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oad_Runn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奧運馬拉松故事24-1960羅馬奧運 古柏坦於1896年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1960年來到義大利羅馬舉辦。 而奧運在羅馬舉辦,從歷史角度來看是微妙有趣的, 原因是古奧運會的終止, 正是羅馬帝國皇帝於西元393年禁止異教活動與當時賽事充斥賭博作弊而下令停止的。 羅馬本在1940年就有機會舉辦奧運會,但在申辦階段禮讓給日本東京; 後來因二戰發生,直到20年後的1960年才得以舉行。 羅馬奧運,延續上屆奧運兩個中國的問題。 1959年IOC國際奧會 以在臺灣台北的奧會(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對中國運動員無管轄權為由, 撤銷承認中國奧會(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但接受以不同名稱重新申請並承認之。 奧會後來以ROC Olympic Committee送件申請,但IOC決議應以Formosa之名參賽, 協調未果下,也導致後來1960年羅馬奧運開幕式-出場順序被排在F, 代表團決定手舉「UNDER PROTEST」布條表示抗議的事件。 田徑場上,代表Formosa的中華民國十項好手楊傳廣, 與美國訓練夥伴強生戰至最後一項1500m,以些微差距落敗獲得銀牌, 這是中華民國首面奧運獎牌, 中華民國政府正希望以此國際體育賽事的優秀表現, 來爭取提升日漸受到打壓的國際局勢。 拳擊場上,18歲美國選手Cassius Clay奪得輕重量級金牌, 他就是後來世界知名的重量級拳王Mohammad Ali。 這屆奧運會還值得一提的是閉幕典禮, 17歲的澳洲華裔青年John Ian Wing,以匿名信向大會建議, 閉幕時不要像開幕典禮一樣由各國依排序繞場, 何不改成將各國運動員打散並一起出場,象徵全人類的團結與友誼, 這建議獲得採納,在閉幕時讓所有選手不分國籍聚在一起,度過奧運最後時光; 這模式後來被國際奧會列為閉幕典禮的樣板,一直沿用至今。 來到奧運馬拉松會場, 此次的賽道設計,特別規劃經過現存於市區的知名羅馬時期建築遺跡, 起終點也首次皆未設在奧林匹克運動場。 整個比賽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羅馬歷史的巡禮。 起點-Campidoglio廣場-卡比托利歐廣場, 是米開朗基羅於1536~1546年所設計,位於羅馬七丘之一的Capitoline Hill, 緊鄰Roman Forum古羅馬廣場,這裡是古羅馬心臟地帶的中心。 終點則設在the Arch of Constantine君士坦丁凱旋門(建於西元315年), 就在著名的羅馬競技場旁。 整條路線形成一個大三角形, 起跑後經過the Caracalla Baths卡拉卡拉浴場, 沿著the Appian Way亞壁古道跑, 最後在the Arch of Constantine君士坦丁凱旋門下結束。 因為天氣炎熱,比賽延遲至17:30才起跑, 當跑者跑到後段狹窄且有樹蔭遮蔽的Appian Way時, 時間已來到19:00-夜幕低垂天色漸暗。 上百名手持火炬的士兵,站在賽道兩旁,用火光照亮最後這段路, 引導選手安全前進並提供轉播單位足夠的照明, 搭配上古羅馬的遺跡,這極具戲劇場景的終點前畫面, 是奧運馬拉松前所未見、令人難忘、更可能是空前絕後。 Abebe Bikila以赤腳完賽,大破奧運紀錄,並以一秒之差創下新的世界最佳成績。 這到目前(2022)為止,仍是赤腳完成馬拉松的世界紀錄。 上屆曾參賽者包括金牌-法國Alain Mimoun、銀牌-南斯拉夫Franjo Mihalic、 4th 韓國Lee Chang-hoon、8th瑞典Evert Nyberg、10th 芬蘭Eino Oksanen。 世界紀錄保持人蘇聯Sergei Popov也有參賽,可說是眾星雲集。 