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初來貴版,鄙見請多賜教 最近發現北市府有一款歷史地圖網站,可以看到多年前的空照圖,我想以此為切入點看看 多年來道路設計的實踐情形。 下圖是1968年 仁愛路三段與安東街、復興南路一段 仁愛路似還沒實施單行道 https://imgur.com/qasRO3f 似乎可以看見當年已有公車凹槽 不過以前沒有公車專用道 這樣可能也僅是避免公車停車 造成後面塞車而已 但公車凹槽上面沒有跟人行道連接的地方 不知道是希望民眾要怎麼上公車站XD 難道是要 直接穿越慢車道或是踐踏分隔島草皮嗎?(現在草皮起碼理論上禁止踐踏、跨越) 另外,可以看見人行穿越道(虛線)是畫到安全島的內側,似乎會比畫在外面安全一點,但 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意的錯舉。個人感覺應該是有意,因為這樣需要安全島最邊邊要填起來 才能方便行人走過。 可以看出安東街的東邊有圳道通過,但仁愛路北側慢車道如果直行感覺有摔落圳道的危險 不知道當年是否設有欄杆,可能要年紀稍大的人才能解惑 左轉專用道的停止線有畫在人行穿越道一段距離以內 但仁愛路的路幅為60米 不管怎麼畫 可能左轉都是有點挑戰性 而且這個路口還有左轉安東街跟復興南路的不確定性 安東街有個很靠外的電線桿(在字樣旁邊) 而且裡面郵局的車輛竟是車頭對外停 而非並排 停車 --- 第二圖 1957年 仁愛路新生南路口 由於二段路幅40米、三段60米,人行道跟車道都要在路口中間持續往內收,車子還要考量 到快慢車道切換的問題,慢車道左轉新生南路角度較難,與人行穿越道交叉,所以這個路 口至今都是一個容易險象環生的地點 但是從這張1957年的圖看來,當年只有更加危險 https://imgur.com/N0uDNqC 圖可見當年路幅跟現在已經相同,只不過,越過大水溝還有一個寬度約18米的瓶頸(橋), 於是各種人、車流似乎一定要會車不可 由二段往三段走,若紅色箭頭路線,會先往左切跟快車道會車,過橋後右轉再左轉,跟現 今走光復北路過南京東路的情況有點像 看來主管機關知道這個地方有這個交通問題,所以新生南路往北的停止線畫在很下面,如 果遵照標線停車,應不至於完全擋住仁愛路往東車流 不過,由於人行穿越道是畫在跟停止線對齊,所以如果行人在此處往西,靠水溝往北走前 往橋梁,會跟往東走剛右轉的車輛擦肩而過,而且此處車流是跟新生南路剛好相反。在圖 中似乎剛好拍到有人靠水溝走,似乎表示當時真的有人這樣過馬路 而且如果從仁愛路二段左轉新生南路,不知道是應該在哪裡停車,才能準確看到三段往西 的「直行車」,因為三段靠新生南路那一側還有房子,能見度恐怕不好 以前針對這個路口問過家中長輩怎麼應付,父親說以前開車都是亂開,所以才常有人摔下 水溝,但祖母的記憶是以前人開車都很小心,所以不致於太危險 一些心得,還請版友斧正 圖片來源:浮水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1.12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M.1693647914.A.4BC.html ※ 編輯: y11971alex (27.51.128.5 臺灣), 09/02/2023 17:45:47
tgordoncheng: 我本來以為早期的設計不會預留公車停車彎凹槽 09/02 18:27
chewie: 1.應該就直接放乘客下 當時車輛還沒那麼多 高雄至今還有一 09/02 23:04
chewie: 些在快車道安全島的公車站 2.一樣當時車輛還沒那麼多 所以 09/02 23:04
chewie: 亂開造成的問題可能沒那麼嚴重 09/02 23:05
chewie: 高雄民族一路 google 街景最早可以看到09年的一些快車道安 09/02 23:09
chewie: 全島公車站就不是那麼安全 09/02 23:09
moriyaorange: 這東西有個正式名稱叫避車彎,一些山區道路或是現 09/02 23:19
moriyaorange: 在的國道公務車停靠區會有的設施 09/02 23:19
kmissin: 民族一路的安全島不知道為什麼不砍掉 09/03 12:27
kmissin: 硬要蓋安全島讓整個動線很詭異的例子 09/03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