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始連結(有現場原圖) https://goo.gl/jw0SCt 1996年10月的一天,長沙市文物工作隊的技工孟科保正在平和堂商廈施工場 地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平和堂商廈施工場地位於長沙市中心五一廣場附近, 這裡毗鄰湘江、商業繁盛,兩千多年間一直是長沙城的城市中心。 長沙,作為湖湘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通過多年的考古調查、發掘,學者們發現,長沙這座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沒 有遷徙移動,雖然新的城市在舊的城址上不斷改造和拓展,其城市中心一直 在今天的五一廣場一帶,這在我國的城市發展史上是十分少見的。因此,當 五一廣場走馬樓地域在進行大規模基建時,考古工作者的目光就鎖定了它。 平和堂工地建設初期的工地場景 10月17日上午,孟科保在一台挖掘機旁觀察到昨晚施工的場地上堆積著厚厚 的黑色淤泥,直覺驅使他上前查看,當他用小木棍輕輕地撥開淤泥時,一塊 長約20厘米的木板顯露出來,木板上的墨跡隱約可見。經過簡單清洗,幾行 墨書文字清晰地顯現出來!帶有文字的文物即是重要的考古發現!小孟激動 起來,很快,在施工場地的東南側,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坑吸引了他的注意。 坑的上層已被挖掘機掀開了半邊,坑內積滿了水,水面上露出黑黑的淤泥, 泥土下的斷層面隱約可見層層相疊的木板。這就是出土帶文字木板的古井! 小孟一邊迅速插上“此有古井,嚴禁動土”的指示牌,保護現場;一邊以最 快的速度跑向公用電話亭,將這一發現向當時的考古部主任何旭紅報告。何 旭紅主任當即駕駛摩托車趕赴現場。經他鑑別,這是古代木牘,上面書有年 號“嘉禾三年”,“嘉禾”是三國時期吳國孫權的年號,這是一千七百多年 前的字跡! 被挖掘機破壞的井口 何旭紅迅速將這一情況向當時的考古隊隊長宋少華報告。宋少華趕到現場後 未急於去翻動這堆淤泥,而是仔細勘察了整個施工現場。原來那個被挖掘機 挖開的水坑正好打破了一座古代井窖的北半部,原來堆放在井中的一部分簡 牘遭到了破壞,隨著被挖掘出來的淤泥散落在水坑的四周。此時已近中午時 分,在宋少華隊長的指揮下,考古發掘人員顧不上吃飯,將整個工地各個角 落又仔細查看了一遍,果然在汽車拖運渣土的路上又發現了若干跌落的簡牘。 經詢問工地值夜班的工人,了解到凌晨時分已有數車淤泥被垃圾車運走。根 據古井被破壞的情況判斷,這批被當作垃圾運走的淤泥中一定裹雜著相當數 量的簡牘。事發緊急,宋少華當即決定,兵分兩路、分頭行動。 吳簡散落在井外的現場情景 宋隊長自帶一路守住現場,組織人力將附近的黑色淤泥全部清理裝袋,運往 室內仔細清理,又用木樁和繩索將現場團團圍住,插上警示標誌,以防再遭 破壞。完成上述工作後,宋少華立即將平和堂工地的這一重大考古發現向市 文化局、省文物局領導匯報。十五分鐘後,市文化局主管文物的副局長趙一 東、文物科長楊曉剛、市文物工作隊黨支部書記李嘉明等趕到了現場,大家 隨即一起研究搶救保護方案。當天晚上安排人員值班,守護現場。 另一路則由何旭紅帶領直奔長沙城東郊5公里外的湘湖漁場建築垃圾卸渣區, 尋找傾倒在此的水坑淤泥。下午2點鐘左右,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氣溫驟降, 未吃中飯的考古人員全然不顧身體的疲勞,頂著廢棄漁塘中散發的陣陣惡臭, 全力追找,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搶救遭破壞的簡牘。經過多方打聽,何旭紅一 行終於找到了平和堂工地傾倒建築垃圾廢土的區域,隨即採用每隔一米打一 條探溝的方法,冒雨尋找。從10月17日至10月28日,經過了10多天的艱苦的 探找,除古井中已保護挖掘出的簡牘外,又搶救回來了近萬枚珍貴的簡牘文 物。這就是當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震驚世界的長沙走馬樓三國孫吳紀年簡牘。 回顧當年吳簡的發現過程,還有許多難以解釋的巧合。這個出土了吳簡的古 井原本位於走馬樓街50號房屋之下。50號房址本不屬於平和堂商廈拆遷建設 範圍,但為平和堂公司努力爭取得到。但50號房址卻又遲遲未能拆遷,在平 和堂商廈其它地段的土層已下挖至7-8米深時,該處房址猶如海中的一座孤 島,頑強地兀立在建築工地的東側的一個角落。10月17人凌晨,施工負責人 因為擔心建築工地東壁滲水影響到施工車輛的運行,臨時調挖掘機挖一個蓄 水坑,誰知剛挖了幾鏟,挖掘機就出了故障,搶修了兩個多小時也沒修好。 由於天亮後施工車輛不准在市區通行,只得暫停。這才給考古工作者發現古 井中的簡牘提供了時機,否則很難想像如果凌晨時分挖掘蓄水坑工作順利進 行,那麼古井中的簡牘將會遭到怎樣的破壞,也許這也是蒼天冥冥之中的保佑吧。 長沙走馬樓發現的三國孫吳紀年簡牘總數量約10萬餘枚,超出了當時全國已 發現簡牘的總和,數量極其驚人。目前經整理共清理簡牘14萬枚,其中計入 總賬編號並整理出版的有字簡為76552枚,僅存字痕的殘簡20000餘枚,無字 簡牘4萬餘枚。 ---------------------------------------------------------------------- 吳簡的出土有不小的運氣成份 考古文物的出土有一定的運氣成份 很難想像沒有吳簡如何展開對吳國基層政治、經濟運作的研究 五一廣場除了吳簡,還有一些東漢末年的簡牘資料,可以讓研究者研究長沙一地的 長時脈胳 是很難得的大規模簡牘出土地,希望吳簡跟五一廣場東漢簡能有更多的資料釋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12.1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482929697.A.61A.html ※ 編輯: asdf95 (111.253.12.156), 12/28/2016 20:55:18
Hartmann: 推 12/31 21:49
chadflea: 推 01/01 10:38
khara: 推 01/01 18:23
ww: 聽起來50號好像原本不在都更範圍內 是被公司霸佔強逼走的 01/04 15:21
asdf95: 考古現場這有很多可談,但跟考古沒關係,而是各部門的角力 01/04 17:21
在中國這是考古高層管理者最常花時間的項目,很心酸卻是事實 也就是考古高層管理者雖然是考古現場爬上去,但之後花最多時間是跟其他部門交涉 而不是經驗傳承 考古現場畢竟涉及地方開發與文物管理的協調,所以管理高層的行政能力很重要, 比他考古的學識素養更重要 ※ 編輯: asdf95 (111.253.11.161), 01/04/2017 17: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