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ublicIssu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回顧2018:中美衝突拉扯台灣 更新於2018年12月24日 06:59 顧爾德 為FT中文網撰稿 2018年全球最重要的議題當然是美中貿易大戰,它牽動了全球政治經濟,也深刻影響到台海 兩岸關係。 今年1月,美國先對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和太陽能產品課徵高關稅,開啟了一系列關稅戰 。更重要的是3月,美國指控中國侵犯知識產權,進而對總值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 關稅。 知識產權的提出,說明了美中貿易戰的核心問題不是洗衣機進口或農產品出口,而是科技霸 權的爭奪。到了年底「華為公主」孟晚舟被捕,更突顯「科技戰」是貿易戰的本質──5G規 格制訂權攸關未來兩國在ICT產業的影響力。 對台灣而言,美中衝突帶來的影響有兩面。 借貿易戰擺脫對陸依賴 一方面,台灣經濟主力ICT產業與中國已形成緊密的產業鍵,美國打擊中國高科技也重傷台 灣廠商。以華為做為例子,當孟晚舟被捕消息傳出,隔天台灣股市約30檔「華為概念股」大 跌,一天市值就減少3000億新台幣(約670億人民幣)。其中,也包括台灣股價最高的「股 王」大立光,身為華為手機鏡頭的主要供應商,大立光的股價在一天內重挫9.94%。 另一方面,蔡英文政府上台後,一直希望降低台灣對中國大陸的經貿依存,因此推動「新南 向政策」,要加強台灣與印太地區的經貿合作。這次美中貿易戰爭,正是降低台灣依賴中國 大陸的機會。 美國提高中國科技產品關稅,讓許多在中國大陸投資設廠的台商考慮遷廠。據台灣經濟部的 調查,至今年第三季,有逾40家台商表達回台設廠的意願,主要包括通信、精密機械、光電 、生技等產業。 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也在11月底提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要幫助回台的台商解 決土地、水電、人力、人才與資金等問題。不過,台商更關心海外資金匯回台灣投資的課稅 問題。 很多台商當初是通過第三地把資金匯入中國大陸,未經過台灣政府批準。現在這些資金要匯 回台灣,可能被視為海外所得進而被課稅,讓台商產生疑慮。由於國際上對境外資產透明化 、防治洗錢的要求愈見嚴苛,台灣也將在明年實施「國際共同申報準則」(CRS)制度,預計 後年會向已簽訂租稅協定的國家交換稅務資訊。因此,台商希望能在這一年的空窗期爭取資 金匯回台灣的稅賦減免。台灣政府除了要考慮稅收公平問題,也擔心如果規範過松,會被國 際防治洗錢組織如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批評,進而調降台灣金融業的評等。 台灣想降低對中國大陸經貿依存的另一個重要政策目標是:加入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 全面進步協定》(CPTPP)。日本希望台灣先解禁福島核災相關地區的食品進口,再和台灣談C PTPP議題。不過,在11月底舉行的公民投票中,多數選民支持由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領銜提 案的「反核食」,要求禁止開放日本福島核災相關地區的農產品及食品進口,政府必須依照 這個公投結果執行政策。如果要再針對同一個議題進行公投,至少要兩年後才可以提出,這 代表著日本在未來兩年會杯葛台灣加入CPTPP。同時,兩年內,台灣也不可能與日本簽訂經 濟貿易夥伴協定(EPA)。日本外相河野太郎更於12月6日明確表示,台灣已無望加入CPTPP。 成為美中軍事外交的戰略重點 美中雙方除了在經貿、科技議題交鋒,特朗普政府也在地緣戰略上圍堵中國。例如4月間, 習近平在海南校閱解放軍演習時,美國派遣艦隊前往示威;7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更具體宣示「印太戰略」的內容。 美中在印太地區的角力,台灣也成了戰略重點。2018年上半年,解放軍機艦頻繁在台海演習 ,軍機更多次在台灣領海展開「繞島巡航」訓練。而美國今年下半年也數度派軍艦通過台灣 海峽。過去美國軍艦也會經過台灣海峽,多保持低調,但今年7月初,美國兩艘神盾驅逐艦 航經台灣海峽,台灣國防部隨即發布新聞證實。同時,不同於過去美艦隻是單純航經台海, 這兩艘軍艦還繞往台灣東部海域。這顯然是當解放軍機艦頻繁在台海演習之際,美國藉此行 動高調表態。十天後,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還公開說,美國 軍艦有權通過台灣海峽這個國際水域,「包括載台(航母)」。在過去,美國航母曾通過台 灣海峽兩次,一次是1996年台海危機,一次是2007年因中國大陸拒絕美國航母在香港靠港補 給而刻意航經台灣海峽。 中方顯然也沒有示弱,7月下旬又派40多艘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數量空前。