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erodotus ( )》之銘言: : 台74全線通車之後,原既有之路段(中清~快官)與新建之路段(中清~霧峰) : 終於整個串連起來了,但有個問題我一直很不解: : 霧峰~中清段為全高架段,而中清~快官原本為平面—地下—高架, : 那麼既然全線都串連起來了,那為何不將橫跨中清路的地下道改成高架, : 如此形成一路高架到底即可呢? : 現在如果是南下方向要經過中清路段時,都會是高架(下坡),然後進地下道, : 而後再爬坡回高架,這樣是否多此一舉? : 此外,不知道南下要下地下道前那個路段的限速標改了沒,原本從潭子一路南下 : 要進地下道之前的限速標是80,過了幾百公尺又出現「地下道限速50」, : 然後中間又穿插個80的標誌,最後地下道上方又掛個50。 我跟原po相反 我想問為什麼台灣很少有快速道路是作地塹式的? 像是巴黎Boulevard Peripherique http://tinyurl.com/kugdapa 從平面道路進入快速道路時, 匣道為下坡, 加速也較省油 從快速道路進入平面道路時, 匣道為上坡, 也可以不需踩那麼多煞車 看起來好像比較環保? 是地塹式快速道路造價比高架式快速道路貴嗎? PS: 在台灣每次要上匣道時, 如果跟在時速20的砂石車後面總是會怕怕的, 很怕它爬不上去倒退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8.123.12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Road/M.1396263086.A.5FA.html
ht0813tw:騎重機倒退嚕的感覺會更深刻XD 03/31 18:58
chewie:地塹式工法要配合地型 而且土方運棄量驚人 再來台灣地質比 03/31 19:37
chewie:較敏感 10年國道三號的崩塌事件 也是這種邊坡滑落造成... 03/31 19:39
TaiwanXDman:國一新竹交流道算嗎 03/31 20:02
eurosports:台灣好像只有國一新竹交流道是這樣... 03/31 20:20
Imdream:林口交流道?? 03/31 20:23
xiaowei:三義? 03/31 20:44
elefox:梅山 03/31 21:03
eastwing:國1水上IC 03/31 21:09
eurosports:推樓上的各位, 小弟開過的路太少了...XD 03/31 21:14
TaiwanXDman:湖口好像也是 03/31 21:51
lexar:幼獅 03/31 22:03
canandmap:西濱赤土崎交流道 03/31 23:32
shun01:那地下式快速道路呢? 04/01 00:33
colin79813:成本更高 04/01 01:39
eric0925a:新竹好像跟地形也有關 公道五稍高 光復低 園區就又高了 04/01 01:46
traystien:有沒有考慮排水? 04/01 13:17
TaiwanXDman:說到地下化段 國三大溪有一小段不知道算不算 04/01 15:41
canandmap:樓上,那不是地下化,而是偽隧道 04/01 18:25
ultratimes:北斗交流道應該也算 04/01 21:42
canandmap:北斗那座不太像從山丘穿過 04/01 22:25
tntchn:台84的二溪大匏崙不知道算不算 04/01 22:32
TaiwanXDman:台84頭社交流道吧 04/01 22:36
TaiwanXDman:台72頭屋交流道好像也是 04/01 22:39
tntchn:咦是頭社才對 看錯了.... 04/01 22:40
eurosports:其實...我重點是想問為什麼不這樣蓋,不是想知道台灣哪 04/01 23:40
eurosports:裡有這種交流道啊......y 04/01 23:40
phyllia:歷史古城有時會限高維持城市風貌 04/02 07:50
cbate:是「匝」ㄗㄚ道,不是「匣」ㄐㄧㄚˊ道 04/02 07:54
rifleman:印象中挺多的,內壢也是 04/04 01:02
MichaelBourn:我覺得破山通過的都應該算地塹式的吧 04/13 11:44
canandmap:原po,二樓不就有給答案了嗎? 04/20 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