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銘言: :  以前我跟大家一樣,砲劉備伐吳大不智, :  現在從荊州一路為主力去想 真的覺得我錯怪他了  不一定要是主力,只要仍想「跨有」兩鉗之一,只要劉備還掛念「荊州  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  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的隆中戰略,就有驅使他收復荊州的動力。  況且不僅劉備本身,也要考慮荊州籍人士失去家鄉根基以後給予劉備的  支持(或是壓力),荊州諸將馮習、張南、輔匡、廖化、傅彤等均投入  東征,馮、張、傅都殞身於該役(輔匡與廖化倖存,後者較為人熟知,  前者的位階大致次於李嚴、劉琰,應當不亞於吳懿),這種壓力離劉備  遠(而離今人近)的可以參考張學良面對東北軍,離劉備近(而離今人  遠)的可參考馬超面對關中諸將來作設想。另外劉備「伐吳」這個慣稱  容易誤導後人,「荊」是荊,「吳」是吳,是春秋吳國故地、兩漢時的  吳郡,「伐吳」概念就像杜甫詩裡的「吞吳」,並未擺脫「削平江南,  殺盡吳狗」、「先滅東吳,然後伐魏」《三國演義》藝術意象。劉備的  戰略意圖,在父祖為孫吳西線藩城的陸機記敘底下很清楚:「圖收湘西  之地」,就是難以放下湘水之盟後的荊州西隅(連搶回長沙、桂陽之心  亦無,更不用說伐「吳」吞吳),而且荊州才失陷兩年,在劉備及荊州  人士治下十一年,將劉備與荊州籍諸將收復故土、湘西之地的東征努力  粗率稱為「伐吳」,反而就將新得才兩年的荊州西部太早視為孫"吳"的  固有疆域了,,在下儘量用保有解釋空間的「東征」一詞。  有需要補充強調的是,前述嘗試還原歷史劉備的現實考量與客觀壓力,  反而可能傷及《三國演義》急欲為關羽報仇「除死方休」、義無反顧的  藝術劉備,眷念桃園之情的純粹形象。在該著義結金蘭的設定前提下,  「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從來都是感動古今讀者,即使是日本創作者也  懂得掌握的桃園精神。只希望與前述還原的歷史劉備能「各成其美」,  而並非想與藝術劉備爭輝。 :  呂蒙傳裡的 "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  在下認為有點在黑關羽...撤兵赴樊也許關羽有其他考量, :  這樣就說關羽信了 未免太自我感覺良好 :  關羽內心相信與否,他身邊的荊州士卒都未必得知了,何況是撰寫吳書的人?  《三國志‧虞翻傳》「[呂蒙]以(虞)翻兼知醫術,請以自隨」,這是  虞翻隨呂蒙襲荊州的重要背景,呂蒙罹患的無論是喉癌或是食道癌,如  果呂蒙附近有關羽潛伏的探子,一樣會傳來呂蒙病重的情報,必須承認  呂蒙同樣也是豁出最後一點命在搶奪荊州。至於關羽撤兵赴樊的考量,  最主要仍應當是前線有不能不增援的需求,已經「連呼(劉)封、(孟)達  令發兵自助」過了。由於《三國演義》創作呂蒙之死是關羽顯聖追命,  連《資治通鑑》也忽略虞翻之所以隨軍的細節背景,影響後人對於戰前  戰時呂蒙病勢的低估,這點是值得同好們留意的。 :  瞭解您的意思 :  仍忍不住想問一下:為了全據,能師出有名就師出有名較好對吧 :  同為漢室血脈,全據劉氏故地(劉表劉焉),自然無需多言 :  然而南陽以前是張繡的,漢中則是張魯在管,兩人與漢室沒有淵源的情況下 :  要以類似"收歸國有"的名目為出兵理由,似乎就少了那麼一點號召力? :  在此情況下,個人認為已經跳脫全據的思維了 :  主要考量到可以彼此互相照應(漢中<->上庸<->襄樊) :  至於諸葛亮後面的伐魏,因為已經篡漢,應該就不用在懷疑了  漢中、上庸、襄樊的關係是要打通漢水中上游,這方面完全同意。全據  的意思可能有些誤解,在下並不是說可以經由法統來全據荊州與益州,  隆中戰略所言的「跨有荊益」,與魯肅所說的「竟長江所極」,講白了  其實都是霸業,不能稱霸一方,也不用談勤王了。全據荊州、益州並非  理由,而是階段,從隆中戰略的原文來看,南陽郡可能才真的不被視為  劉表荊州的勢力範圍,因此說「以向宛、洛」。