而美國則在10月 再度公布軍艦通過台海的消息。12月間,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 ons)發布《2019預防優先事項報告》(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2019),除了把南海 衝突列入優先事項中,也首度把美中在台灣發生衝突列入第二級的關注對象。 除了在軍事上支持台灣,美國在外交上也前所未見地支持台灣。 今年3月,特朗普簽署《台灣旅遊法》(Taiwan Travel Act)生效,這是繼《台灣關係法》(T aiwan Relations Act),第二部與台灣相關的美國國內法。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各級官員,包 括國家安全官員、軍事官員,可赴台訪問。 到了今月8月,蔡英文出訪中美洲並過境美國,北京一方面照例向美國抗議,當蔡英文結束 訪問才剛返台,隔天台灣在中美洲的邦交國薩爾瓦多隨即宣布和中國大陸建交。蔡英文立即 召開記者會批評北京的作為,稱:「現在的兩岸關係,已經不只是兩岸之間的問題,也是區 域問題的一環。」她並指出:「以中華民國(台灣)之名的外交關係被破壞,就是挑戰我們 共同的底線。壓迫我們的邦交國,以跟中華民國(台灣)斷交為建交的前提,就是對我國主 權的侵犯。」談話中,都以「中國」取代平常台灣官方正式用語的「中國大陸」,並以「中 華民國(台灣)」取代「中華民國」。 對於中國大陸打壓台灣外交,美國政府前所未見的高調支持台灣。9月間,美國召回駐拉丁 美洲巴拿馬、多米尼加和及薩爾瓦多三國的大使,並取消原訂的「中美洲安全會議」,這三 國正是過去一年間與台灣陸續斷交的國家。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聯合提出《 台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 ent Initiative Act,簡稱TAIPEI Act),要求美國以行動支持台灣的外交承認,若有國家 對台灣採取不利行動,國務院得降低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係,並改變對這些國家的援助。 當然,特朗普如此挺台灣也是基於美國利益。特朗普上台後,因為移民問題與中美洲國家關 係緊張,相對的,習近平上任後加速發展與拉美關係。2015年,北京召開首屆「中國與拉美 加勒比海國家高峰會」,中國國防部又邀請拉美11國舉行軍事後勤論壇。繼2008年後,2016 年中國再提出第二份對拉美外交政策的白皮書,表示要積極投資拉美。而在2015年的拉美峰 會上,中國宣示在未來十年間,將在拉美地區投資2500億美元,至今才三年投資額早已超過 這個數字。 中國在美國後院擴張引起美國警覺,美國「教訓」三個與台灣斷交的中美洲國家,其實也是 在保護自家勢力範圍。 衝突下的克制 值得注意的是,僅管華府與台北看起來是聯手在對抗北京,但是在一些具體議題上,美台兩 邊都還是非常克制、謹慎。 例如,6月12日美國駐台代表處「美國在台協會」(AIT)新館落成,美國向台灣長期租用土地 99年以建新館。AIT台北分處處長梅健華(Kim Moy)在典禮上說,新代表處「象徵美國對台灣 堅定不移」。由於《台灣旅遊法》3月才通過,大家關切特朗普是否藉此機會派遣高階官員 來訪以宣示支持台灣,結果只派了主管教育文化助理國務卿羅伊斯(Marie Royce)參加典 禮。而且,新代表處也沒有像美國駐其他國家的外館,派遣穿著軍服的海運陸戰隊守衛。 台灣方面,蔡英文雖然宣示台灣要積極參與「印太戰略」,但是在發言與政策上都避免直接 挑釁北京,如特朗普上任之初與蔡英文通電話,事後蔡英文低調以對,不刻意宣揚。這個作 風和上一個民進黨總統陳水扁很不同,陳水扁會刻意宣揚外交上的成績,同時也會在遭到北 京打壓後,對中國做出挑釁的動作──例如大肆宣揚「一邊一國」。不過個性內斂的蔡英文 ,在北京一連串打壓之後,也被迫向華府靠攏、對北京發言愈見強硬。例如10月國慶講話中 ,多把「中國大陸」改稱「中國」,不過她在演說中也謹慎指出:「做為總統,我要向大家 保證,我們不會貿然升高對抗,也不會屈從退讓。我不會因一時的激憤,走向衝突對抗,而 讓兩岸關係陷入險境。我也不會背離民意,犧牲台灣的主權。在變局當中,我們絕對不能錯 估情勢。激化衝突或者妥協屈從,都只會治絲益棼。」 實際上,台灣政府「激憤」、「升高對抗」,對中國對台統戰與施壓的反制效果實在有限。 原因在於,北京操作統戰與施壓的手法已愈見細膩。例如,運用其經濟力量迫使各國航空公 司把「台北」改稱為「中國台北」,即使華府表態批評北京的作法,但各航空公司因為中國 的商業機會還是乖乖改名。 中國對台灣內部細膩統戰手法,則表現在今年11月底台灣的地方大選中。 北京對台手法已改變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及安全審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 mission)在11月提出的報告稱,中國加強對台灣政治攻擊,包括用「支持反對黨派」和「散 播不實資訊」等方法,試圖建立「假公民社會」(fake civil society)破壞台灣民主。