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ailwa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聞網址: https://reurl.cc/VEQb1Q 發表日期:2021年7月21日 全文完整內容: 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列車今年4月2日於花蓮清水隧道意外出軌,造成49人死亡、超過200人 受傷,主要原因是隧道旁的承包商的工程車,從斜坡滑落至鐵軌上。台灣70年來最嚴重的 火車事故持續受到各界與外國媒體的關注,《紐約時報》近日深入報導指出,事件不僅削 弱了民眾對政府的信心,更揭露了台鐵在體制革新上的落後。 《紐約時報》週一(19)以「台灣太魯閣事故調查: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為題,對現任 和前任官員、鐵路員工、承包商和安全專家的採訪,對事故進行了仔細調查。在採訪過程 中,台鐵展現了過度的自信,還有監管不周的問題。造成太魯閣事件的承包商李義祥等人 被以過失致死罪起訴,但台鐵也必須正視承包商管理不善、養護問題惡化、官員錯過或忽 視安全警告的問題。 報導提到,2017年鐵路安全專家、政府顧問廖慶隆就認為,來回於台北、花蓮的太魯閣自 強號遲早會發生事故。這個警告就像一個陰影,今年早些時候又有工作人員表示,在清水 隧道附近的轉彎處存在安全風險,然而上頭卻沒有任何改善作為。 《紐約時報》引述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委員李綱的看法,「這起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 的」,然而種種因素導致意外還是發生了。按照規定,李義祥不應該拿到工程標案,他透 過偽造文書,以部分利潤作為回報,利用一家更大、更有經驗的公司(東營)的資質來取 得標案,台鐵也沒有盡到責任調查承包商背景。 事發時間4月2日為清明節假期,李義祥本來不應該上班,但擔憂工程進度落後被罰款,他 帶著幾個工人,在沒有政府規定的外部安全監督員在場的情況下施工。而施工地早在1月 就被台鐵局要求設立防護圍欄、改善道路彎度、地面材質,但李義祥仍然沒有落實。 承包商和專家透露,台鐵經常會與出價最低的承包商簽約,這也是為什麼李義祥已聲名狼 藉卻還是能常常拿到標案。內部人士向《紐約時報》透露,台鐵用廉價的勞工執行高危險 的工程,這樣的現象已經持續了數十年。由於削價競爭,承包商沒有太多的預算投入安全 措施,你也不能期望工程品質多好。 太魯閣號發生出軌意外後,總統蔡英文發誓要解決台鐵長期以來的問題。台灣交通部也在 週日(18)發布行整調查報告,內文提到,臺鐵局未落實管理及疏失相關之事項,包括 「施工計畫與各項文件審核與核定有疏漏」、「主辦單位督導工程不 周」、「工地人員 表示正在進行改革,然而即使12名工作人員涉及管考不周,卻沒有人因此被解職。 太魯閣事件發生後,台鐵表示將在軌道沿線增設防護設施,安裝傳感器,警告司機可能存 在的障礙物,加強管理建築工地。政府也提出向每位罹難者家屬提供1800萬台幣的賠償。 但對於罹難者家屬來說,更希望49位至親的生命能夠真正的推動台鐵改革,避免同樣的悲 劇再度發生。 《紐約時報》報導以2018年普悠瑪號列車脫軌事故為例子,這起事故造成了18人罹難。當 時在英文政府也是呼籲台鐵進行改革,並提供建議,然而台鐵改進的幅度甚微,甚至沒有 結構性上的革新。從交通部的數據可見,自2012年以來,該機構的列車已發生316起重大 行車事故,包括碰撞和出軌。這些事故已造成437人死亡;另一方面,公私合營的高鐵同 期沒有發生過任何重大事故。 在台鐵工作長達38年、於2016年至2018年擔任局長的鹿潔身透露,面對事故,台鐵的處理 方式是開會檢討,讓員工參加講習、演習,然後一切如故。運安會的調查人員表示,台鐵 並未徹底執行它所承諾的改進內容,所有的一切都還是紙上談兵。 曾經以日式建築風格、鐵路便當廣為民眾喜愛的台鐵,已經因為過時的體制成為人人詬病 的官僚機構。《紐約時報》指出,台鐵背後的工會與政界人士,提供了強大支持讓它得以 免於問責,也阻礙了急需的運營和管理改革。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說,台鐵一格世紀以來, 都是台灣在政治利益分配上的重要資源。 為了選舉,官員們不願意調高票價,25年來台鐵沒有漲價,但維修成本隨著鐵路、設備老 化不斷地在增加;同時,為了爭取選區內的選票,民選官員也會以「爭取設立火車站」作 為牛肉,導致台鐵增設許多沒有營利價值的路線。現在的台鐵難以維持收支平衡,赤字金 額高達140億美元(約3930億台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183.2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626851629.A.98A.html ※ 編輯: bin7505 (112.78.74.79 臺灣), 07/21/2021 15:15:51
t7101271328: 鹿局:歐...(挖鼻 07/21 15:24
