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ailwa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發現除了一篇記者會當日新聞外沒人再討論, 一般鐵道關心者沒看過航空事故調查的話,可能對調查流程不熟, 那我們就來看看吧。 ※警告: 閱讀事實資料報告內容可能引發不適。 0402臺鐵第408次車清水隧道重大鐵道事故 https://www.ttsb.gov.tw/1243/22450/29476/post 初步報告 https://bit.ly/2VpkyJ0 事實資料報告 https://bit.ly/3yYiYLQ 科普: 事故調查流程: https://i.imgur.com/6Xlc9Ou.jpg
出報告流程: 1.初步報告(初報) \ 事實收集 \ 2.事實資料報告 \ 分析 <- 目前在此 \ 3.事故調查報告 報告內容很多,基本上是對調查有幫助的大大小小事實都會列入, 以下截取一些個人認為重點, 若覺得有其他值得注意的點也歡迎討論。 1.1 事故經過 事故地點曾發生落石,台鐵曾派員監視, 並有明隧道工程建置, 預定於民國109 年6 月18 日完工,展延至民國110 年4 月26 日。 當日工地主任開貨車載運廢輪胎預定前往工地置放, 出發前電瓶電量低無法發動,請機電商至工廠接電後發動。 0850:00 時大貨車由台9 線旁轉進工地; 0852:21 時大貨車於明隧道上方平台旁停車; 0852:47 時工地主任將一石頭移至大貨車左前輪, 之後由明隧道上方步行至隧道內巡視工地, 工地主任稱未將大貨車熄火; 0856:21 時移工開始卸載大貨車上廢輪胎; 0909:06 時一綁鋼筋工人騎摩托車沿施工便道往明隧道方向移動, 連同此位,事故當時共有4 名工人在明隧道內(西正線軌道旁) 進行綁鋼筋作業; 0911:41 時工地主任沿施工便道步行回明隧道上方平台, 在移工卸載完廢輪胎後,工地主任於 0912:24 時駕駛大貨車於施工便道轉彎處左轉,向斜坡下方行駛; 0912:44 時大貨車停止於貨櫃屋前方之斜坡處, 工地主任自稱放離合器太快造成車輛熄火, 曾2 次嘗試再發動大貨車,因電瓶沒電未能成功; 0912:51 時工地主任指示移工下車:「把石頭去搬 墊一下」, 行車紀錄器記錄車輛晃動,並有疑似手煞車聲; 0913:06 時工地主任詢問移工:「輪胎會不會下去啊 ○○ 你看一下那個前面輪胎會不會下去」,影像顯示車輛再度晃動; 0913:06 時移工至大貨車左後方;依訪談紀錄,移工隨後至大貨車後輪擺放石頭。 約0913 時,臺鐵第204 次車沿東正線正常通過事故地點。 工地主任表示下車後見移工在大貨車後輪擺放的石頭太小,要求換大石頭; 0913:30 時影像顯示車輛再度晃動,工地主任:「那個那個放掉 石頭」; 0913:41 時移工:「壓上面了」;移工稱後輪已經壓在小石頭上了; 0913:48 時影像顯示大貨車沿施工便道數次頓挫且下滑, 工地主任稱曾嘗試踩放煞車; 0914:22 時大貨車開始出現一聲氣壓壓力過低之警示聲響,移工於車外: 「要開怪手(挖掘機) 要拉出來了」,工地主任稱曾示意移工 移動挖掘機準備拉動大貨車,想要挪移大貨車讓挖掘機電瓶接上 大貨車右側電瓶,再嘗試發動大貨車; 0914:29 時影像顯示車輛再度晃動; 0914:33 時工地主任:「看一下」,出現6 秒氣壓壓力過低之警示聲響; 0914:38 時工地主任表示:「沒有風了」,工地主任稱此時他將手煞車 及氣壓輔助駐煞車拉起,並將排檔放置於空檔位,通常拉手煞車後 氣壓低的警示聲響就會停止,工地主任稱下車前看到氣壓指針 已到3 公斤; 0915:18 時工地主任下車並走到大貨車左側立柱旁模擬拉繩的動作, 工地主任稱下車前鑰匙未拔起並位於電門位置; 0915:41 時移工往工區入口挖掘機停放位置移動; 0920:34 時開始駕駛挖掘機往大貨車方向行進; 0924:37 時挖掘機停止於施工便道轉彎處。 0925:34 時工地主任使用一條長200 公分、寬10 公分、厚度0.2 公分 附有雙頭索眼,最大工作負載3,000 公斤之黃色聚酯纖維吊帶, 先綑綁於大貨車左側立柱上,後將吊帶另一端扣於挖掘機之挖斗上; 0926:13 時工地主任登上駕駛座開始操作挖掘機,將大貨車往施工便道方向拉動; 0926:27 時大貨車第一次被拉動; 0926:56 時第二次被拉動; 0927:05 時大貨車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影像畫面中止。