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laySt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iovani (Giovani)》之銘言:
Kreen: 錢差很多,一堆去外企,沒夢想根本撐不下去吧我猜12/20 21:44
kuku321: SIE薪水不低...12/20 21:44
wupirn08: 今年goty一堆日本遊戲不是 怎麼會說日本不會做遊戲12/20 21:44
kuku321: 另外說企業排行的 應該只看第一沒有看到第二吧XD12/20 21:45
kuku321: 如果這叫人才流失 那全日本應該只有一家公司不會流失了12/20 21:45
wupirn08: 第二不是做化工的嗎12/20 21:46
kuku321: 那... 改成第4(?12/20 21:47
其實這個根本不能拿來看一家公司賺不賺錢, 反而可以說,任天堂這家公司沒有很積極的在擴展事業領域。 這個排名是在說企業可以週轉的資金, 錢越多,簡單來說就是你公司不賺錢,也不會馬上出問題。 真的要看一家公司的價值有多少,還是要看「時価総額」。 https://goo.gl/gHdBWz 順道一題日本最值錢的賺錢的公司豐田汽車, 在任天堂第一的那個排行,數字是將近-13.2兆。 營運大企業本來手頭資金就會一直流轉, 當然錢留在手邊也不是壞事,可是要說人才都流到任天堂, 好像也沒有吧! 如果要看當期公司賺不賺錢的話,可以看「営業利益」, https://goo.gl/CDb4TL SONY排在22,任天堂在排名之外。 附贈「有価証券報告書」裡明記的SIE跟任天堂的売上高跟営業利益。 (數字是2ch有人貼的,我有稍微查證一下) 2016年度 売上高:年收 営業利益:扣除銀行利息啦等等,光靠本業賺到的錢。 純利益:扣掉和本業無關的利益和稅金等等雜七雜八後最終賺到的錢。 SIE 売上高 1兆6,498億円 営業利益 1,356億円 任天堂 売上高 4890.95億円 営業利益 293億円 純利益 任天堂 365億円 SIE 732億円 整體來看還是索尼賺得多...... 同場再加映2017年度最新的第2四半期的數字, SIE 営業利益 548億円 任天堂 営業利益 237億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1.129.178.2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yStation/M.1513791786.A.DF7.html ※ 編輯: yushia6666 (131.129.178.217), 12/21/2017 02:05:38
s32244153: 既然賺這麼大卻依然自斷四肢反而更看不懂12/21 03:09
※ 編輯: yushia6666 (131.129.178.217), 12/21/2017 03:13:24
aterui: 前幾年BNGI都比任天堂賺錢,做出來的遊戲還不是長那樣 12/21 08:20
aterui: 美國最賺錢的遊戲公司叫EA,世界最會賺的遊戲公司叫騰訊 12/21 08:27
aterui: 可見賺不賺錢跟作遊戲的認真成度沒有正相關 12/21 08:28
mikeneko: 你查的是2016決算,NS第四季才推出,另一方面PS4也賣得 12/21 09:05
mikeneko: 爆炸好,所以才會差距這麼大,不過今年PS4折扣更殺更好 12/21 09:05
mikeneko: 賣,2017應該會是大家都賺很大的一年 12/21 09:06
文要看到最後!
OscarShih: SWITCH就算成功,在國際上的銷售曲線還是輸PS4 12/21 09:22
OscarShih: 國情差蠻多的,一來是老外早就看習慣而且很普及高階平板 12/21 09:23
OscarShih: 所以問題還是殺手級軟體,紅綠帽再怎麼撐也有個限度 12/21 09:23
OscarShih: 看看2018會不會好一點吧 12/21 09:24
OscarShih: 也許正式3DS上的遊戲移師NSW才是真正的開始 12/21 09:24
NS真的很讚, 我買了之後大概將近兩個月沒開PS4!
iamnotgm: 任的純利益為啥比營業利益高阿? 12/21 09:35
kuku321: 純利益 = 經常利益 + 特別利益 - 特別損失 12/21 09:39
kuku321: 經常利益 = 營業利益 + 營業外利益 - 營業外損失 12/21 09:39
kuku321: 營業利益 = 銷售額 - 成本 12/21 09:40
kuku321: 所以純利益<營業利益 代表主事業外的部分虧錢 反之賺錢 12/21 09:42
kuku321: 另外第2四半期就已經是2017 7~9月的資料了 不過那數字不 12/21 09:45
kuku321: 只純遊戲 還包含PS PLUS之類的相關周邊網路服務 12/21 09:49
OscarShih: 網路事業很發財,所以N社最近也開始積極弄這塊吧 12/21 09:50
chocoboex: 推這種討論。 12/21 10:01
igarasiyui: 不只網路事業...要賺錢還要看能不能整合 12/21 10:05
igarasiyui: SIE之前改組納入網路服務這塊就不只遊戲了 在歐美日都 12/21 10:06
igarasiyui: 有整合不同的服務 這才是能賺錢的原因 不然單就收費會 12/21 10:07
igarasiyui: 員 也不會衝到多高 畢竟只有會員費而已 12/21 10:07
OscarShih: N也要綁會員啦,不過目前的服務數還沒做出來 12/21 10:09
igarasiyui: 因為老任沒其他事業阿 又沒辦法作PS vue或PS music之 12/21 10:11
