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_Runn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whitestripe (light me up)》之銘言: 原文恕刪。 基本上,每個人的條件狀況不一樣, 但仍有各自的目標可努力。 不過我建議真要練三千公尺的話, 還是要先從耐力訓練開始。 三千公尺 (比賽) 需要練很多最大攝氧間歇, 也需要偏無氧的間歇 (for 乳酸系統), 但耐力、肌力不夠,能操的份量就不夠, 而且訓練後需要的恢復時間也會比較久。 假設 10km 已經可以穩穩在 60 分內跑完, 那你可以一週挑一天練純速度, 譬如 200m x 6-8 / 100m x 10-15, 跑完一趟慢跑 600m / 300m, 加速從慢至快,然後再從快逐漸減速, 重點擺在步頻和擺手上,不要竭盡全力, 大概9分力吧。 速度會隨著年齡增長慢慢退步, 我記得好像是跟神經有關。 除了耐力和速度,平時也要做點重量訓練, 或是增強式訓練 (plyos), 因為跑步也會消耗肌肉,久了就容易受傷。 三者有一定水準後,就能操最大攝氧間歇, 隨便 google 一下就有很多範例可以參考。 間歇是 3000m 的專項訓練 (ERIT 的 "I"), 包含最大攝氧間歇 (例 1000m x 5) 與偏無氧的乳酸大餐 (如 300m x 4 x 2) 另外在比賽約莫兩週前 (高峰期 or "T"), 可再搭配一些比賽配速跑, 譬如 1500m x 2 或 800m x 4 之類的 大概是九分力,然後每趟可以休比較久 (直到差不多恢復) 我是覺得大家在討論都只專注其中一部分, 當然如果有那 1001 種練法, 照著它練一整年就強到爆炸好棒棒 很可惜應該都會遇到瓶頸。 以我的經驗來說, 大學時代是跑 800m/1500m , 學長姐傳承下來,基本上就是: 重訓+階梯+間歇+校園跑三圈 (<10K) 1500m 成績最好就落在 4:31 左右 (被電) 800m 的話就好很多,比賽有跑過 2:05 但每次測驗,尤其是千五,真的是快升天, 非常非常辛苦。然後每次都進步一點點。 三千沒測過,只有跟學長測過一次五千, 也是跑到快升天,不到三千公尺就炸了, 成績才 19:47 三十歲以後,開始接觸長跑, 耐力練比較多,主要目標是馬拉松。 自己找了很多資訊,也詢問一些老師教練 因為時間無法配合, 我都是自己當自己的教練來開課表, 後來有一年被派去比大運會五千公尺, 想說那應該操一些專項, 賽前幾週做過幾次測驗, 分別測 5000m, 8000m, 1500m 和 800m 利用比賽配速來養護短程速度和長程速耐 三千公尺在測五千時就跑到十分整左右了 (5000m 測完大概 16:56), 1500m 更是大躍進, 如果拼一點說不定就 4:20 了 (1500m測驗幫忙帶我的那個說他感冒 可能跑不完,結果跑 4:19 是怎樣 XD) 所以說練三千怎麼練?你認真的話: 長跑要不要跑?要! 重訓要不要做?要! 速度要不要練?要! 間歇要不要操?當然要! 拿最近很紅的 Mo Farah 來說, 他兩英哩剛破世界紀錄沒多久 可是他前幾天千五比賽也跑到 3:29 以內 半馬、全馬成績也很好,可以去查查。 三千要好,可以說千五、五千都不能太差, 但這兩項要好,速度和耐力就要練到。 小小心得。有錯請小力鞭,也請高手補充。 感恩。 註1:部份觀念來自一隻魚 以及 The Five Pace Theory (Frank Horwill) http://0rz.tw/Rf1c1 註2: 依照 Frank Horwill 的理論, 馬拉松真要練的好, 三千公尺配速的練習是值得練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09.2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437537191.A.DED.html ※ 編輯: turtleplus (140.109.22.13), 07/22/2015 12:06:23 ※ 編輯: turtleplus (140.109.22.13), 07/22/2015 12:06:48
Grammy: 推 07/22 12:33
kaifrankwind: 真正的專業 07/22 12:37
ahyan: 好強喔! 07/22 12:39
oldman1975: 推 07/22 12:56
CO2: ! 07/22 13:14
sxi: 5k=17分... (抖) 07/22 13:40
Jiummay: 高手 07/22 13:52
S522: 5K 17分 ( ̄□ ̄|||)a 強者無誤 07/22 13:59
hhh1234321: 基本上本篇我是以看武俠小說的心情看......m(_._)m 07/22 15:07
Bertram: 樓主本身就是高手了.... 07/22 15:09
※ 編輯: turtleplus (140.109.22.13), 07/22/2015 16:15:10
turtleplus: Bertram大是高手別鬧 07/22 16:15
※ 編輯: turtleplus (140.109.22.13), 07/22/2015 16:16:00
Koine: 朝聖推!! 07/22 16:17
turtleplus: 有關磷酸-肌酸系統的,Koine大是專家 07/22 16:40
abcd5136: 推 07/22 18:44
tw12321: 推 07/22 20:54
turtleplus: 其實我的長跑之路目前嚴格來說 10K 以上都是大失敗, 07/22 23:06
turtleplus: 只是說這過程花了很多心力,可以把經驗跟大家分享, 07/22 23:07
turtleplus: X跑步是相對的,是自己跟自己的比賽, 07/22 23:07
turtleplus: 不是所謂的「高手」說的話都可奉為圭臬,不要因人廢言 07/22 23:08
turtleplus: 大家理性思考,了解可改進之處後應用在自己身上就很棒 07/22 23:10
turtleplus: 高不高手都是相對的,進步多少、課表有用沒用才是重點 07/22 23:13
desamber: 非常詳細推! 不過原PO只是想從每圈104秒進步到100秒 07/23 00:05
desamber: 每週1次I~R強度+2~3次E強度應該就綽綽有餘 07/23 00:12
twming: 境界有點高 先推... 07/23 10:00
xxxHermes: 推,有基本的量在加上質才是王道,地基也比較穩 07/24 13:17
turtleplus: 基本上可以想像,週里程 120km 跟 50km 的兩個人, 07/24 17:50
turtleplus: 分別都操 1000m x 5,造成的負擔對誰比較大? 07/24 17:51
turtleplus: 如果間歇配速都控制在各自合宜的配速, 07/24 17:51
turtleplus: 前者的負擔一定較小,因為只佔週里程的不到 5% 07/24 17:52
turtleplus: 但對於後者卻佔了 10%... 07/24 17:53
turtleplus: 如果不要讓後者負擔這麼重,那勢必五趟要減少 07/24 17:54
turtleplus: 這麼一來,那一個容易在比賽取得成功?當然還是前者 07/24 17:54
turtleplus: 純粹就處於最大攝氧的練習時間上來說,不是前者樂勝 07/24 17:55
turtleplus: 就是後者因為要跟上課表造成恢復不夠、效果不彰... 07/24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