依工地主任及移工訪談紀錄, 將大貨車往路中央拖動過程,吊帶自挖掘機挖斗上脫離, 大貨車沿施工便道滑動而輪胎呈滾動狀態,大貨車右後輪首先陷入邊坡後, 翻滾墜落邊坡於東正線里程K51+450.1 軌道中央, 距和仁隧道南口252.1 公尺,如圖1.1-3 所示。 事故列車於第二次臨時停車後恢復運轉, 沿途經過礁溪、宜蘭、羅東、永樂、東澳及和仁等站, 0926:58 時通過和仁站,比表訂時間延遲6 分28秒。 依列車行車影像、ATP、TCMS 及乘客訪談紀錄, 0928:27 時車頭駛出和仁隧道南口時,ATP 紀錄顯示車速為126 公里/小時; 0928:32 時列車行車影像紀錄器顯示,移工於東正線軌道旁限高門型架處 向列車揮手,如圖1.1-4。 臺鐵局稱3 月底即撤除該工地原指派監視落石人員。 因TCMS 係有異常事件才記錄所有參數, 0928:33 時TCMS 紀錄,列車煞車段位已經被放置在緊急位(Emergency Brake), 另ATP 紀錄,車速由126 公里/小時開始降速,顯示司機員在 0928:33 時之前已操作緊急緊軔煞車,另乘客於列車撞擊前曾聽見「長鳴笛聲」; ATP 紀錄, 0928:34 時事故列車速度123 公里/小時,撞及軌道上之大貨車後, 向左側傾斜;ATP 紀錄, 0928:35 時事故列車車速為117 公里/小時,第8 車車頭撞及清水隧道 北口左側牆壁,駕駛室至車廂左側部份遭切削,前端車門及部分車廂蒙皮 掉落於清水隧道北口外,列車進入隧道內130 公尺後停止。 ATP 最後一筆紀錄為 0928:36 時,車速紀錄為105 公里/小時。 1.2 列車損害情形 八車嚴重損毀,左側約一半遭隧道口切削 五至八車轉向架嚴重損毀,一至四車轉向架部分損毀 所有車輪脫軌 1.5.4 大貨車及挖掘機駕駛 曾持職業大貨車駕照,因逾期未體檢註銷換發普通大貨車駕照, 具駕駛事故大貨車資格。 未持有重機械(挖掘機)操作職類技術士證。 1.7.4 異物入侵偵測及相關實例 高鐵 有異物入侵、邊坡偵測,ATC道旁設備會設定速限0 並發送給列車 桃捷 有邊坡滑動偵測,會發送至號誌系統使列車停在鄰近區間, 鄰近區間內啟動緊急煞車 1.8.2 挖掘機資料 掛勾深 9 CM 寬 4 CM 如照片 (開放式、無閉鎖 編織吊帶負重 3000 KG,穿套方式時承受力 0.8 倍 1.8.3 大貨車煞車系統資料 主要煞車系統 一套 輔助煞車: 氣壓煞車、手煞車、排氣煞車,加裝氣壓輔助駐煞車 氣壓輔助駐煞車氣壓低於 5kg/mm2, 電門開啟且手煞車未拉時, 低壓警示蜂鳴器及警示燈會作動。 1.10.2 列車記錄器 第八車 ATP 記憶卡撞爛,TCMS撞爛。行車資料記錄以第一車為準 一車、八車影像記錄器記憶卡、SSD均完好。 1.10.3 大貨車記錄器 大貨車有行車視野輔助器及行車記錄器, 記憶卡均尋獲。 1.12.3 傷勢程度及分布 死亡集中在八車前半座位、六七八車站票,及六七車之間站票 (六、七車撞擊後連結器脫離,最終距離約一個車身長) 1.13 Survival factor 八車左側被山洞口削去,駕駛台儀表板於9/11號座位位置發現 (約半個車身位置) 七車一名具緊急救護資格乘客協助與新北消防局聯絡及檢傷 八車一名醫療背景乘客協助傷口處理,並提供資訊予七車↑ (其他略) 1.14 測試與研究 1.14.1 大貨車煞車測試 約踩踏10次煞車後氣壓低壓警示燈亮 1.14.2 太魯閣同型車測試 出隧道 1.179 秒後瞳孔恢復進隧道前狀況 1.18.1 工地主任訪談 第一次訪談 (謊話連篇,略) 第二次訪談 專案管理一個月只來一次,被稽扣點要求一個月來兩次 工程原始設計有許多問題,照原設計施工很多地方不可行。 監造常常找不到人。 台鐵人員示意,連續假期不算工期,如果要施工就來,自己要注意一點 吊帶未斷裂,而是由挖掘機上掛勾脫落 1.18.5 混凝土預拌車 兩次彎道處打滑,曾向東新營造、台鐵反應轉彎處危險,但皆無作為 1.18.22 貨車接電人員 發現工地主任嘗試接電但方式錯誤。 接電完成後發現電瓶蓄電效能不佳,估計只有50%,建議更換。 正常時發動引擎約30分鐘可充飽,但效能不佳時 可能發動幾次後就耗盡電力無法再發動。 - 套句事故調查的說法,基本上所有起司上滿滿都是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10.1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631125781.A.E80.html ※ 編輯: prussian (1.34.110.137 臺灣), 09/09/2021 02:30:47