世界紀錄 Sergei Popov (URS) 2:15:17.0 Stockholm, Sweden 24 August 1958 奧運紀錄 Emil Zátopek (TCH) 2:23:03.2 Helsinki, Finland 27 July 1952 比賽日 10 September 1960 — 17:30 起點 Campidoglio-卡比托利歐廣場 終點 the Arch of Constantine君士坦丁凱旋門 參賽者 69人來自35國 距離 42.195 km 路線 點到點之三角形路線 奧運馬拉松賽事首次起終點都不在奧林匹克運動場, 直到56年後(2016)里約奧運時,才再一次發生(起終點都在Sambadrome森巴廣場)。 賽前最被看好者是蘇聯的Sergey Popov, 他是當時唯二跑進2小時20分的跑者,並保有世界最佳紀錄。 而在報名時, 有一位遞交比前奧運馬拉松冠軍-捷克傳奇跑者Zatopek還快的參考成績之 衣索比亞跑者Abebe Bikila; 由於對該國跑者的不了解,沒多少人認為他這成績是正確的。 起跑時,他站在暖身人群中,決定要脫鞋打赤腳比賽, 他不是要證明或宣告什麼,而只是覺得這樣可以跑得比較好; 他沒戴錶,只在手上寫下幾位要注意的跑者號碼; 教練告訴他跑到阿克蘇方尖碑那再發動,然後奪取勝利。 前段領跑的是比利時的Aurèle Vandendriessche, 領先的四人集團中還包含英國Arthur Keily、 兩位非洲跑者摩洛哥Rhadi Ben Abdesselam與衣索比亞Abebe Bikila。 令人驚奇的是Abebe是沒穿鞋打著赤腳跑。 9.6km時,有另兩位跑者加入領先群; 世界紀錄保持人蘇聯Popov落後30秒處在第二集團。 20km時,兩位非洲選手Bikila與Rhadi突圍取得領先, 他倆自此一直保持在前頭,也跑在一起,後方跑者逐漸被拉開。 30km時,兩位非洲選手與追趕集團-紐西蘭Magee與蘇聯Popov已差距超過2分鐘。 40km時,僅剩紐西蘭Magee一人仍有能力向前追趕, 雖拉近了距離,但時間已經不夠追上了。 在接近終點前Porta Capena廣場阿克蘇母方尖碑附近時, Bikila在兩側皆是火炬手引導的路段,加速擺脫Rhadi糾纏,以25秒差距贏得勝利。 有點諷刺的巧合是,Bikila展開攻勢時通過的這個阿克蘇母方尖碑, 正是義大利墨索里尼於1937年從衣索比亞搶奪回來的戰利品。 此方尖碑後來在2008年重回衣索比亞。 銅牌由紐西蘭Barry Magee獲得, 原先最被看好的蘇聯Popov獲得第5名, 另一位蘇聯選手Konstantin Vorobyov則獲第4名。 最後一位完賽的跑者已接近當地時間晚上9時15分, 是奧運馬拉松史上少見選手在天黑後才完賽。 1st Abebe Bikila Ethiopia 2:15:16 WR 2nd Rhadi Ben Abdesselam Morocco 2:15:41 3rd Barry Magee New Zealand 2:17:18 4 Konstantin Vorobyov Soviet Union 2:19:09 5 Sergey Popov Soviet Union 2:19:18 6 Thyge Thøgersen Denmark 2:21:03 7 Abebe Wakgira Ethiopia 2:21:09 8 Bakir Benaïssa Morocco 2:21:21 9 Osvaldo Suárez Argentina 2:21:26 10 Franjo Skrinjar Yugoslavia 2:21:40 上屆金牌法國Mimoun僅以34th完賽。 赤腳跑者阿貝貝, 出生於1932年8月7日,這天剛好是1932年洛杉磯奧運馬拉松比賽日, 或許天註定是為馬拉松而生的人。 Bikila一生共跑了15場馬拉松(1959~1968),前13場贏了其中的12場; 但人生最後兩場馬拉松皆未完賽(包含1968墨西哥奧運會)。 1969年因車禍造成半身不遂,後來還曾參加輪椅桌球與射箭的比賽。 他在1973年41歲時就因腦出血(與四年前的車禍有關之後遺症)英年早逝。 #追著奧運看世界 #奧運馬拉松故事 #羅馬奧運楊傳廣 #赤腳馬拉松冠軍阿貝貝 #開幕抗議 #跑到天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8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_Running/M.1647226513.A.1A8.html
ppit: 馬拉松硬漢有提到這次奧運 03/19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