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ailwa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世靈魂指引,鐵道狂人蘇昭旭寫書、做擬真模型開博物館,今生懸命力推鐵道文化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5568/ 上下游記者 楊語芸 採訪鐵道狂人蘇昭旭並不容易,要克服他很多「這不能寫、那不好說」的禁忌;還得面對 一些超脫現實的認知或想像:「我的畫作因為是傳世絕作,無從保險鑑價,因此博物館都 不敢借去展出」(所以梵谷、莫內、張大千都不如你?)、「你應該沒見過我這種學科學 卻懂得藝術和文學的人吧」(哈哈,遠的有陳之藩,近的有張系國。)、「等一下,你身 後有兩個阿飄,讓我跟他們對話一下」(你好,阿飄,歡迎加入採訪行列!);更別提他 那種惹人生厭的菁英傲氣:「好奇怪喔,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這不就是記者採訪專 家的原因?)、「你這題需要幾個字的答案,我可以精準講給你聽」(所以報導就是逐字 稿,記者僅是打字機?) 不過瞭解蘇昭旭成長的背景、知曉他人生道途的險阻,不難勾勒他跳脫常情的原因。自我 感覺良好往往是自卑心態的外顯,還好抖掉那些煩人礙眼的迷障,像拂去草庵上的塵芥後 ,他用一生執念興築的廟堂便巍巍峨峨地矗立眼前。 今生再續與火車的前世因緣 一張3、5歲拍攝的照片,應是蘇昭旭對火車最久遠的記憶。照片中他與嘉義公園內展示的 蒸氣火車頭對望,旁邊是其他玩得滿身泥巴的孩童。他似帶著前世今生的記憶,對一般遊 樂器材無感,反而撲撲翅膀來到火車頭前,叨絮著未竟的話語。「我記得後來我跟那些玩 耍的孩子們解釋火車引擎的運作原理。」他當然說不出齒輪、汽缸這些專業術語,但是比 手畫腳地剖析引擎結構,好像他有透視的眼睛,可以看穿鋼鐵車身內的運行邏輯。 「這件事我印象很深刻,我不解為什麼年幼時會有那樣的知識,等長大有了閱歷,才知道 那就是『潛意識』在引導。」蘇昭旭說。 前世今生的記憶也重複出現在夢境中。也是3、5歲起,蘇昭旭經常作同樣的夢,夢裡的他 飛啊飛回日治時代,飛到正在興築的阿里山鐵道旁,舖設鐵道的工人對他畢恭畢敬。 這些神秘費解、難辨真偽的情事不斷出現在生命中,不只深深影響蘇昭旭的自我認同,也 讓他有種「捨我其誰」的使命感。採訪期間,他多次以「深藏在靈魂裡」、「是靈魂的指 引」來描述他跟火車、鐵道的關係。他用各種能量再續與火車的前世際遇,要在今生為存 續鐵道文化燃燒自己。 守護自己的興趣 窮孩子靠自己栽培自己 雖是家中獨子,但蘇昭旭個性內向、缺乏主見,再加上前面四個姐姐活得張牙舞爪,蘇昭 旭的童年既不受寵,也頗壓抑。情緒唯一的出口就是騎單車去追火車。「我看著火車遠去 ,鐵軌消失在盡頭,希望自己有天能夠搭上火車去遠方。」蘇昭旭說,在沒有話語權的歲 月,看火車是他自由意志的展現。單單站在鐵道旁嗅聞枕木油的味道,都能給他靈魂解放 的感覺。他把看火車的秘密基地,那些農田阡陌、沃野平疇的觀景台取名為「自己的天空 」,還依序排名為第一天空、第二天空……一種「只取一瓢飲」的從容守候,早早為為這 位嘉義子弟的人生,定出堅貞不懈的調性。 七○年代,台灣翻譯出版日人竹島紀元的《火車.鐵路圖鑑》與《蒸氣機關車圖鑑》,這 是中文世界首見的火車專書,所有鐵道迷為之瘋狂。後來百貨公司開始販售火車模型,火 車迷如獲至寶。但蘇昭旭是窮小孩,只能站在百貨櫥窗前流口水,或是看有錢人家的孩子 拿圖鑑炫耀。 不甘這樣的缺席,在沒有影印機、買不起照相機的年代,蘇昭旭想要擁有那些書籍內容, 只能從圖書館借閱,然後一字字抄,一幅幅描。至於模型,則用厚紙板與冰棒棍自己做。 蘇昭旭感性地表示,如果當年家境富裕,他或許就不是今天的他了。「當年不得已的手抄 、手繪、手作,反而蓄積了我巨大的創作能量。」後來出書、繪圖、開模型博物館,蘇昭 旭的各種藝術技能全都起源於當年的權宜,窮人家的自我栽培。 從「為台灣鐵道立傳」到「建立鐵道世界觀 」 靠著大量閱讀,一寸寸的鐵路,一寸寸織進蘇昭旭大腦的地圖裡。