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okemonG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xryuichix (隆一)》之銘言: : http://i.imgur.com/nkR6ajK.jpg
: http://i.imgur.com/Uu6rWIy.jpg
: http://i.imgur.com/rfI4dvd.jpg
: http://i.imgur.com/WcaBbmo.jpg
: http://i.imgur.com/6gbXNjd.jpg
: http://i.imgur.com/EUp2jTF.jpg
: http://i.imgur.com/ssIKf7N.jpg
: http://i.imgur.com/JqmwWW8.jpg
: http://i.imgur.com/isf77DG.jpg
: http://i.imgur.com/iTd9ytk.jpg
: http://i.imgur.com/Cfwd7Pi.jpg
: 目前全圖鑑製作中,這次圖鑑除了新增二代之外,一代技能也大調整,導致製作期程需要 : 拉長 : 原本做到一半,結果今天早上N社又重新調整技能一次...(%#$@^!&... : 所以就決定先把一些大家比較關心的熱門寵圖鑑先做好放上來,剩下的再慢慢製作 : 全圖鑑完全版努力趕工中... : (PS:如有資料錯誤,煩請留言告知) 由於實際上傷害公式為: Floor(1/2*Power*Atk/Def*STAB*Effective)+1 (https://pokemongo.gamepress.gg/damage-mechanics) 而最後那個+1的常數對施放時間短的招式有利, 但目前的評比並未加入計算,是否考慮加入? 目前使用的公式是: 技能組合傷害DPS= (小招傷害+大招傷害*小招儲能/大招耗能)/ (小招施放時間+大招施放時間*小招儲能/大招耗能) 若以1/2*Power*STAB+0.5估計, 改成[(1/2小招傷害+0.5)+(1/2大招傷害+0.5)*小招儲能/大招耗能)] 或[(小招傷害+1)+(大招傷害+1)*小招儲能/大招耗能)], 是否會更貼近實際技能組合攻擊力呢? 一點想法提供參考,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17.2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kemonGO/M.1487746103.A.68A.html
lisasweet: 請問傷害公式的power是指CP? 02/22 14:50
Lichtseme: 一樓令人搖頭 02/22 14:51
Nern: 傷害公式的+1蠻重要的哦因為他不會受到攻防而稀釋掉 02/22 14:53
Nern: 他是放在高斯符號外面,確保每次攻擊至少有1點傷害 02/22 14:53
Nern: 在等差過大或是相對體質過大的杯透中+1的地位越明顯重要 02/22 14:54
cismjmgoshr: 覺得沒必要 02/22 14:58
cismjmgoshr: Floor(1/2*Power*Atk/Def*STAB*Effective)+1 02/22 14:58
cismjmgoshr: Ceil(1/2*Power*Atk/Def*STAB*Effective) 02/22 14:58
cismjmgoshr: 這兩個式子幾乎是相等的,只有在邊界有差異。 02/22 14:58
cismjmgoshr: 用Floor是確保最少有1點的傷害,這只在計算出來的 02/22 14:58
cismjmgoshr: 傷害剛好是整數才有影響,其他情況等同於無條件進位 02/22 14:58
cismjmgoshr: (例如:水濺躍至少會有1點傷害) 02/22 14:58
的確+1會高估, 但若不加常數修正,又低估CD短的招式傷害(無條件進位越多次增加傷害越多)。 也許像outrunner計算DPS一樣估計+0.5會更接近?
cismjmgoshr: 另回一樓,power指的是技能傷害,例如龍息是6 02/22 15:08
qwe20: 快招每次+1 累積起來傷害不是還不少嗎 02/22 15:17
※ 編輯: reswantur (36.227.17.200), 02/22/2017 15:27:57
keith291: 不需要 用這種算法就是不管對手的粗估 要精準一定要 02/22 18:43
keith291: 連對手等級,iv...等都考慮 根本不會用這種算法 02/22 18:44
keith291: 近似值是為了簡化計算 要精確就不該用近似公式 02/22 18:46
xryuichix: 感謝提供建議,我記得前一陣子R大好像也在巴哈我的圖 02/22 19:41
xryuichix: 鑑文章串裡提過這個想法?只是當是有點淡出這個遊戲, 02/22 19:41
xryuichix: 所以就沒思考這個想法了。 02/22 19:41
xryuichix: 最近二代開了才又開始玩,您提的這個建議我有認真思考 02/22 19:44
xryuichix: 過,但我計算的是技能組合的DPS,也就是小招跟大招的DP 02/22 19:44
xryuichix: S混合考量而已。 02/22 19:44
xryuichix: 如果混合大小招的DPS加入最小保證傷害的話,那為何單 02/22 19:47
xryuichix: 純計算小招(或大招)DPS時為何不也加入最小保證傷害呢 02/22 19:47
xryuichix: ? 02/22 19:47
xryuichix: 基於單純數據的邏輯一致性,除非大、小招的DPS也加入 02/22 19:51
xryuichix: 最小保證傷害,否則只在混合DPS那邊加,似乎怪怪的? 02/22 19:51
xryuichix: 最後還是感謝您提供寶貴的意見。 02/22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