ayuhb: 每個意外本來都是能避免的... 07/21 15:32
kutkin: 哼 哪來的媒體 07/21 15:38
babosa633: 「從交通部的數據可見,自2012年以來,該機構的列車已 07/21 15:39
babosa633: 發生316起重大 07/21 15:39
babosa633: 行車事故,包括碰撞和出軌。這些事故已造成437人死亡」 07/21 15:39
babosa633: 找得到的公開數據加總,死亡人數沒破百,猜測是傷亡人 07/21 15:39
babosa633: 數合計437人 07/21 15:39
babosa633: 路橘要保路譽的話,快去找翻譯新聞的記者抗議否則提告 07/21 15:40
babosa633: 吧! 07/21 15:41
jht: 沒辦法,這就是合鐵的文化,同樣的責任事故不是第一次發生, 07/21 15:43
jht: 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像在玩傳炸彈遊戲,看誰倒楣遇到而已。 07/21 15:43
james732: 如果根本問題沒解,閃過這個故事也是會爆在別處吧(嘆) 07/21 15:56
jht: 合鐵的責任事故原因常常是你知、我知、獨眼龍也知,神奇的就 07/21 16:05
jht: 是不會改善。 07/21 16:05
Yijhen0525: 每次都只是把主事者換下來而已當然沒用 07/21 16:12
williechen: 其實公部門都一樣 最低標跟最有利標 一個品質差 一個 07/21 16:17
williechen: 一動不動就變圖利 什麼叫最有利隨便你說 最後結論解 07/21 16:17
williechen: 方就是民營化 品質跟成本要同時對董事會負責 07/21 16:17
babosa633: 幫推:公濕化加速器 07/21 16:30
sammy98: 買不到就說採購規定 出事就說高層沒定 07/21 17:29
babosa633: 普悠瑪驗收atp,水到底多深?合鐵拉法葉案? 07/21 17:42
QF2200DA: 自己愛關ATP成習慣 怪廠商系統沒提醒 有提醒調度所會管? 07/21 17:45
babosa633: 1.普悠瑪主風泵更換規定,基層員工及主管向上示警感覺 07/21 17:47
babosa633: 無用 07/21 17:47
babosa633: 2.二線支援一線開到壞車,多重安全機制被突破,化身達 07/21 17:47
babosa633: 爾文列車 07/21 17:47
babosa633: 疊床架屋,加裝監控atp運作的監控系統 07/21 17:51
Yijhen0525: 有問題的車本就不該上路,造橋事故以來根本沒學到教訓 07/21 18:05
jht: 為什麼合鐵有問題的車會放出來運用?問到的答案不外乎,編組 07/21 18:40
jht: 不夠、運用很緊。要嘛車次開太多,要嘛編組買不夠。 07/21 18:40
abian746: 3000跟900進來應該夠用了 07/21 18:43
ednuta: 車永遠不夠用 新車進來調度總所就有藉口加開列車了 07/21 18:46
styyu1281: 加裝監控ATP的設備,那天監控ATP的設備故障隔離繼續上 07/21 20:32
styyu1281: 路,然後出事之後再加裝監控「監控ATP的設備」的設備 07/21 20:32
focusd: 禁止套娃 07/21 21:20
smellsun: 老鹿也知道,但是改不了壞習慣。 07/21 22:30
a5mg4n: 這樣看來是備援太多,壞了東西還可能上路的鍋吧? 07/21 22:37
a5mg4n: 砍到壞任何一個東西就顧路或許才是解法? 07/21 22:38
qmaper: 一切如故 公司化大概也是拖過去 07/22 00:33
anajal: 台鐵車不夠用從我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聽到我都40了還在車不 07/22 02:23
anajal: 夠用...台鐵跟黑洞一樣不論買多少新車都不夠用 07/22 02:23
darkMood: 歷史:台灣原可避免戰爭。 但選錯總統就沒辦法了。 07/22 03:01
nrl952006: 小英都幾年了有戰爭? 07/22 09:07
mattc123456c: 選錯就被中共當砲灰啊 07/22 11:12
zzff92: 說選錯總統的是說應該選毛澤東嗎? 07/22 12:10
purpleboy01: 乾脆說當時不要讓人登台灣島算了 07/22 13:06
a88152660: 甚麼 有講習? 不是發紙本給你簽閱以示負責而已嗎 07/22 21:58
ultratimes: 快點公司化吧,並且引進競爭,競爭就是公司化的核心 07/24 21:16
ultratimes: 不止台鐵要和其他運輸業競爭,台鐵內部車站也要競爭 07/24 21:17
ultratimes: 看看要競爭各站進站人數 出站人數 還是成長率 07/24 21:17
ultratimes: 退步的站也要檢討,甚至各列次的搭乘人數也要競爭 07/24 21:17
ultratimes: 全面的競爭才能帶來實質的進步 07/24 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