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TACH1BANA (西曹令史濟陰狼刃)》之銘言: : ※ 引述《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之銘言: : : 「中國雖有古文書,然無古文書學。」 : : --日本學者對中國史學界早期使用簡牘資料的批評 : : 在王國維先生提出「二重證據法」後,出土文物證史成為中國史學界顯學,簡牘最大 : : 的功用成為驗證史書,中國史學界過去甚少關注出土簡牘本身的內在關聯,簡牘不過 : : 是傳世史書的附庸,少有將其視為獨立的文書材料關注,像高敏先生所言:「日本學 : : 者研究簡牘只注意簡冊綴合,而忽略與文獻互證以解決歷史重大問題。」 :  這個地方不太理解,視簡牘「是傳世史書的附庸」不就是太過強調「與 :  文獻互證以解決歷史重大問題」?日人自詡的文書學不就是「將其視為 :  獨立的文書材料關注」,換言之,放下傳世文獻談的「歷史重大問題」 :  (大歷史),而多講簡牘本身裡頭的故事(小歷史),即例如您下述的 :  「過往帝國的基層」生活?因此總覺得高敏先生的話講的仍是中國史學 :  運用簡牘的習慣,而較不接近日人或凌先生提倡的文書學..? 這段是說明過去中國學者視簡牘為傳世史學的附庸 舉高敏先生此話是說明老一輩中國學者的看法 造成您的誤解很抱歉,此段行文我可能還要再改改 吳簡文書學是將吳簡當做新的歷史文本做處理 不再力求跟現有史書強制連結 以吳簡研究中的戶品為例 吳簡剛出土時不少學者看到戶品就把史書上的九品制套用 如〈長沙走馬樓簡牘整理的新收穫〉、〈吳簡「戶調分為九等收物」的借鑒與創新〉 可是之後釋文確定只有上品、中品、下品和下品之下四種等級, 而戶品跟戶調之間的關係一向是吳簡研究的大課題 較早的研究關注在戶品出錢、徭役之上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吳簡釋文公布,相關研究開始指向戶品並不是僵化不變 而是隨著孫吳賦役政策的改變,負擔的內容有不小的差異 過去史書對賦役政策少有著書,研究時很容易認為賦役政策不會在短期內劇烈改變 但孫吳是一個新生的國家,除了舊有繼承漢帝國制度外,因應新的局勢才是賦役政策 的重點,除了對外戰爭,內部問題更是緊要,征討外族後這些戶口如何處置?如何跟 地方豪族競爭人力、物力資源?賦役政策面對反彈如何更改?戰爭或禮儀需求的額外 橫調,要怎麼處理?這些過去史書很少著墨的地方,正是吳簡能提供的「底色」 我舉凌先生在《走馬樓吳簡采集簿書整理與研究》一書中的結論所言 〝吳簡自成體系,我們有理由、有必要將之與紙上之材料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吳簡 與《吳書》等傳世史料側重點不同,聯繫處較少,能夠相互釋證的地方實在太少。既 然兩者之間天然存在疏離,在研究中,我們就不妨將吳簡視作相對獨立的材料,儘量 避免一開始就牽強地與傳世文獻比對研究,或受傳統書本認知的影響,而是先進行文 書學意義上的簿書復原或選取分析樣本,再此基礎上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在這裡, 我們雖然強調在吳簡簿書復原基礎上的研究是可以相對獨立的,在研究的過程中很多 時候不必與傳世文獻產生聯繫,有時甚至還需要杜絕因傳統認知而產生的思維定勢,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研究的結論最後不用回到傳世文獻和傳統認知。相反,這種回歸 考察十分必要,因為,相互印證所提供的歷史認識,其可靠性更強。 我們應謹慎對待基於新、舊材料相對獨立的研究而產生的認知差異。無論兩者是完全 吻合,還是部份相同,甚至是迥異,我們都不能因為結論相同而反思「疑古思潮」, 也不能因為結論差異而疾呼「重寫歷史」,強行消融、解釋認知差異而得出的結論很 多時候並不可靠。這時,擱置差異似乎要比消除差異更好,從而使結論更加開放,研 究更可持續。隨著研究的推進,我們在大量的認知差異中歸納或演繹出真知,並以此 作為我們產生新認識的基礎。我們此研究方法稱作「二重證據分合法」。 具體而言,先是從新、舊材料中產生相對獨立的認識,暫且擱置並積累差異,是為「 分」。