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ublicIssu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姚人多寫的兩篇文 可以看看: 大家都來選立委的迷思(姚人多) http://newtalk.tw/news/view/2015-03-10/57595 最近這一陣子,台灣社會的某一些圈子,人跟人互動的時候,除了會問對方吃飽了沒之外 ,還會觸及一個很火熱的話題:「你(妳)要不要出來選立委」?一時之間,在這個苦悶 的島嶼,選立委彷彿變成一項全民運動。今天這個陣營的人要出來選,明天另外一個陣營 的人要出來選。 然而,立委真的人人可以當嗎?這項工作真的不需要任何專業嗎?或者,講得學術一點, 一個「好」的立委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這麼多人要選立委並不奇怪,真正奇怪的是 ,這個社會在這一片熱潮蔓延之時,始終未曾廣泛而深入地探討以上這些問題。 於是,有些人把選立委當成是選好人好事代表。這種心態其實過於天真。政治一個很複雜 的領域,它跟道德有關,但道德卻不是它的全部。政治人物也許不必然要跟魔鬼打交道, 但是,這個圈子裡的人都知道,最能對付魔鬼的往往不是聖人。換句話說,好人不一定會 是好立委,好人進到國會也不保證他永遠會是好人。這是一個痛苦卻必須要有的體認。在 這個意義之下,如果還有人認為,把好人選進去,國會就會變好,這絕對是過於一廂情願 的想法。政治領域從來不缺好人,一直以來,它所缺的是一套讓好人可以發揮,以及讓他 們不會與壞人妥協與同流合汙的機制。 另外有一些人把立委選舉當成是社運界的選秀大會。在全民參與的神聖理由之下,有名氣 的公眾人物在此時此刻的台灣都被列為可能的參選人。「找出有名的好人」,這個簡單的 原則變成他們追求的目標。然而,這種作法是建立在一套詭異的邏輯上頭。它詭異的地方 在於,它把社會運動與政治這兩個領域混雜在一起,在他們看來,會在體制外搞社會運動 的,未來在體制內就一定會是好立委。很遺憾,在我看來,這種想法完全沒有事實基礎。 體制外的改革強調衝撞,不過,一旦進入體制內之後,在我們這個相對保守的社會之中, 協調與溝通卻是所有人必備的心理狀態與實際技術。 在這一波選立委的風潮之中,還有另外一個值得商榷的現象,那就是「選民」似乎不見了 。立委是民意代表,換句話說,他(她)是代表人民來發聲並行使權力。不分區立委當然 可以暢談整體理念,不過,區域立委則必須照顧並且回應地方上的選民的需求。這些需求 有些是全台灣共通的,有些則是當地所特有的。截至目前為止,那些宣稱要出來選區域立 委的人,都沒有處理他(她)所在選區的特殊性。也就是說,我看不出來他們曾經好好思 考過,他即將要代表的那一群人,其特質與需要究竟是什麼。在這種運作方式之下,決定 要去哪一個選區參選,不是因為這些參選人對這個選區的選民有特別的情感,而是基於選 戰策略的考量。某種程度來說,這種作法與基層是脫鉤的,它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空降部隊 。未來,這些參選人很有可能陷入曲高和寡的艱困局面,尤其是當他們所遭遇的對手是地 方組織非常綿密的傳統候選人。 根據初步的計算,現在的立法委員之中,有25位具博士學歷,57位具碩士學歷,二者加起 來佔了全體立委的73%。換句話說,照坊間的標準,我們的立法委員大多數都是高級知識 份子。不過,立法院還是為人所詬病,不是嗎?可見知識與學位並無法直接等同於立委問 政的品質。所以,如果有人還堅持一定要找學者進立法院,看來也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 以上這幾點,絕非唱衰那些這一次想要參選立委的素人。我只是想強調,如果目的在改革 我們的國會,上述這四種操作方法不見得會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一個好的立法委員需要 多種能力的結合,比如說,耐心並細心去看種種魔鬼藏在細節裡的預算,有足夠的人脈可 以串連來推動法案,有犀利的口才及眼光來質詢政府的施政,有專業的知識去判斷種種適 法性的問題,有不間斷的熱忱去照顧並服務選區裡面的各種大小事,以及,最重要的,在 各種衝突的利益之間尋求解套之道的運作能力。 在這個意義之下,把立委變成一項好像人人都可以當的職業,把立委變成一項人人皆可參 選的運動,對國會改革而言不見得是好事。它會產生一種非預期性結果,國會的神聖性與 專業性將會被削減。當然,話又說回來,正是那些現任的立委表現太差,導致人人皆可當 立委的假象蔓延在社會。所以,未來我們很有可能只能在那些問題的製造者與被假象所欺 騙的素人中間二選一。 當那天來到時,那將是台灣國會最可悲的景象。 正在重新定義政治的社會民主黨 http://www.new7.com.tw/talk/talkView.aspx?i=TXT201504081729304Z1 政治」這兩個字,雖然總是給人一種恆久不變的骯髒感覺,不過,如果細究會發現,它的 內涵與界線往往可以透過一群人的努力與堅持而有所變動。 