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次沒能參與今年暑期板聚實在相當可惜。就先前得到的訊息,本次板聚的 主題之一應是讀書會,我就對這點提出一些心得與意見。不過在進入正題之前, 我想先談談之前與blackillidan君討論過的一個小問題。 討論主題見本板#1ER2ky82這篇談《建康實錄》的文章。該文中blackillidan 君認為《建康實錄》曾載諸葛恪出任丞相,因此《襄陽記》記載張悌死前所言「我 作兒童時,便為卿家丞相所拔」的「卿家丞相」並非傳統認為的諸葛亮而為諸葛 恪。我仍持舊說,也去信與blackillidan君討論此事,不過現在我的意見就所有 鬆動。鬆動的並非是我轉而相信《建康實錄》的記載,至今我依舊認為「卿家丞 相」指的是諸葛亮,真正鬆動的是整條紀錄我現在認為可能是虛構的。   造成我這麼想的原因是讀了一篇文章。今年三月中台大中文系舉辦「經學與 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王文進老師發表一篇文章:〈習鑿齒與諸葛亮神話 之締造〉。王老師認為,習鑿齒以蜀漢為正統,又因鄉里情節,有格外推崇襄陽 人物、誇大諸葛亮戰績的傾向,比如因為同為襄陽人,習鑿齒在《襄陽記》中對 馬謖的記載就充滿同情與惋惜,同書也有特意打壓費禕的外交能力而誇大董恢的 紀錄。《漢晉春秋》所載的七擒孟獲全為孤證,而該書有關諸葛亮北伐的戰績, 也明顯高於其他史料的記載,可能有誇大之嫌。習鑿齒的記載與觀點大量為《資 治通鑑》所繼承,成為後來民間創作的土壤,因此可說習鑿齒對日後無論是士大 夫還是民間以蜀漢為正統的論述均形成強烈的影響。   王老師的看法很值得多加注意。今天反駁陳壽對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的評論,極多史料都來自《漢晉春秋》。但若史料的記述者本身就有明確的立場, 那它的公信力就要打折。七擒孟獲要打折、死諸葛走生仲達要打折、大破魏軍於 祁山也要打折。同理回到張悌所說的「諸葛丞相」,主觀地說,諸葛恪一生並沒 有多少讓人感動的元素,能讓張悌因為兒童時受過賞識便永記於心慷慨赴死的只 能是諸葛亮。但若把《襄陽記》的作者習鑿齒納入思考脈絡中,那就會得出一個 大膽的推論:張悌兒童時被諸葛亮賞識、因此從容就義的故事根本是假的。習鑿 齒創造張悌的自白,其目的在於既捧了襄陽人張悌,又側面推崇諸葛亮對人性向 善的影響力。套用王文進老師文章的標題,說穿了還是為了締造諸葛亮神話。   上文是本來這次聚會想和blackillidan君交流的意見,下面就來談我對三國 讀書會的一些看法。 今年春天和王文進老師的學生們一起吃過飯,就我得到的訊息是他們也在召 開定期的三國讀書會。當然我不是說要和他們合流,畢竟讀書會的效率和人數往 往成反比,但若我們這邊順利召開,也可以和他們做做交流,比如可以互傳會議 記錄等。會希望多做交流的原因很單純,因為我感覺出沒在本板的科班生好像背 景都是歷史系(除了我以外),就算是自學成材的板友,延伸閱讀的刊物也都是 歷史學者的論文。雖說文史不分家,但就我往來兩個系所得的感想,中文系和歷 史系看問題的角度真的差很大。多多交流不是壞事。 接著來談我對讀書會與三國研究的一些看法。我認為想要搞三國大概有六個 領域可下手:第一是走馬樓吳簡,第二是中古文獻的訓詁,第三是陳壽、裴松之 與裴注引書所呈現的各家史觀,第四是政治史,第五是俗文學,最後是資料整理。 首先來談吳簡。從1996年出土至今,伴隨著簡冊不斷整理公佈,走馬樓吳簡 已成為當今學術熱點。去年年末《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第四輯出版,看來論文 暫時還是寫不完。說真的,這個年代想在學術界闖出名號,最快的捷徑就是搞出 土文獻。想靠三國在學術界混飯吃,很難找出比做吳簡更好的選擇。   不過在這邊稍微吐嘈一下,現在有關吳簡的文章十之六七都是在套公式。挑 一個主題,比如折咸米、八億錢,條列它在簡冊中出現的情形,統計次數,分析 後下定義,碰一聲一篇論文就出來了。讓人振奮的是多數吳簡中的專有名詞不但 未曾在文獻中出現,也不曾在其他出土文獻中露臉,因此吳簡研究就變成純然的 智力遊戲。誇張地說,要訓練一個吳簡研究者,他可能需要讀過秦簡、漢簡,他 需要一定的經濟史、制度史知識,他必然要熟讀其他吳簡的論著,他的數學起碼 要會加法,但他不見得要讀過《三國志》。翻開吳簡論文,多的是從頭到尾只引 用一兩段甚至完全不引《三國志》的文章。這樣的處理不能說錯,只能說很可惜。 不過話說回來,吳簡畢竟還是熱門題材,光靠吳簡,我想就可以養活十名教 授以及數倍於此的研究生。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是目前有關三國最重要的考 古發現,對於吳簡,我們並沒有迴避的理由。 