出歐盟各國的英國人以及歐 盟民眾,未來需要申請簽證等流程維繫日常生活,勢必引發一連串的效應。為降低此情對 英國的傷害,英國政府表示已與歐盟取得共識,就算無協議脫歐,目前持有官方證明的學 術人員,仍可持續現有的交流機制與社會福利至2020年底。不過在脫歐日後提交申請書的 民眾,繁文縟節是無可避免,由於後續的執行方法與居留期限不明朗,歐盟學生有意轉向 其他環境完成學程。 現有由羅素大學集團提供的數據證明,2019碩士學程,歐盟學生申請率已低於去年的9% ,預估將有57%的歐盟學生離開英國,少了學費收入,閉、併校的風氣也是在所難免的局 面。反觀在歐盟就讀、交換的英國學生,褪去歐盟身分後,如何支付龐大的學費,以及在 歐盟執教、研究的英國人才,是否尋求穩定且資源更加豐富的環境大顯身手,形成人才外 流,端看英國政府能否提出完善的防範措施與策略。 3. 學程認證 歐洲伊拉斯莫斯計畫提供歐盟學生以知識交流的方式,在不同歐盟區域研修碩(博)士課 程,英國許多教育機構有參與這項計畫,與各大學共同開設課程。脫歐之後,學生是否可 以保留歐盟交換生的身分繼續完成進行中的歐洲碩(博)士課程,而滯留於歐盟的英國學 生,該如何完成研究或高等教育學程,避免強碰脫歐的陣痛期,英大學聯盟呼籲政府應盡 快立法通過標準機制。 4. 專業技術人才資格認證 各領域的專業人才(如教授、醫師、律師等等),在歐盟自訂的專業資格識別機制中,專 業人才可憑所在國發放的證明文件,於其他會員國的機構服務。脫離歐盟概念後,此機制 對英國與歐盟學術研究機構,在聘用專業的教職人員的制度上,將面臨一波陣痛期。 雖英政府於2018年以提出承諾,加速處理與協調專業資格認識別機制的條款,然而時至今 日,一切仍然是個未知數。 留學前規劃守則,五要點協助思維整理 眼看2019新的學年即將在秋季開始,國際學生陸陸續續的在5月底的最後遞交日前提出申 請。台灣各地紛紛舉辦不同主題的留學展,提供學生與學校間最有效快速的第一次接觸, 聆聽彼此的需求,英美加各國對亞太區類似的展覽也報以高度的重視。其中,以歷史悠久 的學術環境享譽全球的英國大學,深深的吸引台灣的學生與家長。 較於其他國家,英國學制允許學生以較於他國相對短的時間完成碩、博士學程,英國校方 對於華人學生逐年攀升的現象回以高度的重視,除吸收熟稔華人文化、談吐高雅的駐校代 表(有些代表具有中文表達能力),對於台灣學生的條件逐年放寬,獎學金發放的機制也 更加多元。民眾穿梭於留學展努力蒐集各方資訊以及比較國際排名的同時,以下幾點可提 供給有意出國深造的學子們參考: 1. 訊息收集 在長期資訊不對稱的影響下,華人區域偏好以世界排名評斷學校的優劣,這形成了歐洲及 其他不參與排行的學校,訊息上的不流通。所幸今時搜尋引擎的強大,可透過不同的社群 媒體、文章等,得知世界各地的學術風貌,提供學子在英美加紐澳之外,其他豐富的選擇 。 2. 學費 出國留學動輒百萬起跳,是否有獎學金資助儼然重要,近年各大學新設許多獎學金支助國 際學生,也有不少是針對特定國家區域(如台灣)所創建的獎學金,然而在學校提供的獎 助金外,學費是否增長可推敲出該學習環境是否受到外力因素影響而提高學費以維持過往 的學術水平,可閱讀國際、在地的報章新聞,交叉比對歷年學雜費,刻畫出大致的輪廓。 3. 生活開銷 觀察幣值走向以便計算最佳的兌換時機是大眾熟悉的金融知識,不過錢幣在當地如何使用 ,好不好使用,可從側面了解該國主要進出口貨物以及洞悉國際局勢描繪出基本生活開銷 的輪廓。另外,國際學生的打工時數往往受到在地法規的限制,可否於規定的時數範圍中 賺取可負荷留學時的生活開銷的薪資,將直接影響學生可否順利完成學業。 4. 學術環境 古有孟母三遷,尋的是優質的學習環境,此現象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從亞太拓展到世界各 地,其核心理念依舊不變——浸入在一個比過往學習環境更好的空間。比起擁有知識,連 結知識的方法與相互激盪出的智慧結晶,對於個體與社會的成長,更為重要。倘若學子在 選定學校前,除了該校排名,能就其歷史背景、學術支援、人脈鏈結資源以及重點培養項 目做全面的了解,對於自身未來發展大有裨益。 5. 未來發展 成立研究中心、新創事業孵化空間、實習計畫、就業博覽會等,各學府對學生完成學業的 後續發展,成為學生點評學校價值的要點。校友累積的社會資源以及長期建立的學校形象 ,的確可為畢業生帶來便利。然而,校方提供的媒合機會只是相對有效的入門磚,然而, 能否靈活運用學校提供的資源與社會協作,成為「自帶訊息、不裝系統、隨時退出、自由 協作」的USB型人才,才是學校賦予光環後,得以在社會持續發亮的要素。 從脫歐思考未來 脫歐的幽靈仍持續著壟罩在歐洲大陸與世界各地,民眾對政治體系的幻滅導致民族主義與 全球化主義的相互拉扯,眼看短期之內是無法消融的。借鏡脫歐這件「ING」的重大歷史 事件,洞悉可能衍生出的變化,從學術變遷到國家發展,在公共看法與現實分歧的社會局 勢中,以個體角度出發,應用現有的數位資源,蒐集資料、邏輯分析,推測出有利於自身 的學術環境,是學子們在動盪不安的局勢中,投資自我的最佳策略。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24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13.2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554775074.A.2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