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橫台一甲子」系列報導 細說中橫公路史 http://n.yam.com/Article/20201116992418 蕃薯藤yamNews 客家電視台/ 2020.11.16 00:00 https://youtu.be/C24ECXrQ5HA
【鍾雄秀 范修語 綜合】 中橫,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在民國49年,距今60年前完工通車,隨後大量榮民留在 中橫沿線,客家人、福佬人陸續上山,共同為台灣山區發展留下貢獻。客家新聞從今天起 一連5天,推出「橫台一甲子」系列報導,為您介紹中橫的歷史與人文,首先我們要先從 打通中橫這條路說起。 民國44年,政府為了要從這個山區裡,找出一條溝通台灣東西交通的路線,更為了開發此 一地區的豐富資源,所以決定開闢東西橫貫公路。60年前,中橫,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 路完工,如同跨越中央山脈的彩虹橋,從無路到有路,犧牲了212位築路的榮民,開啟了 台灣公路史詩扉頁。 退輔會副主委 李文忠:「土石崩塌,還有炸藥崩塌,死掉了非常非常多人,他們告訴我 ,好像1公里至少死掉1位榮民,應該不止,所以光沿路殉難的榮民就不計其數。」 公路總局二工處長 劉世桐:「如果對這條路熟悉的人,你會在台8線東段的靳珩公園旁邊 ,有一個涼亭叫做釀碧亭,意思就是說,這條路是當年築路的先烈,大概有200多位的築 路先烈,用碧血釀造而成。」 中橫主線又稱為省道台8線,西段起點是東勢,經過谷關、梨山、大禹嶺之後,沿著立霧 溪通往天祥,到東段花蓮太魯閣,全長192公里,再加上宜蘭支線與霧社支線,宜蘭支線 為台7甲線,最後銜接北橫公路通往宜蘭,而霧社支線就是台14甲線,主線加支線構築成 現今的中橫路網。 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 李瑞宗:「當時我們要做這個路線的時候,最欠的是 一個錢,沒有錢,所以研議了很多次、踏勘了很多次,就是沒有錢,沒有錢沒辦法做嘛, 那美國人也有來踏勘,雙方就是開了很多次的會,最後就選擇中線,那中線的考量就是說 ,它兩端同時做路同時可以帶動電力。 打通中橫這條路,早在日本統治時期就開始規畫,除了貫通東西兩岸交通,另一個重要目 的,是要發展台灣的水力發電,最早的規畫路線是走南線,從南投霧社經過能高越嶺,最 後接花蓮秀林銅門村,但當時工程技術無法跨過天長斷崖,最終選擇了中線,從通車初期 的碎石子路面,一路修整至今天的規模。 公路總局二工處長 劉世桐:「因為剛開通初期,大概就是碎石子路,然後在59年之後, 我們就開始從東勢,往谷關往梨山往大禹嶺,就逐漸把整個道路改成了柏油路面。」 北藝大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 李瑞宗:「在日治時代的時候,上線就已經從東勢到 谷關,然後到德基了,所以不是到戰後,本來日本時代,就要做一系列的水力發電,那會 做下線,是因為中橫在施工的時候,因為它要下去施工谷關壩。」 從谷關到德基水庫路段,中橫主線原本設計了二條路線,其中台8線段稱為青山上線,台8 甲線則稱為青山下線,兩條路線都在921大地震後封閉,目前以臨時便道方式管制,僅供 當地人通行,從路通到路封,中橫這條路橫跨台灣東西部60年,留下來的故事豐富又生動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50.1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M.1605651834.A.05C.html
iddqd: 民視新聞台已經有製播了記錄片,可以參考看看,在本人的PO 11/18 10:18
iddqd: 文內有附上水管的網址。 11/18 10:18
Bustycat: 看標題我先想到台1甲 ... 11/18 19:49
geesegeese: 2025年開始修復現在可以開始研究了 11/18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