tiesto06202: 自從台灣疫情大爆發後,已經沒啥人鳥太魯閣事故了…. 09/09 04:03
sammy98: 上次運安會的記者上 家屬已經講很明白了 「運安會調查很 09/09 07:31
sammy98: 辛苦 沒有強制力 一點用都沒有」 09/09 07:31
sammy98: 不用再看運安會這單位的調查了 09/09 07:32
arashikishu: 看到過程還是會心痛 09/09 08:05
batatas: 為何沒強制力就沒用? 飛安事故就有強制力? 09/09 09:01
sammy98: https://youtu.be/Emd6Xmjy4Vg 09/09 09:03
sammy98: 1:30律師直接說 運安會根本沒辦法 09/09 09:04
sammy98: 飛安事故 航權會被歐美沒收喔 例如俄國製飛機就不能飛歐 09/09 09:09
sammy98: 盟 非常有強制力 09/09 09:09
nnz938: 很多訪談也不見得會說實話 09/09 10:15
prussian: 監管、處罰並不是事故調查機構的目的, 這是兩件事 09/09 10:44
prussian: 就像不會有人去要求 NTSB 發揮「強制力」行政處罰由 F 09/09 10:44
prussian: RA 監管的 Amtrak 或 FAA 監管的 AA。更別提司法裁罰 09/09 10:44
prussian: 或民事賠償。運安會不是司法A片的包青天。 09/09 10:44
Stan6003: 台鐵對工地的管理態度… 09/09 10:57
a88152660: 沒事兒沒事兒 公司化後就不會是問題啦 09/09 11:10
Anadyomene: 最後那句黃色上色的話真是諷刺,台鐵以為包商自己注意 09/09 14:00
Anadyomene: 就一切沒事了... 09/09 14:01
Anadyomene: 很愛火車,但是看到台鐵的態度又覺得幹意滿滿... 09/09 14:02
sammy98: 沒事沒事 反正運安會也管不著 ^_< 繼續上班 09/09 14:37
tsukahara: 奇怪,之前看新聞運氣會主委說出隧道到撞上是17秒,可 09/09 18:00
tsukahara: 是看內文紀錄器的部分只有不到10秒欸~ 09/09 18:00
tsukahara: 而且列車編組那邊寫TCMS系統,太魯閣應該全車只有一套 09/09 18:03
tsukahara: 才對吧,是不是和頭尾各有一套的ATP搞混了? 還有列車 09/09 18:03
tsukahara: 性能那也敘述說集電弓如表,但下表內容卻沒有,運氣會 09/09 18:03
tsukahara: 委員是都沒在校稿的嗎? 09/09 18:03
yoman1016: 剛下載普悠瑪報告來看,普悠瑪跟太魯閣的設備資料表都 09/09 20:02
yoman1016: 是寫TCMS一列車有2組? 09/09 20:02
prussian: tcms 是一列車一整套,一車八車各有一個cu,二至七車有 09/09 21:04
prussian: tu。人家都拍了兩個的照片給你看了 09/09 21:04
估到一份台鐵出國監造報告裡頭提到TCMS系統架構,供參考 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Detail/detail?sysId=C10404693 https://i.imgur.com/rCm63rW.png
https://i.imgur.com/qj9z4wc.png
另外報告裡頭出場的 TED1013 TED1014 TEP1013 TEM1025 剛好是此次事故列車編組車廂 ※ 編輯: prussian (1.34.110.137 臺灣), 09/09/2021 21:45:22
cutec: 看起來是那一項的標題敘述有問題,要標示頭尾車各有1套的 09/09 21:51
cutec: 話,要改成寫TCMS CU會比較正確些。 09/09 21:51
styyu1281: 運安會是調查機構,不是監理機構,當然沒有強制力。 09/10 02:09
styyu1281: 不能說運安會沒有強制力,他的報告就不看。 09/10 02:09
styyu1281: 如果調查+監理在同個單位,就變成球員兼裁判了。 09/10 02:10
cyc4aa12: 所以歐美因為飛安事故沒收航權是他們運安會這種組織禁 09/11 21:19
cyc4aa12: 止的嗎? 09/11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