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dolog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週四又上了朱老師的課 這次主題是紅樓夢中的「食物」 說到紅樓夢中最知名的一道菜,莫過於「茄鯗」 鯗讀音做ㄒㄧㄤˇ,原意是魚乾 所以茄鯗就是茄子乾 這道菜出名在作法繁複,完全呈現大戶人家對功夫菜的講究, 在現行流通版本中(也就是程乙本),作法如下: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淨肉, 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 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 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 盛在瓷罐子裏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了。」 但老師說,其實在更早的戚序本版本中, 茄鯗的作法是這樣的: 「把四、五月裡的新茄包兒摘下來,把皮和穰子去盡。 只要淨肉,切成頭髮細的絲兒。 曬乾了,拿一隻肥母雞,靠出老湯來, 把這茄子絲上蒸籠蒸的雞湯入了味,再拿出來曬乾。 如此九蒸九曬,必定曬脆了。盛在磁罐子裡封嚴了。 要吃時拿出一碟子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 可以看見,原本版本裡的茄鯗像醃醬菜, 強調「九蒸九曬」,變成調味茄子乾後封存, 後來的版本變得更華麗,從切絲變切丁,還加了各色配料。 不過這兩個版本,有三個共通點: 1.不管是拌油或雞湯反覆煮,這道菜想必偏油偏鹹 2.做好得後用磁罈密封保存 3.吃法不是直接單吃,而是是配別的食物炒或拌 朱老師說,這道菜其實源自「官府菜」中的「路菜」, 不要以為官府菜都是魚翅燕窩之類的豪華大菜, 在以前,其中有一系很重要的是「路菜」, 顧名思義,是「行路時吃的菜」。 以前做官,皇上要派你到哪上任就到哪, 可能今年在浙江,明年調到雲南, 兩年後再調到廣東,再兩年調回北京, 調任走的不只是官員本人,還有整家老小和僕役, 當中就會帶著廚師。 而且以前又沒有飛機高鐵,換地方當官常常等於千里跋涉, 例如明朝張居正回鄉一趟就走了三個月。 一路上全家人要吃飯,不可能三餐上館子(畢竟會有走到窮鄉僻壤), 所以廚子往往就地生火煮飯,配些菜餚就給全部人吃, 而這些隨身帶著的菜餚,就是「路菜」, 也因為是隨身帶著的,都是一罈一罈一罐一罐裝著、 口味偏重、可以長時間保存的菜餚。 所以對應到茄鯗, 不管是曬乾或油炸,就是去除水分; 重油重鹹,為了是長期保存才不易壞; 用瓷罈裝,就是為了外出時攜帶方便; 但口味重,所以吃的時候必須拌或炒其他主菜。 只要準備好幾罈這類「路菜」, 外出上任路上,只要煮好粥飯, 拿路菜當小菜或加其他主菜一起料理, 就可以快速做出一頓好料,讓全部人吃巧吃飽。 所以這道菜看似繁複,但只是小菜,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有報導說, 照原書做出來的不好吃,因為本來就不是拿來單吃的食物。 最後,朱老師說, 「茄鯗」雖說絕大多數人都沒吃過, 但同樣原理作法的某種「鯗」, 很多台灣人可能都吃過, 那就是「鴨賞」! 有推論,賞(ㄕㄤˇ)其實就是鯗(ㄒㄧㄤˇ)音轉, 鴨賞也是調味後風乾的食物, 吃的時候也不是單吃, 而是切絲或丁後,再拿來拌炒,特別下粥飯, 完全符合路菜的條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31.129.2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edology/M.1440791565.A.8F2.html ※ 編輯: san122 (61.31.129.226), 08/29/2015 03:55:43
bsnyyp: 推一個 很有趣!! 08/29 09:32
phapsody: 太有趣了! 08/29 10:25
lbear: 會做菜、讀過紅樓夢,但現在才知道,謝謝分享 ^^ 08/29 14:22
Saddy: 謝謝分享 08/30 17:24
MAGGIE99: 好有趣喔 08/30 19:19
introvert: 好棒的分享 08/30 22:47
youletmehaha: 謝謝分享 09/01 03:17
inewsp: 原來如此。有趣! 09/01 16:28
FangYu615: 推~很有趣 09/01 16:30
perigee: 我想問什麼是「雞瓜」? 09/01 17:53
phapsody: 還是是雞爪? 09/01 18:20
san122: 雞瓜子=雞丁 09/01 19:41
y2006g: 推~ 09/06 23:45
shaple: 真有趣XD 謝謝分享^^" 09/07 08:15
caddyshack: 如此說來那有些註釋特意說這是豪奢表現那真有點入鳳姐 09/18 15:18
caddyshack: 於罪了。 09/18 15:18
Eileenso: 不過ㄧ個醃茄子用掉那麼多隻雞,最後雞都不吃,的確豪奢 11/08 13:03
Herblay: 雞肉應該會拿去做其他用途吧 01/21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