在11 月的地方選舉中,台灣執政黨、政府與學者都警告:中國大陸通過網路在影響輿論、傳播假 消息進而左右選情。不過,政府與網民雖掌握幾個具體個案,有較明確證據說明該訊息來自 對岸五毛或官方相關人士,卻很難掌握中國對台訊息戰的全貌。 一方面固然是網路無國界,來自中國大陸的網軍可藉由設在海外的虛擬服務器轉IP地址,難 以查出源頭。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前總統馬英九主政八年間,因為兩岸積極交流,中國大陸 對台單位得以在台灣民間基層建立起綿密的網路。 要操縱台灣的輿情,很難只靠在中國大陸一群對台灣社會不熟悉的「五毛」,隔海敲敲鍵盤 就能寫出切中台灣人心的帖子,而是要通過了解台灣社會、懂得行銷宣傳的專業團隊。這樣 的團隊,可能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對台專家組成,也可能是台灣內部專業人士,後者就需要通 過在台灣的中間代理人進行。 馬英九主政時期,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剛過世的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人,積極穿梭兩岸 ,帶領家族友黨從事兩岸投資、生意,因過於顯目而招批評。北京記取這個教訓,如今對台 統戰更低調。 5月間,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在中國大陸最大的台商組織「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台 企聯)」會員大會上,要求在座百餘位各地台商會長要態度旗幟明,「以實際行動」堅持九 二共識、反對台獨。北京可以通過在中國大陸眾多台商的金流、在台人脈,支持特定候選人 或在檯布署宣傳統戰。台商或許會以「實際行動」挺九二共識,但沒有「鮮明」到引人側目 。 除了台商,馬英九主政時代台灣民間團體與對岸交流頻繁,中國對台官員也密集訪台、深入 基層。最著名的例子是前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在6年任期間走遍全台300多個鄉鎮市,深入 地方與民眾、基礎民意代表、官員溝通,而被稱為「鄭省長」。 因此,蔡英文上台後,兩岸官方關係冰凍,但北京仍持續通過先前打下的基層網路與台灣互 動。在這次台灣地方選舉中,看不到像過去有北京方面或大型台資企業負責人出面對選民喊 話,而是通過上述細密的基層網路在影響台灣民眾。這種操作方式,很像北京在香港通過中 聯辦操縱基層組織與民意代表。 這次地方選舉,執政的民進黨慘敗。包括南部大城高雄、中部大城台中的市長都由國民黨拿 下,國民黨在中南部農業地帶也勝選。包括高雄新市長韓國瑜等人都在選舉中高舉九二共識 。而台北市無黨籍市長柯文哲連任之後,立即召開與上海合作的「雙城論壇」,會中再度呼 應習近平提出的「兩岸一家親」口號。而來台北參加會議的上海代表也說,未來要加強與高 雄交流合作。 可以想像,蔡英文政府在未來一年多的兩岸關係上,將面臨北京採取「地方包圍中央」的壓 力──北京依然不會和台北的中央打交道,而是直接與各地方政府加強交流、放利施惠,增 加採購、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與台灣各縣市政府進行更緊密合作。 習近平在改革開放40年周年紀念會上再度強調九二共識,並說北京「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 主導權和主動權」。「地方包圍中央」就是北京展現主導權與主動權的良機。 在未來一年,可以想見台灣中央與地方將分別被美國與中國兩個勢力繼續拉扯:北京會利用 經濟利益磁吸地方,而地方再形成對中央的壓力;華府則在與中國對抗下要求台北表態。值 得注意的是,雖然這次地方選舉結果不利於民進黨在2020年初的總統大選,所以國民黨前主 席朱立倫、現任主席吳敦義,以及無黨籍台北市長柯文哲,都對爭取總統大位躍躍欲試。但 國民黨方面也擔心,特朗普政府會不會因為不想看到台灣出現一個傾中的政權,而對蔡英文 伸出援手。而朱立倫與柯文哲也都有計劃在明年上半年訪問美國,爭取美方的信任。 (作者為台灣新新聞周刊總編輯、總主筆。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責編郵箱:silva.shih@f tchinese.com) https://tinyurl.com/ybjzqeqf 我挑選這篇的重點是阿共如何在台灣建立起能夠操控台灣民意跟 地方人脈網路,進而去威脅美國和中央。 -- ╬信基督得美國大魔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6.70.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545616381.A.27F.html geordie:轉錄至看板 Gossiping 12/2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