接著來談中古文獻的訓詁。在這個領域卓有成績的莫過於吳金華先生以及他 的學生們。因為夾雜不少魏晉時專有的慣用語,所以《三國志》並不易讀,吳金 華先生的研究,主要就放在破譯這些慣用語上,因此他的《三國志校詁》對研讀 《三國志》的後學而言是非常好用的一本書。《校詁》不容易購得,但我發現 《三國志集解》的標點本有收《校詁》的意見,對於讀者就更方便了。 不過因為這個領域的學者過於認真,從異文研究、句法分析、中日譯文比較 到古寫本對勘,留給後輩的空間已頗不足。若要接續他們的研究,除非有新的版 本問世,大概很難再在《三國志》內下工夫,恐怕得要往外延伸,比如做《搜神 記》、《宋書》、《後漢紀》等書的辭彙研究。當然,對讀書會而言,多讀些訓 詁方面的研究也是好的。 關於陳壽、裴松之與裴注引書所呈現的各家史觀,除了史學史的專著外,在 台灣較出名的學者莫過於逯耀東先生了。逯耀東先生研究裴松之,將裴松之從單 純的注家提升至可與劉知幾相抗衡的史評者。雖然我覺得細微的部分逯先生處理 得並不是很細緻,但整體而言依舊充滿啟發性。逯先生後來帶出幾個研究《三國 志》的學生,但很可惜的是這些前輩包含逯先生自己對《三國志》論著多數未曾 出版,因此影響力就越來越低。 這五年來重新投入該領域的便是王文進老師。王、逯二位先生一文一史,因 此看問題的角度也頗有不同。逯先生較保守,史料到哪裡,基本上就談到哪裡, 他對裴松之史觀的建構,基本上是以裴松之自己說的話為準,比如裴松之的表章、 裴注中的「臣松之以為」,較少觸其更細微的心理層面。王老師的處理就較為大 膽,從我前面的引文,大致可以看出他較重視史料記述者的背景與立場,史家不 見得一定要大聲疾呼才能展現史觀,光是看他對史料的編排,就可以看出其臧否 好惡。總而言之,王老師的研究較逯先生更是洋溢著後現代史學的趣味。 這個領域學者不少,論文數量雖遠不能和吳簡比,但還是年年都有作品產生。 雖然競爭者眾,但就我看來題目還是很多。最根本的光是陳壽與《三國志》正文 的研究目前就還沒有做過全面的整理。過去對陳壽的研究,很大的力氣都花在檢 視他的正統觀,比如李純蛟先生的《三國志研究》可能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談陳壽 與陳志的專著,但李先生花了相當的篇幅處理「直書」、「曲筆」、「迴護」等 議題,對於陳志的編排、記述甚至是「評曰」皆少有處理。我在本板的#18I1u9J3 以及過去寫的一系列〈三國志選讀〉略有觸及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   除了陳壽、裴松之,還有眾多出現在裴注中的魏晉史家也可研究。魚豢過去 談的人不少,但如韋昭的研究就稍嫌不足且片面,干寶、孫盛也乏人問津。我們 也可以做比較研究,比如翻開〈武帝紀〉,在曹操少年時期,陳壽的紀錄原則上 是正面的,但裴注就有正有負,很明顯的裴松之企圖引用史料坐實「治世能臣、 亂世姦雄」的斷語,而與陳壽「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評語相抗衡。在《三國 志》中,陳志與裴注分別是兩套敘事邏輯的情況並不少見,過去很簡單地把這種 現象用迴護曲筆的概念來理解,但若能進一步考察史家紀錄史事時的心理狀態, 可能又會得出更深一層的意見。 當然,可以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得好又是一回事。若研究者自己的史才、 史識只有30分,那要如何去評判80分、90分的前輩史家?自身缺乏見識,如何識 得他人的長短優劣?這個領域的論文不少,但真正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也 不多。過去我寫文章,總是有意無意地往這個領域帶,現在就頗有悔其少作的遺 憾。 政治史和史學史的研究頗為相似,都是很容易做但很難做得好。別的不說, 光看網路興起這15年來有關三國的翻案文章,追本溯源都可以追到田餘慶先生, 就可以知道想要在政治史這個領域留下真正可供人瞻仰的豐碑是難上加難。不過 史學史和政治史畢竟充滿趣味,多下點功夫也不是壞事。 俗文學也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領域,不過我對俗文學不熟,就不做評論了。   最後來談資料整理。資料整理是現在學術界很少人願意做的工作,因為既為 人作嫁也很難攢到引用次數。現在大家習慣用的表,除了少數比如嚴耕望先生的 《刺史太守表》外,大部分都是清朝人做的。但不可免的這些表存在些許錯誤與 不足之處。比如相當好用的洪飴孫《三國職官表》,在體例上,他有把曹操當政 時漢官與魏官相混的傾向;在材料上,洪飴孫死後才出土的資料如「曹真碑」等 就一直未能納入表中供後人參考;在考證上,有些細節可再商榷,比如他對丞相 西曹掾的考證就有瑕疵;在內容上,《職官表》詳中央而略地方,並不全面。