至於襄陽並非豫州而屬  荊州南郡,漢中並非梁州而屬益州漢中郡,從江陵方面攻取襄樊屬於定  荊州的階段,從成都方面攻取漢中屬於定益州的階段,同樣還不屬大舉  北伐的階段。隆中對裡說「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應當同屬於「民殷  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的益州範圍,荊州範圍卻沒有提  南陽郡,因此只說「北據漢、沔」。 --    不行不能知。惟行而後乃能知其知之真偽與是非也。                            ──《初傳》p.44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7.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472987311.A.E68.html
khara: 其實硬要把吳這個代詞拉到春秋,怕也未必精確。 09/05 09:14
khara: 後世自有其慣用指代,某些傳自春秋,某些則非。 09/05 09:14
khara: 司馬遷筆下楚漢至漢初,吳楚淮徐或混稱楚,戰國末局勢。 09/05 09:15
khara: 楚人輕悍剽疾,是同淮泗江左合而言之。非郢湘之地也。 09/05 09:16
khara: 而到南北朝,苻堅議討僭晉, 09/05 09:16
khara: 論者或曰「吳人恃險偏隅」、或曰「吳之不可伐昭然」, 09/05 09:17
khara: 皆去其偽晉自居之號,以吳指代,亦不論荊楚重鎮。 09/05 09:17
khara: 北魏孝文時,高閭上疏陳「伐吳」之策,蓋指南齊, 09/05 09:17
khara: 而實際戰場乃在荊襄! 09/05 09:17
khara: 蓋皆不認其僭稱國號,而慣用漢末三國以來之稱呼。 09/05 09:18
khara: 如欲細分,吳楚自可有別,吳頭楚尾,江淮徐泗,各不同。 09/05 09:19
khara: 然而竊以為時劉主志在大舉報復,不許求和,云征吳並無不可 09/05 09:20
Houei: 本來想回文但怕被嫌洗板 就推的好了XD..馬超的例子在下以為 09/06 19:50
Houei: 他老母為羌人 後為韓遂所殺 結果馬超不但不找韓遂報仇 反倒 09/06 19:56
Houei: 跟韓聯合起兵 所以劉備若想留他 以收復關中故地為名 行伐曹 09/06 19:59
Houei: 之實 愚見以為恐無法得到族人被殺的羌人的認同 然而畢竟"城 09/06 20:02
Houei: 中震怖,璋即稽首"(馬超傳) 所以還是給他蠻大的官做啦 09/06 20:04
Houei: 以上還是當我胡說好了 幫我刪掉也ok 我搞錯並不一定是羌人 09/06 20:08
Houei: 是他阿嬤才是羌人啦 冏 09/06 20:09
Houei: 只好硬拗成 間接害死有羌人的血統的老爸馬騰... 09/06 20:16
Houei: 郭淮傳:"淮以威恩撫循羌、胡 家使出榖 平其輸調 軍食用足" 09/06 21:34
Houei: 要不然上面的敘述 也許有機會把"淮"換成"亮" @@ 09/06 21:36
Houei: 翻一下前面討論 好像只有聯合鮮卑北伐 而沒聯合羌的? 09/06 21:44
Houei: 話說回來 龐悳傳: "從馬騰擊反羌叛氐"..所以這才是主因?? 09/06 22:09
Houei: 馬超傳: "超果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又得推論成 被擊的羌是 09/06 22:26
Houei: 虛張聲勢的那種?因為我也找不到羌人被馬騰大殺四方的記載.. 09/06 22:37
Houei: 如果理由是因為馬超已死 但也還有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馬岱在蜀 09/07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