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PublicIssu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媒體來源】 風傳媒 【新聞標題重磅專訪》不只廢核廢煤 德國實現「2050碳中和」還有秘密武器新聞時間※限三日內的新聞時效 2020-11-25 08:40 【完整內文】 作者:謝錦芳 https://i.imgur.com/9LzZqrC.jpg
德國大力發展氫能,在重工業、航空、航海與陸路重型貨物運輸等行業大量使用氫能,目 標是成為全球生產綠色氫能的領先者,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圖為氫能車。(取自德國交 通與數位基礎建設部網站) 德國預定2022年底前廢棄核能,2038年底前廢煤,廢核又廢煤,德國能夠完成這個艱鉅的 任務嗎?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赫登(Thorsten Herdan)接受《風傳媒》專訪時 指出,德國有信心在2022年底前關閉剩下的3座核電廠,完全廢核,並逐步廢棄煤,全力 發展氫能,將在重工業、航空、航海與陸路重型貨物運輸等行業大量使用氫能,成為全球 生產綠色氫能的領先者,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歐盟、德國均承諾,要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碳中和係指在能源、交通、農業和工業過程 中,平衡二氧化碳排放與清除,或完全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碳足 跡為零)。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德國在廢核、廢煤之外,必須有更積極的作為,發展氫能 成為德國的秘密武器。德國聯邦政府6月通過「國家氫能戰略」,將投入70億歐元推動氫 能科技,另提撥20億歐元促進氫能跨國合作,合計90億歐元,全力發展氫能,以取代化石 燃料。 砸70億歐元推氫能科技 尋求與台合作 為發展氫經濟,擴大市場規模,德國積極尋求與台灣合作的機會。赫登自2014年6月起擔 任德國聯邦政府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負責能源轉型大工程。他表示,近年德國在經 濟成長與電力需求方面已明顯脫鉤;發展氫能是一項結合工業、能源轉型與氣候保護的重 要政策。以下為赫登接受專訪摘要。 https://i.imgur.com/w1euabF.jpg
問:德國聯邦政府批准「國家氫能戰略」的主要推動力是什麼? 答:德國和歐盟設定了氣候保護目標,亦即2050年要實現氣候中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 必須對不能或只能困難地電氣化的產業進行脫碳。 我們堅信,必須在重工業、航空、航 海和陸路重型貨物運輸等行業中大量地使用氫能,才能夠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 氫氣是一種未來技術,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全球氫能市場,擴大其使用範圍和產能,從而降 低成本。我們將「國家氫能戰略」(NWS)視為一項工業政策的策略,德國企業在整個價 值鏈中是生產綠氫技術的全球領先者,擴大氫能的使用範圍可為這些公司提供巨大的商機。 快速拓展加氫站網絡 發展氫能車 問:德國聯邦政府如何推動氫能車? 答:依「國家氫能戰略」方案,交通運輸領域是策略的重點之一。 在這一領域裡我們規 劃9項具體措施,以擴大氫能市場和燃料電池技術的市場。 氫能可為減少交通運輸領域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出重大貢獻。 最重要的是擴展氫能基礎設施,這樣才能使氫能驅動的車輛在德國立足穩固。 目前,德 國僅次於日本,是全球加氫站數量最多的國家,截至2020年11月共有86個加氫站。我們的 目標是進一步快速擴展加氫站網絡。 除此之外,我們支持產業界在交通運輸領域使用氫技術,並資助用於運輸的氫能技術和燃 料電池技術的開發、構想、市場準備和採購。 擴大市場規模 預估氫能成本將下滑 問:現階段氫能成本極高,如何鼓勵企業使用氫能? 答:的確,目前氫能價格昂貴,不過,我們早期開始發展再生能源時的成本是現在的10倍 ,我們預期氫能的發展也有相同趨勢,氫能的成本未來有大幅下降的潛力。再生能源價格 下滑很快,以海上風電為例,德國最近一輪競標價格是以市價交易,政府不必提供政策補 貼,因此,我預估氫能價格會進一步下滑。 此外,德國政府初期會提供綠色氫能政策補貼,會使氫能的成本下降,目前較大的問題是 如何把氫能輸送到最終使用者。 確保能源供需平衡 德國做了這些事 問:再生能源受制於天氣因素和儲存問題,有其局限性。德國聯邦政府使用氫能來協助能 源供需平衡並支持再生能源的計畫是什麼? 答:德國的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率大幅上升,供電品質保持在最高水準。2020年上半年 ,德國再生能源供應大約一半的電力需求;在2019年時,這一比率已超過40%。與上一個 年度相比,2019年每個消費者的斷電時間減少了1.71分鐘,降至了12.20分鐘。這是自 2006年首次發布斷電數據以來的最低停電時間。 為了確保供電安全,電力系統必須具備靈活彈性。