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udson2257 (陳某)》之銘言: : 「孫策遣軍攻登於匡琦城。賊初到,旌甲覆水,羣下咸以攻登於匡琦城… : 「郡爲孫權所圍於匡奇,登令矯求救於太祖…太祖乃遣赴救。吳軍既退,登多設間伏, : 勒兵追奔,大破之」 翻了一下史料,找不到匡琦之戰的發生時間,只能從《江表傳》的"復討登" 得知不晚於孫策討伐黃祖那次:"(孫)(西征黃祖)歸,討登。軍到丹徒,須運糧" 孫盛、裴松之皆非難孫策好高騖遠,連陳登都還沒搞定,就妄想襲許都... 問題是他倆大概沒注意到《江表傳》說孫策自從打爆黃祖,凱旋歸來之後 第一個動作並非指向許都而乃陳登也!意思就是先解決襲許路上的一大絆腳石-陳登 卻因為缺糧而暫緩,這當中聽聞許都有可乘之機,於是啟發他迎獻帝的構想 但並不違背先滅陳登的行程表啊,只會加速他儘快跨江擊廣陵吧 真要挑毛病的話,也該是沒先安內(嚴白虎餘黨),再壤外(陳登) 何況早些時候,已被陳瑀遣都尉萬演等,意圖策反過後方一次,語見《江表傳》 可是呢: 1.連裴松之都說了"所餘山越,蓋何足慮" 2.孫策從一開始就覺得許昭是個義士,而並無打算把他給幹掉 會繞過許昭而消滅其他勢力,可參見下面的史料會提到 《建康實錄》:"建安五年四月,廣陵太守陳登治射陽,陰遣間使以印綬與嚴白虎餘黨, 於會稽圖取(孫)策。策密知之,討登,至丹徒。聞曹操與袁紹相拒於官渡, 將欲渡江迎獻帝" 同樣的事蹟在《江表傳》也有,但沒提到會稽這地方,更沒指出所謂的餘黨是哪些人 不過仍有辦法從一些蛛絲馬跡,去推測是哪些人: 1.首先是吳國太以王晟與孫堅"有升堂見妻之分"為由,要孫策留王晟活口 而儘管"餘咸族誅",但〈呂範傳〉云陳瑀"與彊族嚴白虎交通"、 《江表傳》則說陳瑀使持印與吳郡烏程嚴白虎等,使為內應 意味著有共同的敵人(孫策)時,敵人的敵人(嚴白虎),就是我的朋友 2.《建康實錄》裡,許昭有存在到需要被討伐,可見其勢力並不小: "遂東破嚴白虎於會稽,白虎走,義士許昭匿之。程普請昭,策曰: 「有義於舊君,有誠於故友,此丈夫之志也。」遂舍昭引軍屠東冶,白虎降, 殺之" 《吳錄》也說了:"(嚴)輿有勇力,(嚴白)虎衆以其死也,甚懼。進攻破之。 虎奔餘杭,投許昭於虜中。程普請..." 後面就跟《建康實錄》大同小異,順序為打跑王朗佔據的一部份會稽 →屠東冶→攻破其他被嚴白虎等佔據的,會稽各處大小不等的屯聚勢力 甚至特別講明發了嚴白虎便當 題外話,嚴白虎在歷代三國志遊戲的大本營,其實應該跟王朗一起分享會稽才對XD 吳郡事實上為許貢所據,除了上述史載,其他的事證為: 1.一路扶持孫策的朱治,於吳郡的由拳同太守許貢大戰一場,而趕跑許貢後 許貢"南就山賊嚴白虎" 2.承上,嚴白虎跑路的選擇投身處,為許昭而非王朗,後者更偏僻、離孫策更遠 綜合起來足見嚴白虎 & 許貢的關係密切程度 > 嚴白虎 & 王朗的關係密切程度 甚至有嚴白虎舊有在會稽的地盤,始終為王朗所擱置不管的可能 3.東晉張玄之《山墟名》:"(烏程縣)邑人嚴白虎者,於此壘石為城,與呂蒙戰" 至今山上有弩臺、烽樓、走馬將臺遺址" 《吳錄》則有"(孫)策自討虎,虎高壘堅守"的說法,雖未必指同一場戰 但山賊嚴白虎都在你許貢治下搞起大工程了,豈有不芒刺在背之理? 若非關係還不差,嚴白虎又怎會成為許貢逃亡之選擇處所 以上說明嚴白虎曾試圖把勢力範圍,從會稽拓展到吳郡的烏程 這也顯示許貢所領的吳郡底下,仍活耀著餘杭的許昭、光烏程就有的王晟等3人 加上嚴白虎這些若干股割據勢力通算起來,可說是支離破碎QQ 接著來談談網路上對孫策為何(想)屠戮江東英豪如盛憲等,有著諸多見解 譬如孫家的自卑論等 個人覺得理由應該不只單純一種,所佔比例的差別罷了!