青春年少一直困在嘉義 的火車迷、鐵道狂,一旦離開家鄉,立刻邁開步伐,用雙腳見證腦中的地圖。從大一開始 ,蘇昭旭便靠工讀積累旅費。大學四年、碩士兩年、當兵服役兩年,他用八年時間,以腳 步為針,身影為線,把自己一針一針織縫、疊合在台灣各地的鐵軌上,聽著火車隆隆轆轆 ,辨識每種車體的身世,巨大的收穫伴隨巨大的滿足。 1993年,蘇昭旭第一次出國。他申請「中國生產力中心」的短期出國考察,前往東京,他 說那趟旅程讓他「大開眼界」。之後,他開始把鐵道的眼光幅射到全世界,幾乎年年出國 追逐火車和鐵道,北至挪威、南至紐西蘭,甚至在勘察拉日鐵路(拉薩到日喀則)時登上 珠穆朗瑪峰基地營。他步行、他筆記、他繪圖、他攝影,他登高望遠、形單影隻地親近那 些穿山越嶺、流通供需、負載離合的龐然大物,以及那些從興建到運行不知催生多少故事 的軌道,慶幸自己的人生因為這些閱歷而不至悵然荒蕪。 立論成書 興建博物館 造福更多學子 礙於阮囊羞澀,蘇昭旭踏查鐵道時難免餐風露宿,備嚐艱辛;回到家中,燈下獨影,他又 孜孜不倦立論成書。像是餘生不足,或是「後有追兵」,自199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台灣 鐵道懷舊之旅》後,他以平均每年兩本書的驚人速度,不斷交出嘔心瀝血的作品。時至今 日,他已出版48本鐵道專書,是全球繁體中文鐵道領域專業著作數目最多的專家學者,並 獲多次「好書大家讀」推薦以及兩次金鼎獎的肯定。 驚人大型鐵道模型,擬真展現各國鐵道風情 「書是文字的百科,模型是物件的百科。」蘇昭旭說,除了寫書出版外,他也致力經營交 通博物館。 從紙板與冰棒棍的簡易模型,到當兵時終於買得起第一套德國模型,蘇昭旭一生製作數十 組大型的火車鐵軌模型,包括台灣(扇形車庫、阿里山鐵道)、日本、歐洲、美洲。另外 ,他也收集五大洲的火車、高鐵、飛機、船艦等交通工具模型共四千多件。2007年,他在 父親遺贈的老屋內設立「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免費供民眾參觀。除了讓不能出國的孩 子也能親見世界各地的交通工具,也希望大家透過這些展示,瞭解世界各地的風土民情。 蘇昭旭說:「父親是第一個帶我看火車的人,我一生若有任何功績,都是因為他的栽培。 」即便生活勞碌,但只要有民眾預約,他總是親自介紹博物館的展出品。不收門票、免費 導覽,都是為了把功德迴向給離世的父親,因為沒有他,蘇昭旭的一切理想都不可能實現 。 阿里山鐵道「亞洲第一」擁四項鐵路工法 蘇昭旭出版的48本作品中,有9本(含不同譯文)是阿里山鐵道專論,這多少說明他對這 條鐵路魂縈夢繫的情感。嘉義是他的故鄉,鐵道有他前世今生的記憶,這條始於林業需求 、後為滿足觀光的高山鐵道,有超乎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世界遺產鐵路的特 質,但因為台灣的知識偏見,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以及每逢天災就有以安全為由的呼 聲要求停駛,這條鐵道始終命運多舛。蘇昭旭信誓旦旦:「要延續阿里山森鐵的命運,彰 顯她的價值,盼以良知青史之筆,為她留千秋萬世之地。」 對蘇昭旭而言,除了個人情感之外,阿里山鐵道的地理位置和特殊工法,讓她具有普世價 值。蘇昭旭說,阿里山鐵道有三個「世界第一」:世界海島地區海拔最高的鐵路、世界最 複雜的同心圓螺旋線、世界762mm軌距海拔落差最大的鐵路;以及一個「亞洲第一」:亞 洲海拔最高的窄軌登山鐵路。 至於登錄UNESCO世界遺產鐵路的五大工法:馬蹄灣路線與180°大彎、迴圈形路線與螺旋 形路線、之字形折返路線、特殊設計的登山引擎以及齒軌式登山鐵路,阿里山鐵路就具備 前四項,這個紀錄僅有1999年登錄為世界遺產的印度「大吉嶺喜瑪拉雅鐵路」可以媲美。 鐵道外交,將阿里山鐵道推上世界舞台 因為台灣人媚外,蘇昭旭一直認為登錄UNESCO才能替阿里山鐵道保存一線生機。然而因為 政治現實,短期內不可能登錄成功,於是他轉而尋找締結「姐妹火車」的機會,透過外人 的肯定,彰顯阿里山鐵道的普世價值。 