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承認我對三國歷史的研究沒有板上許多高手那麼多,但是基本的戰史邏輯還是不會有明 顯差別的。 我先談"limited offensive v.s. breakthrough"這個一戰史討論到爛的主題。 我相信應該所有人都會同意,整體實力正逐漸超越並將大幅凌駕於對方的陣營,可以使用 更持久的策略,相反的,實力正逐漸衰退的一方就會急於求勝。 有限攻勢的本質,在於力求好看的損益比,但不要求戰鬥規模的大小。這種策略─我認為 ander大對費禕的辯護是合理化為此類策略─在某些情況下確實是非常優異的戰法,比如 宋朝對西夏或一戰末期的西線,都為此種策略的成功案例。 然而,蜀漢的國力是逐漸被壓倒的一方。 換句話說,比起協約國,德軍才是比較近似於蜀漢的案例,而這樣的劣勢方所尋求的應該 是更積極的決定性作戰,並且自然是越早實施越好。 我不否認費禕的緩攻法有正面的價值與效用,但是這種策略使用的時間點有問題,興勢之 戰後應該做的是趁機傾全力猛攻。相對的,姜維在費禕死後又陸續發起大規模的作戰,這 就和1918年的魯登道夫產生相同的策略失當,因為時間點已經不對了,當然就會過度延伸 已經顯得不足的戰力而遭遇較嚴重的挫敗(e.g.段谷)。 所以,正如asdf的所言,我也認為「蔣費時期就大規模北伐的時間點會比之後陳祗主政時 期更好」,並且我還要加上陳祗主政時期才是執行費禕的緩攻法的較佳時機此一推測。 另外,你一直說我看不起興勢之戰,真的很難溝通。這場作戰是一個漂亮的戰略防禦,但 不是主動進攻,所以在討論費禕的攻勢策略時一直提及興勢之戰的成功,根本是離題的錯 誤舉例─正如德軍在貴婦小徑和帕尚戴爾防禦成功,並不影響春季攻勢的討論。至於費禕 不死,蜀漢會否就能取得更大的戰果,我保留質疑的態度。 另一個爭議點,我不清楚蜀漢的官吏如何,我只談近代的案例。 歐洲各國和印度在18世紀有大幅的官僚體制膨脹案例,舉例來說,馬拉塔帝國就重建了蒙 兀兒帝國衰敗後的官僚體系,這包含派遣直轄的官員去取代地方上獨立性高的階層,以及 架構縝密的文書組織。 這種大量的公務人員有一大堆都在進行文書的處理,也有很多是進行各式雜物如丈量或者 執法、工程,他們當然都會與稅務扯上關係,但是能夠算是稅吏嗎?又,這些官吏從某些 朝代來看自然是冗員,但是卻又絕非必定產生負面的影響,畢竟近代政權之所以能發揮比 較強的效能,一個主因就是官僚體系的膨脹。 我不知道蜀漢的官吏人數究竟是否一直都很多,我只知道ander大提的兩個案例都牽涉到不 過數百人,並未正面破解蜀漢官吏是否長年高達四萬人的癥結點。另一個問題是,即便我 們知道有一批新的官吏編制出現,也無法得知這批人員到底有無任何實際的職權,還是只 是坐吃薪資,畢竟你提到的灌水職位上的將官都依然是最前線的將官,他們底下的人手在 某些時刻搞不好也會有用途。 我無法正面反擊ander大的反駁,但是我想指出的是ander大的論點也同樣難以完全解決這 幾個爭議,或許不用太過武斷的下結論比較好。 -- The nation which forgets its defenders will be itself forgotten. ~John Calvin Coolidge, J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01.2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493344573.A.A71.html
violing613: 不主動出擊 拉大國力差距 曹睿很早就接納孫資的意見 04/28 12:48
violing613: 蜀漢的精銳是早年從全中國蒐集的 人力差距只會拉開 04/28 12:51
ander112233: 所以費禕主動北伐啦?四年四次北伐不夠主動? 04/28 12:56
ander112233: 再說,費禕應付的是曹爽而非曹叡呢。 04/28 12:58
Houei: 「蔣費時就大規模北伐會比陳祗時更好」...我覺得要看費禕時 04/28 16:26
Houei: "保國治民"的程度到哪 休息夠了的話 陳祗時期再大規模北伐 04/28 16:30
Houei: 好像也說得過去?當然還要考慮能否負荷如果有的 暴增吏民比 04/28 16:34
Houei: 會扯到吏民比是因為1.於ander大說的 是「託名避役」..2 . 04/28 16:59
Houei: 為壓抑國內反戰派而再酬庸?當然有點賭的味道就是了 04/28 17:00
Houei: 費禕死不死 跟蜀漢能否取得更大的戰果 也許可以從為何遇刺 04/28 20:55
Houei: 的是費禕 而不是諸葛亮蔣琬陳祗 去聯想曹魏對這件事的看法 04/28 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