「分」的研究是以不妨礙新、舊認知為前提條件,不因結論的差異而片面地看 重其中一類材料。強調「分」會促使研究者更加注重對新、舊材料的批判。就簡牘而 言,更加重視簡牘本身的真偽、釋文與圖版的核對和簿書的復原等,會提醒研究者不 輕易把新、舊材料聯繫起來,不能互相釋證的地方闕而不論或許是更謹、恰當的做法 。隨著研究的推進,當條件成熟時,再在眾多新、舊材料認知差異中推演出新的更有 說服力的結論,是為「合」。隨著兩類認知體系不斷發展,聯繫材料增多,必然會產 生更多的印證與認同,也會發現,原來的差異其實孕育了歷史真知。在吳簡研究中, 「合」以「分」的基礎,「分」以「合」為目的。只有重視「分」的意義,吳簡的學 術價值,才顯得不會被放大,也不會被曲解或忽視,在研究中才會與傳世文獻相得益 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我個人是沒凌先生這麼樂觀啦 我個人認為如果是研究傳統政治史領域,吳簡能提供的幫助很小,因為吳簡這種史料 本來就只是地方行政文書,我以前跟別人談到吳簡的行政文書:「話說看慣三國志的 大官,看吳簡會覺得這些人的官好小喔」,對方回的一針見血:「小吏」,小吏間的 文書工作,就是孫吳的行政常態,他們既無法決定政策走向,也沒有能力主導,自然 國家大事很難從中找到需要的材料 如果是像我這種研究東漢至三國經濟史,不依靠出土材料,簡直沒辨法做研究,只依 賴現有史書記載限制非常大,這方面全漢升先生的〈中古自然經濟〉堪稱經典,如不 借助出土材料,很難有所突破,所幸吳簡出土才使現有經濟史的研究有不小的突破, 隨著吳簡相關材料的出土,我們可以更了解底層的經濟運作,之後相關簡牘的出土, 更能探討經濟史中重要的核心問題──物價,從吳簡、長沙五一廣場簡、益陽兔子山 簡、郴州吳簡、晉簡等,這些文書或多或少會記錄到長沙附近的物價,能形成一個長 時間的脈胳,減少極端值對物價探討的影響 物價是探討貨幣與市場供給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也是國家能否穩定民心的關鍵,如 清代就極為重視糧價,官方的記錄很詳盡,王業鍵先生從物價的起伏做出對太平天國 爆發的關鍵分析,擺脫過往兩派的「人口危機說」跟「社會兩極說」,「人口危機說 」奠基於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忽略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社會兩極說」師從馬克思 的階級鬥爭理論,地主─農民兩派的分化最終導致鬥爭,這符合傳統文獻中「田連阡 陌」、「田歸富戶」的記載,但根據戰前John Lossing Buck所做的中國農民調查,中 國此時自耕農約一半,30~40%的半自耕農,真正佃農還不到六分之一,和當時其他國 家相比,不算集中,近來的研究也指出清政府賦稅額並不算重,清政府受限行政體系 的缺失,難以做更有效的租稅集中,使社會兩極說很難站的住腳 王先生則從物價下手,直指太平天國的本源是因為江南經濟的蕭條,政府徵稅又以銀 為主,江南市場化最高,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亂事一起,這批人就成為太平天國忠 實支持者,從而使戰事影響擴大 李明珠先生則從糧價探討國家、市場、環境三者長時間在河北(以直隸為中心)間互動 造成的影響,直隸是國家行政中心,也是重點布防區域,國家為維持龐大的糧食消費 ,透過大運河和海運長期向直隸輸糧,形成以國家財政主導的市場與農村孤立消費、 商業化程度較低傾向自給自足的市場,後來國家力量的衰退,造成的結果也不同 這些能為現有的東漢末至三國時代提供完全不同的思維,使我們更能思考黃巾之亂背 後是否有傳統史書沒有關注到、更為深層的原因? 而吳簡的研究使區域史、社會史等領域更能深入基層,學界研究激烈變動的大歷史問 題時,提供重要的歷史背景,更加理性看待社會日常和穩定秩序在歷史潮流中的主導 作用 : : 隨著中國大量的簡牘出土,中國史學界與外界接觸日多,簡牘材料本身的重要性開始 : : 突顯,簡牘多是地方行政文書,傳統史書以國家大事為主,兩方雖有重合,「常事不 : : 書」的原則讓傳統史書占最大比重是政治、戰爭等家國大事,我們對基層生活所知不 : : 多,借由出土簡牘能讓我們更接近過往帝國的基層,像邊塞簡的研究,除去史書記錄 : : 的大事外,能走入小兵的生活,漢代邊塞為應付大量文書,造假是當兵必備技能,在 : : 地人跑回家(跟老婆)鬼混、叫小蜜蜂、放黑假或高裝檢東挪西借,有沒有國軍的既視 : : 感?國軍優良傳統源遠流長啊,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  簡牘博物館有這樣的影片 :  https://youtu.be/eRbCXIq-REY?t=7m24s
