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銘言: : 一、我對一字多解不一定跟原作者想法相同,但也不是由你這後人來說我錯解 : 不認同我解法,這我完全沒意見,因為你自認的正解,也不過是其中一種可能罷了 : "隴西塞"在哪?照《史記》、《淮南子》所描述,不是臨洮就是狄道 : 設關塞一定有其用意,不然不會有"叩關"這詞了 這真天下奇聞,自己知道不一定跟原作者想法相同這不就等於是錯解。 你那引的《史記》和《淮南子》都在講秦長城,可不是"隴西塞"。 : 之所以我認為臨洮有"隴西塞",是因為《後漢書》有羌人"寇臨洮"而沒有"寇狄道" : 原文沒寫就不算數的話,那〈陳泰傳〉原文也沒寫故關在狄道南或北 : 另外,羌人被分配到隴西郡的五個縣?麻煩自己去查《後漢書地理志》 : 看羌道縣是否在你未經查證,就一口說死的隴西郡 看你提及《後漢書地理志》,真的不知你怎樣讀《後漢書西羌傳》,這篇雖是在 《後漢書》中,但記錄的是西羌的完全歷史,可不是只有發生在東漢的記錄,而 且你的引文也清楚可看見以下內容。 "景帝時,研種留何率種人求守隴西塞,於是徙留何等於狄道、安故,至臨洮 、氐道、羌道縣。" 留何率種人求守隴西塞清楚寫是景帝時,景帝是西漢景帝,要查景帝時的隴 西郡,是需要查《漢書地理志》而不是《後漢書地理志》。書讀錯,查書又查 錯。西漢隴西郡11縣 狄道、上邽、安故、氐道、首陽、予道、大夏、羌道、 襄武、臨洮、西。可是清楚顯示這五縣全都在隴西郡,如不是在隴西郡就稱 不上是守隴西塞。 《後漢書》有羌人"寇臨洮"而沒有"寇狄道"的道理更簡單,在2月27日的回 文也清楚提及西漢版圖擴張有關,當然這些在你的引文亦是有的。 “及武帝征伐四夷,開地廣境, 北卻匈奴,西逐諸羌,乃度河、湟,築令居 塞;初開河西,列置四郡" 隨武帝征伐四夷,西漢版圖越過黃河和湟水,狄道距離邊界已經越來越遠, 東漢自比較難再發生"寇狄道"的事件,這是不近邊界的因素。 : 二、狄道是隴西這邊郡的內陸縣? : 不知道是誰說羌人被分配到狄道、安故,臨洮、氐道、羌道這五個"隴西邊界"縣 要清楚邊界並非固定,就是西漢初與武帝時期的邊界也差別好大。西漢景帝時 隴西五縣是邊界,東漢時除臨洮還是邊界,其他四縣已經不在邊界。 : 三、《三國志集解》當然也是別人研究的心血,但我覺得你犯不著連別人質疑都不認可 : 好比《水經注疏》也有牴觸《(北)魏書》的時候,全中國那麼大、歷史又那麼久 : 就算錯個少數幾處,依舊無法動搖其史學上的地位 你可以指出那里錯嗎?只見你在亂讀亂引史料而不見你有什麼証據顯示有錯。 : 四、我同意〈陳泰傳〉會保留部分真實,那便是他以統帥的身份,最後讓姜維撤退 : 至於其中過程,有沒有其他人例如鄧艾所建立的功勳,被捨去沒寫到 : 正是我們由推理來試圖還原部分經過 問題是你亦根本沒有証據,只是在曲解亂讀史料。 : 五、楊守敬非常清楚分清這幾個縣? : 能夠寫出"水池縣,後魏曰蕈川",而沒指出《(北)魏書》: : "洪和郡領縣三,水池真君四年置郡,後改。藍川真君八年置郡,後改。 : 蕈州延興四年置"錯在哪邊的,要嘛他壓根沒翻過《(北)魏書》 : 要嘛他不把《(北)魏書》當成一部史書 : 楊守敬就已經無視北魏有水池縣的記載了,要如何稱水池故城是講北魏的水池縣? 好明顯是你讀《水經注疏》亦完全失敗,楊守敬在蕈川水和藍川水已經 有多次提及《(北)魏書地形志》,《水經注疏》中簡稱為《地形志》。 : 六、洮水支流本身又分成好幾段,水文本身已經夠複雜了,若要再細分哪一段的支流 : 只怕大家會搞不清到底是哪個洮水支流,所以以(注)入洮水概括稱之 : 我覺得十分合理啊 一直以來只是你自己迷失方向,看《水經注》根本是好清楚,完全沒有什麼 複雜。 : 無論《水經注》或《水經注疏》,"水出"、"水源出"都絕非個案誤植 : 儘管可能在查證其他史書的細節上,有所遺漏,但避免用詞上模稜兩可而誤會這點 : 我想兩書作者應該還是會顧及到的 : 這表示水出絕非水源出的簡化,不然"蕈塏川水"也簡稱"蕈川水"好了 "水出"、"水源出"從沒有人會覺得會有誤會,兩者含意也沒有大差別,因此 亦不見《水經注疏》需要提及。讀錯或讀不好原文就去看白話文版本,史料 讀不好又扮引經據典在今時今日資訊發達的時代可是一下子就會被打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199.245.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552499071.A.220.html ※ 編輯: boman (45.64.240.150), 03/14/2019 02:00:48 ※ 編輯: boman (45.64.240.150), 03/14/2019 02:10:32