今 天對漢魏晉的官制有遠比清代中葉更深入的研究,《三國職官表》完全可以重作。 也可以做做工具書。山東教育出版的那本《三國志辭典》闕漏頗多,可以參 考吳金華先生〈三國志辭典商正〉一文。當然要寫出一部可以取代《三國志辭典》 的工具書大概難以辦到,但花點工夫把wiki百科整理一下也不是壞事。 總結上文:關於三國,可以討論的問題很多,可以研究的題目也不少。於此 稍稍提出這些年讀三國的一點心得,供板上同好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8.171.47
age317:推 其實特別愛稱讚(神化)諸葛亮的史家或史論家,都跟襄陽有 08/18 00:12
age317:地緣關係,如西晉的南陽名士張輔。反而陳壽和裴松之比較客 08/18 00:17
age317:觀 08/18 00:17
age317:不過我覺得習鑿齒或張輔的史德仍算不錯,習的襄陽記也記載 08/18 00:27
age317:諸葛亮負面的形象,譬如"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就 08/18 00:28
age317:很生動地描繪出諸葛亮早年淪為笑柄的負面形象 08/18 00:29
age317:這也對應到陳壽記載,諸葛亮早年"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 08/18 00:31
age317:莫之許也"中懷才不遇、地位偏低的出身背景 08/18 00:32
tzudata:推 08/18 10:27
blackillidan:推。一直納悶張悌在襄陽記是正面形象,在吳錄卻有負 08/18 13:38
blackillidan:面紀錄。這樣從習鑿齒解釋,也顯得合理許多。 08/18 13:39
argentina306:吳錄的負面形象是指"希合時趣,將護左右,清論譏之"嗎? 08/18 14:36
age317:回樓上,應該就是"清論譏之"這句。說張悌迎合時尚,護衛排 08/18 14:49
age317:場太大,給人暴發戶的印象。這種時尚大概就是抱朴子批判的 08/18 14:51
age317:(誇大的?)現象:"貢舉以厚貨者在前,官人以黨強者為右" 08/18 14:54
age317:我的引文有點錯,應該是"車服則光可以鑒,豐屋則群鳥爰止" 08/18 14:58
age317:、"勢利傾於邦君,儲積富乎公室。出飾翟黃之衛從,入游玉根 08/18 14:59
age317:之藻梲。僮僕成軍,閉門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 08/18 14:59
「希合時趣,將護左右」不太好解釋,於此稍稍談談自己的意見。 「希合」:同義複詞,意思就是迎合。這詞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 「時趣」:與其翻當時的風俗好惡,不如翻成眾人的意見。〈賀邵傳〉:「是以 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旨,各希時趣,人執反理之評,士吐詭道之論, 遂使清流變濁,忠臣結舌。」「希合時趣」簡單說就是便佞鄉愿,有時可以簡寫 成「希時」,如《後漢書‧馮衍傳》注引《史記》:「(公孫)弘希時用事,位 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諛,弘嫉之。」今本《史記》作「希世」,「希時」、 「希世」同義。 「將護」:同義複詞,通常指調養保護,但在特定語境下可以當作「逢迎」解釋。 〈董厥傳〉:「自(諸葛)瞻、(董)厥、(樊)建統事,姜維常征伐在外,宦 人黃皓竊弄機柄,咸共將護,無能匡矯,然建特不與皓和好往來。」 「左右」:指皇帝左右,乃對皇帝的尊稱。 整句話當指張悌便佞鄉愿,迎合上意,當時的有識之士對他並不滿意。 張悌是否真的八面玲瓏,靠逢迎拍馬上位不得而知。但張悌背景並不顯赫,資歷 也嫌不足。冒然就任丞相大位,確實容易遭致譏評就是了。 ※ 編輯: teyao 來自: 125.226.160.110 (08/18 20:40)
age317:推teyao大的解釋。原來我也以為張悌因迎合上意而被譏,但查 08/18 23:43
age317:字典說時趣是"時尚"、將護是"護衛"之意後,才轉而以為張悌 08/18 23:45
age317:護衛排場搞太大 08/18 23:45
argentina306:謝謝二位的指點,獲益頗多 08/19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