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nowkyo (討厭取暱稱)》之銘言: 應該已經有人看到龍潭遊覽車翻覆的新聞了 遊覽車直接由高架摔到地面 尤其是國道3號,很多路段的高架橋都建的離地相當高 只要一翻覆跌落橋下就...... 相對的中山高幾乎以路堤(南部段)或是延山坡興建(三義以北) 只有跨河段等才會用橋樑,且高度都比國3低許多 那如果國道大量使用路堤興建,會不會讓出了這類的意外傷害降低 因為路堤本身就是個緩衝,還可以讓遊覽車翻覆幾圈 但是高架就直接墜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182.230
IVIs:所謂的安全性考量,不應該是由這個面向切入,如果原po論點 11/08 17:48
IVIs:成立,高架道路就不會成為主流了.... 11/08 17:49
hakkiene:下雨視線不良+未保持安全車距再好的路都會出事.. 11/08 19:00
Deming:不過高架路段 護欄都是灌漿水泥的紐澤西護欄 車輛撞擊時會 11/08 19:10
Deming:因護欄的特殊設計 彈回車道內(然後造成更多的追撞...) 11/08 19:11
Deming:反正土堤邊坡路段 大多是簡單的水泥柱+金屬側板 撞擊時就直 11/08 19:12
Deming:接飛出去了 但邊坡本身是泥土地+緩坡 一方面也是安全保護 11/08 19:13
Deming:(第三行「反正」更正為「另外」) 11/08 19:15
Deming:所以 高架路段危險的不是車輛翻出墜地(也很少有這類事故) 11/08 19:17
Deming:反而是彈回車道後 後方剎車不及 釀成更多的傷亡 11/08 19:18
最近的爆胎新聞也是發生在二高 不過事發地點是該車輛掉落在高速公路主體與後龍交流道南下入口匝道之間的縫隙 基本上路堤只有在平地、平原上使用會比較適合 (沿著大排、河流就完全不能用路堤的方式興建,沿海地區視情況而定) 然而 國道三號九如-麟洛、竹田系統-崁頂、南州-林邊 國道五號頭城-蘇澳 台82朴子路段 台84北門-西庄、西庄-官田系統 台88屏東縣路段 這些路段都位於平原反而沒使用路堤 或許可能是因為比較省成本+想要利用橋下空間 才會蓋高架橋 基本上五楊、汐五高架沿線或許該設置防護網,才能夠防止車輛直接掉出高架橋 其實像在五楊這麼高+風很大的情形之下,以目前的護欄高度可能會比較危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3.153.1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M.1437321214.A.C55.html ※ 編輯: Lumia920 (118.233.153.144), 07/19/2015 23:56:21
shun01: 是後龍廂型車吧! 07/19 23:56
Lumia920: 沒錯,另外後龍-竹南若不是蓋高架,會變成像國道一號苗 07/20 00:02
Lumia920: 栗三義路段,有很長的爬坡道 07/20 00:03
Lumia920: 連後龍-西湖服務區路段,即使是高架橋都還要設爬坡道 07/20 00:04
traystien: 主要是沒有地可以設置緩坡了 07/20 00:05
traystien: 國3的路線很難避免高架橋.... 07/20 00:05
traystien: 弄成路堤的話應該可以順便當水庫的土石壩了 XD 07/20 00:06
國道三號苗栗路段只能用路堤的路段是苑裡路段跟竹南路段(與台61平行那段) 兩座山之間根本無法使用路堤(即使中間路段是平原) 大山交流道-後龍溪橋之間也可以用路堤啊,只是會變成 南下過了大山交流道就變成長下坡,到後龍溪橋之前又要在次爬上坡 只是後龍交流道算是有點特別,北側匝道就是用路堤,反而南側匝道沒用路堤 是因為經費關係?? 還是地形的關係?? ※ 編輯: Lumia920 (118.233.153.144), 07/20/2015 00:20:17
lexar: 道路設計是考量線型 坡度 土地利用,為了久久才發生一次的 07/20 00:25
lexar: 可能事故改路堤很不划算。 07/20 00:25