蘇昭旭普查全球登山鐵道,找出與阿里山鐵道有同質性的鐵道工法,並寫成學術報告,讓 各國主事者認識阿里山鐵道。同時,他協助林務局找資源、找管道,把所有前置作業處理 完畢,政府只要走上紅地毯風光簽約,一扇扇鐵道外交之門便應聲開啟。截至目前,阿里 山森鐵已與日、印、瑞、英、斯洛伐克5國共9條鐵路締結姐妹,背後重要的推手,正是外 交特使蘇昭旭。 世道艱辛仍舊初衷莫忘 乍看之下,一排排的著作和獎項、各種顧問頭銜、數不盡的邀約,蘇昭旭人前的風光不容 置疑。然而年過半百還只是兼任助理教授、唸了兩次博士都沒能拿到學位、家人離世、纏 訟、奸佞當道、身體日薄西山、鐵道文化事業後繼無人,他的人間道,道阻且長。蘇昭旭 只能像個不諳人情世理的修士,背著良知的十字架,在他的圍城內敝帚自珍。 還好在鐵道的大愛之前,每一條拓荒在他臉上的皺紋,每一筆墾殖在生命的肅穆落寞,都 只是書寫人世時多餘的撇捺。我們也因為他興築的廟堂巍巍,終能視煩人的迷障於不見。 於是,即便身後站了兩個「阿飄」,我們也能理解,那必定是因為蘇昭旭娓娓的鐵道經太 過迷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17.2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598704285.A.39E.html
gundam953109: 推蘇老師 08/29 20:48
alexchen0301: 看起來記者被搞得很不爽 前面寫一大段 08/29 20:51
meimeiamy: 學者...不好說,他的資料與觀點某些是有參考價值,但 08/29 21:08
meimeiamy: 是某些看看就好,追鐵道的人還是要保留些自主思考能力 08/29 21:08
j8400703: 第一段真性情,給推 08/29 21:08
iddqd: 推,跟某仁一樣耶.... 08/29 22:13
ntupeter: 比較不能接受他在書上哀嘆花東電氣化後美景消失的說法 08/29 22:26
Yenfu35: 哇 08/29 23:11
steven920705: 感謝蘇老師對鐵道的貢獻 08/29 23:13
steven920705: 第一段XD 08/29 23:13
numbtch236: 有買過一本他的書 還不錯 08/29 23:19
meimeiamy: 我自己是在他出書的前期就在買了,但是看到花東還有南 08/29 23:27
meimeiamy: 迴電氣化被他反對就意識到並不是他說的就對,很多事要 08/29 23:28
meimeiamy: 從實際面向去考慮,電氣雙線化營運調度配班會更方便些 08/29 23:29
omkizo: 其實反對電氣化的論點可以很多 但破壞景觀真的是最無力的 08/30 00:02
Xperia: 推 08/30 00:02
omkizo: 論據 08/30 00:03
omkizo: 論點 08/30 00:03
windswith68: 難得看到記者像第一段一樣這麼用心寫XDDD 08/30 00:12
enkidu0830: 台灣鐵道經典之旅環島鐵路篇可以拿來當初級鐵道迷的找 08/30 04:31
enkidu0830: 碴教科書 08/30 04:31
enkidu0830: 錯誤還不是普通的多 08/30 04:32
BalaBalaDaBa: 記者第一段是真的氣到才會這樣寫吧XDDD 08/30 10:32
KIKUSUI: 氣死了吧這記者 08/30 13:03
cymtrex: 不像現在台灣鐵道資訊流通文創產業發達,在我小時候看到 08/30 15:46
cymtrex: 蘇老師有新書可是非常興奮呢,玩的火車也只有日本Tomy火 08/30 15:46
cymtrex: 車 08/30 15:46
crazy203: 他就基本教義派的啊,什麼電氣化立體化都是邪魔歪道 08/30 15:59
crazy203: 拿國外那種看起來像平面實際上是土堤式/地塹式立體的來 08/30 16:03
crazy203: 說國外都沒立體化來帶風向,一堆人也跟著信 08/30 16:03
crazy203: 出過國還可以這樣睜眼說瞎話也是蠻厲害的 08/30 16:06