:  可惜只拍了十幾秒,網上一時找不到完整的影片可看,在下想這是一種 :  可將吳簡研究成果生動地呈現給社會大眾的形式;此外據在下所知目前 :  為止,似乎也還沒有將吳簡研究成果向大眾簡明介紹的通俗性質讀物? :  當然有許多問題與解釋到目前為止並未達成共識的解釋,只是有時感到 :  小說與影視更容易讓人們感到生動與感動,這不僅只是針對社會大眾, :  曾是或仍是愛好者的研究者也需要這種生動與感動。 http://goo.gl/EJNHVO 央視國寶檔案-長沙走馬樓吳簡 中國還是有力圖推廣,也講了一則許迪盜米案,但內容還是過硬,如非有興趣我想很 難看下去 至於小說或影視作品,我想不容易,我知道中國有人再寫居延漢簡的故事,但那屬於 小眾,如果政府不出力,以現在中國的投資環境,要財團投入此塊很難 : : (中略) : : 後記 : : 看到作者利用基本的搜索下苦工得到這樣的成果感到驚嘆!在資訊技術越來越發達, : : 簡牘譯校需要引進智慧辨識系統,一方面加快簡牘譯文,另方面培養大數據,有助於 : : 建構簡帛界的Alpha Go,不少簡牘因為考古學界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等到圖版跟譯文 : : 出版曠日廢時,引進資訊系統能更有效利用人力,只要建立人工譯校的標準化作業流 : : 程,將能讓更多簡牘早日為學界所知,並且讓簡帛綴合更容易,在復原文書的工作上 : : 能讓現代科技幫助學術界更好的利用 :  這裡提到簡牘「譯文」工作不知有何成果可參看?"譯"與"釋"應該是不 :  同的概念..? 譯文跟釋文是同義,我只是打錯字忘了改,造成困擾很抱歉,下次會一併更改 簡牘引進現代智慧識別是我個人的想法,因為我對科技發展很關注,剛好看到GOOGLE 已經能破解驗證碼的檢查機制,我想如果把這導入對簡牘的釋讀,一定大有助益 現有簡牘還是透過人工釋讀,由於資源有限,釋讀的進度一向很慢,如果透過這種辨 認系統,只要輸入現有簡牘字庫的成果,再導入類似Alpha Go的人工智慧,能有效加 速整個釋文出版的速度,也能更好的做釋文校正,甚至可能直接做簡牘簿籍的復原, 而不再需要人工一則則修正。 可以先用電腦做出大部復原,再由人工釋校,也能透過電腦做數據分析,如人口的流 動、糧價的變化、各種賦稅種類的歸類整理,這些定量的分析正是電腦擅長的部份, 而我們能做是探討背後的原因,如人口流動是否跟征討外族、對外戰爭有相關?糧價 是屬於自然波動還是人為因素?各賦稅種類代表孫吳賦稅的何種變化? https://goo.gl/nARF4U GOOGLE新聞連結,內附原始論文連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470625980.A.9F5.html
a7v333: 推 08/08 15:14
※ 編輯: asdf95 (111.253.11.82), 08/08/2016 18:44:19 ※ 編輯: asdf95 (111.253.11.82), 08/08/2016 18:54:47
tucker: 用力推 08/09 01:30
TACH1BANA: 太感謝了,大推!方便時再好好參與討論! 08/09 11:35
chordate: 推 08/09 13:56
sulaisme: 雖然不是很懂,不過長知識了 08/10 10:40
※ 編輯: asdf95 (111.253.11.82), 08/10/2016 14:35:19
khara: 推認真文! 08/13 22:25
※ 編輯: asdf95 (111.253.34.39), 08/19/2016 05: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