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歡迎使用 【台灣】 分類欄目~~ 只要是你在島上的所有路拍、記實、旅行、記錄、故事、刊物、地圖、研究…… 簡單來說,是你,與台灣公路/道路/步道習習相關的成果,都歡迎以本欄目發文喔~ --------------【.以上 ctrl-y 可砍除.】---------------- 中山高速公路為70年代產物,基隆至臺北路幅甚至60年代初期就建造了。 整體來講以路塹路堤為主,所以除跨河川外不會出現長高架橋。 但在苗栗以北丘陵路段多,地形起伏較大我總覺得用高架橋通過似乎較好 以前總覺得是當年橋樑技術可能還不成熟才沒選用橋梁通過 但漸漸看了國外高速公路後發現還比中山高早興建的日本東名高速使用橋梁比率高很多 相對來講中山高通過的地形比東名高平坦多了,所以技術上應該用高架橋是可行的吧? 譬如三義坡和林口坡,用隧道和橋樑通過似乎會好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4.177.11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Road/M.1401729595.A.7DF.html
shun01:三義跟林口在地質上似乎不允許打隧道 06/03 02:07
wutonyuugi:冰魚大在《逐路台灣》裡有解釋喔 06/03 07:43
power7:"經"費 06/03 09:19
hicker:技術是其次 主要是戰略考量 06/03 09:42
hicker:這要回到那個喊著反攻大陸的時代去看 06/03 09:42
hicker:記得考量點是 若中山高遭受到攻擊 採路堤會比高架橋恢復快 06/03 09:43
hicker:但之後的二高 因這方面因素已降低 所以就大量用高架橋 06/03 09:48
ultratimes:可以國道高架化嗎?(誤) 06/03 10:08
lion1227:地下化正夯...... 06/03 11:53
valkyrie3812:早年還聽說路堤當防線陣地來用 06/03 12:44
valkyrie3812:(但到那時真的是代表海空權全失) 06/03 12:44
valkyrie3812:另外別忘了戰備跑道,土堤承載戰機落地衝擊 06/03 12:46
valkyrie3812:就比高架橋好,更不必說恢復搶修速度。 06/03 12:46
ultratimes:中山高又不只戰備跑道用路堤,而是大量採用 06/03 13:20
valkyrie3812:補充一下。。那年代沒環評,土堤現在肯定被打槍。。 06/03 14:43
JCC:經費跟施公難易度也是考量吧 06/03 15:20
traystien:錢,而且邊坡路堤除了敏感路段基本上可以射後不理 06/03 17:17
traystien:維護費用也低很多 隧道的電費(燈光 通風)更是驚人 06/03 17:18
traystien:土堤不會被打槍啦,在那之前得先解決料源問題 現在土方 06/03 17:19
traystien:貴太多了,不像以前還可以從平原中台糖農場上的土丘找 06/03 17:19
traystien:只要挖填盡量平衡,環評上就不會有太多問題 06/03 17:20
kevin77605:會有狗爬上去 06/03 19:47
colin79813:自2005年通車之後的高/快速公路都是以高架居多 06/04 00:25
這讓我想到德國早期通車A1~A9、美國於50年代修築的洲際公路大抵也都是以路堤為主,也因為 高速公路起初就是為軍事需要而存在的,相較下日本戰後受麥帥憲法約束下失去戰爭權才會在 60年代啟動高速公路網計畫時用高架橋通過比率相對較高,日本高速公路也不曾設置過戰備跑道 。話說當初二高原本還打算在清水路段設計戰備跑道,只是後來捨棄了。 ※ 編輯: ginsachai (60.244.152.172), 06/04/2014 13:56:07
kill90206:生命自會找到出路...跑上二高的汪星人還是常常有 06/04 16:24
ultratimes:二高也沒有全高架 06/05 19:41
xxxcc:來 來 來 哩來 本月國道月刊 http://0rz.tw/EN7Av 06/06 01:07
xxxcc:日本的話 目前看來nexco東 西 中不少新建工程還是一堆路提啊 06/06 01:08
對呀,台灣的現況是高快速道路都以高架通過為主,我倒覺得沒必要如此,應該該高架在高架才是 高架養護費用相對較高,至於日本我指的是當年興建東名名神中国東北早期年代,在那個各國高速 公路大多以路塹通過的時代日本在跨越地形上高架橋比率相對較高,但以今日觀點來看,台灣高架 橋比率比日本高多了,看看新東名新名神儘管大規模用橋梁通過,但比起蘇花高還是國六,前者還 是路塹比率還是不低呀 ※ 編輯: ginsachai (111.246.28.20), 06/06/2014 1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