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覺得T大的集簿解釋有部份怪怪的 根據我以前算的結果 一歲諸錢入二萬=六千六百六十四萬二千五百六錢(266642506錢) 口百卅九萬七千三百(廿廿)三其(?)四萬二千七百五十二獲流 年八十以上三萬三千八百七十一六歲以下廿六萬二千五百八十八 凡廿九萬六千四百五十九 年七十以上受杖二千八百廿三人 這是不用繳口錢(漢儀注民年七歲至十四出口賦錢,人二十三。二十錢以食天子, 其三錢者,武帝加口錢以補車騎馬。)或算錢(漢儀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 人百二十為一算,為治庫兵車馬。)的人數,應該也是免除賦稅與勞役的人數 所以扣掉這兩類,東海郡納稅人口為1394343-296459-2823=1095061人 在此為簡化計算不探討流民或幾歲才能免除納稅的問題 所以每人平均稅額為266642506/1095061=243錢 在此不討論口賦與算錢的加減與年齡上下調整的問題(這很重要,但很複雜,討論下去 問題會變的很大) 建立於人口之上的貨幣稅還有更賦,這一項也是不小的收入 而且這是越有錢的郡越容易收到的項目 並且大司農手下還有鹽、鐵、酒專賣等官 漢書‧百官公卿表: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農。屬官有太倉、均輸、平準、都內、籍田 五令丞, 斡官、鐵市兩長丞。 又郡國諸倉農監、都水六十五官長丞皆屬焉。 漢書‧食貨志:初,大農斡鹽鐵官布多,置水衡,欲以主鹽鐵;及楊可告緍, 上林財物衆,乃令水衡主上林。 鹽官、鐵官東海郡皆有,這些是否也應該是這則錢記載裡面含有的項目? 如果含有鹽、鐵官平均每人才243錢其實不多,可能還太少了點 我這點與T大見解不同 我覺得集簿的錢數據應該是常規並不特別突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3.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433318301.A.E99.html ※ 編輯: asdf95 (111.253.13.17), 06/03/2015 17:14:05 ※ 編輯: asdf95 (111.253.13.17), 06/03/2015 17:25:11 ※ 編輯: asdf95 (111.253.13.17), 06/03/2015 18:47:38
teyao: 若尹灣漢墓出土《集簿》所載貨幣年收入支出為真,以人口比 06/06 23:32
teyao: 例來計算,顯然遠大於《新論》、〈王嘉傳〉的紀錄。而《新 06/06 23:33
teyao: 論》、〈王嘉傳〉的紀錄,對比兩漢的戰爭開銷,我認為那是 06/06 23:34
teyao: 較可信的紀錄。(兩漢的戰爭開銷可見《漢書‧賈捐之傳》、 06/06 23:35
teyao: 《後漢書‧西羌傳》。前者一年內花費四十億,大司農錢盡; 06/06 23:36
teyao: 後者十餘年間花費二百四十億,打到國庫空虛,而且東漢少府 06/06 23:38
teyao: 的收入合併於大司農之中)。至於鹽鐵收入,我認為應不在《集 06/06 23:46
teyao: 簿》年收中。鹽鐵收入在武帝後應是不經州郡直接收繳至大司 06/06 23:47
teyao: 農,〈百官志〉:「郡國鹽官、鐵官本屬司農,中興皆屬郡縣 06/06 23:48
teyao: 。」《集簿》載作物、植物而不載鹽鐵亦可為證。于振波〈漢 06/06 23:52
teyao: 代的都官與離官〉有提到一點兒(當然並沒有講稅收),可參考 06/06 23:53
asdf95: 我本來還有算全國賦稅人口,全部繳納如果只計口算賦只有 06/07 10:49
asdf95: 34億,這還是算120錢,如果照成帝減天下賦錢40只有算80 06/07 10:59
asdf95: 更少了 06/07 10:59
來細算一次好了 就用漢儀注的來計算 首先先扣除掉口賦的部份 假設跟1~6歲相同約27萬人 再扣除56~70約20萬人(用低人口金字塔的比例約總人口15%) 所以納算賦的人口為1095061-270000-200000=625000人 占東海郡總人口約45% 回推全國總算賦人口為59594978*45%約為2670萬人 一算120,總額約為32億 納口賦占東海郡總人口約19% 回推全國總口賦人口為59594978*19%=約為1150萬人 口賦23,總額約為2.7億 總額約為34.7億,以40億計缺口5億餘(這已經明顯低估了) 主要稅種除更賦外還有戶賦、芻稾折錢、市租等 ※ 編輯: asdf95 (111.253.13.238), 06/07/2015 13:30:23 ※ 編輯: asdf95 (111.253.13.238), 06/07/2015 13: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