故此篇也來說說我的看法 《吳錄》已經寫道許昭、王晟逃過梟首命運(注意是王晟以外的諸子兄弟皆已梟夷 而非族夷,應該是參與反叛的才會遭殺害),許貢是自己恩將仇報 早先為了朱治接吳國太、孫權兄弟的事而結下樑子,結果孫策沒對他趕盡殺絕 他卻反倒將了孫策一軍,上表叫曹操徵召能征善戰的小霸王去京師 有意思的是,《後漢書》說臧洪他爸父臧旻在171年,"會稽妖賊許昭起兵句章, 自稱「大將軍」...旻等進兵,連戰三年,破平之,獲昭父子,斬首數千級" 因為沒寫死該會稽許昭本人在174年被斬,若硬拗許昭被討平後改邪歸正,成為"義士" 一直活到孫策19X的年代,好像也不算太離譜@@ 然後焦點要轉到盛憲、高岱 這得追溯到當初孫策派呂範迎接孫策他娘-吳國太時,呂範就曾被陶謙抓起來 質疑呂範是袁術的細作而嚴刑拷打過,加上高岱給予盛憲最致命的一擊,來自找陶謙求助 陶謙寫給許貢的信,更直接把陶謙、盛憲的親近給公開化、且有意染指揚州給明朗化了 儘管孫策未必能直接截獲信件內容,可是從日後孫郎找許貢去相見來看 或許有機會讓許貢坦白呈上該信 後來雖然陶謙GG了,但陳登於呂布被滅後,即展現"吞滅江南之志"(先賢行狀) 很可能延續陶謙先前對揚州布局的野心,又根據孔融寫信給盛憲的內容來判斷 語見《會稽典錄》,得知盛憲比孫策晚掛掉 王朗在幹會稽太守以前,為陶謙的故吏,並為陶謙獻策以使陶謙升上徐州牧 之後會稽太守任內,"居郡四年,惠愛在民"(王朗家傳) 要我是孫策,難保不會擔心哪天王朗會配合同在陶謙手下做事的陳登,開孫氏後門 那麼"素有高名"(會稽典錄)的會稽人盛憲,若返鄉順應感念王朗恩德的會稽當地百姓 登高一呼,其影響力絕對不可小覷!於是便慘遭小霸王"深忌之"惹 一個旁敲側擊的論點是,孫權在匡琦被陳登洗臉,而偏偏孫策感念於許昭的義舉 所以忍住沒動手,直到從孫策領便當後孫權狠下毒手來看 竊以為: 1.為了預防陳登不知哪天挾這股打勝的氣勢、策反孫家後方 2.甚至假設報復慘敗之恥而遷怒盛憲,以此反推回盛憲 & 陳登 兩人大概也不算疏遠,畢竟《會稽典錄》說盛憲"(孔)融談宴,結為兄弟" 而孔融和陳登在陶謙剛去世時人在徐州 很可能孔、陶也有舊交而陪陶謙到最後一刻 總之盛憲這江東英豪終究不是給孫策屠戮的,至於高岱的情況是《吳錄》: "吳人大小皆為危竦,以(許)貢宿忿,往必見害",許貢因為一些私人恩怨而對盛憲記仇 一旦高岱幫了盛憲,那許貢牽拖於高岱也不太意外 然後高岱既可以為了營救故主而"憔悴泣血,水漿不入口"(吳錄) 搞不好哪天也會為了解放吳、越之中,反孫的黎民百姓而故技重施 加上被忌妒而遭陷害,然而我覺得這不太算主因 主因仍為孫策忌憚高岱萬一去感化敵人,反過來咬孫家一口怎辦 扯了一堆,無異是在分析孫策何以殺戮諸位江東英豪,其實重點在為了拓展霸業的理由 當然方法絕非僅有殺掉眼中釘一種而已,所以並非為孫郎開脫 因屍體堆積而成的仇恨,對內在和諧只會扣分沒有加分,除非是人人喊打的奸臣宦官那種 否則他也不會冒出那句:"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孫權)"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39.2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546388990.A.BCD.html
JustSad: 殺盡反浪是速效,但會有殘存者的反撲與後遺症。 01/03 20:32
JustSad: 治本之道,未必適用於開疆闢土時期的開拓者。 01/03 20:33
TheoEpstein: 推。 01/04 13:00
hudson2257: 推 01/04 23:39
痛下殺手的並非孫策,這可能和《古今姓氏辨證》所載,"始居譙郡虞城"的盛憲 其帶有孫策所倚賴之淮泗集團的色彩有關? ※ 編輯: Houei (150.117.39.230), 01/23/2019 03:58:50
ggxxsheep: 01/31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