shun01: 台北市某任交通部長也是把土堤式或地塹式當成沒立體化 08/30 16:08
meimeiamy: 以實際面來考量,城際鐵路高架化會比較便於維護與留有 08/30 16:19
meimeiamy: 擴充空間,只是台灣人很多都被「捷運」這塊招牌養壞了 08/30 16:19
meimeiamy: ,認為地下化才棒,高架破壞景觀,卻忽略地下化在面對 08/30 16:19
meimeiamy: 台灣的氣候時容易有淹水危機的問題處理 08/30 16:19
meimeiamy: 桃園跟高雄地下化也就算了,台南也要真的有點那個 08/30 16:21
meimeiamy: 只能說台灣的民情就是這樣吧 08/30 16:21
crazy203: 我倒覺得以鐵路路廊寬度來看,桃園和高雄夠寬用高架即可 08/30 16:24
crazy203: ,台南地下倒是沒什麼問題 08/30 16:24
crazy203: 不過既然都做了,也沒辦法再回頭了(攤手) 08/30 16:24
crazy203: 至於像某位張姓教授那樣的公路立體化萬用信徒,我也只 08/30 16:27
crazy203: 能笑笑了 08/30 16:27
OhmoriHarumi: 台南拆遷費用太過可觀,高架化沒有省錢到哪裡去。 08/30 23:20
OhmoriHarumi: 台南地下化並不是因為地下化比較潮。 08/30 23:21
shun01: 我還嫌台北捷運在市區(特別是信義區),明明路那麼寬還蓋 08/31 04:07
shun01: 地下 08/31 04:08
wangdon: 桃園地下化幹嘛?連台中都高架了,沒道理桃園地下化! 台 08/31 08:47
wangdon: 南如果是為了古城景觀地下化我是可以接受的! 08/31 08:47
OhmoriHarumi: 台南的問題就像上面有人提的,鐵路路廊寬度過窄。 08/31 09:22
OhmoriHarumi: 桃園如果沒記錯,早期是規劃桃園地下化中壢高架化。 08/31 09:23
meimeiamy: 說到因為古城問題想維持景觀而地下化我接受 08/31 11:57
meimeiamy: 但莫忘兩年前颱風導致的台南大淹水 08/31 11:57
meimeiamy: 桃園可能還有討論空間,只是現有的民情+捷運規劃都比較 08/31 11:58
meimeiamy: 希望桃園是地下化 08/31 11:58
meimeiamy: 其實地不地下是很有彈性的,像淡水線採高架是因為沿線 08/31 11:59
meimeiamy: 有足夠路幅,外加走線上其實住商活動比較單純 08/31 11:59
meimeiamy: 但是如果是信義線或松山線,如果採高架化的話,沿線住 08/31 12:00
meimeiamy: 商活動頻繁,高架化會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噪音 08/31 12:00
meimeiamy: 你去看看文湖線以及周遭居民的想法,就會知道比起中運 08/31 12:01
meimeiamy: 量,當初選擇高架而不是地下化也常為人詬病 08/31 12:01
meimeiamy: 因為內湖路與康寧路的路幅不若復興南北路那樣,是稍窄 08/31 12:02
meimeiamy: 的,墩柱與支撐結構在與路寬幾乎等長的情況下產生的隧 08/31 12:02
meimeiamy: 道/類隧道噪音其實是很惱人的 08/31 12:03
meimeiamy: ....扯遠了這是比較偏MRT的討論範疇,但傳統鐵路是否高 08/31 12:03
meimeiamy: 架化是可以針對噪音問題做討論 08/31 12:04
shun01: 我是覺得高架跟地下,在路寬足夠的狀況下,要看配的是空橋 08/31 14:16
shun01: 系統還地下街 08/31 14:16
Lumbereddy: 看他的書長大 真的猛 08/31 17:52
tsuyoshi2501: 他跟洪是很多人鐵道愛好的啟蒙老師 09/01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