是不可能改 但有些(無知的)人會認為因為護欄太低而造成整輛車翻落高架橋下 但是依照這種情況,要因為道路設計不良來提出國賠....完全不適用 高架不可能改,但或許可以考慮在高架路段設置透明隔音牆或防護網來做保護 國道三號快官-龍井路段應該要趕快設置透明隔音牆(該路段風真的很強) ※ 編輯: Lumia920 (118.233.153.144), 07/20/2015 00:56:59
ultratimes: 基本上能走國道一號,就不要走國道三號 07/20 09:15
ultratimes: 又遠又繞又浪費油,走越遠就越明顯,現在還多了 危險 07/20 09:15
ultratimes: 我從新店到新竹,走64到五股上國一,有人問我怎不從 07/20 09:16
ultratimes: 新店上,到新竹系統再轉國1,我笑而不答 07/20 09:16
ultratimes: 能走國三就不要走國一,能走平面就不要走五楊 07/20 09:17
ultratimes: 一 三 07/20 09:26
johnjiang: u大濕好棒棒 真替我們國3用路人著想 07/20 10:28
Lumia920: 不用理這種只會秀下限的人 07/20 10:29
johnjiang: 鼓吹大家往國1擠 好空出國3讓我們包路 科科 07/20 10:29
traystien: 應該是要就近處理路塹開挖的土方吧 07/20 10:56
yjw691: 不管高架或是路堤 都還是會有翻落的問題 07/20 11:54
yjw691: 而且道路護欄的高度 也不可能都做到100%防翻覆(成本大增) 07/20 11:55
yjw691: 這次的事件足以檢討護欄的高度到底可以防止什麼樣的事故 07/20 11:57
yjw691: 但不代表這次A1事故的主因是護欄防護不當所造成 07/20 11:58
Lumia920: 那個防護欄杆其實才只有119公分高 07/20 13:01
Lumia920: 但是從高架橋翻落跟從路堤翻落是差很大 07/20 13:02
japan428: 滾下去一樣掛吧 07/20 14:11
BillHuang: 防護網要做到能擋車體,柱子應該很粗吧,到時柱子本身 07/20 14:19
BillHuang: 也變成凶器 07/20 14:19
jkhcc: 國三繞遠路不是只有南投段嗎? 彰化以北不是都差不多 07/20 14:23
ultratimes: 樓上別那麼專業好不好,你這麼專業我要怎麼講 07/20 16:24
canandmap: 就是要讓樓上無法反串才那麼專業啊www 07/20 18:09
canandmap: 而且怎不提國一三義段也發生過死亡車禍? 07/20 18:11
canandmap: 回原po,不論是高架還是路堤,護欄要能完全擋住車輛的 07/20 18:12
canandmap: 衝擊力道並無可能 07/20 18:13
shun01: 樓上,那全線地下化呢? 07/20 20:46
mooto: 最近剛好在想 如果國一晚點蓋 高架路段大增就好了 XD 07/20 20:49
mooto: 理由是 有些市區路段受限涵洞數量 造成雍塞 ex:竹北 07/20 20:50
canandmap: 地下化更慘,救援受限且成本過高 07/20 20:51
canandmap: 沒有一項設施是絕對安全的,只能平時多檢查車況以及 07/20 20:53
canandmap: 多注意路況不當馬路三寶。也祝各位駕駛人平安回家~ 07/20 20:53
yjw691: 如果有119公分高 那應該多數小汽車的重心都比這個還低了 07/20 22:00
yjw691: 護欄防護的效果應該能達到一定水準 07/20 22:01
WINDHEAD: 某種程度上,你說的那些平原地帶本來沒有真的那麼平 07/21 12:12
WINDHEAD: 而是蓋了路堤後變超平XD 07/21 12:13
BillHuang: 話說平原丘陵山地的標準是什麼?有山地的一級路嗎? 07/21 21:56
johnjiang: 國道6號若通花蓮 設計速率還維持80以上 那就是山嶺區一 07/22 08:17
johnjiang: 級路了~目前國道最多只經過丘陵區吧 07/22 08:18
pfry19855: 目前國道有用一級路山嶺區規範設計的,國5南港頭城段 07/22 08:59
johnjiang: 所以公路所經海拔不到1000公尺也可算山嶺區? 07/22 10:10
pfry19855: 地形崎嶇者就算山嶺區了 07/22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