igarasiyui: 類的東西 要是他們會去投資的話 之前那份持有現金排名 12/21 10:12
igarasiyui: 就不會拿冠軍了 12/21 10:12
OscarShih: 不過NS是平板電腦,也就是硬要搞應該有它的優勢 12/21 10:13
OscarShih: 雖然老外基本上都人手一台哀縫和ipad惹 12/21 10:14
ailio: 老任就是固守本業,所以這塊再做不好就真的會倒,既是優點 12/21 10:16
ailio: 也是缺點,很多方面就看到老任的頑固跟不懂進化.... 12/21 10:16
ailio: 但老任做遊戲是真的有一套就是,有在考慮遊戲性而非衝特效 12/21 10:16
ailio: 一堆遊戲都衝到幾十G還能看到不到10G的佳作就覺得真厲害 12/21 10:17
ailio: 但也就僅有如此,很難看老任會去開發特殊的新IP新遊戲 12/21 10:17
ailio: Sony跨領域真的是多到爆炸又雜,有些也是賠的慘慘的 12/21 10:18
igarasiyui: Sony會大到這種程度都是前任CEO搞的...拼命擴張集團 12/21 10:19
igarasiyui: 到處買到處買 結果造成之前應該有將近十年黑暗時期 12/21 10:20
ailio: 遊戲製作上別說日索,日廠其實都慘淡,看看光榮也快變不出 12/21 10:20
igarasiyui: 當時沒倒真的很神奇 結果現在變日企中還算穩健的... 12/21 10:20
ailio: 新花樣,其他廠商差不多看起來也是這樣,換湯不換藥,有些 12/21 10:21
igarasiyui: 說到遊戲我覺得Sony的計畫是不跟日三廠搶鋒頭啦... 12/21 10:21
ailio: 忽然耳目一新的,結果一玩發現只有皮很漂亮,內容比舊作還 12/21 10:21
ailio: 疲乏...Orz 12/21 10:22
igarasiyui: 畢竟日本市場就差不多快被手遊打趴了 一廠再進去互殺 12/21 10:23
igarasiyui: 應該會被其他廠商怨恨 12/21 10:23
bob2003t: 股東:遊戲好不好玩不重要 能賺錢就行 12/21 10:29
ailio: 我覺得不是被手遊打趴 是手遊太好賺(開發時間 資本都低) 12/21 10:32
ailio: 或許某方面也算打趴啦 XD 不過不是娛樂性或是取代性 而是$ 12/21 10:32
blackone979: 就公司方針的不同啊 老任自始至終都是專注在遊戲業界 12/21 10:34
blackone979: 而SIE只是集團中的遊戲部門 輕重不同 12/21 10:34
aterui: 3年前左右岩田有說要做QOL健康事業,他過世後就沒聽到下文 12/21 10:36
ailio: 當年WiiFit是有走一陣子健康風阿 (笑,帶動微軟跟索尼跟進 12/21 10:45
EXZ57: QOL應該是跟著WiiU一起躺下了 12/21 10:46
ailio: 不過當年的健康現在又都變回肥宅了(誤 12/21 10:46
mikeneko: Konami:我聽到有人在討論健康事業? 12/21 11:13
n3551072: 我幫忙翻譯。konami好像是小林眼睛的意思 12/21 11:41
其實KONAMI的健身房不錯,等級2以上的都很棒! 有去過一年左右!
aaronpwyu: 講薪水 根本不該看公司值多少錢&公司賺多少錢啊... 12/21 11:47
zzz54666: 手遊就好賺阿 一個願意課的比的上10個主機玩家 12/21 12:23
zzz54666: 一個課長抵得上1000個玩家 12/21 12:23
Asbtt: 粉粉來護航了~ 12/21 12:25
ailio: 手遊強的就是DLC可以一直出 然後DLC很多就只是幾張圖新腳色 12/21 12:29
ailio: 玩家就繼續課金了,但是主機遊戲DLC新角色只有圖不一樣 12/21 12:29
ailio: 要賣錢一定會被砲轟到死 XDDD 12/21 12:29
ksng1092: 花錢不一定有的東西應該不能叫付費DLC吧XD 12/21 12:34
ksng1092: 主機賣衣服DLC都行之有年了說 12/21 12:35
maikxz: 不同事業體也不見得會相互cover 12/21 12:35
※ 編輯: yushia6666 (131.129.178.217), 12/21/2017 13:26:48
cash35: 如果要比銷售曲線的話,NS和PS4的第一年類似,都是9個月破 12/21 14:38
cash35: 1000萬台。差別是NS還沒經過聖誕消費旺季加速就破千萬 12/21 14:38
NTUACCT: 等等 營業利益的說明??? 12/21 14:40
sisik: 老任在最慘的WiiU時期,幾乎快年年慘賠,但也沒事,要他倒很難 12/21 14:46
sisik: 反而像SCE,在PS3時期賠到重整,這才危險. 12/21 14:51
sisik: 老任的做法就是穩穩賺,要賠也就幾百億日圓,不傷筋骨 12/21 14:52
sisik: 風險低,但相對也少賺很多錢. 12/21 14:53
sisik: 所以PS4才會重回PS1的路線,好開發,不為追求性能搞特異性. 12/21 14:56
sisik: 久多良木當初追求性能搞特異性,這個完全被後來的主導人所 12/21 14:58
sisik: 棄. 不然久多良木還在,PS4可能就是用Cell 2了. 12/21 15:00
igarasiyui: 不可能 因為連IBM自己都放棄CELL計畫了 就算久多良木 12/21 20:11
igarasiyui: 想用 要跟誰拿 12/21 20:11
olioolio: 推這樣的討論,有很多之前沒看過的東西XD 12/22 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