發電廠商和消費者需要一些激勵措施, 靈活地生產和消耗能源。我們的電力市場製定了這些激勵措施,以便在沒風、沒太陽而電 力的需求卻特別高時,發電廠商可以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價格。 在靈活的電力系統裡,把電力儲存或氫動力發電廠以及其他靈活的電力生產廠商都考慮進 去了。如果將來對用電靈活性的需求增加,靈活的電力生產廠商在市場上可以鞏固自己靈 活又經濟實惠的供電者的地位。這一切將由市場決定。 【小檔案】德國國家氫能戰略 為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德國、歐盟承諾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德國聯邦政府於 6月10日通過「國家氫能戰略」方案,將投入90億歐元發展氫能,計畫在2040年之前完成 10GW的電解綠色氫能,建立氫經濟產業鏈,包括科技、發電、儲存、基礎設施和使用。 德國預計2038年前完全廢煤,為了成功完成能源轉型,在兼顧能源供給安全性、能源可負 擔性與環境相容性等目標,必須採用創新的氣候行動,把目前使用中的化石燃料加以淘汰 ,氫能成為重要的替代能源,並且以使用再生能源生產的綠色氫能為主。德國聯邦政府預 估,未來10年全球與歐盟的氫能市場將大幅成長,零碳的氫能可以進行貿易。為擴大氫能 市場規模,必須積極進行跨國合作。 依德國「國家氫能戰略」,氫能是能源轉型成功的關鍵。氫能可做為能源來源,用於氫燃 料電池,驅動氫能運輸。氫能可做為儲能煤介,用於儲存再生能源,有助於平衡再生能源 的供需。 能源轉型模範生也曾犯錯 德國官員示警:台灣別重蹈覆轍 德國推動能源轉型曾被視為成功典範,但也犯了錯。德國經濟能源部能源政策司長赫登( Thorsten Herdan)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我們推動再生能源過程中,太遲做全 方位規劃;能源轉型必須全方位思考,將再生能源的供需、能源效率提升和產業結合等做 全盤規劃。希望台灣避免犯同樣的錯。」 德國是能源轉型的先驅者,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經驗,赫登指出,「我們發展再生 能源電廠時,太慢建設電網等基礎設施,把再生電力輸送到南部地區家戶。」「能源轉型 的艱鉅任務還沒有結束。這是一項我們堅決奉行且必須代代相傳的任務。」 「能源轉型須全面性思考,德國太遲才開始全方位規劃」 赫登指出,能源轉型問題必須全面性思考,必須將再生能源的發電、能源效率和產業結合 做全盤規劃。這意味著規劃基礎設施,例如規劃供電網和供熱網,以及制定法律框架條件 時,必須全方位考量,適時布建電網,將再生能源電力輸送到最終使用者。德國太遲才開 始做全方位規劃。 赫登表示,「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市場的信任度不夠。透過資助額度的確定,以及透過 強制綠電生產者在市場上出售電力,我們能夠顯著降低再生電力的成本。就海上風電場而 言,我們甚至可以完全不必補貼風電生產者。」 他強調,「國家必須制定長期擴展目標並建立可靠、透明的法律框架條件,以確保規劃安 全。最重要的是,為離岸風力發電廠的開發建立透明的框架條件。對於進行這種資本密集 型的投資,這是必要的先決條件,以便投資者可以及早為項目募資,以及使得項目得以如 期開展。項目開發人員應該及早得知技術規範和標準,以利主管機關和民營廠商進行建設 性的合作。」 核廢料處置經費逾8千億 核電廠運營商負擔 德國的最後3座核反應爐將於2022年底關閉,德國如何確保電力供應無虞?赫登表示,「 有信心可以如期在2022年底前關閉最後的3座反應爐。近年來,德國出口了大量電力,逐 步淘汰核電和煤電將使得電力的出口下降。此外,德國有相當高的以天然氣為基礎的產能 ,迄今為止只有相當有限的程度被使用。我們還在持續擴展各種再生能源。總體而言,即 使在完全淘汰核電之後,德國的電力供應還是有保障的。」 對於核廢料的處置計畫,赫登表示,核電廠運營商有義務自己承擔核電廠的退役和拆除費 用,處置和最終儲存由其產生的放射性核廢料的費用也是由核電廠運營商承擔。這筆費用 預計將高達240 億歐元(相當新台幣8112億元)。核電運營商已將這筆款項提交給聯邦政 府,並於2017年將其轉移到一個公法基金,然後再從這個公法基金為臨時和最終儲存核廢 料提撥所需資金。因此,臨時儲存和最終儲存核廢料的實施和融資都與聯邦政府的權限和 責任捆綁在一起。 赫登指出,「在德國,所有類型的放射性廢棄物都將在深層地質結構中進行最終存放。德 國用於永久存放低放射性和中等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置庫已經投入使用了,有些還正在建造 中。我們目前正在尋找適合建造高放射性核廢料永久儲存庫的地點。對於此,我們計劃納 入廣泛的公眾意見參與。」 【新聞連結https://www.storm.mg/article/3224969附隨心得】 從德國曾經對於「達成『碳中和』」的方針來看,在相關能源轉型政策的管理上,終究需 要有恰到好處的規劃,才能成功。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現代】李叔同《送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53.64.140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606273285.A.0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