不過,在一個僵固的結構與文化中,第一批企圖要改變既有政治內容與界線的人,往往會 招來非議。人們會覺得他們不切實際,天馬行空,甚至不食人間煙火。撐不住這種標籤的 改革者,便會與政治現實妥協,改革自然也就無疾而終。 用簡化語言凸顯現存問題 社會民主黨最近就遭遇了這方面的困擾。這個以范雲等學者及社運人士為首的新政黨,最 近這一陣子提出了一些有關於政治的新想法。這些素人想法,乍聽和乍看之下,彷彿來自 外太空,不曾著陸。不過,往另外一個方面想,她們正在幫台灣政治找尋新的界線與定義 。 比如說,范雲在媒體上曾經這樣表示:「經濟的民主化和社會的民主化,包括稅改、年金 制度、托育及托老公共化議題,藍綠都不關心,兩黨立委忙於跑紅白帖,無心問政,社民 黨的成員只好跳進來做政治工作」。 其實,嚴格來說,范雲這段話說得有失公允,如果她肯花時間去看一看立法院公報,或者 平時多注意一下政黨的工作內容,她就會知道,藍綠兩黨的立委對這些議題的關心程度恐 怕不是像她所說的那樣冷漠。 不過,這不是重點。畢竟,對一個想要在兩黨夾擊之下突破重圍的人,對這種簡化的講法 ,我寧願把它看成是一種無可厚非的政治語言。她的話的重點在於,提醒我們注意有一些 議題很重要,像是經濟民主化,不過,卻在現階段的政治裡被邊緣化。然後,有一些行為 ,像是跑紅白帖,它根本不應該被劃歸到政治的內容裡,不過,現階段的政治人物卻視為 珍寶,樂此不疲。 某種程度來說,范雲給了政治一個新的定義,她也企圖改變當前人們從事政治的方法。至 少在她的定義之下,問政與跑紅白帖是相互衝突的。她絕對是勇敢的,她勇敢的地方在於 ,她知道她們可能還未被時代所接受,不過,她還是講出來。在這個意義上來看,她們是 所有當前第三勢力中最有理念與想法的一群人。 要避免讓人抓到小辮子 不過,我前面說過,任何理念上的先行者都必定會遭受無情的攻擊。這些攻擊有時候像大 浪,一下子就把新興勢力淹沒。為了要避免這種情形出現,像社民黨這樣的先行者團體, 現階段至少要做到兩件事情來保護自己。 首先,她們必須要有中心思想,而且必須竭盡所能清楚地傳達給核心成員。每一次的發言 都必須精準到位,避免讓人抓到小辮子大做文章。 比如說,同屬社民黨的李晏榕律師所提的想法就叫人不敢恭維。她表示:「要讓原住民十 六族各有一席國會席次。」當然,原住民權益必須重視,他們在歷史上所受的不平等待遇 更必須加以扭轉。不過,是否要給予國會席次則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李晏榕的主張牽 涉到憲法上票票等值的上位價值。 社民黨是否真的要推這樣子的政策,不得而知,而這就是問題所在。一個不確定的想法竟 然如此倉促就公諸於媒體,可以想見,如果這種自走砲式的言論日後不斷出現,只是增加 她們陣亡的機率,對於實際的政治改革的推動一點幫助也沒有。 其次,為了要確保他們的意見可以有足夠的動能,她們必須快一點找到扎實的社會基礎。 從她們所提出的政見看來,社民黨是一個左派政黨,而就政治學理論來說,這種政黨的社 會基礎應該是農工階級。換句話說,她們應該要扎根於這兩個階級占大多數的選區。如此 一來,她們的主張將會用一種較快的速度得到認同與回應。有了社會基礎之後,她們才會 有民意做為後盾,而有了這些後盾,她們的改革理念才能得到實現。 演唱會將登台,還不知道觀眾有多少 不過,耐人尋味的地方在於,從她們現階段所公布的參選區域來看,這個政黨卻正在做一 個與其社會基礎背道而馳的選擇。當然,所謂的社會基礎也許不完全來自於階級的分野, 她們要的選民其實是那些對於藍綠政治反感,而且不願意看到第三勢力與民進黨結盟的那 群人。 那群人到底有多少?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要等到明年的一月十六日晚上,選舉結 束之後才會知道。不過,現在有兩件事倒是非常清楚,一個是柯文哲的浪潮與模式絕對不 會全部複製在第三勢力身上,另外一個是,社民黨將會選得非常辛苦。用傳統的選舉術語 來說,她們的選票都是「空氣票」,不會有「組織票」。就像是一個歌星明天要在台北小 巨蛋開演唱會,他不知道登台的時候台下會有幾個觀眾一樣。 我衷心期盼,當那一天來臨時,有滿場的觀眾在等著她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210.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32201467.A.9B0.html
MADAOTW: 立委有在關心怎麼法案個個都被封殺了 05/21 18:40
ron761230: 推一下這篇 05/21 19:06
rayven: 不要妄想柯p現象會再現,這人乾淨到不像地球人,還有個會 05/21 22:41
rayven: 把單據保留20年的苦命(?)屬下 05/21 22:42
fakeimage: 這半年來的確有“社運明星選秀大會”的感覺 05/22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